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焱凝成了磅礴瀚海,哪怕有意收斂範圍以提升烈度,也肆虐了方圓數公裏,哪怕一艘數十萬噸級的貨輪跌落其中,幾個呼吸就會蠶食消融殆盡。
伊西多爾沒有任何懼色。
天之勝勢與揮舞的鉞戟形成了一塊圓潤自洽的“場域”,並不大,局限於周身七尺。這樣的場域卻抵擋住了所有的攻勢,翻騰的黑火與狂亂的斬擊,突破不進去。
宋識好像一位試圖拉斷勁弓的力士,一遍又一遍的屏息、發力,抓弓的指節捏得發白,弓弦徐徐繃緊、弓身緩緩彎曲,但想徹底弄斷它,還有距離。
可力已到極限了。
“嗯。稱道之處頗多。”
伊西多爾的眉心,不知何時浮現了一枚倒三角的銀質圖案,那是她用來穩固心神的一道靈能技藝。銀色的倒三角浸染了一層深邃漆黑,挨了如此烈度的【禍焱】持續轟擊,顯然並非毫無影響,但同樣遠沒到徹底浸透的程度。
“武藝純熟,自成一體。”鉞戟橫掃住劈來的焰鋒,再一側轉,又穩穩接住了新的下一擊,不留任何破綻:“意誌一以貫之,不為它物所動。”
“靈能技藝的搭配切合自身,循環互補,交織增生。”
到了防守階段,伊西多爾揮動鉞戟的手法仍沒有多大變化,不是柔和的分化與消解力道,也不是堅不可摧的硬碰硬。她隻是精準地捕捉到了最合適的時機,動用了最合適的靈能。
“比這些更好的,是你做到了‘自己’。”
明明場麵陷入劣勢的是伊西多爾,可女人卻表現的如此遊刃有餘。鉞戟與焰鋒悍然對撞,一朵朵破碎的火縫隙間,她平淡的聲音隨之響起。
“武藝也好,靈能技藝也罷,就連意誌亦可打磨錘煉。但縱使交予其餘人一模一樣的靈能,他們也絕做不到你。”
應當是某種類似“比較級”的靈能技藝,也許是失敗乃勝利之母吧。到了現在這種時候,伊西多爾的靈能仍在一點點增強,向著狂飆猛進、正淩駕於自身的宋識追趕。
這增強速度沒有“自焚”之流那麽快、那麽強,可勝在更穩定。
“是‘宋識’統禦了這些,而非這些組成了‘宋識’。”
——頂峰就要到了!
宋識無暇顧及對方的話語。
經由一連串的加持到現在,禍焱的凶戾與灼烈,甚至到了他自己都忍不住驚歎的程度。若是換成那一日對陣奧托羅的戰場,這個狀態下,自己甚至能讓對方連【天災顯化】都來不及用出,就正麵轟殺至灰。
但仍,贏不了!
這一係列強化後的,自己所能抵達的巔峰,就快要到了。
這種級數的對決,涉及到一個適應的問題。每當自己靈能更進一步,伊西多爾都會先陷入短暫的劣勢,然後刹那間適應了這種新烈度的力量,讓局勢重新穩固起來。
自己每時每刻都在更強,對方每時每刻.也在更適應。
宋識絕不懷疑,當自己跨越了頂峰,開始下坡的那一瞬間。即便靈能沒有衰減多少,可能僅有一線之差,但對方就能讓戰局翻天覆地,攻守易位,一口氣把自己轟入萬劫不複之地。
稍微能體會到鹿丹疏的心情了。
宋識心道。這一世的那場交鋒,對方一直壓著自己打,妙到毫巔的拳術打出了驚天動地的聲勢,一度把自己的架勢打到遙遙欲墜,可到了最後,這遙遙欲墜終究也隻成了看上去“遙遙欲墜”。演化天地烘爐的大勢,硬生生燒毀了對方的無垢武軀。
而此刻。
伊西多爾的守勢甚至連遙遙欲墜都算不上,撐死是有了些淩亂而已。
縱使自身仍在變強,可【琉璃觀】的觀察與脫胎自無數次廝殺的直覺,卻反而愈發強烈起來,令人心悸的危機感逐步攀升。伊西多爾在積蓄著什麽.足以一舉奠定勝局的招式。
要麽一錘定音,要麽耐心消磨。
——在自己尚在尋覓勝機之時,對方已堂皇地揚起了兩項通往勝利的鑰匙。
轟隆!
重弑當頭劈落,鉞戟恰到好處地探出,強烈的餘波猛地擴散,打得火海泛起一陣陣水緞般的波紋。
伊西多爾的發絲隨風鼓蕩,散亂騰舞,她的嘴角掛著冷淡,唯有眼睛愈發閃亮。一人高的鉞戟在掌中似若無物,隻有每一次格擋住焰鋒時,才會顯露其內蘊含的驚徹力量。
雙方成了一串模糊的影子,疾馳在漆黑的火裏,所過之處,萬物倒卷翻騰。
據說,在太陽躍出浩浩雲海,攀上山巔的那一刻,萬丈金霞揮灑,世間的一切都會蒙起燦爛的華光。那個時候,佇立在山巔的攀登者,就是那一刻世界距離太陽最近的人。
伊西多爾見過日出,見過許多地方的日出。
武宗的人熱衷於在那個時刻,即興吟詩,然後迅速從文鬥變成武鬥。公理軍會提前查詢天氣,如果第二天起大霧的話要連夜打阻霧炮。至於海塔貿易.除非伊西多爾說了“要一個人靜一靜”,那些西裝革履的人會找到最佳角度,拍上精修裁剪出一副“總裁觀日圖”,用以宣傳工作。
但沒有哪一次的日出,像現在這樣決絕。
靈能者的感知與眼眸的視覺,同時映出了這樣一幕。一輪燃燒著黑焰的“太陽”升了起來,沒有孕育萬物的溫煦,隻有純粹的萬丈破滅。
滿溢禍焱的細碎裂痕,布滿了青年的軀體,如若輕輕一碰就會解體的瓷器,又像琉璃般至堅至硬。
重生到此刻,宋識從未感覺有過如此之好,滾燙的血與火要將渾身,連同靈魂一塊焚燒殆盡。可自這焚血燒髓的恐怖灼痛中,醞釀出了難以言喻的酣暢。
登山的攀登者,抵達了它的山巔。
在踏足最巔峰的這一刹,太陽同時升了起來。
所有的靈能匯聚,流動的禍焱,醞釀的壞劫,天地間的一切被抽離了顏色,混沌難明的世界,隻剩下了兩道仍在熠熠生輝的色彩。
裹挾著一輪漆黑的太陽,重弑向著另一道的色彩墜落。
如太陽般,孤注一擲。
(本章完)
伊西多爾沒有任何懼色。
天之勝勢與揮舞的鉞戟形成了一塊圓潤自洽的“場域”,並不大,局限於周身七尺。這樣的場域卻抵擋住了所有的攻勢,翻騰的黑火與狂亂的斬擊,突破不進去。
宋識好像一位試圖拉斷勁弓的力士,一遍又一遍的屏息、發力,抓弓的指節捏得發白,弓弦徐徐繃緊、弓身緩緩彎曲,但想徹底弄斷它,還有距離。
可力已到極限了。
“嗯。稱道之處頗多。”
伊西多爾的眉心,不知何時浮現了一枚倒三角的銀質圖案,那是她用來穩固心神的一道靈能技藝。銀色的倒三角浸染了一層深邃漆黑,挨了如此烈度的【禍焱】持續轟擊,顯然並非毫無影響,但同樣遠沒到徹底浸透的程度。
“武藝純熟,自成一體。”鉞戟橫掃住劈來的焰鋒,再一側轉,又穩穩接住了新的下一擊,不留任何破綻:“意誌一以貫之,不為它物所動。”
“靈能技藝的搭配切合自身,循環互補,交織增生。”
到了防守階段,伊西多爾揮動鉞戟的手法仍沒有多大變化,不是柔和的分化與消解力道,也不是堅不可摧的硬碰硬。她隻是精準地捕捉到了最合適的時機,動用了最合適的靈能。
“比這些更好的,是你做到了‘自己’。”
明明場麵陷入劣勢的是伊西多爾,可女人卻表現的如此遊刃有餘。鉞戟與焰鋒悍然對撞,一朵朵破碎的火縫隙間,她平淡的聲音隨之響起。
“武藝也好,靈能技藝也罷,就連意誌亦可打磨錘煉。但縱使交予其餘人一模一樣的靈能,他們也絕做不到你。”
應當是某種類似“比較級”的靈能技藝,也許是失敗乃勝利之母吧。到了現在這種時候,伊西多爾的靈能仍在一點點增強,向著狂飆猛進、正淩駕於自身的宋識追趕。
這增強速度沒有“自焚”之流那麽快、那麽強,可勝在更穩定。
“是‘宋識’統禦了這些,而非這些組成了‘宋識’。”
——頂峰就要到了!
宋識無暇顧及對方的話語。
經由一連串的加持到現在,禍焱的凶戾與灼烈,甚至到了他自己都忍不住驚歎的程度。若是換成那一日對陣奧托羅的戰場,這個狀態下,自己甚至能讓對方連【天災顯化】都來不及用出,就正麵轟殺至灰。
但仍,贏不了!
這一係列強化後的,自己所能抵達的巔峰,就快要到了。
這種級數的對決,涉及到一個適應的問題。每當自己靈能更進一步,伊西多爾都會先陷入短暫的劣勢,然後刹那間適應了這種新烈度的力量,讓局勢重新穩固起來。
自己每時每刻都在更強,對方每時每刻.也在更適應。
宋識絕不懷疑,當自己跨越了頂峰,開始下坡的那一瞬間。即便靈能沒有衰減多少,可能僅有一線之差,但對方就能讓戰局翻天覆地,攻守易位,一口氣把自己轟入萬劫不複之地。
稍微能體會到鹿丹疏的心情了。
宋識心道。這一世的那場交鋒,對方一直壓著自己打,妙到毫巔的拳術打出了驚天動地的聲勢,一度把自己的架勢打到遙遙欲墜,可到了最後,這遙遙欲墜終究也隻成了看上去“遙遙欲墜”。演化天地烘爐的大勢,硬生生燒毀了對方的無垢武軀。
而此刻。
伊西多爾的守勢甚至連遙遙欲墜都算不上,撐死是有了些淩亂而已。
縱使自身仍在變強,可【琉璃觀】的觀察與脫胎自無數次廝殺的直覺,卻反而愈發強烈起來,令人心悸的危機感逐步攀升。伊西多爾在積蓄著什麽.足以一舉奠定勝局的招式。
要麽一錘定音,要麽耐心消磨。
——在自己尚在尋覓勝機之時,對方已堂皇地揚起了兩項通往勝利的鑰匙。
轟隆!
重弑當頭劈落,鉞戟恰到好處地探出,強烈的餘波猛地擴散,打得火海泛起一陣陣水緞般的波紋。
伊西多爾的發絲隨風鼓蕩,散亂騰舞,她的嘴角掛著冷淡,唯有眼睛愈發閃亮。一人高的鉞戟在掌中似若無物,隻有每一次格擋住焰鋒時,才會顯露其內蘊含的驚徹力量。
雙方成了一串模糊的影子,疾馳在漆黑的火裏,所過之處,萬物倒卷翻騰。
據說,在太陽躍出浩浩雲海,攀上山巔的那一刻,萬丈金霞揮灑,世間的一切都會蒙起燦爛的華光。那個時候,佇立在山巔的攀登者,就是那一刻世界距離太陽最近的人。
伊西多爾見過日出,見過許多地方的日出。
武宗的人熱衷於在那個時刻,即興吟詩,然後迅速從文鬥變成武鬥。公理軍會提前查詢天氣,如果第二天起大霧的話要連夜打阻霧炮。至於海塔貿易.除非伊西多爾說了“要一個人靜一靜”,那些西裝革履的人會找到最佳角度,拍上精修裁剪出一副“總裁觀日圖”,用以宣傳工作。
但沒有哪一次的日出,像現在這樣決絕。
靈能者的感知與眼眸的視覺,同時映出了這樣一幕。一輪燃燒著黑焰的“太陽”升了起來,沒有孕育萬物的溫煦,隻有純粹的萬丈破滅。
滿溢禍焱的細碎裂痕,布滿了青年的軀體,如若輕輕一碰就會解體的瓷器,又像琉璃般至堅至硬。
重生到此刻,宋識從未感覺有過如此之好,滾燙的血與火要將渾身,連同靈魂一塊焚燒殆盡。可自這焚血燒髓的恐怖灼痛中,醞釀出了難以言喻的酣暢。
登山的攀登者,抵達了它的山巔。
在踏足最巔峰的這一刹,太陽同時升了起來。
所有的靈能匯聚,流動的禍焱,醞釀的壞劫,天地間的一切被抽離了顏色,混沌難明的世界,隻剩下了兩道仍在熠熠生輝的色彩。
裹挾著一輪漆黑的太陽,重弑向著另一道的色彩墜落。
如太陽般,孤注一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