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裏,陸煊歎息了一聲,悠悠道:“這起案件,有著好處也有著壞處,好處是消除了相權對皇權的潛在威脅,極大提升了皇權的獨尊地位,實現了高度的中央集權,確保政令皆出於皇帝,為政治體製的穩定奠定基礎。”


    “但也有許多壞處。”


    “正常案件怎會牽連如此多的人?在案件擴大化過程中,許多無辜官員和平民被牽連;為了達到肅清“黨羽”的目的,聖上鼓勵官員互相揭發,導致不少人因私人恩怨或被無端猜忌而獲罪,造成大量冤假錯案,許多有才能的官員被殺害,給他們的家庭帶來巨大災難;同時大規模誅殺造成朝廷人人自危,官員們為求自保,不敢直言進諫,也不敢積極作為,政治氛圍壓抑,這種極端手段使得君臣之間失去基本信任,破壞了正常的政治秩序和行政效率,對官僚體係的良性發展產生長期負麵影響,雖然短期內加強了皇權,但從長遠看,過度集權使得皇帝政務負擔過重,難以事事兼顧。而且,當皇帝能力不足或怠政時,容易導致權力真空,為宦官專權等問題埋下隱患。”


    “等到我去了京師,必然會和陛下講清楚此事對未來帶來的後果,起碼不會讓眾多有才能的官員、沒有過錯的官員白白枉死。”


    陸煊對於這件事情感到很遺憾,試想一下能踏入官場的古人,皆擁有著不俗的能力,或許他們活著,能讓大明更好呢?


    或許他們的後裔中,會誕生如張居正這般,能延續大明國祚的棟梁呢?


    “殺了三萬多人...”


    劉邦顫顫巍巍的抬起自己的雙手,他看著飽經滄桑和戰亂,顯得蒼老黝黑的大手,自己這雙手未來會血淋淋的誅殺如此多的臣子?


    而僅僅是為了集權?


    丞相蕭何,最終會死在自己手中?


    就為了廢除掉丞相之位,他就把蕭何處死了?


    “不,聖上並非是這種人,他絕不可能會為了集權,而廢除相權,甚至殺死丞相。”劉邦始終不相信自己未來會做出這種事情來,立刻反駁道。


    聞言,陸煊淡聲道:“怎麽不可能?”


    “人都是會變的,假設你是聖上的話,辛辛苦苦白手起家締造江山王朝,可權力卻交給了丞相處理,你不感覺心裏空落落的麽?”


    “好不容易當個皇帝,權力的癮卻沒有過足。”


    “再者,正常人是不可能做出這種事情的,可皇帝就不是正常人,合格的皇帝是沒有自我感情的,為了權力和王朝安穩任何一個皇帝最終都會漸漸的被打磨成殘酷、冰冷的政治機器。”


    “你又如何保證,今日的皇帝,來日是否會被改變?”


    陸煊的這一番話,讓劉邦沉默了。


    是啊。


    他現在認為自己不可能做出這種事來。


    可未來呢?


    他能保證自己,永遠不會做出來這種事麽?


    隨著天子權力的漸漸掌握,自身性情也會因權力的染指而玷汙,內心最初始的情感也會隨著歲月侵蝕、權力糾葛而漸漸冷漠,他能保證自己堅守本心麽?


    韓信僅是驕傲自大,手握重兵,沒有任何謀反跡象,自己就已經產生了殺心。


    在自己眼中,蕭何比韓信更親近些,但當有一天相權太大甚至威脅到皇權,他能保證自己不下殺手?


    陸煊的屋子內,張良始終保持著沉默,他一句話都不敢說。


    頭已經低到了極致。


    恨不得陛下一直注意不到他。


    沒想到,他居然聽到了這種事情,未來陛下如此心狠,殺了蕭丞相!!


    果然,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古人言誠不欺我!


    那自己呢?


    自己是否在被株連的名單中?


    張良的心不斷的抖著,心中害怕極了,今日隻是想問問後世王朝中大肆誅殺功臣的後果,沒想到卻意外從陸煊口中知曉了未來陛下的手段。


    劉邦自然而然注意到了張良的情緒波動,心中很是複雜,該不會從今日起,留候不相信他了吧?


    他是一個冷酷無情、心狠手辣的暴虐君王麽?


    “這些開國功臣,難道沒有免死鐵券之類的物品?”


    為了安撫住張良的情緒,劉邦不禁問道,隻聽陸煊笑了笑:“季叔,你可別真的將這免死鐵券當回事了,看起來這東西確實有著免死的能力,但最終解釋權依舊在皇帝那。”


    “皇帝若是想此人死,小小的一塊免死鐵券根本沒什麽用。”


    “就這麽說吧,因此案牽扯到後來,又一位開國重臣,論功勞足以排進前三的那種,有著足足三塊免死鐵券,不依舊被處死了?甚至都滅族了!”


    陸煊覺得這所謂的免死鐵券有的時候就是個笑話。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長因功勞巨大,被授予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封韓國公,歲祿四千石,子孫世襲,並獲賜鐵券。


    這三塊免死鐵券,其中兩塊可免李善長本人死罪,另一塊可免其兒子死罪。


    然而,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因胡惟庸案牽連,被朱元璋賜死,全家七十餘人被殺。


    盡管有免死鐵券,依然未能挽救他的性命。


    免死鐵券並非萬能,其最終解釋權歸皇帝所有,一旦皇帝認定某人的罪行威脅到統治根基,免死鐵券也無法庇護。


    “總之,免死鐵券沒有多大用處。”


    !!!


    張良整個人心頭一跳。


    開國重臣,功勞排進前三。


    公認漢朝建立的過程中,他和蕭何、韓信功勞可排前山,那麽這個被處死滅族的,除了自己還能有誰?


    至於三塊免死鐵券,估計未來陛下會賜給他三塊免死鐵券?很有可能的事情,畢竟自己立下如此多的功勞,未來陛下或許真的也賜給自己三塊免死鐵券了。


    “陸煊,那院子已經清掃完畢了,我和老房再去查看查看,然後來接你過去。”


    劉邦已經沒有心情聽下去了,他現在心緒很亂,剛才還僅僅是蕭何的事情呢,現在怎麽聽著聽著,連張良也要被他弄死了,他至於如此殘暴麽?


    劉邦和張良隨即就離開臨華殿側殿,剛剛回來,劉邦就看向張良,“留候,你認為陸煊所說之言,對麽?”


    “朕並不覺得此事未來會發生,朕並非殘暴無情的君王。”


    誰知,張良噗通一聲跪了下去。


    “陛下,臣懂,臣都懂。”


    “良自知無用時,會選擇自縊的。”


    劉邦臉色頓了頓,解釋道:“朕未來真的不會做出這些事情來...”


    “陛下,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


    “君讓臣死,臣怎可苟活?”


    張良心中充滿著落寞,他果然這一生都是一個失敗者,年輕時想光複韓國,可無論如何做都失敗了,功成名就後始終想歸隱山林留一個善終,卻得知了自己未來很有可能被牽連而死。


    臣這一生,如履薄冰啊。


    “唉,朕真的不是這種人,朕怎麽可能隨意殺死功臣呢,更何況是留候了。”劉邦手忙腳亂起來,他覺得陸煊所說的確實是可能發生的事情,可他現在依舊不認為,自己未來會做出那種事情來。


    可張良未必會信啊。


    這讓他如何解釋?


    “陛下放心,此事我不會和蕭何說的。”張良道。


    劉邦腦袋都大了,正常來看這件事情確實不該和蕭何說,但他就沒想過殺死蕭何啊,如果知曉了未來,還不和蕭何說清楚的話,等到蕭何真的知道了那一天,該如何是好?


    再者和陸煊接觸的,除了他就是張良蕭何了,現在故意隱瞞,自己還怎麽繼續問陸煊?萬一陸煊突然提起了這件事情,蕭何又怎麽看自己?


    “朕現在就讓蕭何過來,說清楚此事情。”


    “朕絕對不會殺了你們。”


    劉邦讓人喚蕭何前來,蕭何腳步匆匆,隨即劉邦自己將事情的經過詳細了述說了一番。


    聞言,蕭何恭敬行禮:“為了陛下廢相集權,臣願一死。”


    “你們要氣死朕不成?朕說了朕不會殺了你們!!”


    劉邦感覺胸膛都要被氣炸了,他現在該如何解釋清楚這件事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劇透明史,可這裏是大漢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字王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字王詔並收藏開局劇透明史,可這裏是大漢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