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高山觀察所
重回1972,從武陵護林員開始寵妹養家 作者:咆哮公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石磊心中一緊,立刻加快腳步,朝著聲音的來源跑去。
山林中,有兩三個人正在封山林裏砍柴。
“喂,這裏是封山林,不準砍柴你們難道不知道嗎?”
“你誰呀?要你管?”
其中一個砍柴人停下手中的動作,抬起頭滿不在乎看向石磊。
石磊大步走過來,表情嚴肅,再次大聲道:“我是這一片的守林員,你們趕快離開,不然我可要上報公社了!”
砍柴的兩三個人聽到這話,仔細地打量著石磊。
他們發現眼前的守林員隻是一個小孩時,臉上露出一絲輕視的神情。
然而,當他們的目光落在石磊背後的火銃上時,心中又不禁有些忌憚,不敢太過放肆。
“小兄弟,我們隻是撿些幹柴,沒有砍樹啊。”
“是啊,不信你過來看!”
石磊嚴肅道:“這是封山林不準砍柴,不管你有沒有砍伐樹木,都是不可以的,這是規矩!”
幾個人麵麵相覷,其中一人問道:“小兄弟是哪個寨子的?”
“中坪寨!”
“我好像認識你,你是石廣根家的兒子吧?我認識你爹,小時候我們還一起討過飯呢。”
“是啊,咱們都是鄉裏鄉親的,你就通融通融吧。”
幾個人臉上堆滿討好的笑容,眼神卻帶著一絲狡黠。
“不管你們認識誰,今天在這封山林裏砍柴就是違反規定。”
石磊神情嚴肅,又道:“我念在大家都是鄉親的份上,這次就不追究了,但你們必須馬上離開,以後也不許再來。”
“如果再讓我發現,我一定會上報公社,到時候可就不是這麽簡單了。”
幾個砍柴人見石磊態度堅決,知道再怎麽求情也無濟於事,隻好無奈地收拾起工具,灰溜溜地離開。
石磊知道,對於這些進入封山林砍柴的人,不能輕易姑息。
他們往往是些不守規矩的人,如果對他們太過仁慈,他們就不會把守林員的警告放在眼裏。
很可能你前腳剛走,他們後腳就又會偷偷潛入山林砍樹。
隻有態度明朗、嚴肅,並嚴厲警告,才能真正震懾住這些人。
……
石磊邁著輕快的步伐,繼續向前走,身姿靈活地在山林間穿梭著。
山林中的空氣格外清新,帶著泥土和花草的芬芳,讓人心曠神怡。
不知不覺間,已到了中午時分。
從公社一路走來,他已經在這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跋涉了差不多幾十裏地。
此刻,一座巍峨雄偉的山峰矗立在他的眼前。
那山峰直插雲霄,仿佛要刺破蒼穹一般,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震撼。
這是一座橫跨兩個省的山峰,同時也是石磊所在的臘爾山區的主峰,海拔近3000米。
它宛如這片大地的巨人,靜靜地屹立在武陵山脈之中。
……
在這上世紀70年代,很多地方的軍區出於戰略防禦等諸多考慮,都會在各大山上建設“防空哨所”,也被稱作“高山觀察所”。
這些哨所裏,有十幾個解放軍戰士長年累月地駐紮在那裏,他們肩負著守護祖國空域安全的神聖使命。
無論嚴寒酷暑,還是刮風下雨,戰士們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時刻警惕著天空中的一舉一動。
石磊至今都還沒去過駐紮在這座山上的“防空哨所”,心中對那裏產生濃厚的好奇。
畢竟,他前世本就是一個退伍兵,骨子裏對軍人這份職業有著深厚的感情,對軍隊的生活也有著深刻的懷念。
那整齊的軍裝、響亮的口號、嚴明的紀律,以及戰友之間真摯的情誼,深深地刻在了石磊的心底,成為他記憶中無法磨滅的一部分。
……
眼前這座山實在是太高太陡了,為了方便物資運輸等需求,一條簡易的公路蜿蜒曲折地修到了山腳下。
在山腳下,還有一個農場,那是50年代中期建立起來的。
農場規模不小,目前駐紮著200多人,大家在這裏辛勤勞作,經營著這片土地。
不過,這個農場並不歸石磊所在的公社管轄,而是隸屬於上一級主管農墾部門管理,屬於國營農場的性質。
農場裏的人們,也都有著國營農場職工的身份。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裏,社會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階層觀念,國營農場的人一般瞧不起當地的農民。
這種現象雖說有些無奈,卻是當時的一種真實寫照。
國營農場的職工們,拿著相對穩定的工資,享受著一些農民所沒有的福利,比如有統一分配的住房、定期發放的生活用品等等。
他們穿著相對整潔的工裝,在農場裏有條不紊地勞作,似乎覺得自己有著一種不同的優越感。
而當地的農民們呢,每天都要靠著自己的雙手在土地裏刨食,掙的是工分,生活全看收成好壞,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一家人往往擠在簡陋的土房、木房裏,吃的也是生產隊裏種出來的簡單飯菜,逢年過節都不見得有葷腥。
而國營農場的職工,每個月都有糧票和肉票,以及各種生活票據等。
這種生活條件上的差距,讓國營農場的職工們在麵對農民時,不自覺地就抬高自己的姿態,在交往中也常常流露出一種輕視的態度。
……
石磊沿著山路朝著山頂攀登,山路愈發崎嶇難行,腳下的石塊高低不平,有的地方還布滿青苔,稍不注意就可能滑倒。
他雙手攀著路旁的樹枝,借力穩住身形,一步一步地向著高處邁進。
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也逐漸涼爽。
一路上,能看到一些年代久遠的標語,那是用紅色油漆刷在山石上或者樹幹上的。
經過風吹日曬,已經有些斑駁褪色,卻依然能清晰地辨認出“抓革命,促生產”“農業學大寨”等極具時代特色的口號。
這些口號承載著那個年代人們的奮鬥熱情,也讓這片山林更添幾分厚重的曆史感。
前麵就是那個“高山觀察所”,也叫“防空哨所”。
石磊繼續悶頭朝“防空哨所”而來,他想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看看駐紮在這高山之上的解放軍。
“喂!小兄弟,過來!”
山林中,有兩三個人正在封山林裏砍柴。
“喂,這裏是封山林,不準砍柴你們難道不知道嗎?”
“你誰呀?要你管?”
其中一個砍柴人停下手中的動作,抬起頭滿不在乎看向石磊。
石磊大步走過來,表情嚴肅,再次大聲道:“我是這一片的守林員,你們趕快離開,不然我可要上報公社了!”
砍柴的兩三個人聽到這話,仔細地打量著石磊。
他們發現眼前的守林員隻是一個小孩時,臉上露出一絲輕視的神情。
然而,當他們的目光落在石磊背後的火銃上時,心中又不禁有些忌憚,不敢太過放肆。
“小兄弟,我們隻是撿些幹柴,沒有砍樹啊。”
“是啊,不信你過來看!”
石磊嚴肅道:“這是封山林不準砍柴,不管你有沒有砍伐樹木,都是不可以的,這是規矩!”
幾個人麵麵相覷,其中一人問道:“小兄弟是哪個寨子的?”
“中坪寨!”
“我好像認識你,你是石廣根家的兒子吧?我認識你爹,小時候我們還一起討過飯呢。”
“是啊,咱們都是鄉裏鄉親的,你就通融通融吧。”
幾個人臉上堆滿討好的笑容,眼神卻帶著一絲狡黠。
“不管你們認識誰,今天在這封山林裏砍柴就是違反規定。”
石磊神情嚴肅,又道:“我念在大家都是鄉親的份上,這次就不追究了,但你們必須馬上離開,以後也不許再來。”
“如果再讓我發現,我一定會上報公社,到時候可就不是這麽簡單了。”
幾個砍柴人見石磊態度堅決,知道再怎麽求情也無濟於事,隻好無奈地收拾起工具,灰溜溜地離開。
石磊知道,對於這些進入封山林砍柴的人,不能輕易姑息。
他們往往是些不守規矩的人,如果對他們太過仁慈,他們就不會把守林員的警告放在眼裏。
很可能你前腳剛走,他們後腳就又會偷偷潛入山林砍樹。
隻有態度明朗、嚴肅,並嚴厲警告,才能真正震懾住這些人。
……
石磊邁著輕快的步伐,繼續向前走,身姿靈活地在山林間穿梭著。
山林中的空氣格外清新,帶著泥土和花草的芬芳,讓人心曠神怡。
不知不覺間,已到了中午時分。
從公社一路走來,他已經在這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跋涉了差不多幾十裏地。
此刻,一座巍峨雄偉的山峰矗立在他的眼前。
那山峰直插雲霄,仿佛要刺破蒼穹一般,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震撼。
這是一座橫跨兩個省的山峰,同時也是石磊所在的臘爾山區的主峰,海拔近3000米。
它宛如這片大地的巨人,靜靜地屹立在武陵山脈之中。
……
在這上世紀70年代,很多地方的軍區出於戰略防禦等諸多考慮,都會在各大山上建設“防空哨所”,也被稱作“高山觀察所”。
這些哨所裏,有十幾個解放軍戰士長年累月地駐紮在那裏,他們肩負著守護祖國空域安全的神聖使命。
無論嚴寒酷暑,還是刮風下雨,戰士們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時刻警惕著天空中的一舉一動。
石磊至今都還沒去過駐紮在這座山上的“防空哨所”,心中對那裏產生濃厚的好奇。
畢竟,他前世本就是一個退伍兵,骨子裏對軍人這份職業有著深厚的感情,對軍隊的生活也有著深刻的懷念。
那整齊的軍裝、響亮的口號、嚴明的紀律,以及戰友之間真摯的情誼,深深地刻在了石磊的心底,成為他記憶中無法磨滅的一部分。
……
眼前這座山實在是太高太陡了,為了方便物資運輸等需求,一條簡易的公路蜿蜒曲折地修到了山腳下。
在山腳下,還有一個農場,那是50年代中期建立起來的。
農場規模不小,目前駐紮著200多人,大家在這裏辛勤勞作,經營著這片土地。
不過,這個農場並不歸石磊所在的公社管轄,而是隸屬於上一級主管農墾部門管理,屬於國營農場的性質。
農場裏的人們,也都有著國營農場職工的身份。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裏,社會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階層觀念,國營農場的人一般瞧不起當地的農民。
這種現象雖說有些無奈,卻是當時的一種真實寫照。
國營農場的職工們,拿著相對穩定的工資,享受著一些農民所沒有的福利,比如有統一分配的住房、定期發放的生活用品等等。
他們穿著相對整潔的工裝,在農場裏有條不紊地勞作,似乎覺得自己有著一種不同的優越感。
而當地的農民們呢,每天都要靠著自己的雙手在土地裏刨食,掙的是工分,生活全看收成好壞,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一家人往往擠在簡陋的土房、木房裏,吃的也是生產隊裏種出來的簡單飯菜,逢年過節都不見得有葷腥。
而國營農場的職工,每個月都有糧票和肉票,以及各種生活票據等。
這種生活條件上的差距,讓國營農場的職工們在麵對農民時,不自覺地就抬高自己的姿態,在交往中也常常流露出一種輕視的態度。
……
石磊沿著山路朝著山頂攀登,山路愈發崎嶇難行,腳下的石塊高低不平,有的地方還布滿青苔,稍不注意就可能滑倒。
他雙手攀著路旁的樹枝,借力穩住身形,一步一步地向著高處邁進。
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也逐漸涼爽。
一路上,能看到一些年代久遠的標語,那是用紅色油漆刷在山石上或者樹幹上的。
經過風吹日曬,已經有些斑駁褪色,卻依然能清晰地辨認出“抓革命,促生產”“農業學大寨”等極具時代特色的口號。
這些口號承載著那個年代人們的奮鬥熱情,也讓這片山林更添幾分厚重的曆史感。
前麵就是那個“高山觀察所”,也叫“防空哨所”。
石磊繼續悶頭朝“防空哨所”而來,他想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看看駐紮在這高山之上的解放軍。
“喂!小兄弟,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