第二天,天剛蒙蒙亮。


    林宇就一骨碌從炕上爬了起來,來到西屋就開始在那堆奶奶送回來的工具裏翻騰起來。很快,他就從麵翻找出了各種趕海工具:鋒利的小鏟子、帶著細密網兜的抄子、自製的簡易蠔刀。


    林宇仔細地檢查著每一樣工具,確保沒有絲毫損壞,嘴裏還時不時念叨著今天的目標。


    昨天晚上,他們一家人已經說好了,今天一起去趕海。


    守山人大漢幾乎沒吃過海鮮,他隻說讓林宇給弄,可沒要求是弄什麽海鮮。這就方便多了,畢竟海邊可多的是蜆子、生蠔、蟶子、沿著海邊還有擱淺的海蜇以及生長茂盛的海帶。


    這些東西,或許對他們這樣的漁村不算什麽,但是對守山人大漢,可就是稀罕物了。


    當然,也不能光弄這些。


    像魚、螃蟹、蝦爬子這種,最好也弄一些,給人家送去的時候也好看些。不過林宇並不愁這些,螃蟹可以下蟹籠去抓,抓多少算多少,總歸是可以抓到的。魚,大春哥說今天出海,回來給帶一兩條。


    至於蝦爬子,那就需要一些技術了。


    “咱們今天多弄一些,回來可以醃製上或者晾幹,放到冬天也不會壞,別到時候沒的吃。”看著兒子擺弄著這些工具,王玉芬笑著說道。


    東北的小漁村,有儲存海鮮過冬的習慣。通常以鹽漬和醬漬為主,或者是通過晾曬讓海鮮風幹保存。因為每至寒冬,凜冽的北風呼嘯而過,海麵冰封萬裏,漁人家就很難再出海,更難有新鮮的海鮮食貨了。


    現在已經到這個季節了,再過段時間,天氣日漸轉冷,魚獲晾曬起來就困難了。未來這段時間,海邊會格外的熱鬧,村裏的家家戶戶都會行動起來,趁著天氣還好,準備過冬的食物。


    所以,王玉芬一聽林宇要給守山人大漢置辦海鮮,立馬就要全家一起出動。


    準備好東西之後,一家人圍坐在簡陋的飯桌前,匆匆吃完早飯,他們帶著工具,興致勃勃地朝著海邊進發。


    還未靠近大海,那熟悉而又令人心潮澎湃的海浪聲便傳入耳中。


    海邊一如既往的美麗。


    湛藍的天空如同一塊巨大的藍寶石,澄澈而明亮,幾縷潔白的雲朵像棉花糖般飄浮其中,悠悠蕩蕩。遠處,海平麵一望無際,與藍天在天際處完美交融,分不清哪裏是海,哪裏是天。金色的陽光傾灑而下,給海麵鋪上了一層粼粼的金色波光,隨著海浪的起伏,光芒閃爍跳躍,如夢如幻。


    海風輕柔地吹拂著,帶著大海獨有的鹹濕氣息,撩動著人們的發絲,吹散了心中的一切陰霾。


    剛來到海邊,就看見了不少村裏人,有些熱情的打招呼,王玉芬笑著一一回應。而林宇,則是背著蟹籠,尋找下籠點,先將蟹籠投放進去。


    等林宇回來地時候,母親王玉芬和妹妹林瑤已經弄了半筐的生蠔。


    王玉芬畢竟在海邊生活了許多年,經驗豐富,她們避開人群,率先是來到了一片礁石區。


    這裏的礁石,被海水常年衝刷形狀各異,有的圓潤光滑,有的棱角分明。在礁石的縫隙間,便是各種海貨的藏身之所,而石壁之上,就附著著大量的生蠔。它們緊緊地吸附在粗糙的石麵上,層層疊疊,宛如一片靜止的蠔之森林。蠔殼的顏色深淺不一,有的呈青灰色,有的則微微泛白,在海水的潤澤下,都顯得格外潤澤。


    隻見王玉芬每每挑選個頭較大、吸附較為牢固的生蠔,左手穩穩地扶住石壁,找準蠔殼與石壁貼合的縫隙,右手緊緊握住蠔刀,將刀刃精準地插入縫隙之中,隨後,她屏氣斂息,胳膊上的肌肉微微隆起,手腕輕輕一用力,蠔刀便如同一把開啟寶藏的鑰匙,巧妙地撬動了生蠔。那隻生蠔先是微微鬆動,接著“啪”的一聲,脫離了石壁,王玉芬眼疾手快,迅速用左手接住,避免它落入海中。


    “媽,你可真厲害!”林瑤興奮的拍手叫好。


    王玉芬露出慈愛的笑容,“這不算什麽,自需要找準位置,往外一撬就行了。關鍵啊,是選生蠔,要選這種個大的,吸附力牢固的,這樣的才肥。”


    王玉芬將撬下的生蠔放在一旁的小簍裏,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這些趕海的小技巧在漁村,都是一代傳一代,以後她相信,自己的女兒也會是個趕海高手。


    緊接著,她又馬不停蹄地轉向下一隻生蠔,重複著剛才那一連串流暢而精準的動作,撬刀、發力、接蠔,一氣嗬成,不一會兒,小簍裏便裝滿了肥美的生蠔,在陽光的照耀下,它們閃爍著誘人的光澤。


    “媽,你看哥,好像在挖蜆子。”林瑤指著不遠處的沙灘上的林宇說道。


    “走,我們過去看看!”


    王玉芬本以為林宇不會挖蜆子,想要過來教一教,但是過來之後她就驚訝了。


    隻見林宇挽起褲腳,手持小鏟子,熟練地在一處礁石縫旁蹲下身子,眼睛緊緊盯著縫隙,手中的鏟子輕輕一插,再微微一撬,幾個肥嘟嘟的蜆子便裹挾著泥沙被翻了出來。林宇眼疾手快,迅速用手將蜆子撿起,放入身旁的水桶中,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還不忘轉頭向王玉芬問道:“媽,你看我,挖得咋樣?”


    “不錯,像個老漁民。”王玉芬誇讚道。


    這是實話。


    在海邊趕海挖蜆子,可是有著不少要點需要掌握。


    首先,得找準地方。蜆子偏愛在泥沙混合且水流相對平緩的灘塗棲息,那些靠近礁石周邊,有細膩泥沙緩緩沉澱的區域,往往就是蜆子的聚集之處。


    退潮之後,沙灘上若隱若現的小水窪附近,也大概率能發現它們的蹤跡,因為蜆子喜歡這種既濕潤又能透氣的環境。


    其實使用工具也至關重要。


    最好的工具是頭部窄而扁平、手柄結實的小鏟子,能輕鬆插入泥沙,又方便發力撬起。使用時,要將鏟子垂直插入沙層,插入的深度大約控製在十幾厘米最為合適,這個深度剛好能觸碰到蜆子群。太淺的話,可能隻能挖到表層少量的蜆子,太深又容易破壞沙層結構,讓蜆子受驚逃竄。


    挖掘的手法也頗有講究,插入鏟子後,需輕輕往上撬動,力度得拿捏精準,就像給沉睡的蜆子們發出一個溫柔的“起床通知”,讓它們隨著鬆動的泥沙一起被帶出。撬起泥沙後,不能急著把鏟子提起來,而是要微微晃動一下,利用泥沙的滑落,將裹在其中的蜆子篩選出來,落在鏟子上。


    從剛剛林宇挖蜆子的動作,就可以看出,林宇動作嫻熟,經驗豐富。


    “你爸教的?”王玉芬有些好奇,因為她從來沒教過林宇,她能想到的,也隻有林宇的父親了。


    林宇點了點頭,笑而不語。


    王玉芬哪裏知道,根本就不是林宇父親教的,而是前世大名鼎鼎的戶外生存專家貝爺教的,再加上他經常參加海釣大賽,海邊就是他經常度假休閑的地方,這種事情早就做得滾瓜爛熟了。


    “從小,你爸就誇你聰明,說什麽一教就都會,我還不相信,看來你爸說的是真的了。”王玉芬說道:“隻是你爸死的早,要是他把捕魚的技巧都交給你,你肯定能成為咱們村最厲害的漁夫。”


    說到這裏,王玉芬不免有些傷感。


    “媽,沒我爸教我,我也一定會成為最出色的漁夫的!咱們還是趕緊幹活吧,你看人越來越多了,要是動手滿了,湯都喝不著。”林宇笑著說道。


    此時,海岸線上的人越來越多了。


    這其中大多數都是村裏人,也有附近其他村子的。狼多肉少,照這個情形,海岸邊兒有多少東西,都不夠這些人弄的。


    眼瞅著人越來越多,母親王玉芬也頓時著急,再次忙活了起來。


    王玉芬和林宇主要挖蜆子、蟶子、海腸和蝦爬子,林瑤卻也沒閑著。她雖然年紀小,不能像哥哥和媽媽那樣熟練地捕捉海貨,但是沙灘上有很多被海浪衝上岸的海帶、海菜甚至是章魚扇貝等。


    每當發現一樣海貨,她就像發現寶藏一樣,歡快地跑過去,蹲下身子,小手輕輕地將它們撿起,放進籃子裏,嘴裏還哼著不成調的小曲兒,那認真又快樂的模樣十分可愛,時不時地還會跑到林宇和王玉芬身邊去炫耀。


    一家人在海邊忙得熱火朝天,直到再次漲潮,這才回到岸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回80:從漁村趕海到縱橫大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性感小刁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性感小刁民並收藏重回80:從漁村趕海到縱橫大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