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徐州的水太深,很難把握(求追讀!)
三國:昭烈謀主,三興炎漢 作者:落花時節不見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馬車驅至大堂。
陳到侍奉李翊下車,兩人一同走進堂內。
果如陳到之前所言,今日來了許多人。
文有孫乾、簡雍、陳群等輩,武有關羽、張飛、趙雲、田豫等。
老劉的核心創業人員基本已經到齊。
劉備麵色肅穆,眉頭緊皺。
見著李翊到了,稍有舒緩,輕聲道:
“先生來了,請入座吧。”
李翊謝過,撩衣入座。
咳咳……
眼下人已經到齊,劉備清了清嗓子:
“眼下曹兵已退,陶使君托我屯小沛,以防備曹操再次來犯。”
“然而昨夜備收到了徐州那邊的消息,言說……”
語氣微微一頓,劉備的表情變得異常嚴肅。
眾人皆不解其意,麵麵相覷、
張飛性子急躁,忙問:
“兄長,徐州那邊怎麽了?”
“你快說啊。”
劉備歎了口氣:
“言說陶使君病重,想是快不行了……”
嘶……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都在想怎麽這麽突然?
眼看曹操退去,徐州終於無虞,這老頭身子卻熬不住了,不免令人唏噓。
可另一方麵,陶謙病危卻也在情理之中。
畢竟這老頭今年都已經63了,這在古代已屬長壽。
又經曆了曹操二伐徐州的雙重打擊,身子熬不住是很正常的。
劉備特意停頓了一下,讓大家好生消化這個消息。
俄頃,又接著說道:
“陶使君病重,著人請我去徐州一趟,我想陶使君此舉或別有用意。”
言外之意,自然是說陶謙可能要讓徐州給他劉備了。
這可不是他劉備臭美,而是早有預兆。
劉備自入徐州以來,陶謙又是給他丹陽兵,又是表他為豫州刺史。
而在陶謙病重時,更是對身邊人直言說:“非劉備不能安定此州也”。
陶謙認定隻有劉備才能安定徐州。
一切的舉動,怎麽看都是要選擇劉備作為繼承人了。
尤其劉備現在剛剛打了一場大勝仗,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曹軍。
即便是丹陽派此刻也不得不閉嘴,似乎劉備繼承徐州已經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了。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在繼承徐州前,還有一個巨大的阻撓。
這個阻撓不是旁人,而是劉備自己。
劉備對繼承徐州是心存疑慮的。
雖然總有人說劉備“三讓徐州”是假仁假義的體現,他拿了徐州是怕破壞他自己的仁義名聲。
其實這個邏輯但凡認真思考一下都知道是錯的。
因為華夏大地自古以來便推崇的是“天下歸有德者天下”,隻要你德行夠了,是可以繼承徐州的。
估計曆史上的劉備壓根兒就沒想過這方麵的問題,人家諡號是“昭烈”,又是遊俠,性格是相當灑脫豪邁的。
怎麽可能繼承個徐州婆婆媽媽,矯情做作。
隻能說確實如魯迅先生所言,演義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
老羅為了塑造劉備的忠厚長者形象,給他編了個“三讓徐州”的故事出來。
可事實上,劉備隻是猶豫了一下,便直接接受了徐州。
根本沒有演義裏那麽矯情。
也許有人要說了,劉備這是幹脆連演都不演了,他早就覬覦徐州了是吧。
這還真不是,因為劉備對要不要徐州是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思想掙紮的。
要不然,也不至於召來文武大臣商議此事。
另一方麵,
陶謙是有兒子的,偌大的徐州不給自己兒子,反而給劉備一個北地外來戶。
難道真是因為陶謙是個忠厚長者嗎?
從陶謙唆使闕宣攻擊曹操,之後攻殺曹嵩的行為來看,這老頭實在和老實沾不上邊。
所以隻有一個原因了。
那就是徐州是個炸藥桶,陶謙純沒安好心,不想讓自己兒子卷進來。
幹脆把這個燙手山芋甩給劉備,誰讓劉備“老實”呢,老實人就該被人拿槍指著。
徐州富庶,鹽鐵發達。
表麵看上去確實是一塊立雄之地。
可劉備現在要接手的徐州,真的還是那個戶口百萬的徐州嗎?
曹操二伐徐州,泗水為之不流,徐州的生產力遭到了極大的破壞、
田地荒蕪,莊稼絕收。
幾年前積累的財富更是被攫取一空。
這還不算完,由於陶謙晚年擺爛,任由世家門閥野蠻生長,
導致徐州門閥林立,權柄財富大多掌握在了徐州世家豪族的手裏。
要想統治徐州,就得借他們之手。
以為這就完了麽?
還有,徐州五郡,琅琊、彭城、東海、廣陵、下邳。
其中隻有彭城、下邳被陶謙掌握著。
也就說劉備名義上繼承徐州,實際上卻隻能掌握彭城、下邳兩郡而已。
琅琊是臧霸的勢力範圍,廣陵直接倒向了袁術,東海則是被昌豨和麋家共同瓜分。
這就是劉備要接手的徐州。
一個北有孔融,袁紹,西有曹操,南有袁術的四戰之地。
內部世家林立,政令難行,實權掌握在門閥手中,各派相互敵對的徐州。
如此,便能理解劉備為什麽對接手徐州會產生遲疑了。
人又不是傻子,陶謙想把燙手山芋甩給劉備,劉備豈會看不出來?
不止如此,以陳群為首的豫州望族,他們極力勸劉備不要接手徐州。
因為徐州水太深,旁人根本把握不住,勸劉備就留在豫州發展。
可劉備最後還是接受了。
因為機會難得,隻有創業的人才懂得這裏麵的辛酸。
……
現在劉備再一次來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必須作出抉擇。
“諸位覺得呢?”
見眾人一直沉默不言,劉備主動開口詢問。
這件事牽扯重大,涉及到了許多利益,眾人謹慎發言倒也能理解。
李翊沒什麽背景,倒無太多顧忌,便率先開口道:
“使君,眼下既是陶使君病重,我等還須去徐州看望。”
“至於他事,容後再議不遲。”
孫乾聞言,連忙在旁側點頭應和:
“李先生所言甚是,眼下當務之急是去探望陶使君,他事可日後再議。”
這個提議相當中肯,算是提醒了一下眾人。
眼下徐州之事八字還沒一撇,萬一陶謙那老頭沒死,大夥兒先擱這吵上了,豈不貽笑大方麽?
劉備點了點頭:
“也好,那就先啟程前往徐州!”
……
陳到侍奉李翊下車,兩人一同走進堂內。
果如陳到之前所言,今日來了許多人。
文有孫乾、簡雍、陳群等輩,武有關羽、張飛、趙雲、田豫等。
老劉的核心創業人員基本已經到齊。
劉備麵色肅穆,眉頭緊皺。
見著李翊到了,稍有舒緩,輕聲道:
“先生來了,請入座吧。”
李翊謝過,撩衣入座。
咳咳……
眼下人已經到齊,劉備清了清嗓子:
“眼下曹兵已退,陶使君托我屯小沛,以防備曹操再次來犯。”
“然而昨夜備收到了徐州那邊的消息,言說……”
語氣微微一頓,劉備的表情變得異常嚴肅。
眾人皆不解其意,麵麵相覷、
張飛性子急躁,忙問:
“兄長,徐州那邊怎麽了?”
“你快說啊。”
劉備歎了口氣:
“言說陶使君病重,想是快不行了……”
嘶……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都在想怎麽這麽突然?
眼看曹操退去,徐州終於無虞,這老頭身子卻熬不住了,不免令人唏噓。
可另一方麵,陶謙病危卻也在情理之中。
畢竟這老頭今年都已經63了,這在古代已屬長壽。
又經曆了曹操二伐徐州的雙重打擊,身子熬不住是很正常的。
劉備特意停頓了一下,讓大家好生消化這個消息。
俄頃,又接著說道:
“陶使君病重,著人請我去徐州一趟,我想陶使君此舉或別有用意。”
言外之意,自然是說陶謙可能要讓徐州給他劉備了。
這可不是他劉備臭美,而是早有預兆。
劉備自入徐州以來,陶謙又是給他丹陽兵,又是表他為豫州刺史。
而在陶謙病重時,更是對身邊人直言說:“非劉備不能安定此州也”。
陶謙認定隻有劉備才能安定徐州。
一切的舉動,怎麽看都是要選擇劉備作為繼承人了。
尤其劉備現在剛剛打了一場大勝仗,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曹軍。
即便是丹陽派此刻也不得不閉嘴,似乎劉備繼承徐州已經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了。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在繼承徐州前,還有一個巨大的阻撓。
這個阻撓不是旁人,而是劉備自己。
劉備對繼承徐州是心存疑慮的。
雖然總有人說劉備“三讓徐州”是假仁假義的體現,他拿了徐州是怕破壞他自己的仁義名聲。
其實這個邏輯但凡認真思考一下都知道是錯的。
因為華夏大地自古以來便推崇的是“天下歸有德者天下”,隻要你德行夠了,是可以繼承徐州的。
估計曆史上的劉備壓根兒就沒想過這方麵的問題,人家諡號是“昭烈”,又是遊俠,性格是相當灑脫豪邁的。
怎麽可能繼承個徐州婆婆媽媽,矯情做作。
隻能說確實如魯迅先生所言,演義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
老羅為了塑造劉備的忠厚長者形象,給他編了個“三讓徐州”的故事出來。
可事實上,劉備隻是猶豫了一下,便直接接受了徐州。
根本沒有演義裏那麽矯情。
也許有人要說了,劉備這是幹脆連演都不演了,他早就覬覦徐州了是吧。
這還真不是,因為劉備對要不要徐州是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思想掙紮的。
要不然,也不至於召來文武大臣商議此事。
另一方麵,
陶謙是有兒子的,偌大的徐州不給自己兒子,反而給劉備一個北地外來戶。
難道真是因為陶謙是個忠厚長者嗎?
從陶謙唆使闕宣攻擊曹操,之後攻殺曹嵩的行為來看,這老頭實在和老實沾不上邊。
所以隻有一個原因了。
那就是徐州是個炸藥桶,陶謙純沒安好心,不想讓自己兒子卷進來。
幹脆把這個燙手山芋甩給劉備,誰讓劉備“老實”呢,老實人就該被人拿槍指著。
徐州富庶,鹽鐵發達。
表麵看上去確實是一塊立雄之地。
可劉備現在要接手的徐州,真的還是那個戶口百萬的徐州嗎?
曹操二伐徐州,泗水為之不流,徐州的生產力遭到了極大的破壞、
田地荒蕪,莊稼絕收。
幾年前積累的財富更是被攫取一空。
這還不算完,由於陶謙晚年擺爛,任由世家門閥野蠻生長,
導致徐州門閥林立,權柄財富大多掌握在了徐州世家豪族的手裏。
要想統治徐州,就得借他們之手。
以為這就完了麽?
還有,徐州五郡,琅琊、彭城、東海、廣陵、下邳。
其中隻有彭城、下邳被陶謙掌握著。
也就說劉備名義上繼承徐州,實際上卻隻能掌握彭城、下邳兩郡而已。
琅琊是臧霸的勢力範圍,廣陵直接倒向了袁術,東海則是被昌豨和麋家共同瓜分。
這就是劉備要接手的徐州。
一個北有孔融,袁紹,西有曹操,南有袁術的四戰之地。
內部世家林立,政令難行,實權掌握在門閥手中,各派相互敵對的徐州。
如此,便能理解劉備為什麽對接手徐州會產生遲疑了。
人又不是傻子,陶謙想把燙手山芋甩給劉備,劉備豈會看不出來?
不止如此,以陳群為首的豫州望族,他們極力勸劉備不要接手徐州。
因為徐州水太深,旁人根本把握不住,勸劉備就留在豫州發展。
可劉備最後還是接受了。
因為機會難得,隻有創業的人才懂得這裏麵的辛酸。
……
現在劉備再一次來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必須作出抉擇。
“諸位覺得呢?”
見眾人一直沉默不言,劉備主動開口詢問。
這件事牽扯重大,涉及到了許多利益,眾人謹慎發言倒也能理解。
李翊沒什麽背景,倒無太多顧忌,便率先開口道:
“使君,眼下既是陶使君病重,我等還須去徐州看望。”
“至於他事,容後再議不遲。”
孫乾聞言,連忙在旁側點頭應和:
“李先生所言甚是,眼下當務之急是去探望陶使君,他事可日後再議。”
這個提議相當中肯,算是提醒了一下眾人。
眼下徐州之事八字還沒一撇,萬一陶謙那老頭沒死,大夥兒先擱這吵上了,豈不貽笑大方麽?
劉備點了點頭:
“也好,那就先啟程前往徐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