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故人相見
最牛重生,人生回檔在牙牙學語 作者:三寸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好在有二興呢:“爺爺,您再活二十年也沒有問題!我幹媽說了,明年夏天回來春城接您再去一趟燕京,順便查查身體,有什麽小毛病就一塊給治好了再回來!”
這話其實是董老爺子首先提起來的,盡管他隻跟王傳文待了三天,可兩位老人之間很談得來,也讓他了解了之前不怎麽了解的很多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
可王傳文心裏有數,像董老爺子那樣身份的人,可不能回來後到處張揚,所以就把這事推到了董娟的身上。
“爺爺,二興的幹媽,我記得你說過,好像是個唱歌的?”這是大舅在問。
一大家子,不管是他這一輩的,還是二興這一代人,都喊王傳文爺爺,擱在外人眼裏就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吧。
王傳文又得意起來:“等家裏有了電視機,你們就會看到二興的這位幹媽,人家對咱孩子是真的好,連帶著我跟大丫頭都沾了不少光!”
他一向是稱呼王美芬大丫頭的,盡管他眼裏的大孫女已經快三十歲,都是兩個孩子的媽了。
嘴裏這麽說,他可從沒想過再去一趟燕京,自個兒的身體自個兒知道,沒啥大毛病,身子骨結實,小病小患的有免費醫療呢,真有了大病也治不起。
再說了,二興的幹媽可能是這孩子一生裏最大的貴人,人情已經很大了,加上還是孫女兩輩子都還不起的那種,可不能再給人家添亂了。
可他嘴裏並不是這麽說的:“二興呐,咱啥時候也得記得人家董家的好,爺爺為什麽跟著你去燕京?不是擔心你們娘倆兒人生地不熟的被人騙了,坑了,現在好了,有了你幹媽,你以後的路會平順很多,記得以後出息了要報答人家!”
見二興在可這勁兒地點頭,他又望向王美芬:“董家跟咱們完全兩個階層,以後你也少跑,人家跟二興的恩惠,就讓他去麵對吧,大人多參與了不好!說句不好聽的,正常的禮尚往來,咱們家這條件也走不起,光是來回路費就是你們兩口子的一個月工資。等二興再大一些,就讓他自己去闖吧,別舍不得,我15歲就一個人進城了,你也13歲就離開了家,現在不都不活的好好的?”
二姨王美鳳深有感觸:“咱們農村人偶爾進一次城還好,但去多了會討人嫌,現如今城裏有誰家跟我姐和姐夫那樣待人這麽實誠的?常來常往了,人家嘴裏不說,心裏是不喜的。”
怕別人聽不太明白,二姨夫林寶慶解釋:“美鳳有個同學嫁去了城裏,小生子摔斷腿那會兒,就找她同學幫忙辦理的住院,出院後再去人家裏,帶去的那些藕啊魚啥的,可她同學臉色很不好看,就差給扔出來了,人家眼裏隻認煙酒,可我們帶去的這些可都是平時舍不得吃的!”
小生子就是鐵柱子的親弟弟,比二興還小一歲,這孩子皮,兩個月前學人家大孩子跳機井摔斷了腿。
林寶慶幫村裏看魚塘,那個機井其實就是魚塘的水泵房。
王美芬點著頭答應:“你們說的我都懂,其實我心裏也是這麽想的,二興跟其他的孩子不同,從小就懂事,有自己的主心骨,等到了上學的年齡,人家娟子願意接受他的話,就讓他去燕京上學,一切以他的意見為主!”
三姨夫馬東不無擔憂的問道:“二興這麽小,你放心他這麽小就一個人出去?”
其實他更想說的是,二興才4歲,這麽小的孩子怎麽能讓他自己拿主意。
顯然他還是不了解王美芬家目前的情況,二興的智商和成熟已經不能以正常年齡段的孩子等而論之。
果然二興就說了:“媽,爺爺,放心吧,要去燕京也得等上初中之後,幹媽對我是不錯,但你們才是我的親人。尤其是爺爺,我還得讓他看著我一點點長大。”
在家人的印象裏,沒有人記得王傳文哭過,但下一刻老人的眼睛就濕潤了。
他把二興緊緊摟在懷裏喟歎道:“你們聽聽,這是他這個年齡應該說出來的話嗎?不怨我最疼他,這家夥這麽小就懂事得可怕,哪個大人會不高興?”
他又望向大興,也伸手拉了過來,“包括我們家大興,都是好孩子,其實我也舍不得哪一個這麽小就看不到了!我老了,活不了幾年了,二興其實心裏是掛念著這個呢,我,我......”
說著說著,老爺子就哽咽出聲,二興趕緊掏出自己的小手絹,仰著臉給爺爺擦了擦已經潮紅的眼眶。
......
轉過天來,大人們又下田了,王傳文則帶著二興去了吊頂子山。
姥爺家所在的徐家坎子村,距離這座山並不算近,但如果抄小路的話,也隻有半個鍾頭的路程,就能直通後山了。
倒是那些柏油路,需要穿行好幾個村子,還得繞過一個大集,反而會遠上好幾倍。
不過小路並不好走,尤其是在雨雪天,便是當地的獵戶也得繞道走,不然一不小心就能滾落到山崖裏。
據爺爺說,當年“國軍”抓壯丁,村子裏的年輕人就會從這裏鑽進山。
他們還不敢追,否則半路上山坡丟下幾塊大石頭來,小道上的人躲都沒地方躲,可見這裏的凶險。
吊頂子山的後山,早年間其實也跟沿途差不多,隻不過後來被開發了,就陸續有通往景區的通道了,附近也多出來幾戶人家。
後山的那個小賣鋪,實際上就是當地住戶的一個後柵牆,一開始隻是個窗戶,後來隨著遊客也出現在後山,才把牆扒了,改成了一個涼棚似的小賣店。
況且冬天沒有買賣,因為冬天的大雪鋪地,後山已經進不來人了,“大雪封門”,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當地住戶要買的話,直接去店主的家裏敲門就是了。
王傳文帶著二興來到的時候,那位退了休回家養老的店主,他居然認識:“這不是二錘子嗎?是不是二錘子?”
“哎呦,溜子哥?臥槽,咱哥倆得有四五十年沒見了吧?”那位店主比王傳文還驚訝,由於起身起得急,把躺椅邊上的小板凳都碰倒了,上麵的茶壺也摔碎了。
這話其實是董老爺子首先提起來的,盡管他隻跟王傳文待了三天,可兩位老人之間很談得來,也讓他了解了之前不怎麽了解的很多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
可王傳文心裏有數,像董老爺子那樣身份的人,可不能回來後到處張揚,所以就把這事推到了董娟的身上。
“爺爺,二興的幹媽,我記得你說過,好像是個唱歌的?”這是大舅在問。
一大家子,不管是他這一輩的,還是二興這一代人,都喊王傳文爺爺,擱在外人眼裏就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吧。
王傳文又得意起來:“等家裏有了電視機,你們就會看到二興的這位幹媽,人家對咱孩子是真的好,連帶著我跟大丫頭都沾了不少光!”
他一向是稱呼王美芬大丫頭的,盡管他眼裏的大孫女已經快三十歲,都是兩個孩子的媽了。
嘴裏這麽說,他可從沒想過再去一趟燕京,自個兒的身體自個兒知道,沒啥大毛病,身子骨結實,小病小患的有免費醫療呢,真有了大病也治不起。
再說了,二興的幹媽可能是這孩子一生裏最大的貴人,人情已經很大了,加上還是孫女兩輩子都還不起的那種,可不能再給人家添亂了。
可他嘴裏並不是這麽說的:“二興呐,咱啥時候也得記得人家董家的好,爺爺為什麽跟著你去燕京?不是擔心你們娘倆兒人生地不熟的被人騙了,坑了,現在好了,有了你幹媽,你以後的路會平順很多,記得以後出息了要報答人家!”
見二興在可這勁兒地點頭,他又望向王美芬:“董家跟咱們完全兩個階層,以後你也少跑,人家跟二興的恩惠,就讓他去麵對吧,大人多參與了不好!說句不好聽的,正常的禮尚往來,咱們家這條件也走不起,光是來回路費就是你們兩口子的一個月工資。等二興再大一些,就讓他自己去闖吧,別舍不得,我15歲就一個人進城了,你也13歲就離開了家,現在不都不活的好好的?”
二姨王美鳳深有感觸:“咱們農村人偶爾進一次城還好,但去多了會討人嫌,現如今城裏有誰家跟我姐和姐夫那樣待人這麽實誠的?常來常往了,人家嘴裏不說,心裏是不喜的。”
怕別人聽不太明白,二姨夫林寶慶解釋:“美鳳有個同學嫁去了城裏,小生子摔斷腿那會兒,就找她同學幫忙辦理的住院,出院後再去人家裏,帶去的那些藕啊魚啥的,可她同學臉色很不好看,就差給扔出來了,人家眼裏隻認煙酒,可我們帶去的這些可都是平時舍不得吃的!”
小生子就是鐵柱子的親弟弟,比二興還小一歲,這孩子皮,兩個月前學人家大孩子跳機井摔斷了腿。
林寶慶幫村裏看魚塘,那個機井其實就是魚塘的水泵房。
王美芬點著頭答應:“你們說的我都懂,其實我心裏也是這麽想的,二興跟其他的孩子不同,從小就懂事,有自己的主心骨,等到了上學的年齡,人家娟子願意接受他的話,就讓他去燕京上學,一切以他的意見為主!”
三姨夫馬東不無擔憂的問道:“二興這麽小,你放心他這麽小就一個人出去?”
其實他更想說的是,二興才4歲,這麽小的孩子怎麽能讓他自己拿主意。
顯然他還是不了解王美芬家目前的情況,二興的智商和成熟已經不能以正常年齡段的孩子等而論之。
果然二興就說了:“媽,爺爺,放心吧,要去燕京也得等上初中之後,幹媽對我是不錯,但你們才是我的親人。尤其是爺爺,我還得讓他看著我一點點長大。”
在家人的印象裏,沒有人記得王傳文哭過,但下一刻老人的眼睛就濕潤了。
他把二興緊緊摟在懷裏喟歎道:“你們聽聽,這是他這個年齡應該說出來的話嗎?不怨我最疼他,這家夥這麽小就懂事得可怕,哪個大人會不高興?”
他又望向大興,也伸手拉了過來,“包括我們家大興,都是好孩子,其實我也舍不得哪一個這麽小就看不到了!我老了,活不了幾年了,二興其實心裏是掛念著這個呢,我,我......”
說著說著,老爺子就哽咽出聲,二興趕緊掏出自己的小手絹,仰著臉給爺爺擦了擦已經潮紅的眼眶。
......
轉過天來,大人們又下田了,王傳文則帶著二興去了吊頂子山。
姥爺家所在的徐家坎子村,距離這座山並不算近,但如果抄小路的話,也隻有半個鍾頭的路程,就能直通後山了。
倒是那些柏油路,需要穿行好幾個村子,還得繞過一個大集,反而會遠上好幾倍。
不過小路並不好走,尤其是在雨雪天,便是當地的獵戶也得繞道走,不然一不小心就能滾落到山崖裏。
據爺爺說,當年“國軍”抓壯丁,村子裏的年輕人就會從這裏鑽進山。
他們還不敢追,否則半路上山坡丟下幾塊大石頭來,小道上的人躲都沒地方躲,可見這裏的凶險。
吊頂子山的後山,早年間其實也跟沿途差不多,隻不過後來被開發了,就陸續有通往景區的通道了,附近也多出來幾戶人家。
後山的那個小賣鋪,實際上就是當地住戶的一個後柵牆,一開始隻是個窗戶,後來隨著遊客也出現在後山,才把牆扒了,改成了一個涼棚似的小賣店。
況且冬天沒有買賣,因為冬天的大雪鋪地,後山已經進不來人了,“大雪封門”,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當地住戶要買的話,直接去店主的家裏敲門就是了。
王傳文帶著二興來到的時候,那位退了休回家養老的店主,他居然認識:“這不是二錘子嗎?是不是二錘子?”
“哎呦,溜子哥?臥槽,咱哥倆得有四五十年沒見了吧?”那位店主比王傳文還驚訝,由於起身起得急,把躺椅邊上的小板凳都碰倒了,上麵的茶壺也摔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