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鞭撻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求追讀!)
三國:昭烈謀主,三興炎漢 作者:落花時節不見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軍師?
這麽快!
雖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張飛本就敬愛知識分子,又難得遇到像李翊這樣“尊重認可”自己的知識分子。
當即向李翊拜道:
“張飛拜見軍師!”
李翊伸手將之扶起:
“益德兄弟不必多禮,在軍中你我稱職務。”
“在私下裏,隻以兄弟朋友相稱便可。”
張飛大喜,再拜道:
“先生豐神飄灑,與尋常士人大不相同,令俺好生佩服!”
李翊瞧見張飛身上似有血跡,便問道:
“將軍身上緣何有血痕?”
未等張飛開言,一旁的劉備卻忍不住叱道:
“定又是汝酒醉,鞭撻下人,是也不是!?”
劉備很生氣,語氣中卻又透露著無奈。
這是張飛的老毛病了,怎麽改也改不掉。
畢竟他的性格就是敬愛君子而不恤小人,下人的命在他眼裏就不是命。
張飛倒也是大大方方的承認了,“……嗬,俺那幾個手下人不曉事,便打了幾鞭子。”
“不過兄長放心,倒也沒打死,隻是教訓一下罷了。”
劉備搖頭一歎,輕輕吟道:
“——匪疚匪棘,王國來極。肇敏戎功,用錫爾祉。可不勉歟!”
劉備所吟誦的是《詩經·江漢》裏麵的詩句。
這是他常常用來勉勵張飛的。
核心思想就一個,
不要侵擾老百姓,做事不要急躁,嚴格按照禮法做事,時時勉勵自己。
並且這首詩的主角是召虎,而劉備也常常將張飛比作召虎。
這既是肯定張飛作戰勇猛,軍事指揮能力出眾。
同時也是希望張飛能成為召虎那樣文能安邦定國,武能平定四方的國家支柱。
可惜張飛最終也沒能改掉自己的缺點,辜負了劉備的殷切期望,最終如劉備所預料的那般慘死於小人之手。
“張將軍,當記住使君對你的殷切期望啊。”
李翊明白劉備的意思,他是想讓自己幫著勸一下張飛,改一改自己的臭毛病。
李翊便順水推舟,大方指出來。
張飛撓撓頭,躬身拜道:
“先生話裏有話,不妨明言。”
“如有良言教俺,俺當時時躬聽明誨。”
這是張飛獨特的學習方式。
他非常喜歡拜訪讀書人,然後還要向他們請教教誨。
他認為,知識分子的教誨就是牛,就是比其他人的見解要獨到。
雖然總是吃閉門羹也就是了。
畢竟在大部分知識分子眼中,張飛再是勇猛,也終究隻是一個兵子。
李翊暗想,張飛這個人就屬於道德沒有多高尚,但也不是什麽十惡不赦的大惡人。
至少他對兄弟是很有情誼的。
即便在社會地位提高以後,以前那些臭毛病還是改不掉。
何況張飛的死,不單單是因為關羽的死而產生的連鎖反應,而是單純他的性格就容易引來殺身之禍。
即便關羽不死,張飛也早晚一天會出事兒。
念及此,李翊便勸道:
“張將軍平日酒醉好鞭撻士卒,此並非為人處世之道。”
話未說完,張飛卻有些不耐煩。
“……害,我已料到先生會說這個。”
“俺平日習慣了,看見這些下人就想抽兩鞭子,實在改不掉這毛病。”
……嗯。
狗改不了吃屎,狼改不了吃肉。
要張飛同情底層人民,就等於讓他厭惡讀書人一樣困難。
李翊確實沒打算讓張飛改掉鞭撻下人的毛病,因為張飛肯定改不了。
“我倒不是要張將軍日後不再鞭笞下人,而是教你將這些下人全都遣散回家。”
劉備聞言,連忙在旁側應和:
“不錯,益德你經常鞭打健兒,卻又把他們留在身邊,此乃取禍之道也。”
不得不說,劉備眼光是真的毒辣。
他曆史上就曾對張飛說過類似的話。
其實這話你細細琢磨,就會明白劉備什麽都懂。
他不僅勸張飛不要鞭打士卒,更勸他不要在鞭撻完士卒後還把他們留在身邊。
史書上對張飛的死評價是:
——“暴而無恩,咎由自取。”
等於認為張飛的死,是咎由自取。
放眼三國,那殘暴的武將多了去了。
比如說甘寧、潘璋,那人家也喜歡虐待下人。
可人家怎麽就沒有被部下刺殺呢?
因為人家懲罰手下那都是直接弄死,不給你複仇的機會。
從這一點看,張飛還是不夠狠,太“仁慈”了。
像甘寧,他有個仆人逃到呂蒙那裏,呂蒙勸他饒恕這個下人。
甘寧嘴上答應,帶仆人回家裏,結果半路上就把那仆人吊在樹上一箭射死。
雖然很殘暴,但是不給你複仇的機會。
更恐怖的是這個仆人還隻是一個小孩兒,你就說甘寧狠不狠。
張飛很明顯沒有學到這招。
他這個人有些神經大條,打完士兵扭臉就忘了。
他單方麵覺得這事兒就過去了。
可是挨揍的人他忘不了啊。
所以劉備對張飛的死早有預料,當聽到張飛的死訊後,隻能無奈感歎:
——“噫!飛死矣!”
麵對劉備與李翊的雙重施壓,張飛隻得揮手道:
“罷罷罷,既是兄長與軍師都勸我遣散他們。”
“那回頭我將他們都送回家去便是。”
雖然張飛改不了鞭撻下人的毛病,但把下人送走還是捎帶手的事兒的。
李翊頷首道:
“孺子可教也。”
“張將軍須時時謹記,鞭撻健兒之後,切不可令在左右,否則必招來殺身之禍。”
張飛滿口答應。
劉備無奈地看向李翊,仿佛在說,他每次都答應的如此爽快。
真不知他有沒有真的記在心上?
李翊卻示意劉備安心。
任何習慣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既然我們想幫張飛改掉他的臭毛病,就得慢慢來。
切不可急於一時。
料理完張飛後,劉備便問:
“……益德今日這麽早來尋我,可是有什麽要緊事?”
“……嗬,兄長若不說,小弟險些忘卻了。”
張飛大咧咧地坐下,說道:
“兄長有所不知啊,淮南袁術得知兄長得了徐州。”
“在廣陵煽動叛亂,意在威脅兄長在徐州的統治。”
哦……?
劉備眉頭一皺,自前任太守趙昱死後,廣陵就逐漸倒向袁術。
現在自己剛剛上任徐州牧,袁術就在廣陵煽動叛亂。
還真是沒安好心!
……
……
這麽快!
雖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
張飛本就敬愛知識分子,又難得遇到像李翊這樣“尊重認可”自己的知識分子。
當即向李翊拜道:
“張飛拜見軍師!”
李翊伸手將之扶起:
“益德兄弟不必多禮,在軍中你我稱職務。”
“在私下裏,隻以兄弟朋友相稱便可。”
張飛大喜,再拜道:
“先生豐神飄灑,與尋常士人大不相同,令俺好生佩服!”
李翊瞧見張飛身上似有血跡,便問道:
“將軍身上緣何有血痕?”
未等張飛開言,一旁的劉備卻忍不住叱道:
“定又是汝酒醉,鞭撻下人,是也不是!?”
劉備很生氣,語氣中卻又透露著無奈。
這是張飛的老毛病了,怎麽改也改不掉。
畢竟他的性格就是敬愛君子而不恤小人,下人的命在他眼裏就不是命。
張飛倒也是大大方方的承認了,“……嗬,俺那幾個手下人不曉事,便打了幾鞭子。”
“不過兄長放心,倒也沒打死,隻是教訓一下罷了。”
劉備搖頭一歎,輕輕吟道:
“——匪疚匪棘,王國來極。肇敏戎功,用錫爾祉。可不勉歟!”
劉備所吟誦的是《詩經·江漢》裏麵的詩句。
這是他常常用來勉勵張飛的。
核心思想就一個,
不要侵擾老百姓,做事不要急躁,嚴格按照禮法做事,時時勉勵自己。
並且這首詩的主角是召虎,而劉備也常常將張飛比作召虎。
這既是肯定張飛作戰勇猛,軍事指揮能力出眾。
同時也是希望張飛能成為召虎那樣文能安邦定國,武能平定四方的國家支柱。
可惜張飛最終也沒能改掉自己的缺點,辜負了劉備的殷切期望,最終如劉備所預料的那般慘死於小人之手。
“張將軍,當記住使君對你的殷切期望啊。”
李翊明白劉備的意思,他是想讓自己幫著勸一下張飛,改一改自己的臭毛病。
李翊便順水推舟,大方指出來。
張飛撓撓頭,躬身拜道:
“先生話裏有話,不妨明言。”
“如有良言教俺,俺當時時躬聽明誨。”
這是張飛獨特的學習方式。
他非常喜歡拜訪讀書人,然後還要向他們請教教誨。
他認為,知識分子的教誨就是牛,就是比其他人的見解要獨到。
雖然總是吃閉門羹也就是了。
畢竟在大部分知識分子眼中,張飛再是勇猛,也終究隻是一個兵子。
李翊暗想,張飛這個人就屬於道德沒有多高尚,但也不是什麽十惡不赦的大惡人。
至少他對兄弟是很有情誼的。
即便在社會地位提高以後,以前那些臭毛病還是改不掉。
何況張飛的死,不單單是因為關羽的死而產生的連鎖反應,而是單純他的性格就容易引來殺身之禍。
即便關羽不死,張飛也早晚一天會出事兒。
念及此,李翊便勸道:
“張將軍平日酒醉好鞭撻士卒,此並非為人處世之道。”
話未說完,張飛卻有些不耐煩。
“……害,我已料到先生會說這個。”
“俺平日習慣了,看見這些下人就想抽兩鞭子,實在改不掉這毛病。”
……嗯。
狗改不了吃屎,狼改不了吃肉。
要張飛同情底層人民,就等於讓他厭惡讀書人一樣困難。
李翊確實沒打算讓張飛改掉鞭撻下人的毛病,因為張飛肯定改不了。
“我倒不是要張將軍日後不再鞭笞下人,而是教你將這些下人全都遣散回家。”
劉備聞言,連忙在旁側應和:
“不錯,益德你經常鞭打健兒,卻又把他們留在身邊,此乃取禍之道也。”
不得不說,劉備眼光是真的毒辣。
他曆史上就曾對張飛說過類似的話。
其實這話你細細琢磨,就會明白劉備什麽都懂。
他不僅勸張飛不要鞭打士卒,更勸他不要在鞭撻完士卒後還把他們留在身邊。
史書上對張飛的死評價是:
——“暴而無恩,咎由自取。”
等於認為張飛的死,是咎由自取。
放眼三國,那殘暴的武將多了去了。
比如說甘寧、潘璋,那人家也喜歡虐待下人。
可人家怎麽就沒有被部下刺殺呢?
因為人家懲罰手下那都是直接弄死,不給你複仇的機會。
從這一點看,張飛還是不夠狠,太“仁慈”了。
像甘寧,他有個仆人逃到呂蒙那裏,呂蒙勸他饒恕這個下人。
甘寧嘴上答應,帶仆人回家裏,結果半路上就把那仆人吊在樹上一箭射死。
雖然很殘暴,但是不給你複仇的機會。
更恐怖的是這個仆人還隻是一個小孩兒,你就說甘寧狠不狠。
張飛很明顯沒有學到這招。
他這個人有些神經大條,打完士兵扭臉就忘了。
他單方麵覺得這事兒就過去了。
可是挨揍的人他忘不了啊。
所以劉備對張飛的死早有預料,當聽到張飛的死訊後,隻能無奈感歎:
——“噫!飛死矣!”
麵對劉備與李翊的雙重施壓,張飛隻得揮手道:
“罷罷罷,既是兄長與軍師都勸我遣散他們。”
“那回頭我將他們都送回家去便是。”
雖然張飛改不了鞭撻下人的毛病,但把下人送走還是捎帶手的事兒的。
李翊頷首道:
“孺子可教也。”
“張將軍須時時謹記,鞭撻健兒之後,切不可令在左右,否則必招來殺身之禍。”
張飛滿口答應。
劉備無奈地看向李翊,仿佛在說,他每次都答應的如此爽快。
真不知他有沒有真的記在心上?
李翊卻示意劉備安心。
任何習慣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既然我們想幫張飛改掉他的臭毛病,就得慢慢來。
切不可急於一時。
料理完張飛後,劉備便問:
“……益德今日這麽早來尋我,可是有什麽要緊事?”
“……嗬,兄長若不說,小弟險些忘卻了。”
張飛大咧咧地坐下,說道:
“兄長有所不知啊,淮南袁術得知兄長得了徐州。”
“在廣陵煽動叛亂,意在威脅兄長在徐州的統治。”
哦……?
劉備眉頭一皺,自前任太守趙昱死後,廣陵就逐漸倒向袁術。
現在自己剛剛上任徐州牧,袁術就在廣陵煽動叛亂。
還真是沒安好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