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未雨綢繆
重生1978:帶著媳婦出人頭地 作者:隔壁老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衛東前世縱橫商海幾十年,接觸的官員不計其數,一看王力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啥。
“王哥你要是相信我,就拿這些錢買東市場的平房,具體位置我都告訴你了,不過別用自己的名字買。
五年後東市場拆遷,你手裏的房子就是投資,用來占股,你幹商場輕車熟路,五年後將是濱江商業最熱的時期,錢都能賺到燙手。”
劉衛東描繪的美好前景,讓王力激動得滿臉通紅。
他從認識劉衛東到現在,劉衛東不但做事超乎常人,而且每言必中,王力已經深信不疑了。
“我主動接觸蕭會長和朱迪,就是為以後招商引資做準備,用外資肯定比政府拿錢好,而且經營理念也更先進……”
跟王力聊到九點劉衛東才回家,一說古董賣了六十多萬,婁豔茹嚇了一跳。
“種蓖麻賺的錢翻新校舍,我捐幾萬塊在南大河邊上蓋廠房,幹校辦工廠,原料就用油脂廠的油渣,我在二隊發展新型農業,是對你爸最直接的支持,等你爸上班我再跟他研究細節。”
婁豔茹依舊感覺像做夢一樣。
六十多萬!
婁豔茹根本不敢想象,劉衛東弄的幾個破罐子咋可能賣這麽多錢?
“媳婦,等朱迪回廣州,我讓她幫咱買彩色電視機和錄音機,現在這種進口貨濱江很難買到,等江南的房子收拾完,你就可以享福了。”
“我根本沒想過這些,我隻希望早點生個孩子,粗茶淡飯日子過得也有奔頭,你現在幹的事兒都挺冒尖,弄得我心驚肉跳的。”
“這有啥擔心的?我幹的事是超前,可又不違法,現在無論是趙立軍還是付紅旗,都已經嗅到了政策巨變的氣息,都在拿我當試金石,上回樹苗的事就是個例子。
我為啥丟出去三個專利,就要抓幾個無人替代的項目,整我就等於整那幾個大國企,孰重孰輕領導會看不清?”
婁豔茹直搖頭:“你這一個多月變得我都不認識了,以前我咋沒發現你有這麽多心眼?你要是早這樣,咱家也不至於過得粥都喝不上。”
劉衛東一臉無語,要不是重生自己還是個酒包賭鬼,媳婦墳頭草都長挺高了。
第二天參觀一機械廠,漢斯和蕭萬城看見聚合式分離機,還有正在建模的轉向機,都一臉不可思議。
這個考察團可不是第一站就來濱江,已經考察了好幾個城市,但這種比肩國際水平的設備,國內都很少見。
當知道這兩個專利也是劉衛東的,漢斯直接石化了。
“劉先生,您如果想出國,我可以聯係米國的大學給您發邀請函。”
劉衛東搖搖頭:“我不可能離開濱江,我腦子裏的知識隻會為自己國人服務,您要是對我感興趣,可以跟濱江的國企合作,共同開發新產品。”
蕭萬城看向劉衛東的眼神更熾熱了,不過卻什麽都沒說。
等參觀襪廠和二化的時候,劉衛東的話就多了,完全搶了袁國清的風頭。
“蕭會長既然對商業感興趣,不妨留意一下這兩家企業,企業雖然不大,但隻要技術革新後產品根本不愁賣,能出口的話蕭會長等於躺著賺錢。”
不知道是不是付紅旗跟袁國清說了啥,他居然沒阻攔劉衛東跟外商交流。
今天是考察團在濱江的最後一天,晚上外事辦設宴款待考察團,而且特意叫劉衛東參加。
官話套話劉衛東不感興趣,所以酒局上劉衛東話很少,喝到一半他借口方便一下走到了餐廳外,坐在台階上抽煙。
很快身後就飄過來一股熟悉的香水味。
“你今晚有點沉悶,是不習慣這種場合?”
朱迪坐到了他身邊。
“談不上習不習慣,該說的我都說了,感情溝通不是我的強項。”
朱迪笑了笑:“其實你不是不善於溝通,可能是不屑於說廢話,昨晚蕭會長他們談了很久,都對濱江很感興趣,不過感興趣的不是濱江的產業布局,而是你。
國內已經有了開放的勢頭,這麽大的市場,任何有頭腦的商人都不可能視而不見,但沒有技術支持,投再多的錢市場也隻能局限在國內,所以蕭會長才說他隻喜歡商業。
可今天參觀了襪廠和日化後,我估計蕭會長的思想會有改觀,襪廠產品單一是技術問題,上新設備就能解決,隻要產品對路子,很快就能占領大片的市場,日化產品也是同理。
我一直以為你是個技術男,沒想到你的商業頭腦一樣很敏銳,真要是有機會,我希望能跟你合作。”
劉衛東轉過臉看看朱迪:“到現在我都不知道你是幹什麽的,翻譯?體製內的幹部?”
“我是羊城市外貿公司的翻譯,每天都接觸港澳同胞和外商,很清楚他們在想什麽,無論是外貿公司還是外商都在等,等國家新政策出台,你說得沒錯,這時候及時卡位,就能搶到市場先機,蕭會長來北方考察就是抱著這個目的。”
或許是天有點涼,朱迪下意識地用長裙包住了腿,身子往劉衛東身邊靠了靠。
南方女孩嬌小纖弱,劉衛東都有了一絲保護欲,差點把上衣脫下來搭在朱迪身上。
“你跟我說這些,是蕭會長授意的?”
朱迪點點頭:“確實,以他的身份不太方便跟你單獨接觸,蕭會長就是想問你,如果他想注資襪廠和日化,濱江能給出什麽政策。”
劉衛東笑了:“這種事我怎麽可能解答,國家都沒出台招商政策,更何況濱江市,不過我覺得過完年就應該有相關政策出台。
我選擇帶你們參觀襪廠和日化,就是因為這兩個廠產品單一,最容易遭受市場經濟的衝擊,不信的話你明年這個時候再看,這兩個廠子肯定虧損,那時候注資進行產品升級,政府會給出最優惠的政策。”
劉衛東此舉可不是在出賣濱江的利益,在他的印象裏,襪廠和日化是最先破產的企業,如果能利用外資把這兩廠子救活,也算是救了幾千名下崗職工。
何況這兩個廠都跟他以後的發展息息相關,起碼他還得往日化送原料呢。
“王哥你要是相信我,就拿這些錢買東市場的平房,具體位置我都告訴你了,不過別用自己的名字買。
五年後東市場拆遷,你手裏的房子就是投資,用來占股,你幹商場輕車熟路,五年後將是濱江商業最熱的時期,錢都能賺到燙手。”
劉衛東描繪的美好前景,讓王力激動得滿臉通紅。
他從認識劉衛東到現在,劉衛東不但做事超乎常人,而且每言必中,王力已經深信不疑了。
“我主動接觸蕭會長和朱迪,就是為以後招商引資做準備,用外資肯定比政府拿錢好,而且經營理念也更先進……”
跟王力聊到九點劉衛東才回家,一說古董賣了六十多萬,婁豔茹嚇了一跳。
“種蓖麻賺的錢翻新校舍,我捐幾萬塊在南大河邊上蓋廠房,幹校辦工廠,原料就用油脂廠的油渣,我在二隊發展新型農業,是對你爸最直接的支持,等你爸上班我再跟他研究細節。”
婁豔茹依舊感覺像做夢一樣。
六十多萬!
婁豔茹根本不敢想象,劉衛東弄的幾個破罐子咋可能賣這麽多錢?
“媳婦,等朱迪回廣州,我讓她幫咱買彩色電視機和錄音機,現在這種進口貨濱江很難買到,等江南的房子收拾完,你就可以享福了。”
“我根本沒想過這些,我隻希望早點生個孩子,粗茶淡飯日子過得也有奔頭,你現在幹的事兒都挺冒尖,弄得我心驚肉跳的。”
“這有啥擔心的?我幹的事是超前,可又不違法,現在無論是趙立軍還是付紅旗,都已經嗅到了政策巨變的氣息,都在拿我當試金石,上回樹苗的事就是個例子。
我為啥丟出去三個專利,就要抓幾個無人替代的項目,整我就等於整那幾個大國企,孰重孰輕領導會看不清?”
婁豔茹直搖頭:“你這一個多月變得我都不認識了,以前我咋沒發現你有這麽多心眼?你要是早這樣,咱家也不至於過得粥都喝不上。”
劉衛東一臉無語,要不是重生自己還是個酒包賭鬼,媳婦墳頭草都長挺高了。
第二天參觀一機械廠,漢斯和蕭萬城看見聚合式分離機,還有正在建模的轉向機,都一臉不可思議。
這個考察團可不是第一站就來濱江,已經考察了好幾個城市,但這種比肩國際水平的設備,國內都很少見。
當知道這兩個專利也是劉衛東的,漢斯直接石化了。
“劉先生,您如果想出國,我可以聯係米國的大學給您發邀請函。”
劉衛東搖搖頭:“我不可能離開濱江,我腦子裏的知識隻會為自己國人服務,您要是對我感興趣,可以跟濱江的國企合作,共同開發新產品。”
蕭萬城看向劉衛東的眼神更熾熱了,不過卻什麽都沒說。
等參觀襪廠和二化的時候,劉衛東的話就多了,完全搶了袁國清的風頭。
“蕭會長既然對商業感興趣,不妨留意一下這兩家企業,企業雖然不大,但隻要技術革新後產品根本不愁賣,能出口的話蕭會長等於躺著賺錢。”
不知道是不是付紅旗跟袁國清說了啥,他居然沒阻攔劉衛東跟外商交流。
今天是考察團在濱江的最後一天,晚上外事辦設宴款待考察團,而且特意叫劉衛東參加。
官話套話劉衛東不感興趣,所以酒局上劉衛東話很少,喝到一半他借口方便一下走到了餐廳外,坐在台階上抽煙。
很快身後就飄過來一股熟悉的香水味。
“你今晚有點沉悶,是不習慣這種場合?”
朱迪坐到了他身邊。
“談不上習不習慣,該說的我都說了,感情溝通不是我的強項。”
朱迪笑了笑:“其實你不是不善於溝通,可能是不屑於說廢話,昨晚蕭會長他們談了很久,都對濱江很感興趣,不過感興趣的不是濱江的產業布局,而是你。
國內已經有了開放的勢頭,這麽大的市場,任何有頭腦的商人都不可能視而不見,但沒有技術支持,投再多的錢市場也隻能局限在國內,所以蕭會長才說他隻喜歡商業。
可今天參觀了襪廠和日化後,我估計蕭會長的思想會有改觀,襪廠產品單一是技術問題,上新設備就能解決,隻要產品對路子,很快就能占領大片的市場,日化產品也是同理。
我一直以為你是個技術男,沒想到你的商業頭腦一樣很敏銳,真要是有機會,我希望能跟你合作。”
劉衛東轉過臉看看朱迪:“到現在我都不知道你是幹什麽的,翻譯?體製內的幹部?”
“我是羊城市外貿公司的翻譯,每天都接觸港澳同胞和外商,很清楚他們在想什麽,無論是外貿公司還是外商都在等,等國家新政策出台,你說得沒錯,這時候及時卡位,就能搶到市場先機,蕭會長來北方考察就是抱著這個目的。”
或許是天有點涼,朱迪下意識地用長裙包住了腿,身子往劉衛東身邊靠了靠。
南方女孩嬌小纖弱,劉衛東都有了一絲保護欲,差點把上衣脫下來搭在朱迪身上。
“你跟我說這些,是蕭會長授意的?”
朱迪點點頭:“確實,以他的身份不太方便跟你單獨接觸,蕭會長就是想問你,如果他想注資襪廠和日化,濱江能給出什麽政策。”
劉衛東笑了:“這種事我怎麽可能解答,國家都沒出台招商政策,更何況濱江市,不過我覺得過完年就應該有相關政策出台。
我選擇帶你們參觀襪廠和日化,就是因為這兩個廠產品單一,最容易遭受市場經濟的衝擊,不信的話你明年這個時候再看,這兩個廠子肯定虧損,那時候注資進行產品升級,政府會給出最優惠的政策。”
劉衛東此舉可不是在出賣濱江的利益,在他的印象裏,襪廠和日化是最先破產的企業,如果能利用外資把這兩廠子救活,也算是救了幾千名下崗職工。
何況這兩個廠都跟他以後的發展息息相關,起碼他還得往日化送原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