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有學樂器的地方了
最牛重生,人生回檔在牙牙學語 作者:三寸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其實王美芬帶二興來車間打電話,也有炫耀的意思,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傳播兒子189的高智商,無疑是最佳途徑了。
果然,四十幾分鍾的電話結束,大主任的臉上表情就明顯不一樣了:“美芬,電話裏說的是真的,二興的智商這麽高?我的天,不愧是神童,原來是這個原因,這事傳出去,估計你們家的門檻會被人踏平了!”
189的高智商絕對屬於轟動性新聞了,別說區裏市裏的教育部門了,廠裏知道了也會把這件事當做重大事件匯報上去。
可以預想,楊家這一次又要引起關注了,畢竟機車廠的企業地位在春城有些特殊,廠長都跟副市長一個行政級別,是隨時能夠跟部裏聯係上的央企直屬。
就像二興之前為什麽會有燕京之行,機車廠的職工家屬有突出表現了,是會吸引到燕京的部裏目光的。
二興對這些都不關心,他更在意以後能隨意進出廠裏的文工團排練場合了。
這件事當然是董娟幫著聯係的,因為團裏有他想學又接觸不到的鋼琴和架子鼓。
她甚至給他保證,會幫廠子裏的文工團申請到更新式的樂器配發,比如目前正悄然盛行的電聲樂隊器材。
他打算今晚就去,因為文工團的樂手都是廠裏的職工,白天是車間的工人,隻有晚上才會湊到一起排練。
而他們的排練地點,就在王傳文看大門的工廠俱樂部內,對他來說更有便利了。
晚上吃過了飯,王傳文就領著二興去了俱樂部。
老爺子向來都是步行,之前的自行車送給在老家的孫子了,也就是二興的大舅王大山。
那裏跟家有近二十分鍾的路程,不過騎車的話也就幾分鍾而已。
盡管二興有一副50多歲的靈魂,卻仍就很願意被爺爺牽著手,對他來說是一種久違了的溫馨。
來到俱樂部,劇場外麵的三層小樓就是排練地,是位於二樓的一間會議室。
二興不用爺爺帶著,一個人背著吉他就晃晃悠悠的過去了,排練室裏零零散散坐著十幾號人,均是正當年輕的小哥哥小姐姐。
看到他的到來,團長江文斌就站起來迎接他,顯然早知道這件事了。
其他人也圍過來看二興的那把進口吉他,這個外國牌子的琴春城甚至都沒有賣的,無論是對於國內的初學者還是中級玩家來說,都是隻聞其名的稀罕物。
如今的他已經能熟練彈奏和弦了,遠超大興一大截,還是他幾乎過目不忘的學習能力的功勞。
但這點技術來到文工團還屬於初學者,因此他很重視來這裏的學習機會,今天算是趟趟道,有了更多了解後,會把排練時間納入他的日常計劃當中。
江文斌是廠子裏公認的第一吉他高手,二興主要是跟他學。
團裏他唯一認識的人叫高峰,是後排高爺爺家的小兒子,按輩分他得稱呼人家一聲叔。
此人也在他上一世有限的記憶裏,因為他是學薩克斯的,九宿舍東邊那塊兒,成天晚飯後有練琴的聲音,就是這個人製造出來的。
團裏關於二興的一些事跡,自然也是經由他的嘴傳出來的,所以沒多大會兒功夫,二興就跟所有的大哥哥大姐姐混得很熟了。
這裏麵,住工廠東門外單身宿舍的青年職工為居多,因為他們都是職業大專或大學生畢業,沒有成家之前是分不到房的。
他們的樂器知識,也大都是在學校裏學的,談不上水平多高,勝在一個見多識廣,遠比廠區本地長大的孩子多接觸過很多樂器。
團長江文斌還有一個身份,是現任廠長的小兒子,不過人家身上可沒有高幹子弟的不良習氣,不僅為人和氣,而且吉他水平很高。
之所以提到他,是因為文工團能有如今被重視的地位,跟這個人脫不開幹係,同時此人加上高峰,還是二興未來主要的音樂班底之二。
尤其是高峰,在十年後因為二興的關係調到了鐵路文工團,後來在一隻內地早期的搖滾樂隊裏,擔當了一個重要角色。
因為大家活兒都知道二興的情況有點兒特殊,所以隻要他喜歡任何樂器,都會有人很樂意手把手地教他。
二興因此在頭一天來就玩瘋了,這裏戳戳,那裏敲敲,兩個多小時一直興致極高。
進而導致在隨後騎車接他的王美芬那裏,就一直在念叨著以後的一、三、五三天都回來這裏學習。
可他的這種行為,被老媽認為是嚴重的不務正業,幾乎訓斥了他一路。
抱有跟她類似觀點的還有幹媽董娟,因為他們倆都一致認為二興應該在文化學習上有所成就,而不應該是在興趣愛好上分神。
二興也不給自己辯解,反正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唄,畢竟現在他還在上托兒所呢,大人的牢騷滿腹更多的是順嘴一說。
而且他可不認為自己以後的學習成績會差了,一本課本他幾乎看幾遍就能全部背下來,在這方麵根本沒有壓力。
至於智商189這件事,他同樣看得很淡,腦子裏有兩副靈魂呢,再加上重生者的福利,比同代人更具有先天優勢是必須的。
但他可不想這一輩子的努力方向是文化方麵,音樂和體育才是他認為的更能盡早實現的為國效力的成名捷徑。
可他是絕不會把自己的發展計劃提前告訴任何人的,因為他知道一旦傳出去會對自己造成什麽樣的強大阻礙。
因而他的想法是走一步看一步,慢慢讓心裏的計劃一步步實現,就是最好的反駁理由了。
兩天之後的一大早,楊運喜和王美芬再一次請好了假,一大早就馱上爺爺和二興趕去七裏山呂仙祠。
不出所料,王美芬還約上了那位於長春,有了這人幫著她拿主意,她才心裏有了底。
路上於長春就在不斷地給她洗腦:“二興這孩子從出生就注定了跟別人家孩子的不一樣,所以你也不能將他跟別的孩子做比照,他有他自己的路走,我要是他親爹,就順著他的興趣來,寫童話書的事情可是跟你和運喜商量出來的結果?”
王美芬也認同這一點:“其他方麵還好說,主要是咱沒接觸過出家的道士啊,得了信心裏就隻剩下擔心慌亂了,主要是心裏邊實在沒底!”
果然,四十幾分鍾的電話結束,大主任的臉上表情就明顯不一樣了:“美芬,電話裏說的是真的,二興的智商這麽高?我的天,不愧是神童,原來是這個原因,這事傳出去,估計你們家的門檻會被人踏平了!”
189的高智商絕對屬於轟動性新聞了,別說區裏市裏的教育部門了,廠裏知道了也會把這件事當做重大事件匯報上去。
可以預想,楊家這一次又要引起關注了,畢竟機車廠的企業地位在春城有些特殊,廠長都跟副市長一個行政級別,是隨時能夠跟部裏聯係上的央企直屬。
就像二興之前為什麽會有燕京之行,機車廠的職工家屬有突出表現了,是會吸引到燕京的部裏目光的。
二興對這些都不關心,他更在意以後能隨意進出廠裏的文工團排練場合了。
這件事當然是董娟幫著聯係的,因為團裏有他想學又接觸不到的鋼琴和架子鼓。
她甚至給他保證,會幫廠子裏的文工團申請到更新式的樂器配發,比如目前正悄然盛行的電聲樂隊器材。
他打算今晚就去,因為文工團的樂手都是廠裏的職工,白天是車間的工人,隻有晚上才會湊到一起排練。
而他們的排練地點,就在王傳文看大門的工廠俱樂部內,對他來說更有便利了。
晚上吃過了飯,王傳文就領著二興去了俱樂部。
老爺子向來都是步行,之前的自行車送給在老家的孫子了,也就是二興的大舅王大山。
那裏跟家有近二十分鍾的路程,不過騎車的話也就幾分鍾而已。
盡管二興有一副50多歲的靈魂,卻仍就很願意被爺爺牽著手,對他來說是一種久違了的溫馨。
來到俱樂部,劇場外麵的三層小樓就是排練地,是位於二樓的一間會議室。
二興不用爺爺帶著,一個人背著吉他就晃晃悠悠的過去了,排練室裏零零散散坐著十幾號人,均是正當年輕的小哥哥小姐姐。
看到他的到來,團長江文斌就站起來迎接他,顯然早知道這件事了。
其他人也圍過來看二興的那把進口吉他,這個外國牌子的琴春城甚至都沒有賣的,無論是對於國內的初學者還是中級玩家來說,都是隻聞其名的稀罕物。
如今的他已經能熟練彈奏和弦了,遠超大興一大截,還是他幾乎過目不忘的學習能力的功勞。
但這點技術來到文工團還屬於初學者,因此他很重視來這裏的學習機會,今天算是趟趟道,有了更多了解後,會把排練時間納入他的日常計劃當中。
江文斌是廠子裏公認的第一吉他高手,二興主要是跟他學。
團裏他唯一認識的人叫高峰,是後排高爺爺家的小兒子,按輩分他得稱呼人家一聲叔。
此人也在他上一世有限的記憶裏,因為他是學薩克斯的,九宿舍東邊那塊兒,成天晚飯後有練琴的聲音,就是這個人製造出來的。
團裏關於二興的一些事跡,自然也是經由他的嘴傳出來的,所以沒多大會兒功夫,二興就跟所有的大哥哥大姐姐混得很熟了。
這裏麵,住工廠東門外單身宿舍的青年職工為居多,因為他們都是職業大專或大學生畢業,沒有成家之前是分不到房的。
他們的樂器知識,也大都是在學校裏學的,談不上水平多高,勝在一個見多識廣,遠比廠區本地長大的孩子多接觸過很多樂器。
團長江文斌還有一個身份,是現任廠長的小兒子,不過人家身上可沒有高幹子弟的不良習氣,不僅為人和氣,而且吉他水平很高。
之所以提到他,是因為文工團能有如今被重視的地位,跟這個人脫不開幹係,同時此人加上高峰,還是二興未來主要的音樂班底之二。
尤其是高峰,在十年後因為二興的關係調到了鐵路文工團,後來在一隻內地早期的搖滾樂隊裏,擔當了一個重要角色。
因為大家活兒都知道二興的情況有點兒特殊,所以隻要他喜歡任何樂器,都會有人很樂意手把手地教他。
二興因此在頭一天來就玩瘋了,這裏戳戳,那裏敲敲,兩個多小時一直興致極高。
進而導致在隨後騎車接他的王美芬那裏,就一直在念叨著以後的一、三、五三天都回來這裏學習。
可他的這種行為,被老媽認為是嚴重的不務正業,幾乎訓斥了他一路。
抱有跟她類似觀點的還有幹媽董娟,因為他們倆都一致認為二興應該在文化學習上有所成就,而不應該是在興趣愛好上分神。
二興也不給自己辯解,反正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唄,畢竟現在他還在上托兒所呢,大人的牢騷滿腹更多的是順嘴一說。
而且他可不認為自己以後的學習成績會差了,一本課本他幾乎看幾遍就能全部背下來,在這方麵根本沒有壓力。
至於智商189這件事,他同樣看得很淡,腦子裏有兩副靈魂呢,再加上重生者的福利,比同代人更具有先天優勢是必須的。
但他可不想這一輩子的努力方向是文化方麵,音樂和體育才是他認為的更能盡早實現的為國效力的成名捷徑。
可他是絕不會把自己的發展計劃提前告訴任何人的,因為他知道一旦傳出去會對自己造成什麽樣的強大阻礙。
因而他的想法是走一步看一步,慢慢讓心裏的計劃一步步實現,就是最好的反駁理由了。
兩天之後的一大早,楊運喜和王美芬再一次請好了假,一大早就馱上爺爺和二興趕去七裏山呂仙祠。
不出所料,王美芬還約上了那位於長春,有了這人幫著她拿主意,她才心裏有了底。
路上於長春就在不斷地給她洗腦:“二興這孩子從出生就注定了跟別人家孩子的不一樣,所以你也不能將他跟別的孩子做比照,他有他自己的路走,我要是他親爹,就順著他的興趣來,寫童話書的事情可是跟你和運喜商量出來的結果?”
王美芬也認同這一點:“其他方麵還好說,主要是咱沒接觸過出家的道士啊,得了信心裏就隻剩下擔心慌亂了,主要是心裏邊實在沒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