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曆五年十一月底,慶國定州陽關。


    李長安對眾人說道,“西秦國雖然兵精糧足,但是它有個致命的缺陷。”


    “西秦國的皇族十分弱勢,大權都在宦官高要和大將軍韓信手中。”


    “兩人平時能維持和睦,但是一旦內憂外患,國中生變,他們的分歧一定會顯現出來。”


    葉完若有所思的說道,“現在北蠻即將南下,我們有意北上,正是他們壓力最大的時候。”


    王啟年接著說道,“那我們再給他生一點變故,在西秦國應該會有變亂發生。”


    葉完凝眉道,“給他們搞一點什麽變故好呢?能讓他們暴露出內部問題。”


    宮典的神色有些欲言又止,最終他還是沒有忍住。


    “一國最大之變故,莫過於皇帝被刺殺。”


    他和葉重就是因為皇帝被刺殺,才被牽連外放的,所以最先想到了刺殺皇帝。


    宮典接著說道,“韓信和上杉虎已經北上抵禦北蠻,朝中宦官把持朝政。”


    “如果這個時候皇帝死了,肯定會有好戲看的。”


    葉重說道,“但是,根據鑒查院提供的情報,西秦皇帝對於朝政的話語權不大。”


    宮典卻堅持道,“皇帝之位至關重要,一旦皇帝死了,必然涉及到繼承人的問題。”


    “高要和韓信看中的繼承人會一致嗎,或者說,這兩人會不會有自己的野心?”


    李長安讚賞道,“宮將軍不愧是禁軍統領出身,對於宮闈之事真是一語中的。”


    他轉頭對王啟年說道,“王啟年,這件事你親自去辦!”


    王啟年立刻應道,“謹遵大都督將令!”


    五天後,王啟年來到了西秦國皇宮。


    他來到了趙高的房間,麻溜的跪倒,“弟子王啟年,見過老師!”


    看到王啟年,趙高笑的嘴都合不攏了。


    “啟年來了,快起來,快起來,六年未見了!”


    王啟年笑著說道,“老師和六年前一樣雄姿英發啊!”


    趙高罵道,“瞎說,我想雄也雄不起來啊。”


    “怎麽樣,殿下有什麽指示?”


    王啟年說道,“殿下的意思,殺了西秦皇帝,然後你和韓大將軍之間假裝生了齟齬。”


    “韓大將軍領兵在外,不服您扶立的繼承人,於是擁兵自重,威脅您要清君側。”


    “這樣的話西秦內亂,北齊也會想著趁火打劫,你被逼終無奈,舉朝投降南慶軍隊。”


    趙高嗬嗬笑道,“好啊,扶立一個別人不服氣的繼承人,這個為師最擅長了。”


    “伱好不容易來一次,刺殺皇帝的事情,為師去辦吧。”


    “這些年為師研究做菜頗有心得,你可得嚐嚐為師的手藝。”


    王啟年就知道,這趟任務非常簡單,趙高會幫他辦的。


    半個月後。


    南慶,禦書房。


    陳萍萍和慶帝相對而坐,陳萍萍正在講述西秦國發生的怪事。


    “陛下,永王殿下派王啟年刺殺了西秦國皇帝,西秦朝野震驚。”


    “宦官高要主張擁立十歲的小皇子登基,方便其控製朝政。”


    “大將軍韓信和征北將軍上杉虎,對此頗有微詞,但高要並不理會二人的意見。”


    “小皇子登基後,一日朝堂宴飲,高要命人牽了一隻麋鹿上殿,還說那是一匹馬。”


    “朝中大臣,多數人都說的確是一匹馬,隻有少數人說那是一隻鹿。”


    那些說馬的大臣,大多數都是羅網成員,事先演練好的。


    但是也有不少大臣,是真的怕趙高,真的指鹿為馬。


    慶帝瞪著眼睛,聽著這個離譜的故事,“然後說鹿的大臣,就被高要殺了?”


    陳萍萍點了點頭,“沒錯,全部坑殺,一個不留。”


    殺掉西秦國的保皇黨,也為西秦整體投降南慶做好了準備。


    “韓信上杉虎對此大為激憤,聲稱要清君側,剪除高要!”


    “如果不是北蠻即將南下,說不定西秦已經生出內亂了。”


    慶帝目光中生出了一絲疑惑,“但是之前你們鑒查院的情報上說,高要和韓信相處甚篤,互相信重啊。”


    也正是因為這個情報,慶帝和秦業才覺得西秦不容易擊敗。


    其實這個情報是千真萬確的,慶帝和秦業的判斷也是非常精準的。


    後來指鹿為馬,趙高和韓信生嫌隙,全都是表演出來騙人的。


    陳萍萍露出一絲苦笑,“陛下,人是會變的,韓信初掌軍權,自然對高要感激涕零。”


    “現在站穩腳跟了,就有了自己的想法,看不慣高要弄權。”


    “國無聖君,國本不固!


    還是因為西秦沒有一個如陛下般聖明的君主啊!”


    慶帝有些鄙夷的說道,“朕高估了宦官高要的手段和能力!”


    “但是,從這些年他幹的那些事來看,他不像如此糊塗的人。”


    陳萍萍分析道,“內憂外患之下,突然發生變故,就會暴露本來隱藏的矛盾,永王殿下這一招很高明。”


    “北齊得知消息後,已經派遣十萬大軍前往西秦邊界,準備趁亂撈取好處了。”


    西秦國所占之地,原來都是北齊的諸侯國,哪怕李長安能占一半,也是開疆拓土的大功勞。


    慶帝隱隱覺得,李長安又要撈個大功勞回來了。


    北齊,禦書房。


    太後和小皇帝,正在聽著衛華報告最新的情報。


    “太後,陛下,西秦國內憂外患,我們十萬大軍已經在邊界待命。”


    “宦官高要來信,聲稱南慶大軍壓境,韓信意欲自立,西秦已經無法支撐。”


    “他願意將都城琅琊城獻給大齊,恢複大齊屬國的地位,還希望太後和陛下對他既往不咎。”


    西秦國造了北齊的反,擊敗了北齊多次大軍鎮壓,死在西秦軍隊手裏的北齊士兵足足有數萬人。


    小皇帝問道,“琅琊城中還有多少西秦軍隊?”


    衛華答道,“應當還有精兵六萬,兩萬禁軍,四萬都城衛軍。”


    小皇帝分析道,“西秦軍隊非常強悍,但是這次腹背受敵,高要也是沒辦法才請求歸附。”


    “但是他這六萬人,擋不住韓信的將近十萬大軍,如果李長安再趁火打劫,他必死無疑。”


    衛華接著說道,“所以高要邀請我十萬大軍進入琅琊城,幫西秦穩固局勢,對抗南慶和韓信。”“西秦本來就是我大齊屬國,現在瀕臨險境請求歸附也在常理之中,朕覺得倒是可以接受。”


    衛太後接著說道,“但是,李長安十萬大軍,還在定州虎視眈眈。”


    “而且,李長安為人陰險無恥,賊不走空,城府極深,他不趁火打劫是不可能的。”


    衛太後對李長安的評價是咬著牙說的,畢竟她自己是深有體會。


    但是在戰豆豆的心裏,對李長安還是很欣賞傾慕的。


    “我們和西秦合兵之後有十六萬人,琅琊城也是堅城,李長安孤軍深入攻打堅城,並不明智。”


    長期以來,哪怕是慶帝盛年時期,南慶軍隊都沒有深入北方太遠。


    因為孤軍深入太險,而且糧草補給困難,慶國在北方更是沒有民心基礎,兵員也很難補充。


    衛太後點了點頭道,“皇兒的話不無道理,但是本宮總是覺得不太放心,不如聽聽大臣們的意見吧。”


    次日朝會上,令衛太後意外的是,除了原本的帝黨之外,還有不少重臣都同意小皇帝的意見。


    甚至連長寧侯衛壁,也對李長安不敢貿然北上充滿了信心,他可是太後兄長,錦衣衛鎮撫使衛華的父親。


    羅網在上京的發展,比在南慶京都城還發達,長寧侯衛壁貪財好色,是重點攻略對象。


    再加上錦衣衛府衙中得到的一些重臣的把柄,羅網才能威脅這麽多人支持小皇帝。


    最終,衛太後拍板,決定大軍西進琅琊城,光複西秦國!


    定州,陽關。


    王啟年剛剛念完了趙高的最新來信,帳中將領一時陷入了沉默。


    趙高的來信,說的是願意和李長安裏應外合,吃掉北齊的十萬大軍。


    然後西秦舉國投降南慶,成為南慶屬國,這個誘惑不可謂不大。


    此時的軍帳中,除了葉家一係的將領,另外五萬邊軍的將領也趕來了。


    這些將領隱隱以秦易為首,這人也是秦家第二代的重要人物,秦恒的堂兄。


    葉家、秦家大多數將領的意見,都比較保守。


    “大都督,我軍從未深入北上,不如趁亂奪取西秦南部一些城池,也算開疆拓土的大功。”


    “西秦本來就是北齊屬國,要是西秦和北齊狼狽為奸,我們孤軍深入將會非常危險。”


    “就算高要是真心歸附,但是有北齊十萬邊軍阻撓,打起持久戰來,我們必定要吃大虧。”


    這一次,還是年輕膽大的葉完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大都督,末將認為,宦官高要,一個無後的閹人,必然無遠慮。”


    “他跟我們傳信的同時,一定也跟北齊有連通,他是兩邊下注,待價而沽。”


    “西秦國和北齊數次大戰,北齊損兵折將,高要也擔心北齊會清算,對北齊並無偏向。”


    “北蠻各部落南下,北齊的精銳騎兵也不敢擅動,這次去西秦的十萬兵馬,以步兵居多。”


    聽著葉完的話,葉重心裏猛跳,這小子不會要帶著所有騎兵千裏奔襲,去截殺北齊大軍吧。


    “葉完,你小子想做什麽?”


    “大慶軍隊,從來沒有深入北方那麽遠過!”


    李長安不以為然的說道,“本王覺得葉完說的有些意思,繼續說下去。”


    葉完接著說道,“大都督,北齊邊軍已經開始向琅琊城進發,估計十日左右就能到達。”


    “您可以給高要回信,許以高官厚祿,允許其投降後繼續掌空西秦。”


    葉完說到這裏,秦易就反對道,“葉將軍,此事需向陛下請旨。”


    葉完冷笑著說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等你請完旨意,西秦都被北齊收回了!”


    “所為兵貴神速,戰機稍縱即逝,猶猶豫豫必定錯失良機!”


    李長安冷眼旁觀,聽到葉完的話,葉重急的直冒汗,宮殿麵色毫無波動,不知道再想什麽。


    “本王都督兩州軍事,陛下欽命滅國大任,這等小事無需請旨,葉完繼續說。”


    葉完頂著父親葉重噴火的目光,繼續說道,“可請影密衛在琅琊城散布流言。”


    “就說北齊已經準備清算西秦官員將領,連每個級別怎麽處理都想好了,首犯高要淩遲處死……”


    “然後……請大都督將征西軍五萬精騎全部交由末將率領,千裏急行至琅琊城外!”


    “隻要打亂北齊陣腳,高要必然派遣西秦軍助戰!”


    “如此,可得西秦國歸附,吃掉十萬北齊邊軍!”


    “此乃開疆拓土之大功,還能重創宿敵北齊,大都督,不能再等了!”


    葉完的話,頓時激起了幾乎所有人的反對。


    “算上情報傳遞時間,北齊軍已經出發數日了,估計還有三四天就能到達琅琊城了。”


    “你三四天能行軍一千裏嗎?太冒險了!”


    “如此孤軍深入,若是被北齊和西秦聯手針對,五萬精騎盡喪,悔之晚矣!”


    “大都督,此議斷不可行!”


    葉完堅持己見,一點都不退縮。


    “大慶精騎日行三百裏不在話下,時間完全足夠!”


    “當年陛下第三次北伐,出兵之時,勝算尚不及今日!”


    葉重怒道,“葉完放肆,你明知陛下那次敗了,還差點命喪北魏!”


    葉完斬釘截鐵的說道,“父親多慮了!此一時彼一時!”


    “現在的北齊沒有戰清風,甚至沒有上杉虎!”


    “孤兒寡母不成氣候,數次敗於西秦已然是頹勢盡顯!”


    “如果陛下不是忌憚大宗師苦荷,早就揮師北上了。


    區區北齊邊軍,插標賣首的廢物罷了!”


    “此時不戰,更待何時!”


    接著,葉完跪地說道,“大都督,如果錯過這次千載難逢之良機,殿下再想攻滅西秦,難如登天!”


    “末將懇請大都督殿下,速速決斷!”


    對著營帳中的爭執,李長安很快就有了決斷。


    “葉重,你生的的好兒子!葉完不愧是世間良將!”


    “傳令,速速抽調各部精騎五萬,調歸葉完麾下,如有違令者,斬!”


    “葉重為主將,宮典、秦易為輔,帶領剩餘五萬步卒守住陽關,若陽關有失,提頭來見!”


    “王啟年,傳令五百影密衛配齊戰馬!”


    “此次奇襲,本王與葉將軍同往!”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從慶餘年到大奉打更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山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山關並收藏諸天:從慶餘年到大奉打更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