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太子在聖上活著的時候就死了
開局劇透明史,可這裏是大漢啊! 作者:十字王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奉天靖難!
劉邦眸光微閃,看了身旁張良一眼,張良很合時宜的解釋道:
“‘奉天’最早起源於《尚書·泰誓中》,原文為“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意思是上天惠愛民眾,國君應當奉承天意。”
“‘奉天’體現了君權神授,皇帝作為天子,其統治權力被認為是上天授予的,所以要奉行天命。”
張良語氣一頓,繼續言道:“‘靖難’最早來源於《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原文是“請除君側之惡,曰靖難”。其意思是平定禍亂,消除君主身邊的壞人。”
為劉邦解釋清楚了之後,張良憂心忡忡道:“陸君,你的意思是,未來將會有異姓王以‘奉天’這個理由奉行天命,然後發兵至長安,清除帝王身邊的奸臣?”
“看起來,並非是壞事啊。”
劉邦下意識的點了點頭,若是從字麵意思上解讀,確實看起來並非是壞事。
看看陸煊接下來怎麽說吧。
誰道,陸煊的下一句話,讓兩人臉色徹底變了,“你們理解錯了,首先並不是異姓王奉天靖難,而是同姓王。也就是皇帝分封到各地的藩王!其次也不是字麵意思上的清除奸臣,說句不好聽的,就是謀反,這位同姓王造反了!”
同姓王造反!
劉邦臉色唰的一下就白了,心中無法淡定,更加感到意外。
因為這期間,他和張良、蕭何等人擔憂的,始終是異姓王作亂謀反。
同姓王,他從來沒有考慮過。
因為目前,他隻封了自己的長子劉肥為同姓王!
難道是,劉肥作亂?
仔細想想的話,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漢家的規矩是立嫡長子,可依然是那個問題,漢朝之前真正的大一統王朝僅僅隻有秦朝一個。
秦朝也僅延續了三代,二代胡亥是李斯和趙高擁護上位、三代子嬰是殺趙高上位。
漢朝並沒有借鑒的經驗。
再往前,就是諸侯國時期了,由於諸侯國太多了,立長者、立嫡長者、立賢者皆有。
劉肥身為他劉邦的長子,對皇位產生覬覦之心,在自己去世後作亂造反,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戰國時期各國混戰,齊國休養生息甲士充足、為諸國中最富者,可以說劉肥所在的齊國完全擁有造反這個能力。
劉邦此時的心情很亂,張良的手也不由得顫了顫,他也沒有考慮過,未來這所謂的‘奉天靖難’之事,竟然不是如韓信、彭越、英布之類的異姓王,而是同姓王。
齊王劉肥,未來會叛亂麽?
“陸君,你能仔細說說,奉天靖難之事麽?給我們好好講講,從頭開始說。”
“是哪一位皇帝時期,開始的奉天靖難之事,又是因何原因,又是哪位同姓王作亂靖難的,最後的結果又是如何?”
張良見劉邦的心思有些亂,立刻穩了穩心神,他們現在胡亂猜測用處並不是很大,要從陸煊這裏明確具體信息才行。
“也罷,那我就費費口舌。”
“咳咳,有些渴了。”
陸煊示意道。
這件事情細細說來的話,恐怕三天三夜也說不清楚,其中牽扯的各種原因太多了。
好在他也無聊,失明的日子也枯燥,再加上季叔和房叔願意聽這些事情。
大家都在為了那榮華富貴努力著。
他自然也要盡力,講個清楚。
季叔他們若是不明白這整個奉天靖難的過程,恐怕到了朱元璋那裏也說不清楚,到時候傳遞消息再弄個驢唇不對馬嘴,就壞事了。
張良見狀立刻起身出門,親自端了三大碗清水,然後又悉心的拿了三兩個銅杯過來。
陸煊端起杯盞,輕輕抿了一口,潤了潤喉嚨,這才繼續道:
“方才我已經和你們講了,為何當今聖上要分封子嗣為王,接下來我就給你們說說分封藩王的壞處,這也是導致‘奉天靖難’發生的原因之一。”
“藩王在地方上,是擁有一定統治權和軍事力量的,目前看來藩王對於中樞的威脅並不是很大,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地藩王的勢力將會逐漸膨脹,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麵,甚至會對中樞產生威脅,擁有足以抗衡中樞軍事的力量。”
“聖上子嗣眾多,如此分封下去,每位藩王都擁有豐厚的俸祿和大量的土地,在隨著一代代後人繁衍,皇室貴族越來越多,這豈不是要把朝廷足足吃空?要讓整個王朝所有的老百姓養著藩王們?”
“皇室貴族們,男者娶妻、女者嫁人,導致他們的姻親越來越多,層層關係累加起來這是非常可怕的,這樣又會誕生無數個特權階級,他們會兼並土地,壟斷資源,越發導致社會的不平等。”
“就是因為這種種原因,以皇太孫繼任聖上皇位的建文皇帝,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削藩!因為哪怕是個傻子,都知道如果不盡快解決掉藩王問題,危害將會大到一個恐怖的地步。”
陸煊還想繼續說著,可這時劉邦忽然問道:“建文皇帝?建文是名字麽?”
“不,是年號。”
“不說我說季叔,你這曆史底蘊和房叔比差遠了啊,年號都不懂什麽意思?”劉邦臉上露出尷尬之色,他看了身旁的張良一眼,發現張良也是兩眼懵懵。
“麻煩陸君講一講這個年號。”劉邦請教道。
陸煊無奈,慢悠悠說著:“年號是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隨著王朝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的發展,以及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一種更具統治象征意義的紀年方式呼之欲出。”
“總之,你們就當做對於皇帝的另外一種稱呼吧。”
陸煊心中有些疑惑,他感覺房叔應該很懂曆史吧,各種古籍內容張口就來,可為何不給季叔解釋一下年號的具體意思呢?
他記得,年號好像最早是漢武帝劉徹製定的,在漢武帝之前,紀年方式主要是使用幹支紀年或王公在位年數紀年。比如,周平王元年、魯隱公三年等。
漢武帝於公元前140年即位,這一年他創立了年號“建元”。
“建元”有開始、創立紀元的意思。這一舉措標誌著年號紀年的開始,從此年號成為了封建王朝正統性的標誌之一。
不過這些並不是很重要,他剛準備繼續講解,劉邦又給他打斷了,“陸君,我還有一事不明,那就是你剛才話語中的‘皇太孫’,這是什麽意思?這位建文皇帝是皇太孫麽,不是以太子身份繼位的?”
劉邦和張良並沒有因陸煊的解釋,弄明白‘年號’兩字到底是什麽意思,不過也確實這在他們心中遠遠沒有‘奉天靖難’這件事情重要,下意識的忽略了,而劉邦隨即就留意到了‘皇太孫’這三個字。
他不禁詢問,有些疑惑。
陸煊也沒有因話被打斷而生氣,耐心解釋道:
“因為太子在聖上活著的時候就去世了,當今聖上並沒有從其他子嗣中挑選下一任繼承者。”
“而是直接選擇的皇太孫,也就是隔代傳位。”
劉邦眸光微閃,看了身旁張良一眼,張良很合時宜的解釋道:
“‘奉天’最早起源於《尚書·泰誓中》,原文為“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意思是上天惠愛民眾,國君應當奉承天意。”
“‘奉天’體現了君權神授,皇帝作為天子,其統治權力被認為是上天授予的,所以要奉行天命。”
張良語氣一頓,繼續言道:“‘靖難’最早來源於《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原文是“請除君側之惡,曰靖難”。其意思是平定禍亂,消除君主身邊的壞人。”
為劉邦解釋清楚了之後,張良憂心忡忡道:“陸君,你的意思是,未來將會有異姓王以‘奉天’這個理由奉行天命,然後發兵至長安,清除帝王身邊的奸臣?”
“看起來,並非是壞事啊。”
劉邦下意識的點了點頭,若是從字麵意思上解讀,確實看起來並非是壞事。
看看陸煊接下來怎麽說吧。
誰道,陸煊的下一句話,讓兩人臉色徹底變了,“你們理解錯了,首先並不是異姓王奉天靖難,而是同姓王。也就是皇帝分封到各地的藩王!其次也不是字麵意思上的清除奸臣,說句不好聽的,就是謀反,這位同姓王造反了!”
同姓王造反!
劉邦臉色唰的一下就白了,心中無法淡定,更加感到意外。
因為這期間,他和張良、蕭何等人擔憂的,始終是異姓王作亂謀反。
同姓王,他從來沒有考慮過。
因為目前,他隻封了自己的長子劉肥為同姓王!
難道是,劉肥作亂?
仔細想想的話,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漢家的規矩是立嫡長子,可依然是那個問題,漢朝之前真正的大一統王朝僅僅隻有秦朝一個。
秦朝也僅延續了三代,二代胡亥是李斯和趙高擁護上位、三代子嬰是殺趙高上位。
漢朝並沒有借鑒的經驗。
再往前,就是諸侯國時期了,由於諸侯國太多了,立長者、立嫡長者、立賢者皆有。
劉肥身為他劉邦的長子,對皇位產生覬覦之心,在自己去世後作亂造反,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戰國時期各國混戰,齊國休養生息甲士充足、為諸國中最富者,可以說劉肥所在的齊國完全擁有造反這個能力。
劉邦此時的心情很亂,張良的手也不由得顫了顫,他也沒有考慮過,未來這所謂的‘奉天靖難’之事,竟然不是如韓信、彭越、英布之類的異姓王,而是同姓王。
齊王劉肥,未來會叛亂麽?
“陸君,你能仔細說說,奉天靖難之事麽?給我們好好講講,從頭開始說。”
“是哪一位皇帝時期,開始的奉天靖難之事,又是因何原因,又是哪位同姓王作亂靖難的,最後的結果又是如何?”
張良見劉邦的心思有些亂,立刻穩了穩心神,他們現在胡亂猜測用處並不是很大,要從陸煊這裏明確具體信息才行。
“也罷,那我就費費口舌。”
“咳咳,有些渴了。”
陸煊示意道。
這件事情細細說來的話,恐怕三天三夜也說不清楚,其中牽扯的各種原因太多了。
好在他也無聊,失明的日子也枯燥,再加上季叔和房叔願意聽這些事情。
大家都在為了那榮華富貴努力著。
他自然也要盡力,講個清楚。
季叔他們若是不明白這整個奉天靖難的過程,恐怕到了朱元璋那裏也說不清楚,到時候傳遞消息再弄個驢唇不對馬嘴,就壞事了。
張良見狀立刻起身出門,親自端了三大碗清水,然後又悉心的拿了三兩個銅杯過來。
陸煊端起杯盞,輕輕抿了一口,潤了潤喉嚨,這才繼續道:
“方才我已經和你們講了,為何當今聖上要分封子嗣為王,接下來我就給你們說說分封藩王的壞處,這也是導致‘奉天靖難’發生的原因之一。”
“藩王在地方上,是擁有一定統治權和軍事力量的,目前看來藩王對於中樞的威脅並不是很大,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地藩王的勢力將會逐漸膨脹,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麵,甚至會對中樞產生威脅,擁有足以抗衡中樞軍事的力量。”
“聖上子嗣眾多,如此分封下去,每位藩王都擁有豐厚的俸祿和大量的土地,在隨著一代代後人繁衍,皇室貴族越來越多,這豈不是要把朝廷足足吃空?要讓整個王朝所有的老百姓養著藩王們?”
“皇室貴族們,男者娶妻、女者嫁人,導致他們的姻親越來越多,層層關係累加起來這是非常可怕的,這樣又會誕生無數個特權階級,他們會兼並土地,壟斷資源,越發導致社會的不平等。”
“就是因為這種種原因,以皇太孫繼任聖上皇位的建文皇帝,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削藩!因為哪怕是個傻子,都知道如果不盡快解決掉藩王問題,危害將會大到一個恐怖的地步。”
陸煊還想繼續說著,可這時劉邦忽然問道:“建文皇帝?建文是名字麽?”
“不,是年號。”
“不說我說季叔,你這曆史底蘊和房叔比差遠了啊,年號都不懂什麽意思?”劉邦臉上露出尷尬之色,他看了身旁的張良一眼,發現張良也是兩眼懵懵。
“麻煩陸君講一講這個年號。”劉邦請教道。
陸煊無奈,慢悠悠說著:“年號是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隨著王朝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的發展,以及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一種更具統治象征意義的紀年方式呼之欲出。”
“總之,你們就當做對於皇帝的另外一種稱呼吧。”
陸煊心中有些疑惑,他感覺房叔應該很懂曆史吧,各種古籍內容張口就來,可為何不給季叔解釋一下年號的具體意思呢?
他記得,年號好像最早是漢武帝劉徹製定的,在漢武帝之前,紀年方式主要是使用幹支紀年或王公在位年數紀年。比如,周平王元年、魯隱公三年等。
漢武帝於公元前140年即位,這一年他創立了年號“建元”。
“建元”有開始、創立紀元的意思。這一舉措標誌著年號紀年的開始,從此年號成為了封建王朝正統性的標誌之一。
不過這些並不是很重要,他剛準備繼續講解,劉邦又給他打斷了,“陸君,我還有一事不明,那就是你剛才話語中的‘皇太孫’,這是什麽意思?這位建文皇帝是皇太孫麽,不是以太子身份繼位的?”
劉邦和張良並沒有因陸煊的解釋,弄明白‘年號’兩字到底是什麽意思,不過也確實這在他們心中遠遠沒有‘奉天靖難’這件事情重要,下意識的忽略了,而劉邦隨即就留意到了‘皇太孫’這三個字。
他不禁詢問,有些疑惑。
陸煊也沒有因話被打斷而生氣,耐心解釋道:
“因為太子在聖上活著的時候就去世了,當今聖上並沒有從其他子嗣中挑選下一任繼承者。”
“而是直接選擇的皇太孫,也就是隔代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