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愛因斯坦的宇宙(4)
實質上,相對論的內容是:空間和時間不是絕對的,而是既相對於觀察者,又相對於被觀察者;一個人移動得越快,這種效果就越明顯。我們永遠也無法將自己加速到光的速度;相對於旁觀者而言,我們越是努力(因此我們走得越快),我們的模樣就越會失真。
幾乎同時,從事科學普及的人想要設法使廣大群眾弄懂這些概念。數學家和哲學家羅素寫的《相對論abc》就是一次比較成功的嚐試--至少在商業上可以這麽說。羅素在這本書裏使用了至今已經多次使用過的比喻。他讓讀者想像一列90米長的火車在以光速的60%行駛。對於立在站台上望著它駛過的人來說,那列火車看上去會隻有70餘米長,車上的一切都會同樣縮小。要是我們聽得見車上的人在說話,他們的聲音聽上去會含糊不清,十分緩慢,猶如唱片放得太慢,他們的行動看上去也會變得很笨拙。連車上的鍾也會似乎隻在以平常速度的五分之四走動。
然而--問題就在這裏--車上的人並不覺得自己變了形。在他們看來,車上的一切似乎都很正常。倒是立在站台上的我們古怪地變小了,動作變慢了。你看,這一切都和你與移動物體的相對位置有關係。
實際上,你每次移動都會產生這樣的效果。乘飛機越過美國,你會用大約一百億億分之一秒踏出飛機,比在你後麵離開飛機的人要年輕一些。即使從屋子的這頭走到那頭的時候,你自己所經曆的時間和空間也會稍有改變。據計算,一個以每小時160公裏的速度拋出去的棒球,在抵達本壘板的過程中會獲得0.000 000 000 002克物質。因此,相對論的作用是具體的,可以測定的。問題在於,這種變化太小,我們毫無察覺。但是,對於宇宙中別的東西來說--光、引力、宇宙本身--這些就都是舉足輕重的大事了。
因此,如果說相對論的概念好像有點兒怪,那隻是因為我們在正常的生活中沒有經曆這類相互作用。不過,又不得不求助於博尼丹斯,我們大家都經常遇到其他種類的相對論--比如聲音。要是你在公園裏,有人在演奏難聽的音樂,你知道,要是你走得遠一點,音樂好像就會輕一點。當然,那並不是因為音樂真的輕了點,而隻是因為你對於音樂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對於體積很小的或行動緩慢的,因此無法有同樣經曆的東西來說--比如蝸牛--也許難以置信,一個喇叭似乎同時能對兩個聽眾放出兩種音量的音樂。
在"廣義相對論"的眾多概念中,最具挑戰性的,最直覺不到的,在於時間是空間的組成部分這個概念。我們本能地把時間看做是永恒的,絕對的,不可改變的,相信什麽也幹擾不了它的堅定步伐。事實上,愛因斯坦認為,時間是可以更改的,不斷變化的。時間甚至 還 有形狀。一份時間與三份空間結合在一起--用斯蒂芬·霍金的話來說是"無法解脫地交織在一起"--不可思議地形成一份"時空"。
通常,時空是這樣解釋的:請你想像一樣平坦而又柔韌的東西--比如一塊地毯或一塊伸直的橡皮墊子--上麵放個又重又圓的物體,比如鐵球。鐵球的重量使得下麵的底墊稍稍伸展和下陷。這大致類似於太陽這樣的龐然大物(鐵球)對於時空(底墊)的作用:鐵球使底墊伸展、彎曲、翹起。現在,要是你讓一個較小的球從底墊上滾過去,它試圖做直線運動,就像牛頓運動定律要求的那樣。然而,當它接近大球以及底墊下陷部分的時候,它就滾向低處,不可避免地被大球吸了過去。這就是引力--時空彎曲的一種產物。
凡有質量的物體在宇宙的底墊上都能造成一個小小的凹坑。因此,正如丹尼斯·奧弗比說的,宇宙是個"最終的下陷底墊"。從這個觀點來看,引力與其說是一種東西,不如說是一種結果--用物理學家米奇奧·卡庫的話來說:"不是一種''力'',而是時空彎曲的一件副產品。"卡庫接著又說:"在某種意義上,引力並不存在;使行星和恒星運動的是空間和時間的變形。"
當然,以下陷的底墊來作比喻,隻能幫助我們理解到這種程度,因為沒有包含時間的作用。話雖這麽說,其實我們的大腦也隻能想像到這個地步。若要想像空間和時間以3∶1的比例像線織成一塊格子地墊那樣織成一份時空,這幾乎是不可能的。無論如何,我想我們會一致認為,對於一位凝視著瑞士首都專利局窗外的年輕人來說,這確實是個了不起的見解。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提出了許多見解。其中,他認為,宇宙心總是或者膨脹或者收縮的。但是,愛因斯坦不是一位宇宙學家,他接受了流行的看法,即宇宙是固定的,永恒的。
多少出於本能,他在自己的等式裏加進了他所謂的宇宙常數。他把它作為一種數學暫停鍵,武斷地以此來抵消引力的作用。科學史書總是原諒愛因斯坦的這個失誤,但這其實是科學上一件很可怕的事。他把它稱之為"我一生中所犯的最大錯誤"。
說來也巧,大約就在愛因斯坦為自己的理論添上一個常數的時候,在亞利桑那州的洛厄爾天文台,有一位天文學家在記錄遠方恒星的光譜圖上的讀數,發現恒星好像在離我們遠去。該天文學家有個來自星係的動聽名字:維斯托·斯萊弗(他其實是印第安納州人)。原來,宇宙不是靜止的。斯萊弗發現,這些恒星明確顯示出一種多普勒頻移的跡象--跟賽車場上飛馳而過的汽車發出的那種連貫而又特有的"嚓--嗖"的聲音屬於同一機製。1這種現象也適用於光;就不停遠去的星係而言,它被稱之為紅移(因為離我們遠去的光是向光譜的紅端移動的,而朝我們射來的光是向藍端移動的)。
實質上,相對論的內容是:空間和時間不是絕對的,而是既相對於觀察者,又相對於被觀察者;一個人移動得越快,這種效果就越明顯。我們永遠也無法將自己加速到光的速度;相對於旁觀者而言,我們越是努力(因此我們走得越快),我們的模樣就越會失真。
幾乎同時,從事科學普及的人想要設法使廣大群眾弄懂這些概念。數學家和哲學家羅素寫的《相對論abc》就是一次比較成功的嚐試--至少在商業上可以這麽說。羅素在這本書裏使用了至今已經多次使用過的比喻。他讓讀者想像一列90米長的火車在以光速的60%行駛。對於立在站台上望著它駛過的人來說,那列火車看上去會隻有70餘米長,車上的一切都會同樣縮小。要是我們聽得見車上的人在說話,他們的聲音聽上去會含糊不清,十分緩慢,猶如唱片放得太慢,他們的行動看上去也會變得很笨拙。連車上的鍾也會似乎隻在以平常速度的五分之四走動。
然而--問題就在這裏--車上的人並不覺得自己變了形。在他們看來,車上的一切似乎都很正常。倒是立在站台上的我們古怪地變小了,動作變慢了。你看,這一切都和你與移動物體的相對位置有關係。
實際上,你每次移動都會產生這樣的效果。乘飛機越過美國,你會用大約一百億億分之一秒踏出飛機,比在你後麵離開飛機的人要年輕一些。即使從屋子的這頭走到那頭的時候,你自己所經曆的時間和空間也會稍有改變。據計算,一個以每小時160公裏的速度拋出去的棒球,在抵達本壘板的過程中會獲得0.000 000 000 002克物質。因此,相對論的作用是具體的,可以測定的。問題在於,這種變化太小,我們毫無察覺。但是,對於宇宙中別的東西來說--光、引力、宇宙本身--這些就都是舉足輕重的大事了。
因此,如果說相對論的概念好像有點兒怪,那隻是因為我們在正常的生活中沒有經曆這類相互作用。不過,又不得不求助於博尼丹斯,我們大家都經常遇到其他種類的相對論--比如聲音。要是你在公園裏,有人在演奏難聽的音樂,你知道,要是你走得遠一點,音樂好像就會輕一點。當然,那並不是因為音樂真的輕了點,而隻是因為你對於音樂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對於體積很小的或行動緩慢的,因此無法有同樣經曆的東西來說--比如蝸牛--也許難以置信,一個喇叭似乎同時能對兩個聽眾放出兩種音量的音樂。
在"廣義相對論"的眾多概念中,最具挑戰性的,最直覺不到的,在於時間是空間的組成部分這個概念。我們本能地把時間看做是永恒的,絕對的,不可改變的,相信什麽也幹擾不了它的堅定步伐。事實上,愛因斯坦認為,時間是可以更改的,不斷變化的。時間甚至 還 有形狀。一份時間與三份空間結合在一起--用斯蒂芬·霍金的話來說是"無法解脫地交織在一起"--不可思議地形成一份"時空"。
通常,時空是這樣解釋的:請你想像一樣平坦而又柔韌的東西--比如一塊地毯或一塊伸直的橡皮墊子--上麵放個又重又圓的物體,比如鐵球。鐵球的重量使得下麵的底墊稍稍伸展和下陷。這大致類似於太陽這樣的龐然大物(鐵球)對於時空(底墊)的作用:鐵球使底墊伸展、彎曲、翹起。現在,要是你讓一個較小的球從底墊上滾過去,它試圖做直線運動,就像牛頓運動定律要求的那樣。然而,當它接近大球以及底墊下陷部分的時候,它就滾向低處,不可避免地被大球吸了過去。這就是引力--時空彎曲的一種產物。
凡有質量的物體在宇宙的底墊上都能造成一個小小的凹坑。因此,正如丹尼斯·奧弗比說的,宇宙是個"最終的下陷底墊"。從這個觀點來看,引力與其說是一種東西,不如說是一種結果--用物理學家米奇奧·卡庫的話來說:"不是一種''力'',而是時空彎曲的一件副產品。"卡庫接著又說:"在某種意義上,引力並不存在;使行星和恒星運動的是空間和時間的變形。"
當然,以下陷的底墊來作比喻,隻能幫助我們理解到這種程度,因為沒有包含時間的作用。話雖這麽說,其實我們的大腦也隻能想像到這個地步。若要想像空間和時間以3∶1的比例像線織成一塊格子地墊那樣織成一份時空,這幾乎是不可能的。無論如何,我想我們會一致認為,對於一位凝視著瑞士首都專利局窗外的年輕人來說,這確實是個了不起的見解。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提出了許多見解。其中,他認為,宇宙心總是或者膨脹或者收縮的。但是,愛因斯坦不是一位宇宙學家,他接受了流行的看法,即宇宙是固定的,永恒的。
多少出於本能,他在自己的等式裏加進了他所謂的宇宙常數。他把它作為一種數學暫停鍵,武斷地以此來抵消引力的作用。科學史書總是原諒愛因斯坦的這個失誤,但這其實是科學上一件很可怕的事。他把它稱之為"我一生中所犯的最大錯誤"。
說來也巧,大約就在愛因斯坦為自己的理論添上一個常數的時候,在亞利桑那州的洛厄爾天文台,有一位天文學家在記錄遠方恒星的光譜圖上的讀數,發現恒星好像在離我們遠去。該天文學家有個來自星係的動聽名字:維斯托·斯萊弗(他其實是印第安納州人)。原來,宇宙不是靜止的。斯萊弗發現,這些恒星明確顯示出一種多普勒頻移的跡象--跟賽車場上飛馳而過的汽車發出的那種連貫而又特有的"嚓--嗖"的聲音屬於同一機製。1這種現象也適用於光;就不停遠去的星係而言,它被稱之為紅移(因為離我們遠去的光是向光譜的紅端移動的,而朝我們射來的光是向藍端移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