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魯國的法律規定,如果有人,將在其他諸侯國做女奴的魯國女子,贖回本國,那麽,這個人,可以到官府去領取賞金。


    有一次,子貢在一諸侯國,贖回了一個魯國人,卻辭謝了官府的賞金。孔子聽說了這件事,就對子貢說:


    “子貢呀!你這件事就做錯了。聖人做事可以移風易俗,可以讓人效法,可以影響後代,而不會隻是為了適合自己的興致。現在魯國富裕的人少,貧窮的人多。如果贖人回去領賞金被認為是不廉潔,那得不到賞金的刺激,願去贖人的人就會減少。所以,你這種僅僅隻考慮自己德行修養的行為,將會造成今後魯國人,不再願到其他諸侯國去贖人。”


    子路在一旁聽了孔子的這番教導,深受啟示。後來,當他救了一位落水者時,別人要送他一頭牛來答謝,子路就很恭敬地接受了。孔子知道了此事,欣喜地說:“今後願救人於危難之中的魯國人,會很多了。”


    不久,子路被任命為蒲城的官長。為了防備水災,官府調集民工,春修各處溝渠。子路見大家工作勞苦,帶的飯菜也不充足,就用自己的部分薪水,接濟每人,一份飯菜,一份湯水。孔子聞說此事,連忙派子貢去掀了那些飯菜,毀了那些做飲食的器具。子路發現了,非常氣憤。他氣哼哼地跑到孔子那裏叫道:


    “老師難道會嫉妒我行仁義之事嗎?子路在老師這裏所學的,不過仁義二字而已。仁義之人,與天下共取所有,共取所利。如今,子路將自己多餘的糧食,與大家分享,行仁義之道,老師為何禁止不許呢?我想不通!”


    孔子聽完子路的訴說,搖著頭道:“子路呀!你還是那麽粗野,那麽處事單純。你如果覺得民工們飲食不足,為什麽不去告訴魯君呢?讓魯君開糧倉去接濟他們呀?你用私人的俸祿做公義,這種行為,是在障蔽魯君的恩澤,顯示你自己的德義。現在速速停止,或許還不算晚,否則,降罪你的日子,馬上就會到。”子路聞此,無語而退。果然,不久相府派人來找孔子說:“先生派弟子救濟民工,是不是要跟魯君爭奪百姓呀?”


    孔子見此情形,知道解釋已沒什麽用了。於是,便帶著弟子,離開了魯國。


    ——故事取材於《淮南子》、《說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孔子的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長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長之並收藏孔子的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