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慎思覺得做個孩子也有好處,可以“童言無忌”,大姐大哥抹不開麵子說的話,他可以說。誰會懷疑一個四歲沒到的娃娃,最多認為孩子小隻記吃罷了。
成年人之間就不那麽想了。
桂嬸沉默幾息,又笑著哄他:“嬸子也買了年糕,嬸子不會烤,午後讓虎頭哥哥也拿去讓你大哥烤,你們一起吃一起識字好不好?”
俞慎思見好就收,笑道:“好。”
其他幾家人聽出桂嬸是想讓高昭教她兒子讀書識字,這算盤打得好。
陳秀才那裏束脩得花一二兩銀子,學錢、節禮兩樣一年又得幾兩,就算是送到範童生那裏,也便宜不了多少。高昭從小讀書,也是童生,教孩子讀書識字肯定沒問題。何況他教自己弟弟還能藏私?其他孩子在旁邊不是一樣聽?每回過去帶點吃的就成,一年到頭就多花點孩子零嘴錢,占大便宜了。
王嬸也湊上來說:“孩子還是幾個一塊兒玩才有趣兒,晌午後,讓我家三寶也過去和你們一塊兒玩,他有好幾塊糖呢,你們分著吃!”
俞慎思笑著點頭。
旁邊幾家要麽孩子太小,話還沒說利索,要麽孩子太大,隻能眼饞看著他們兩家。
他們心裏的算盤,高暖和高昭也全都清楚。高昭覺得孩子多了可能會有點吵,但對方對他們姐弟有恩在先,如今又不是白白來學,有人陪著弟弟也不枯燥,就沒說什麽。
高暖想得比他多一層。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他們今後要在高家村常住,總有要鄰裏幫忙的時候。他們背後沒人撐腰,想不被族人欺負,就要與他們打好關係。
桂嬸和王嬸拿兒子和暘兒玩的借口,不把話明著說,高暖也裝糊塗沒有挑明。大昭讀書科考是正事,以後不教他們,對方也不能說什麽。
到村口要分開的時候,桂嬸將俞慎思從車上抱下來,高暖拉著弟弟的手,對車上的虎頭道:“午後和三寶來找暘兒玩兒。”她也不說學識字。
“好!”
桂嬸聽高暖主動這麽說,心裏頭有底,這是默認讓大昭教自家孩子讀書識字了,笑得更加熱情,“吃過飯就過去,順道我再挑幾塊絹布和針線給你送過去,也省你再跑一趟了。”
“麻煩嬸子了。”
“就幾步路,麻煩什麽。”
幾家分開後,桂嬸對車上兒子交代:“你吃過飯,帶著一塊年糕過去,就和暘兒……”
後麵桂嬸說了許多句,虎頭一句沒往心裏聽。他腦子裏都是吃過飯,他可以吃年糕,而且是烤著吃,暘兒說很好吃,他還沒這麽吃過,所以他要拿著年糕去暘兒家。
高暖回到家和兩個弟弟說此事,她欣慰幼弟有玩伴,又心疼大弟弟,怕他教幾個孩子半天辛苦。
俞慎思卻覺得她擔心多餘了,四五歲的孩子,不可能老老實實坐著學半天,半個時辰就是奇跡了。正常來說兩刻鍾後就坐不住了。不是所有孩子能像他一樣乖巧專注的。而且有他在,他豈會讓高昭辛苦。
事情商定後,姐弟倆盤點了下這次買的東西後,高昭提著一條臘肉去老族長家。
高明春兄弟三人都去棺材鋪不在家,老族長夫婦和幾個兒媳婦在家。見高昭拎著一條臘肉進來,幾人相視一眼,麵露詫異。
高昭說明來意,老族長忙攔道:“都是一個族裏的,理應幫忙,哪裏要你謝?你掙那幾個錢不容易,這臘肉拿回去過年吃!”他是族長,又一大家長輩,怎麽能夠因為這麽點小事拿一個孩子的東西,不得讓村上人說閑話?
高明春媳婦也跟著附和,前日自己男人回來後說孩子在何家的事情,還有些虧心呢!
高昭道:“我們姐弟吃不得這些,就是買來送大爺爺和大伯的。”
老族長這才反應過來,這孩子在孝期,按規矩是戒酒肉的,隻是莊稼人一年到頭吃不了幾次酒肉,不太守這規矩,讀書人看重些。孩子送臘肉來不是客套走個過場,是誠心實意來道謝。
這麽一大條臘肉,得百十來文吧!隨手幫的忙,哪裏用得著這麽重的謝禮。
高昭又開口道:“我們姐弟來村上沒多久,對附近村子都不熟悉,還是希望大爺爺能再幫個忙。若是知曉附近哪家有需要寫祭文、孝聯這些,能夠替我說一聲。”
這是兩邊好的事情,老族長自然願意,“行,大爺爺明兒就去替你問問。”
“多謝大爺爺。”將手中的臘肉遞給旁邊高明春媳婦。
對方沒接看向公婆,雖然答應幫忙,終究不是什麽難事,禮還是貴重些,又是孩子送來的。
老族長媳婦見老伴猶豫,她先表了態。讓大兒媳接過臘肉,又讓小兒媳將自家的雞蛋拿一些出來,再拿幾塊醃製的老豆腐。
接過籃子塞到高昭手裏,“這臘肉你大爺爺收下了,這些你拿回去。你們都是長個子的年紀,你家幺弟病剛見好,也得吃點好的。”
高昭推辭幾次,最後拗不過婆媳幾人,道謝後拎著東西回去。
老族長媳婦送他出門,回頭就對老伴說:“瞧,多懂事的孩子,才丁點大就知恩報恩。你明兒替孩子打聽打聽,讓兒子也都幫問問。他叔伯太心狠,待正月初一他們回來祭祖,你定要好好說說他們才是。”
老族長沉默一陣,若有所思地點了下頭。
午後,桂嬸領著虎頭和三寶過來,兩個孩子懷裏都揣著吃的。孩子興衝衝跑進院子裏,桂嬸在門外沒進。孩子百無禁忌,大人還是不願年跟前踏守孝人家院門,不吉利。
高暖主動迎出門,桂嬸將東西給她,熱情道:“若是還有什麽需要的,你來找嬸子拿。”
“好,謝嬸子。”
桂嬸朝院子裏看了眼,兩個孩子被暘兒帶到偏屋門前,讓他們每人挑一根小樹枝。
虎頭問:“是烤年糕用嗎?”
暘兒點頭,“要先用它寫字,然後再用它烤年糕,年糕才更好吃。”
虎頭不解,撓了下腦袋,“為什麽呀?”
暘兒挺著小胸膛煞有介事地道:“寫過字的樹枝就是聰明的樹枝,用它烤的年糕也是聰明的年糕,味道肯定好吃,我們吃了聰明年糕也會變聰明的。你們變聰明了,爹娘就會給你們更多好吃的。”
兩個小家夥覺得暘兒說的有道理,每次爹娘誇自己聰明的時候都會給零嘴兒,甚至有求必應,然後很聽話地認真挑樹枝。
門前的兩人給聽笑了,這麽小點兒,話是一套一套的,兩個比他大的娃都叫他給唬住了。
桂嬸感到讀書人家的孩子從小就不一樣,以後得讓虎頭多讀點書,也考個童生秀才。這樣想,她也不耽擱,回到家就叫兩個女兒忙活刺繡。根叔也被她安排年後到縣城去找個掙錢的活計,苦點累點隻要能多掙點。
虎頭和三寶各自找了樹枝,隔壁苗娃也過來,三個小家夥被俞慎思安排得明明白白,全都聽他指揮。
高昭用燒黑的樹枝在石頭上寫字,帶著四個小娃娃念字認字。因為有俞慎思提前交代,隻有他們會念了,能認得了,才有糖水年糕吃,幾個小家夥沒一個跑神的,全都認真聽講。
兩刻鍾後,八個字幾個小家夥全都認識,也都寫了一遍,他們將手中樹枝上交準備吃糖水年糕。
苗娃拿來的也是年糕,兩片年糕被分成六塊,分別用一根竹片插著在火上烤。另一邊瓦罐中,三寶帶來的幾塊糖也慢慢融化。聞著味道,幾個小娃娃口水都要流出來,嘰嘰喳喳討論。最後將融化的糖汁澆在烤好的年糕上,虎頭三人迫不及待朝嘴巴裏送。
“別急,燙,慢些吃!”高昭提醒。
俞慎思拿著一串走向門邊刺繡的高暖,高暖笑問:“大姐也有啊?”
“嗯!六塊,一人一塊。”
高暖愣了下,“大哥教你識數了?”
俞慎思意識到出了紕漏,忙搪塞道:“大姐數雞蛋時,暘兒跟著學的。”他指著院子裏的六個人一個個數給高暖聽。
高暖雖驚訝幼弟學得快,終是沒有再懷疑。
年前幾天,幾個孩子每天午後過來,高昭先是帶他們溫習,然後教新的。他們被俞慎思各種連哄帶騙,習慣性聽他的,認真識字寫字。雖然每天八個字,幾天下來也好幾十個字。最明顯的是除夕這天貼門聯,虎頭指著自家門聯認出了好幾個字來,把桂嬸高興壞了,直誇兒子聰明,高昭教得好。左鄰右舍都知道他家虎頭識字了。
年前老族長也給高昭介紹了兩個要寫祭文的村子,一個是高明春老丈人的村子,一個是遠房表親的村子。祭祖祭文不比何老板祭母祭文急用,兩村都給四百文。念在他們都是老族長的親戚,高昭每村隻收三百文。
回到家,高明春將事情說給家人聽,一家人都誇高昭這孩子懂事明理。
高明春道:“兒子聽表兄說,他隔壁村子請陳秀才寫,要一兩銀子呢!寫出來也不比大昭寫的好什麽。”
老族長媳婦立即怒道:“搶錢呢!”
高明秋冷嘲,“照我說,陳秀才這些年心思不在讀書上,都在錢上了。”
*
高暖姐弟手裏有錢,心裏也有安全感。
除夕這天,村子裏處處張貼春聯,姐弟三個也將孝聯張貼在院門外,白紙黑字寫著:承恩不忘三春雨,行孝常懷寸草心。隨後去俞氏墳前祭拜。
回來已經過了晌午,他們奢侈一把,燒了三個菜:幹油菜炒雞蛋,醬燒茄幹,冬筍豆腐湯。
自回鄉途中被大伯拋棄,小半年沒吃過這麽豐盛,三人都有點舍不得吃,每次都夾一點點,但是給對方夾菜卻是一大筷子,希望對方多吃點。碗裏堆得最多的就是俞慎思,滿滿一大碗,完全超出了他的食量。
“會吃撐!”他將高暖給他夾的一塊豆腐放進高暖碗裏。
高暖這會兒也意識到幼弟碗中飯菜的確太多,沒再給他夾菜,囑咐他:“都要吃完,多吃才能長得和虎頭一樣壯。”
虎頭比他大不到一歲,個頭卻大兩圈。
他點點頭,個頭長高就行了,胖就不必了。
一頓飯姐弟三個吃得飽飽的,外麵的天色也黑下來。
石頭鄉除夕的習俗是守夜,子時要到祠堂前放炮。家家戶戶除了老人和孩子,幾乎都是不睡的,特別是男兒。
夜裏天冷,高暖將火堆重新燒起來,姐弟三個圍著火爐取暖禦寒。高暖和高昭說起年後的打算。
年後除了白事也沒人家要寫祭文這些,他讀了這麽多年書,除了肚子裏的那點墨水,什麽都不會做,身上也沒力氣去當勞力。日子長著呢,他們既沒有田地也不會耕種,那點錢撐不了多久。
“我識字會算,想年後去鄉裏問問可有需要個記賬的。”
高暖安慰他道:“大姐這些天繡了幾樣繡品,等來年開市,還能再繡幾樣,能換些錢。”
“我是男郎,不能讓大姐養我。”
“我們還分誰養誰?你今後科考出息了,不養大姐?”高暖打趣道,“你若是真去做了記賬,怎麽讀書?怎麽教暘兒讀書識字?你最重要的事是讀書,待過了孝期,你院試得中,就是秀才了。那時我們的日子才能好過,不能因小失大。大姐辛苦也就辛苦這兩年罷了,以後大姐享你的福。”
一通安慰的話,說得高昭心頭一酸,視線模糊,抱著高暖,啞聲喚著,“大姐。”
俞慎思也心中酸楚,抱著高暖的手臂靠著她。
高暖撫著兩個弟弟的頭,語重心長道:“你們一定要讀書,一定要科考,娘在看著呢,她還等你們考狀元回來呢!”
除夕兄弟兩人重重點了點頭。
*
太陽剛露臉兒,高家祠堂的大門就打開了,高家的子孫已經忙活起來,等著吉時祭祖。
高家歲首祭祖的規矩,女人和不足六歲的孩子是不能進祠堂內祭拜的,即便祭拜也隻能在祠堂外。
高暖和俞慎思便在其列。
見時辰差不多了,姐弟三人便朝祠堂那邊去。
祠堂在牛山腳下,前麵是一個大池塘,冬日裏荷花枯萎。這幾日天暖,薄冰全都化了。
祠堂前已經不少人,高昭小聲問:“大伯和三叔好像還沒回來,他們不會今年不回來祭祖吧?”
高暖也沒瞧見有車馬進村,祠堂前更沒瞧見他們兩房的人。
“不會。”她道。
去歲父親高中狀元都沒有回鄉告慰祖宗,已經引起族人不滿,若是今日歲首叔伯還不回鄉祭祖,那是真的不要祖宗了。一個享著祖上恩澤而忘了祖宗的人,他的官也做不了多久。
父親剛入仕,叔伯享著他的好處,不會明著做有損他的事。
成年人之間就不那麽想了。
桂嬸沉默幾息,又笑著哄他:“嬸子也買了年糕,嬸子不會烤,午後讓虎頭哥哥也拿去讓你大哥烤,你們一起吃一起識字好不好?”
俞慎思見好就收,笑道:“好。”
其他幾家人聽出桂嬸是想讓高昭教她兒子讀書識字,這算盤打得好。
陳秀才那裏束脩得花一二兩銀子,學錢、節禮兩樣一年又得幾兩,就算是送到範童生那裏,也便宜不了多少。高昭從小讀書,也是童生,教孩子讀書識字肯定沒問題。何況他教自己弟弟還能藏私?其他孩子在旁邊不是一樣聽?每回過去帶點吃的就成,一年到頭就多花點孩子零嘴錢,占大便宜了。
王嬸也湊上來說:“孩子還是幾個一塊兒玩才有趣兒,晌午後,讓我家三寶也過去和你們一塊兒玩,他有好幾塊糖呢,你們分著吃!”
俞慎思笑著點頭。
旁邊幾家要麽孩子太小,話還沒說利索,要麽孩子太大,隻能眼饞看著他們兩家。
他們心裏的算盤,高暖和高昭也全都清楚。高昭覺得孩子多了可能會有點吵,但對方對他們姐弟有恩在先,如今又不是白白來學,有人陪著弟弟也不枯燥,就沒說什麽。
高暖想得比他多一層。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他們今後要在高家村常住,總有要鄰裏幫忙的時候。他們背後沒人撐腰,想不被族人欺負,就要與他們打好關係。
桂嬸和王嬸拿兒子和暘兒玩的借口,不把話明著說,高暖也裝糊塗沒有挑明。大昭讀書科考是正事,以後不教他們,對方也不能說什麽。
到村口要分開的時候,桂嬸將俞慎思從車上抱下來,高暖拉著弟弟的手,對車上的虎頭道:“午後和三寶來找暘兒玩兒。”她也不說學識字。
“好!”
桂嬸聽高暖主動這麽說,心裏頭有底,這是默認讓大昭教自家孩子讀書識字了,笑得更加熱情,“吃過飯就過去,順道我再挑幾塊絹布和針線給你送過去,也省你再跑一趟了。”
“麻煩嬸子了。”
“就幾步路,麻煩什麽。”
幾家分開後,桂嬸對車上兒子交代:“你吃過飯,帶著一塊年糕過去,就和暘兒……”
後麵桂嬸說了許多句,虎頭一句沒往心裏聽。他腦子裏都是吃過飯,他可以吃年糕,而且是烤著吃,暘兒說很好吃,他還沒這麽吃過,所以他要拿著年糕去暘兒家。
高暖回到家和兩個弟弟說此事,她欣慰幼弟有玩伴,又心疼大弟弟,怕他教幾個孩子半天辛苦。
俞慎思卻覺得她擔心多餘了,四五歲的孩子,不可能老老實實坐著學半天,半個時辰就是奇跡了。正常來說兩刻鍾後就坐不住了。不是所有孩子能像他一樣乖巧專注的。而且有他在,他豈會讓高昭辛苦。
事情商定後,姐弟倆盤點了下這次買的東西後,高昭提著一條臘肉去老族長家。
高明春兄弟三人都去棺材鋪不在家,老族長夫婦和幾個兒媳婦在家。見高昭拎著一條臘肉進來,幾人相視一眼,麵露詫異。
高昭說明來意,老族長忙攔道:“都是一個族裏的,理應幫忙,哪裏要你謝?你掙那幾個錢不容易,這臘肉拿回去過年吃!”他是族長,又一大家長輩,怎麽能夠因為這麽點小事拿一個孩子的東西,不得讓村上人說閑話?
高明春媳婦也跟著附和,前日自己男人回來後說孩子在何家的事情,還有些虧心呢!
高昭道:“我們姐弟吃不得這些,就是買來送大爺爺和大伯的。”
老族長這才反應過來,這孩子在孝期,按規矩是戒酒肉的,隻是莊稼人一年到頭吃不了幾次酒肉,不太守這規矩,讀書人看重些。孩子送臘肉來不是客套走個過場,是誠心實意來道謝。
這麽一大條臘肉,得百十來文吧!隨手幫的忙,哪裏用得著這麽重的謝禮。
高昭又開口道:“我們姐弟來村上沒多久,對附近村子都不熟悉,還是希望大爺爺能再幫個忙。若是知曉附近哪家有需要寫祭文、孝聯這些,能夠替我說一聲。”
這是兩邊好的事情,老族長自然願意,“行,大爺爺明兒就去替你問問。”
“多謝大爺爺。”將手中的臘肉遞給旁邊高明春媳婦。
對方沒接看向公婆,雖然答應幫忙,終究不是什麽難事,禮還是貴重些,又是孩子送來的。
老族長媳婦見老伴猶豫,她先表了態。讓大兒媳接過臘肉,又讓小兒媳將自家的雞蛋拿一些出來,再拿幾塊醃製的老豆腐。
接過籃子塞到高昭手裏,“這臘肉你大爺爺收下了,這些你拿回去。你們都是長個子的年紀,你家幺弟病剛見好,也得吃點好的。”
高昭推辭幾次,最後拗不過婆媳幾人,道謝後拎著東西回去。
老族長媳婦送他出門,回頭就對老伴說:“瞧,多懂事的孩子,才丁點大就知恩報恩。你明兒替孩子打聽打聽,讓兒子也都幫問問。他叔伯太心狠,待正月初一他們回來祭祖,你定要好好說說他們才是。”
老族長沉默一陣,若有所思地點了下頭。
午後,桂嬸領著虎頭和三寶過來,兩個孩子懷裏都揣著吃的。孩子興衝衝跑進院子裏,桂嬸在門外沒進。孩子百無禁忌,大人還是不願年跟前踏守孝人家院門,不吉利。
高暖主動迎出門,桂嬸將東西給她,熱情道:“若是還有什麽需要的,你來找嬸子拿。”
“好,謝嬸子。”
桂嬸朝院子裏看了眼,兩個孩子被暘兒帶到偏屋門前,讓他們每人挑一根小樹枝。
虎頭問:“是烤年糕用嗎?”
暘兒點頭,“要先用它寫字,然後再用它烤年糕,年糕才更好吃。”
虎頭不解,撓了下腦袋,“為什麽呀?”
暘兒挺著小胸膛煞有介事地道:“寫過字的樹枝就是聰明的樹枝,用它烤的年糕也是聰明的年糕,味道肯定好吃,我們吃了聰明年糕也會變聰明的。你們變聰明了,爹娘就會給你們更多好吃的。”
兩個小家夥覺得暘兒說的有道理,每次爹娘誇自己聰明的時候都會給零嘴兒,甚至有求必應,然後很聽話地認真挑樹枝。
門前的兩人給聽笑了,這麽小點兒,話是一套一套的,兩個比他大的娃都叫他給唬住了。
桂嬸感到讀書人家的孩子從小就不一樣,以後得讓虎頭多讀點書,也考個童生秀才。這樣想,她也不耽擱,回到家就叫兩個女兒忙活刺繡。根叔也被她安排年後到縣城去找個掙錢的活計,苦點累點隻要能多掙點。
虎頭和三寶各自找了樹枝,隔壁苗娃也過來,三個小家夥被俞慎思安排得明明白白,全都聽他指揮。
高昭用燒黑的樹枝在石頭上寫字,帶著四個小娃娃念字認字。因為有俞慎思提前交代,隻有他們會念了,能認得了,才有糖水年糕吃,幾個小家夥沒一個跑神的,全都認真聽講。
兩刻鍾後,八個字幾個小家夥全都認識,也都寫了一遍,他們將手中樹枝上交準備吃糖水年糕。
苗娃拿來的也是年糕,兩片年糕被分成六塊,分別用一根竹片插著在火上烤。另一邊瓦罐中,三寶帶來的幾塊糖也慢慢融化。聞著味道,幾個小娃娃口水都要流出來,嘰嘰喳喳討論。最後將融化的糖汁澆在烤好的年糕上,虎頭三人迫不及待朝嘴巴裏送。
“別急,燙,慢些吃!”高昭提醒。
俞慎思拿著一串走向門邊刺繡的高暖,高暖笑問:“大姐也有啊?”
“嗯!六塊,一人一塊。”
高暖愣了下,“大哥教你識數了?”
俞慎思意識到出了紕漏,忙搪塞道:“大姐數雞蛋時,暘兒跟著學的。”他指著院子裏的六個人一個個數給高暖聽。
高暖雖驚訝幼弟學得快,終是沒有再懷疑。
年前幾天,幾個孩子每天午後過來,高昭先是帶他們溫習,然後教新的。他們被俞慎思各種連哄帶騙,習慣性聽他的,認真識字寫字。雖然每天八個字,幾天下來也好幾十個字。最明顯的是除夕這天貼門聯,虎頭指著自家門聯認出了好幾個字來,把桂嬸高興壞了,直誇兒子聰明,高昭教得好。左鄰右舍都知道他家虎頭識字了。
年前老族長也給高昭介紹了兩個要寫祭文的村子,一個是高明春老丈人的村子,一個是遠房表親的村子。祭祖祭文不比何老板祭母祭文急用,兩村都給四百文。念在他們都是老族長的親戚,高昭每村隻收三百文。
回到家,高明春將事情說給家人聽,一家人都誇高昭這孩子懂事明理。
高明春道:“兒子聽表兄說,他隔壁村子請陳秀才寫,要一兩銀子呢!寫出來也不比大昭寫的好什麽。”
老族長媳婦立即怒道:“搶錢呢!”
高明秋冷嘲,“照我說,陳秀才這些年心思不在讀書上,都在錢上了。”
*
高暖姐弟手裏有錢,心裏也有安全感。
除夕這天,村子裏處處張貼春聯,姐弟三個也將孝聯張貼在院門外,白紙黑字寫著:承恩不忘三春雨,行孝常懷寸草心。隨後去俞氏墳前祭拜。
回來已經過了晌午,他們奢侈一把,燒了三個菜:幹油菜炒雞蛋,醬燒茄幹,冬筍豆腐湯。
自回鄉途中被大伯拋棄,小半年沒吃過這麽豐盛,三人都有點舍不得吃,每次都夾一點點,但是給對方夾菜卻是一大筷子,希望對方多吃點。碗裏堆得最多的就是俞慎思,滿滿一大碗,完全超出了他的食量。
“會吃撐!”他將高暖給他夾的一塊豆腐放進高暖碗裏。
高暖這會兒也意識到幼弟碗中飯菜的確太多,沒再給他夾菜,囑咐他:“都要吃完,多吃才能長得和虎頭一樣壯。”
虎頭比他大不到一歲,個頭卻大兩圈。
他點點頭,個頭長高就行了,胖就不必了。
一頓飯姐弟三個吃得飽飽的,外麵的天色也黑下來。
石頭鄉除夕的習俗是守夜,子時要到祠堂前放炮。家家戶戶除了老人和孩子,幾乎都是不睡的,特別是男兒。
夜裏天冷,高暖將火堆重新燒起來,姐弟三個圍著火爐取暖禦寒。高暖和高昭說起年後的打算。
年後除了白事也沒人家要寫祭文這些,他讀了這麽多年書,除了肚子裏的那點墨水,什麽都不會做,身上也沒力氣去當勞力。日子長著呢,他們既沒有田地也不會耕種,那點錢撐不了多久。
“我識字會算,想年後去鄉裏問問可有需要個記賬的。”
高暖安慰他道:“大姐這些天繡了幾樣繡品,等來年開市,還能再繡幾樣,能換些錢。”
“我是男郎,不能讓大姐養我。”
“我們還分誰養誰?你今後科考出息了,不養大姐?”高暖打趣道,“你若是真去做了記賬,怎麽讀書?怎麽教暘兒讀書識字?你最重要的事是讀書,待過了孝期,你院試得中,就是秀才了。那時我們的日子才能好過,不能因小失大。大姐辛苦也就辛苦這兩年罷了,以後大姐享你的福。”
一通安慰的話,說得高昭心頭一酸,視線模糊,抱著高暖,啞聲喚著,“大姐。”
俞慎思也心中酸楚,抱著高暖的手臂靠著她。
高暖撫著兩個弟弟的頭,語重心長道:“你們一定要讀書,一定要科考,娘在看著呢,她還等你們考狀元回來呢!”
除夕兄弟兩人重重點了點頭。
*
太陽剛露臉兒,高家祠堂的大門就打開了,高家的子孫已經忙活起來,等著吉時祭祖。
高家歲首祭祖的規矩,女人和不足六歲的孩子是不能進祠堂內祭拜的,即便祭拜也隻能在祠堂外。
高暖和俞慎思便在其列。
見時辰差不多了,姐弟三人便朝祠堂那邊去。
祠堂在牛山腳下,前麵是一個大池塘,冬日裏荷花枯萎。這幾日天暖,薄冰全都化了。
祠堂前已經不少人,高昭小聲問:“大伯和三叔好像還沒回來,他們不會今年不回來祭祖吧?”
高暖也沒瞧見有車馬進村,祠堂前更沒瞧見他們兩房的人。
“不會。”她道。
去歲父親高中狀元都沒有回鄉告慰祖宗,已經引起族人不滿,若是今日歲首叔伯還不回鄉祭祖,那是真的不要祖宗了。一個享著祖上恩澤而忘了祖宗的人,他的官也做不了多久。
父親剛入仕,叔伯享著他的好處,不會明著做有損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