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安建三十一年,正月十九。


    安丘縣積雪未化,街上行人依舊不多,衙門已經開了大門。


    今日衙門開印,所有人都要當場。


    “新春大吉啊。”


    “開年大吉。”


    “總覺得年還沒過完呢。”


    範師爺跟馬書吏走上前,兩人都知道州城吏司的回複,他們做不成主簿跟縣丞,原因也說明了。


    本地人口太少,事情不多,沒必要再設位置。


    年前是有些鬱悶的,但過年時知道縣令大人正在為新年做準備,兩人又燃起信心。


    紀縣令那樣有能力,跟著他做事,必然會事半功倍。


    萬一呢?


    萬一本縣人口增多,可以多設職位呢?


    這也是紀楚話裏的意思,所以一開年,眾人精神抖擻,隻等著做出一番事業。


    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如今長官如此厲害,他們肯定能跟著沾光的。


    紀楚一一發布命令。


    首先由戶房書吏謝覓,與六房書吏一起抄寫三本肥料使用說明。


    每本謄抄五十份,發給範師爺手底下的差役,分為十隊,去安丘縣五村一鎮一城分發。


    差役一定要識文斷字,倘若村子沒有人會識字,還要安排人手前去宣讀等等。


    戶房謝書吏先看了一遍手冊,隻見開門提要便寫道:“農業生產,一則種子,二則農藥,三則肥料。”


    闡述這三種東西的重要性。


    種子不用說,萬物的根基。


    農藥則要對症下藥,這個直接變成順口溜,好讓大家更知道病蟲害要怎麽應對。


    肥料則講的很細,方方麵麵都注意到了。


    不同的農作物,要重點補充哪種肥料等等,以及各種土地需要補充什麽樣的肥。


    紀縣令科舉出身,卻把內容寫的簡明扼要,半點廢話都沒有。


    目的隻有一個。


    人人都能看懂,人人都能聽懂。


    絕對不寫一個生僻字,更不賣弄文采。


    如果放在科舉場上,肯定要被打回來。


    可用於肥料使用推廣,卻是極好的。


    謝書吏做小吏許多年,最知道這樣的文書才最符合百姓們的需要。


    他在那邊感慨連連,其他人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


    倒是縣學的教諭張張嘴道,可還是沒說出話。


    馬上就要縣試了,他哪有時間跟著謄抄什麽肥料使用手冊,簡直有辱斯文。


    不過他並不敢說,誰讓如今的安丘縣衙門,是他紀縣令的。


    紀楚也沒忘了縣試的事,問了報名情況,又問了考試安排,點頭道:“總共有三十多人參與考試,五個縣試名額,也算好安排。”


    三十多人的小考試,放在一個班級裏都是小事了。


    至於考過縣試,還要去府試的學生,他肯定會安排路費,以及差役陪著的。


    剩下的不再多說,讓教諭更加鬱悶。


    當縣令的,也不能太偏心吧。


    讀書是頭疼大事!


    比那什麽肥料重要多了。


    聽說紀縣令出身耕讀人家,也就是種田的,所以他格外重視田地?


    不管教諭如何想,衙門上下行動起來。


    趕在春耕之前,先教大家做不一樣的肥料!


    五村一鎮的村長鎮長滿臉疑惑。


    但種地的百姓一聽說做肥料,個個都很感興趣。


    先不說年前紀縣令發扶濟的時候,已經積攢了信任。


    再者,但凡種田的,誰不知道肥料重要性。


    如今官府免費教學,肯定要學啊!


    反正冰雪未化,地裏的活也幹不成,不如去學。


    按照紀楚吩咐,各村騰出地方,本村若有識字的,就先教他們,然後分批教學。


    如果沒有識字的,則從衙門安排書吏過去。


    羅玉村的夫子實在沒想到,他再次教學,教的竟然不是之乎者也,而是如何製肥。


    而且這製肥的方法,寫的實在好,也實在準確。


    整個村子的人聚在一起,平日裏聊七聊八的,這次竟然一聲不吭,生怕自己錯過什麽細節。


    首先要學的,是肥料基本知識。


    紀縣令的書裏,從什麽是肥料開始解釋,一直到肥料的分類。


    現在自然沒有化肥的概念,說的多是農家肥的區別。


    比如餅肥,人糞肥,禽類,牛羊類,秸稈等等,這些肥料適用的範圍。


    這些東西,隻有老農才能摸索出規律,現在統統講出來,讓剛學種地的人都知道了。


    再加上基肥,中肥,追肥。


    各種言之有物的施肥方法,施肥注意事項,讓所有農家人恨不得多長個腦子,可以多學學。


    出乎衙門眾人意料的是。


    他們講這些東西的時候,說的磕磕絆絆,不種田的人很難理解。


    但農戶們聽了,卻能立刻記住,並且融會貫通。


    因為這本就是他們的日常技能,現在在查漏補缺,補充知識而已。


    兩者對比起來,讓人不免產生疑惑。


    到底是他們讀過書,還是農戶們讀過書。


    這書本上的知識,為何他們學起來完全不如不識字的文盲?


    紀楚聽了隻笑:“農戶們隻是不識字,並不是不懂知識。”


    如同縣學一樣。


    教諭想要扶持縣學,那是好的,因為那裏傳授知識。


    可誰又規定了,知識隻是四書五經?


    學習知識,隻能在縣學或者私塾?


    鄉間田野,照樣是學習知識的好地方。


    教諭覺得這些農戶們學的不是知識,那就太狹隘了。


    在種地方麵,誰是誰的老師,那還用得著說?


    縣學的科舉重要。


    田間的肥料同樣重要。


    關於肥料的知識,在安丘縣農戶間迅速傳播,甚至已經有人開始按照方法製作不同的肥料。


    五個村子開展迅速,所在的安丘縣縣城同樣如此。


    讓紀楚意外的是,在安丘縣算“優等生”的魏家鎮,卻推廣的很不順利。


    因為魏家鎮讀書人,都在關注縣試。


    今年參加縣試的三十多人裏,十多個都是他們那的,當地所有人讀書人都極為重視。


    紀楚無奈,隻好從衙門撥調幾個識文斷字的送到魏家鎮。


    既不能叫停縣試,也不能不管當地百姓。


    等到肥料規範使用推廣成功,他還有一項大事要做。


    推廣油菜種植。


    過年的一個月裏,肥料的編寫很重要,同時另一種農作物的種植手冊,同樣重要。


    若是普通的縣,他大可不用這樣著急。


    主要安丘縣等不得。


    還記得安丘縣的情況嗎。


    指荒為田,為不存在的耕田,本地百姓要多交三倍的田稅。


    紀楚徹底接手本地賬目,以及趙金川手裏的真實數目之後,才知道虛實之間相差到底有多大。


    衙門賬冊上,本地共有耕田三十一萬畝。


    而實際上,本地的耕地隻在十六萬畝。


    安丘縣百姓,一共要多交十五萬畝的田稅。


    此事牽扯甚大,不能報到上麵。


    為了讓本地百姓日子過得好些,他隻能盡力抹平這些差距。


    除了原本的耕地要精耕細作之外。


    開真正的荒地,同樣重要。


    紀楚千挑萬選,在其中選了油菜。


    首先,油菜很適合當地種植,耐寒極強,再加上有很好的豐產性,生長周期短,栽培技術也簡單。


    而且不用怎麽管,能收獲多少是多少,能補一點虧空是一點。


    所產的油脂既然可以售賣,也能家裏自己吃。


    重點是,這東西在生長初期,就是青菜。


    所種的田地,不會當做耕田來算。


    總之,先讓安丘縣百姓知道他所教的方法沒錯,讓大家嚐到學習農業技術的好處。


    到時候更利於他推廣大家一起種油菜。


    金燦燦的油菜花,會給當地人帶來財富的,會讓更多人受益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當縣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花白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花白茶並收藏穿越當縣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