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削藩?不,咱可沒想過
大明:朱元璋假死,朕威壓四海 作者:明日可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殿下,是臣等錯怪殿下了。”
就在馮勝、湯和二人極力勸說著朱元璋的時候,任泰亨竟然主動朝著朱允熥躬身承認了之前的錯誤。
他們的確有時候顯得迂腐,甚至是過於遵守先人留下的教條,但並不代表他們就連如此之大的弊端都看不出來。
朱元璋定下的藩王策略漏洞可不隻有這點,經過朱允熥的提點後,三人也都是想到了更多的東西。
比如說所有皇室成員不得經商、考科舉為官之類的。
這些暫時看起來雖然並沒有什麽問題,可隨著時間的推移,百年、兩百年之後必定都將會是極大的問題。
藩王本就富有,甚至親王坐擁一府之地,而且還有特權存在,若是遇到貪婪的皇室成員是否會在當地大肆斂財,甚至是將一府之地的土地盡數收歸自己手中?
那到時候就是朝廷不僅收不上來稅收,甚至還得給這些皇室成員供養。
此消彼長之下,大明能堅持多久?
還有藩王後裔肯定也不乏一些飽讀之人,然這些人在朱元璋的策略下不能入朝為官,也必定是大明極大的損失。
牆後,漸漸冷靜下來的朱元璋也想到了這些,頓時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
他沒想到自己不過就是想讓後輩子孫享受自己拚命打下來的江山,最後竟然會成了自己親手葬送掉大明的江山。
即便是雄才大略如洪武大帝,此刻也不得不為自己一時之策感到懊惱。
朱元璋雖然有些頹然地坐回到了椅子上,可他的眼睛卻是異常明亮地盯著乾清宮中身姿筆挺的朱允熥,似乎是在期待著他能拿出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
然而這次朱元璋的期待注定要失望了。
朱允熥並沒有就這個話題繼續下去,本來他也就是拿出來震懾一下任泰亨三人,並沒有直接將解決辦法拿出來。
況且就算是他如今願意將解決之策說出來,以劉三吾、蘇伯衡、任泰亨幾人的性子也注定無法接受。
到時候免不了又是一頓“暴君”“窮兵黷武”之類的數落。
朱允熥可沒有受虐的喜好,自然也就更加不想費口水去和他們解釋那麽多。
見劉三吾、蘇伯衡二人臉上都已經泛起了自慚形穢的表情,朱允熥便知道火候差不多了,再次輕笑著開口道:“三位,其實咱也是被逼無奈,不得不站出來爭這個位置,要不然咱完全可以安安心心做個逍遙王爺。”
“殿下這是何意?”蘇伯衡很是不解,眼中還有些不信的表情。
天下人誰不想做皇帝,為了這個至高無上的位置不知道多少人拚得頭破血流,怎麽就你朱允熥清高不成?
劉三吾、任泰亨眼中也都有幾分懷疑,但兩人卻是沒有出聲質問。
朱允熥笑著看向蘇伯衡,笑著搖頭道:“敢問幾位大人,若是咱不出來會是誰最有可能繼承皇爺爺的位置?”
“朱允炆。”任泰亨當即給出答案。
直呼朱允炆的姓名倒不是不敬,隻是他知道朱允炆的皇長孫乃是呂氏通過手段竊取而來的,將來必定會被貶為庶人,也就沒有尊敬的必要了。
朱允熥繼續道:“那若是朱允炆登基,諸位認為他最有可能做的是什麽事情?”
三人沒有說話,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麽說,總不能說朱允炆登基之後第一件事情必定是斬草除根,徹底解決你這個後患吧?
但朱允熥卻仍舊是自顧自說道:“咱若是朱允炆上位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將咱軟禁起來,然後再對所有淮西勳貴動手,將所有能夠威脅到咱大位穩定的人拆除掉。”
“那麽鏟除淮西勳貴之後朝廷還有多少能帶兵打仗的將領呢?”
“沒有了,如今朝廷看似人才濟濟,但能領兵打仗且能戰而勝之的就隻有淮西勳貴,在新一輩的將領沒有成長起來之前至少是這樣的。”
“咱再問你們一個問題,若你們是手握重兵的藩王,這時候會服從這樣的皇帝,這樣的朝廷管轄嗎?”
任泰亨三人再次沉默,不過臉上表情已經變得驚駭無比了。
牆後朱元璋輕哼一聲,嗤道:“哼!若咱是手握重兵的藩王,朝廷空虛自然是不服的,自當找個由頭發兵討伐之,而後取而代之!”
馮勝和湯和並沒有說話,因為他們很清楚朱元璋說的是真心話。
乾清宮中,朱允熥的聲音還在繼續。
“當然咱的那些叔叔們有可能短時間表麵上還不會有什麽不滿,可朱允炆年少手握重權,又感受到了藩王的威脅又當如何呢?”
“削藩!這是必然的。”
“若是這般藩王還能穩得住嗎?”
“其他人咱不知道,但咱那位四叔和十八叔估計是坐不住的,諸位藩王之中就屬他們兩人兵多將廣,而且皇爺爺都曾誇他們最像自己,若是他們打著靖難的名義起兵沒有了領兵大將的朝廷還能擋得住嗎?”
……
“可是殿下,您剛才不是也說了藩王的威脅,難道您沒有削藩的打算?”任泰亨當即抓住朱允熥話語之中的漏洞,滿臉疑惑的開口詢問。
“削藩?”朱允熥失笑搖頭;“咱為什麽要削藩?藩王之策的確是存在諸多弊病,可削藩就能解決根本嗎?”
“當然就算是咱真的削藩,咱的那些叔叔們又有幾個敢反對的,三位別忘記了,咱母妃可是常家人,咱的身後可是站著所有淮西勳貴。”
“而且咱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削藩,真若是那般做了隻會給朝廷增加更多負擔,無所事事的皇族比起如今的皇族給天下造成的混亂恐怕隻會更多。”
……
聽完朱允熥有些自相矛盾的話,劉三吾幾人不禁皺眉,但見朱允熥並沒有說出後續要怎麽針對藩王之策的弊病,他們也不好再繼續詢問下去。
到如今為止,他們已經完全認可了朱允熥的做法,甚至打心底裏覺得如今大明隻能有朱允熥坐上皇位,帝國方能穩定發展下去。
隻是三人心中仍有個問題在心裏如鯁在喉,於是用眼神交流了起來。
……
就在馮勝、湯和二人極力勸說著朱元璋的時候,任泰亨竟然主動朝著朱允熥躬身承認了之前的錯誤。
他們的確有時候顯得迂腐,甚至是過於遵守先人留下的教條,但並不代表他們就連如此之大的弊端都看不出來。
朱元璋定下的藩王策略漏洞可不隻有這點,經過朱允熥的提點後,三人也都是想到了更多的東西。
比如說所有皇室成員不得經商、考科舉為官之類的。
這些暫時看起來雖然並沒有什麽問題,可隨著時間的推移,百年、兩百年之後必定都將會是極大的問題。
藩王本就富有,甚至親王坐擁一府之地,而且還有特權存在,若是遇到貪婪的皇室成員是否會在當地大肆斂財,甚至是將一府之地的土地盡數收歸自己手中?
那到時候就是朝廷不僅收不上來稅收,甚至還得給這些皇室成員供養。
此消彼長之下,大明能堅持多久?
還有藩王後裔肯定也不乏一些飽讀之人,然這些人在朱元璋的策略下不能入朝為官,也必定是大明極大的損失。
牆後,漸漸冷靜下來的朱元璋也想到了這些,頓時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
他沒想到自己不過就是想讓後輩子孫享受自己拚命打下來的江山,最後竟然會成了自己親手葬送掉大明的江山。
即便是雄才大略如洪武大帝,此刻也不得不為自己一時之策感到懊惱。
朱元璋雖然有些頹然地坐回到了椅子上,可他的眼睛卻是異常明亮地盯著乾清宮中身姿筆挺的朱允熥,似乎是在期待著他能拿出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
然而這次朱元璋的期待注定要失望了。
朱允熥並沒有就這個話題繼續下去,本來他也就是拿出來震懾一下任泰亨三人,並沒有直接將解決辦法拿出來。
況且就算是他如今願意將解決之策說出來,以劉三吾、蘇伯衡、任泰亨幾人的性子也注定無法接受。
到時候免不了又是一頓“暴君”“窮兵黷武”之類的數落。
朱允熥可沒有受虐的喜好,自然也就更加不想費口水去和他們解釋那麽多。
見劉三吾、蘇伯衡二人臉上都已經泛起了自慚形穢的表情,朱允熥便知道火候差不多了,再次輕笑著開口道:“三位,其實咱也是被逼無奈,不得不站出來爭這個位置,要不然咱完全可以安安心心做個逍遙王爺。”
“殿下這是何意?”蘇伯衡很是不解,眼中還有些不信的表情。
天下人誰不想做皇帝,為了這個至高無上的位置不知道多少人拚得頭破血流,怎麽就你朱允熥清高不成?
劉三吾、任泰亨眼中也都有幾分懷疑,但兩人卻是沒有出聲質問。
朱允熥笑著看向蘇伯衡,笑著搖頭道:“敢問幾位大人,若是咱不出來會是誰最有可能繼承皇爺爺的位置?”
“朱允炆。”任泰亨當即給出答案。
直呼朱允炆的姓名倒不是不敬,隻是他知道朱允炆的皇長孫乃是呂氏通過手段竊取而來的,將來必定會被貶為庶人,也就沒有尊敬的必要了。
朱允熥繼續道:“那若是朱允炆登基,諸位認為他最有可能做的是什麽事情?”
三人沒有說話,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麽說,總不能說朱允炆登基之後第一件事情必定是斬草除根,徹底解決你這個後患吧?
但朱允熥卻仍舊是自顧自說道:“咱若是朱允炆上位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將咱軟禁起來,然後再對所有淮西勳貴動手,將所有能夠威脅到咱大位穩定的人拆除掉。”
“那麽鏟除淮西勳貴之後朝廷還有多少能帶兵打仗的將領呢?”
“沒有了,如今朝廷看似人才濟濟,但能領兵打仗且能戰而勝之的就隻有淮西勳貴,在新一輩的將領沒有成長起來之前至少是這樣的。”
“咱再問你們一個問題,若你們是手握重兵的藩王,這時候會服從這樣的皇帝,這樣的朝廷管轄嗎?”
任泰亨三人再次沉默,不過臉上表情已經變得驚駭無比了。
牆後朱元璋輕哼一聲,嗤道:“哼!若咱是手握重兵的藩王,朝廷空虛自然是不服的,自當找個由頭發兵討伐之,而後取而代之!”
馮勝和湯和並沒有說話,因為他們很清楚朱元璋說的是真心話。
乾清宮中,朱允熥的聲音還在繼續。
“當然咱的那些叔叔們有可能短時間表麵上還不會有什麽不滿,可朱允炆年少手握重權,又感受到了藩王的威脅又當如何呢?”
“削藩!這是必然的。”
“若是這般藩王還能穩得住嗎?”
“其他人咱不知道,但咱那位四叔和十八叔估計是坐不住的,諸位藩王之中就屬他們兩人兵多將廣,而且皇爺爺都曾誇他們最像自己,若是他們打著靖難的名義起兵沒有了領兵大將的朝廷還能擋得住嗎?”
……
“可是殿下,您剛才不是也說了藩王的威脅,難道您沒有削藩的打算?”任泰亨當即抓住朱允熥話語之中的漏洞,滿臉疑惑的開口詢問。
“削藩?”朱允熥失笑搖頭;“咱為什麽要削藩?藩王之策的確是存在諸多弊病,可削藩就能解決根本嗎?”
“當然就算是咱真的削藩,咱的那些叔叔們又有幾個敢反對的,三位別忘記了,咱母妃可是常家人,咱的身後可是站著所有淮西勳貴。”
“而且咱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削藩,真若是那般做了隻會給朝廷增加更多負擔,無所事事的皇族比起如今的皇族給天下造成的混亂恐怕隻會更多。”
……
聽完朱允熥有些自相矛盾的話,劉三吾幾人不禁皺眉,但見朱允熥並沒有說出後續要怎麽針對藩王之策的弊病,他們也不好再繼續詢問下去。
到如今為止,他們已經完全認可了朱允熥的做法,甚至打心底裏覺得如今大明隻能有朱允熥坐上皇位,帝國方能穩定發展下去。
隻是三人心中仍有個問題在心裏如鯁在喉,於是用眼神交流了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