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194]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195]
【注釋】
[194]這段話“出口,淡乎其無味”。而且前麵也都講過了,應該沒有特別大的問題。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從中可以看到,老子的“德”強調的是給予,而不是韓非所說的“得”。
怎麽總是提韓非呀?的確,這裏沒有必要多提到韓非。但是既然韓非認為老子的“德”是“得”,而不是“給予”,所以我就不得不反複提醒讀者注意老子的本意是什麽了。
[195]不論是“天”,還是“聖人”,都要具有積極的、建設性的作為,而不是消極的、破壞性的作為。雖然說“不破不立”,但結果“破”隻是“立”的一個過程和手段罷了。相反,沒有人“立”是為了要讓它“破”的;除非是前麵所說“將欲奪之,必故予之……”這樣的情況。
另一方麵,我們也可以看到,天的“道”,其實就是“道經”中的“道”;而人的“道”,是“德經”中的“德”。二者的區別在於,天是無目的的,而人多少是有目的的,所以需要“為”那麽一下。
【譯文】
真實的話不華美,華美的話不真實,嘉善的話不詭辯,詭辯的話不嘉善。有真知的人(指領會“道”的人)不要求知識廣博,知識廣博的人沒有真知。聖人不積聚什麽東西,他已因幫助別人而自己更加富有,已因給予別人而自己更加增多。自然的規律(“天之道”),有利於萬物而無損害;聖人的準則,對人有施為而不與之相爭。
【注釋】
[194]這段話“出口,淡乎其無味”。而且前麵也都講過了,應該沒有特別大的問題。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從中可以看到,老子的“德”強調的是給予,而不是韓非所說的“得”。
怎麽總是提韓非呀?的確,這裏沒有必要多提到韓非。但是既然韓非認為老子的“德”是“得”,而不是“給予”,所以我就不得不反複提醒讀者注意老子的本意是什麽了。
[195]不論是“天”,還是“聖人”,都要具有積極的、建設性的作為,而不是消極的、破壞性的作為。雖然說“不破不立”,但結果“破”隻是“立”的一個過程和手段罷了。相反,沒有人“立”是為了要讓它“破”的;除非是前麵所說“將欲奪之,必故予之……”這樣的情況。
另一方麵,我們也可以看到,天的“道”,其實就是“道經”中的“道”;而人的“道”,是“德經”中的“德”。二者的區別在於,天是無目的的,而人多少是有目的的,所以需要“為”那麽一下。
【譯文】
真實的話不華美,華美的話不真實,嘉善的話不詭辯,詭辯的話不嘉善。有真知的人(指領會“道”的人)不要求知識廣博,知識廣博的人沒有真知。聖人不積聚什麽東西,他已因幫助別人而自己更加富有,已因給予別人而自己更加增多。自然的規律(“天之道”),有利於萬物而無損害;聖人的準則,對人有施為而不與之相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