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廢太子?
重生之回到隋末之長孫皇後 作者:千葉杏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仁智宮
深夜,太子李建成連夜趕到仁智宮。隻見他走進大殿,來到大殿中央,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雙手抱拳,道:“兒臣拜見父皇。”
坐在主位上的李淵麵露怒意,抬手將手中的奏章砰地扔到李建成身前,冷冷道:“你做的好事,你自己看看吧。”
李建成心生恐懼,手撐地向前爬了幾步,拿起奏章,仔細閱讀起來,越讀越恐慌萬分。
“父皇,兒臣冤枉啊!”李建成雙手撐地,大聲道,眼淚也適時湧了出來,不知是太過入戲,還是驚恐流淚。
“冤枉?朕問你,楊文幹意圖起兵謀反,這事你知不知情?”
“額,我,我知情。”李建成本想狡辯,可話到嘴邊,恐於陛下龍威,還是實話實說。
李淵的心一沉,失望道:“既然你知道他要謀反,你為何不上奏?你是想袒護他,還是打算跟他聯手啊?”
“父皇,兒臣不敢欺瞞,楊文幹確實找兒臣商量謀反之事,他欲挑唆兒臣跟他一同起兵,被兒臣言辭拒絕了。兒臣也想過上報父皇,但考慮到楊文幹是兒臣的僚屬,跟隨臣多年,臣想著他可能過幾天就會放棄起兵的想法,臣想著給他一次活命的機會,就沒有上奏。”
“父皇,兒臣句句屬實,再說,兒臣本就是大唐太子,根本沒必要謀反,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嘛!這種蠢事兒臣不幹。但兒臣確有知情不報之錯,臣深感悔恨,無以辯駁,任憑父皇發落,兒臣絕無怨言!”說罷,李建成便雙手撐地,磕頭認錯,發出咚咚咚的響聲。
李淵麵露狐疑,雖然仍然懷疑李建成,但聽到其聲淚俱下的哀求,又磕頭認錯的坦誠模樣,他也為之動容,也許太子確實沒有謀反之心。可即便沒有謀反,但也確實知情不報,不可不罰。
“來人!”李淵大喊一聲。
兩名帶刀侍衛走進大殿,雙手抱拳,道:“陛下有何吩咐?”
“把太子拖下去,關押起來,聽候發落。”
“是。”收到指令,兩名侍衛上前兩步,一左一右架起已哭到已近昏厥的李建成,拖出了大殿。
“父皇明鑒,兒臣絕無謀反之心!”
伴隨著悲傷委屈的哭喊聲,太子李建成被拖出了大殿。
李淵略顯疲憊地攤靠在椅背上,暗自歎息一聲,其實這個時候他已經相信了李建成。
幾天後,楊文幹果然在慶州起兵謀反,李淵得知後,急切招來秦王李世民。
“兒臣參見父皇。”李世民走進大殿,站在殿內的李淵恭敬地行禮。
“世民,前兩天朕派人傳喚楊文幹覲見,誰知走漏了消息,楊文幹知道他意圖謀反的事被朕知曉,怕朕興師問罪,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在慶州起兵謀反了。”
李世民了然地點點頭,道:“他果然還是反了。”
“是啊,朕已經派人去征討了。但是,還是不放心。世民,朕想親自派你去征剿。”
“是,兒臣遵命。對了,父皇,太子您打算怎麽處置?”
提到太子,李淵麵露難色,遲疑道:“太子承認了,楊文幹意圖謀反一事,他提前知曉,他說自己拒絕了同楊文幹一同起兵的提議,這個說辭朕半信半疑。就算他真的拒絕了,可他明知楊文幹要謀反居然不上報,這是何意?這說明他還是有不臣之心。他雖然解釋了一番,聲淚俱下,但朕還是對他不信任。”
站在李淵的角度,這種思量不無道理。李世民也心生狐疑,不知該作何解答。
“二郎,朕想廢掉太子,改立你為太子,改封李建成為蜀王,你意下如何?”
額,李世民一驚,不可置信地看向李淵,欣喜道:“父皇,此話當真?”
“自是真的,當初你力勸朕晉陽起兵,朕還很猶豫,要不是你審時度勢,當機立斷,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大唐。你可是晉陽起兵的第一大功臣。之後這大半個天下都是你打下來的,朕其實是坐享其成,每每想來還有些慚愧。而且你在軍中威望甚高,又深得民心,如果立你做太子,民眾不會有什麽怨言,正當其位。”
見李淵言辭懇切,態度真摯,李世民欣喜若狂,立即單膝跪地,雙手抱拳,鄭重其事道:“父皇,兒臣向您保證,如果兒臣為太子,日後榮登大寶,定會勵精圖治,文治武功,一統天下,揚我大唐國威。”
“朕相信你的能力。”李淵上前兩步,攙扶起李世民。
“這樣吧,世民,你先去帶兵平定叛亂,等回到京師,朕就立你為太子。”
“是,兒臣領命。”李世民雙手抱拳,心中躊躇滿誌。父皇終於要立他為太子了,他一直等著這一天。
深夜,太子李建成連夜趕到仁智宮。隻見他走進大殿,來到大殿中央,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雙手抱拳,道:“兒臣拜見父皇。”
坐在主位上的李淵麵露怒意,抬手將手中的奏章砰地扔到李建成身前,冷冷道:“你做的好事,你自己看看吧。”
李建成心生恐懼,手撐地向前爬了幾步,拿起奏章,仔細閱讀起來,越讀越恐慌萬分。
“父皇,兒臣冤枉啊!”李建成雙手撐地,大聲道,眼淚也適時湧了出來,不知是太過入戲,還是驚恐流淚。
“冤枉?朕問你,楊文幹意圖起兵謀反,這事你知不知情?”
“額,我,我知情。”李建成本想狡辯,可話到嘴邊,恐於陛下龍威,還是實話實說。
李淵的心一沉,失望道:“既然你知道他要謀反,你為何不上奏?你是想袒護他,還是打算跟他聯手啊?”
“父皇,兒臣不敢欺瞞,楊文幹確實找兒臣商量謀反之事,他欲挑唆兒臣跟他一同起兵,被兒臣言辭拒絕了。兒臣也想過上報父皇,但考慮到楊文幹是兒臣的僚屬,跟隨臣多年,臣想著他可能過幾天就會放棄起兵的想法,臣想著給他一次活命的機會,就沒有上奏。”
“父皇,兒臣句句屬實,再說,兒臣本就是大唐太子,根本沒必要謀反,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嘛!這種蠢事兒臣不幹。但兒臣確有知情不報之錯,臣深感悔恨,無以辯駁,任憑父皇發落,兒臣絕無怨言!”說罷,李建成便雙手撐地,磕頭認錯,發出咚咚咚的響聲。
李淵麵露狐疑,雖然仍然懷疑李建成,但聽到其聲淚俱下的哀求,又磕頭認錯的坦誠模樣,他也為之動容,也許太子確實沒有謀反之心。可即便沒有謀反,但也確實知情不報,不可不罰。
“來人!”李淵大喊一聲。
兩名帶刀侍衛走進大殿,雙手抱拳,道:“陛下有何吩咐?”
“把太子拖下去,關押起來,聽候發落。”
“是。”收到指令,兩名侍衛上前兩步,一左一右架起已哭到已近昏厥的李建成,拖出了大殿。
“父皇明鑒,兒臣絕無謀反之心!”
伴隨著悲傷委屈的哭喊聲,太子李建成被拖出了大殿。
李淵略顯疲憊地攤靠在椅背上,暗自歎息一聲,其實這個時候他已經相信了李建成。
幾天後,楊文幹果然在慶州起兵謀反,李淵得知後,急切招來秦王李世民。
“兒臣參見父皇。”李世民走進大殿,站在殿內的李淵恭敬地行禮。
“世民,前兩天朕派人傳喚楊文幹覲見,誰知走漏了消息,楊文幹知道他意圖謀反的事被朕知曉,怕朕興師問罪,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在慶州起兵謀反了。”
李世民了然地點點頭,道:“他果然還是反了。”
“是啊,朕已經派人去征討了。但是,還是不放心。世民,朕想親自派你去征剿。”
“是,兒臣遵命。對了,父皇,太子您打算怎麽處置?”
提到太子,李淵麵露難色,遲疑道:“太子承認了,楊文幹意圖謀反一事,他提前知曉,他說自己拒絕了同楊文幹一同起兵的提議,這個說辭朕半信半疑。就算他真的拒絕了,可他明知楊文幹要謀反居然不上報,這是何意?這說明他還是有不臣之心。他雖然解釋了一番,聲淚俱下,但朕還是對他不信任。”
站在李淵的角度,這種思量不無道理。李世民也心生狐疑,不知該作何解答。
“二郎,朕想廢掉太子,改立你為太子,改封李建成為蜀王,你意下如何?”
額,李世民一驚,不可置信地看向李淵,欣喜道:“父皇,此話當真?”
“自是真的,當初你力勸朕晉陽起兵,朕還很猶豫,要不是你審時度勢,當機立斷,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大唐。你可是晉陽起兵的第一大功臣。之後這大半個天下都是你打下來的,朕其實是坐享其成,每每想來還有些慚愧。而且你在軍中威望甚高,又深得民心,如果立你做太子,民眾不會有什麽怨言,正當其位。”
見李淵言辭懇切,態度真摯,李世民欣喜若狂,立即單膝跪地,雙手抱拳,鄭重其事道:“父皇,兒臣向您保證,如果兒臣為太子,日後榮登大寶,定會勵精圖治,文治武功,一統天下,揚我大唐國威。”
“朕相信你的能力。”李淵上前兩步,攙扶起李世民。
“這樣吧,世民,你先去帶兵平定叛亂,等回到京師,朕就立你為太子。”
“是,兒臣領命。”李世民雙手抱拳,心中躊躇滿誌。父皇終於要立他為太子了,他一直等著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