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又是疫病?
殺我女人逼我造反,我十萬大軍兵臨城下! 作者:柳智敏男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啟皇宮。
“父皇,那秦軒妄圖利用邱行知的關係獲得儒聖的青睞,可結果不僅沒有得逞,反倒連累青山書院,被儒聖痛罵走狗,實在是大快人心。”
三皇子秦振,滿臉振奮地道。
大啟皇帝秦天臉上微微揚起一絲笑意,但心裏卻是無比暢快。
這逆子,自從前往北境之後,便一直有股勢如破竹的勢態。
現在好了,儒聖那一句“走狗”二字,罵的可不光光是青山書院,更是在告訴天下讀書人,他秦軒就是個不忠不孝之人。
“儒聖一事,萬不可輕視!秦振,此次便由你代朕前往山海關,青雲書局一切資源由你隨意調動。”
上次朝會,雖然有吏部尚書溫涼山反對青雲書局刊印《儒學》一事,但這大啟終究是皇帝說了算,溫涼山因此還被罰俸半年,可見秦天的獨斷專行。
“兒臣定不辜負父皇期待。”
秦振大喜,連忙行禮道。
隻是他剛習慣性的拱手,卻又猛地停頓。
他那左臂早已被秦軒砍斷,如今左袖空蕩,每每想起,便恨不得將秦軒挫骨揚灰。
“秦羽!”
大啟皇帝並沒有注意到秦振的神色變化,而是將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四子。
“兒臣在。”
四皇子秦羽,身材高大,長相俊朗,之前一直在南疆駐守,如今重回都城,自然有資格入朝聽政。
他於一個半月前回來,一回來便被任職戶部郎中一職。
這個職位看似品級不高,但卻負責監管各州府的鹽倉、關稅等。
之前工部仿製出來的煤爐,便由他在一力主導。
“煤爐一事你做得不錯,朕心甚慰,但朕希望你再接再厲,不僅僅隻是阻斷北寧城的煤爐進入我大啟境內,更是要將大啟的煤爐賣遍整個外夷之國。”
大啟皇帝笑眯眯的道。
這段時間,仿製煤爐逐漸占據了大啟國內的市場,工部這邊也因此賺到了不少銀子,國庫漸漸充沛,大啟皇帝自然龍顏大悅。
畢竟這次他不僅狠狠地打擊了一下秦軒,而且還賺到了錢,可謂一箭雙雕。
“兒臣全靠父皇耳提麵命,方能有此小小成就,兒臣日後定當竭盡全力,為父皇分憂。”
秦羽生的俊朗,劍眉星目,就連拍皇帝馬屁,也是一臉的儒雅和淡然。
大啟皇帝開懷大笑:“朕有你們兩位皇子輔佐,何懼這天下不歸我大啟所有!”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眾大臣趕緊跪地高歌,聲如洪鍾。
北寧城,天工工坊。
“天工”二字,取自於天工開物一詞,是由邱行知提議,正式將整片工坊區以此命名。
此時,秦軒正帶著幾個匠人圍繞在一個巨大的蒸籠前。
一旁,趙洛櫻和邱行知正眼睛一眨不眨的等著開籠。
沒多久,伴隨著一旁沙漏裏的沙子漏盡,秦軒立刻吩咐匠人將蒸籠打開,隨後一些已經被蒸爛的樹皮便出現在了眾人眼前。
“把這些都放到石臼中,用力捶打至糜爛狀。”
秦軒接著吩咐了一句,這才抬起頭看了眼趙洛櫻,忍不住笑道:“洛櫻,用不著這麽緊張,這隻是中間步驟而已,還未到成型的時候。”
“我能不緊張嗎?這可是在造紙啊,邱先生,你說呢?”
趙洛櫻紅著臉,嘟噥道。
邱行知連連點頭,有些無力地道:“這全天下,恐怕也就王爺您才會將此等重如泰山之事,說得如此輕描淡寫了。”
現世不是沒有造紙術,但因為技術原因,紙張造價過高不說,而且太過容易吸墨,哪怕是平常書寫,也極容易破紙,更遑論是作畫了。
可秦軒此刻在研製的紙張,卻是最適合書寫的一種,這如何不讓邱行知在意?
“這造紙術說困難也困難,說簡單也簡單,無非就是幾個步驟,切麻、洗滌、浸灰水,接著就是蒸煮、舂搗、打漿……”
秦軒張口就來,卻嚇得趙洛櫻趕緊上前一把捂住了嘴了。
就連一旁的邱行知此刻也已經動作,估摸著若是趙洛櫻沒行動的話,就該是他來捂嘴了。
“王爺,請您慎重。”
趙洛櫻氣呼呼的提醒。
秦軒無奈苦笑,隻能點點頭道:“好吧,咱們先接著看吧!”
秦軒之所以敢肆無忌憚的討論,自然不是他真的無所防備。
而是如今整個工坊區在被正式命名為“開工工坊”後,便已經被神策軍嚴密把控。
裏麵所有匠人都是獨立生活在開工工坊生活區域的,而他們的家人、親族,則被邱行知安排到了城西的另一個單獨區域。
這樣做自然是為了防止有人泄密,同時也是為了更好的控製,那些匠人的親屬嚴格點來說,其實就是人質。
秦軒對此本想反對,但考慮到當下的時代和北寧城所處的特殊時期,他便收起了這份不該有的婦人之仁。
“報!”
突然,一道急促的聲音傳來。
隨後寧遠峰便已經快步跑來,顧不得喘氣地道:“王爺,北荒區出事了,大批流民突然腹瀉、發燒不止。”
“何時發現的?請了大夫了嗎?”
秦軒立刻走向寧遠峰,急切的問道。
“具體情況還需要諸葛先生跟您匯報,但目前情況不容樂觀,生病的流民有近五分之一,而且還在逐步擴散。”
寧遠峰神色凝重。
“又是疫病?!”
趙洛櫻失聲喊道,一旁的邱行知也露出了凝重之色。
“未必會是疫病,但這傳染性的確很像。”
秦軒搖了搖頭。
雖然古代醫療條件落後,但相對的他們的食物也比較純天然,一般情況下絕不可能在短時間裏出現兩次疫病,這其中怕是有什麽別的原因。
“洛櫻,你留在這裏,按照我寫的手冊繼續研製。”
“邱先生,你在旁盯著,造紙術同樣是重中之重。”
秦軒吩咐了兩句,然後立刻跟著寧遠峰騎馬直衝北荒區。
小半個時辰後,當秦軒來到現場時,看到的卻是成千上萬聚集在木屋前的流民,正一個個痛苦的哀嚎。
“王爺,情況有些嚴重,很多人已經開始脫水。”
諸葛玄憂心忡忡,一上來便將大致情況說了一遍。
秦軒一邊聽,一邊觀察四周的病人。
可越是這麽觀察下去,他心裏就越發的古怪起來:“北荒區的水源在哪兒,立刻帶我過去。”
“父皇,那秦軒妄圖利用邱行知的關係獲得儒聖的青睞,可結果不僅沒有得逞,反倒連累青山書院,被儒聖痛罵走狗,實在是大快人心。”
三皇子秦振,滿臉振奮地道。
大啟皇帝秦天臉上微微揚起一絲笑意,但心裏卻是無比暢快。
這逆子,自從前往北境之後,便一直有股勢如破竹的勢態。
現在好了,儒聖那一句“走狗”二字,罵的可不光光是青山書院,更是在告訴天下讀書人,他秦軒就是個不忠不孝之人。
“儒聖一事,萬不可輕視!秦振,此次便由你代朕前往山海關,青雲書局一切資源由你隨意調動。”
上次朝會,雖然有吏部尚書溫涼山反對青雲書局刊印《儒學》一事,但這大啟終究是皇帝說了算,溫涼山因此還被罰俸半年,可見秦天的獨斷專行。
“兒臣定不辜負父皇期待。”
秦振大喜,連忙行禮道。
隻是他剛習慣性的拱手,卻又猛地停頓。
他那左臂早已被秦軒砍斷,如今左袖空蕩,每每想起,便恨不得將秦軒挫骨揚灰。
“秦羽!”
大啟皇帝並沒有注意到秦振的神色變化,而是將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四子。
“兒臣在。”
四皇子秦羽,身材高大,長相俊朗,之前一直在南疆駐守,如今重回都城,自然有資格入朝聽政。
他於一個半月前回來,一回來便被任職戶部郎中一職。
這個職位看似品級不高,但卻負責監管各州府的鹽倉、關稅等。
之前工部仿製出來的煤爐,便由他在一力主導。
“煤爐一事你做得不錯,朕心甚慰,但朕希望你再接再厲,不僅僅隻是阻斷北寧城的煤爐進入我大啟境內,更是要將大啟的煤爐賣遍整個外夷之國。”
大啟皇帝笑眯眯的道。
這段時間,仿製煤爐逐漸占據了大啟國內的市場,工部這邊也因此賺到了不少銀子,國庫漸漸充沛,大啟皇帝自然龍顏大悅。
畢竟這次他不僅狠狠地打擊了一下秦軒,而且還賺到了錢,可謂一箭雙雕。
“兒臣全靠父皇耳提麵命,方能有此小小成就,兒臣日後定當竭盡全力,為父皇分憂。”
秦羽生的俊朗,劍眉星目,就連拍皇帝馬屁,也是一臉的儒雅和淡然。
大啟皇帝開懷大笑:“朕有你們兩位皇子輔佐,何懼這天下不歸我大啟所有!”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眾大臣趕緊跪地高歌,聲如洪鍾。
北寧城,天工工坊。
“天工”二字,取自於天工開物一詞,是由邱行知提議,正式將整片工坊區以此命名。
此時,秦軒正帶著幾個匠人圍繞在一個巨大的蒸籠前。
一旁,趙洛櫻和邱行知正眼睛一眨不眨的等著開籠。
沒多久,伴隨著一旁沙漏裏的沙子漏盡,秦軒立刻吩咐匠人將蒸籠打開,隨後一些已經被蒸爛的樹皮便出現在了眾人眼前。
“把這些都放到石臼中,用力捶打至糜爛狀。”
秦軒接著吩咐了一句,這才抬起頭看了眼趙洛櫻,忍不住笑道:“洛櫻,用不著這麽緊張,這隻是中間步驟而已,還未到成型的時候。”
“我能不緊張嗎?這可是在造紙啊,邱先生,你說呢?”
趙洛櫻紅著臉,嘟噥道。
邱行知連連點頭,有些無力地道:“這全天下,恐怕也就王爺您才會將此等重如泰山之事,說得如此輕描淡寫了。”
現世不是沒有造紙術,但因為技術原因,紙張造價過高不說,而且太過容易吸墨,哪怕是平常書寫,也極容易破紙,更遑論是作畫了。
可秦軒此刻在研製的紙張,卻是最適合書寫的一種,這如何不讓邱行知在意?
“這造紙術說困難也困難,說簡單也簡單,無非就是幾個步驟,切麻、洗滌、浸灰水,接著就是蒸煮、舂搗、打漿……”
秦軒張口就來,卻嚇得趙洛櫻趕緊上前一把捂住了嘴了。
就連一旁的邱行知此刻也已經動作,估摸著若是趙洛櫻沒行動的話,就該是他來捂嘴了。
“王爺,請您慎重。”
趙洛櫻氣呼呼的提醒。
秦軒無奈苦笑,隻能點點頭道:“好吧,咱們先接著看吧!”
秦軒之所以敢肆無忌憚的討論,自然不是他真的無所防備。
而是如今整個工坊區在被正式命名為“開工工坊”後,便已經被神策軍嚴密把控。
裏麵所有匠人都是獨立生活在開工工坊生活區域的,而他們的家人、親族,則被邱行知安排到了城西的另一個單獨區域。
這樣做自然是為了防止有人泄密,同時也是為了更好的控製,那些匠人的親屬嚴格點來說,其實就是人質。
秦軒對此本想反對,但考慮到當下的時代和北寧城所處的特殊時期,他便收起了這份不該有的婦人之仁。
“報!”
突然,一道急促的聲音傳來。
隨後寧遠峰便已經快步跑來,顧不得喘氣地道:“王爺,北荒區出事了,大批流民突然腹瀉、發燒不止。”
“何時發現的?請了大夫了嗎?”
秦軒立刻走向寧遠峰,急切的問道。
“具體情況還需要諸葛先生跟您匯報,但目前情況不容樂觀,生病的流民有近五分之一,而且還在逐步擴散。”
寧遠峰神色凝重。
“又是疫病?!”
趙洛櫻失聲喊道,一旁的邱行知也露出了凝重之色。
“未必會是疫病,但這傳染性的確很像。”
秦軒搖了搖頭。
雖然古代醫療條件落後,但相對的他們的食物也比較純天然,一般情況下絕不可能在短時間裏出現兩次疫病,這其中怕是有什麽別的原因。
“洛櫻,你留在這裏,按照我寫的手冊繼續研製。”
“邱先生,你在旁盯著,造紙術同樣是重中之重。”
秦軒吩咐了兩句,然後立刻跟著寧遠峰騎馬直衝北荒區。
小半個時辰後,當秦軒來到現場時,看到的卻是成千上萬聚集在木屋前的流民,正一個個痛苦的哀嚎。
“王爺,情況有些嚴重,很多人已經開始脫水。”
諸葛玄憂心忡忡,一上來便將大致情況說了一遍。
秦軒一邊聽,一邊觀察四周的病人。
可越是這麽觀察下去,他心裏就越發的古怪起來:“北荒區的水源在哪兒,立刻帶我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