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德元年,二月二十一。


    潞州的一封急報送到了東京大梁城。


    偽漢主劉崇勾結契丹發兵南下,號稱步騎十萬,已經進逼澤潞二州。


    一時間朝野震動,內外人心惶惶。


    周帝郭榮此時登基才不過月餘,得知急報後勃然大怒,當即便要禦駕親征。


    然以宰相馮道為首的大部分官員,卻認為正值新君即位根基不穩,朝野內外人心動蕩之際,皇帝絕不能輕易出動,應坐鎮東京穩定局勢,派一員大將出征即可。


    如此一來,君臣之間自然免不了一頓扯皮。


    但沒過幾天,又一封急報傳來,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屯兵太平驛,意圖阻擊偽漢聯軍,卻反被擊敗。


    李筠逃歸上黨,據城自守,無力再戰。


    眼見情勢危急,皇帝郭榮力排眾議,下定決心禦駕親征,詔令禁軍和地方藩鎮兵馬備戰。


    當然。


    這些軍國大事還輪不到李奕一個小小的禁軍兵頭操心。


    他隻管遵照上頭的吩咐上戰場賣命就行。


    “依樞密院令,禁軍各部取消休整,全部返回軍營待命,如有違者,軍法處置……”


    本來軍中給李奕批了半月的休養時間,卻因為北漢聯軍的大舉入侵而提前結束。


    好在他的身體素質異於常人,不僅抗揍且恢複能力也很強。


    經過這七八天的休養,他因仗刑受的那點皮肉傷,基本已經沒什麽大礙。


    “嫂嫂,最近街麵上不太平,鋪子暫時就別開了,過段時間再說吧。”


    臨走前,李奕還不忘叮囑了郭氏幾句。


    都說逢亂必多賊,眼下北漢聯軍南侵,東京城內人心惶惶,難免有一些宵小之徒趁機生事。


    郭氏一介寡婦更是要多加小心。


    ……


    李奕從朱雀門進了內城,沿著禦街兩側的街巷,一路朝著皇城前行。


    此時來往的行人還比較稀少,多是一些販夫走卒,見到李奕高大壯碩的身形,一個個唯恐避之不及,像是躲瘟神一般。


    畢竟就算是不披甲執銳,李奕的氣勢也足夠讓人生畏,明眼人都知道他不是好惹的主。


    李奕也不在意,自顧自的趕路。


    沒一會兒,在晨霧的掩映下,皇城的輪廓逐漸清晰。


    正當旭日初升,萬道霞光傾瀉而下,映襯著亭台樓閣莊嚴肅穆,更顯得那皇城巍峨雄偉。


    後周皇城的前身是大唐宣武節度使的治所,經過梁、晉、漢、周四朝的修繕擴建,已經頗具規模。


    整個皇城的布局坐北朝南,前半部分是皇帝上朝和辦公的區域,後半部分則是皇帝和妃嬪們的寢宮。


    皇城總共有六處宮門,分布於東南西北四麵。


    正門是南麵的宣德門,平日裏都是緊閉的,唯有皇帝出行或重大活動才會打開。


    而宣德門兩側分別是供日常通行的左掖門和右掖門。


    除此之外,還有東麵的東華門,西麵的西華門,以及北麵進出後宮的拱辰門。


    步行至皇城近前,普通百姓的身影已經見不到了,隻有一隊隊全副武裝的禁軍將士,正在來回巡邏。


    與此同時,還有不少和李奕一樣身著常服的漢子,從四麵八方趕來。


    五代時期,職業軍人的家眷往往隨軍遷徙,後周的禁軍都駐紮在東京一帶,所以將士們的家大多也在東京。


    通常情況下,除了輪流上值駐防的部隊,其餘將士可以回家休整。


    當然,這個家特指隨軍遷徙的家,並不代表你就可以亂跑,禁軍將士未經批準,不得私自離開駐地,否則視為逃兵。


    為了方便管理和監督,禁軍各部駐地都建有生活區,相當於後世的單間宿舍,將士們可以帶著家人一起住。


    也算是一種特殊的住房福利。


    不過這所謂的單間宿舍,也就隻有幾個平方大小,而且還是簡陋的茅草屋子,一家三口住還湊合,人一多就要擠得慌。


    所以極少數手頭寬裕些的將士也會選擇在東京城內租房居住。


    至於能置辦得起房產的,那就絕對是鳳毛麟角了,起碼也得是中高級的武將。


    對於底層的將士們來說,負擔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就已經是很大的壓力。


    更別說在這寸土寸金的東京城內租房乃至於購置房產。


    不然李奕早就把舅舅一家也接來東京享福了。


    ……


    依照樞密院的軍令,禁軍各部將士返回軍營待命,隨時準備出征。


    但自古以來,打仗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光是後勤調度就不是三五天能完成的。


    更別提還要抽調地方藩鎮兵馬、規劃行軍路線以及作戰計劃等等雜事。


    所以李奕返回軍營已經好幾天,上頭卻還沒有下達具體的命令,軍中的大小事務一切照舊。


    如往常一般,閑下來的李奕靠坐在營房邊的大樹下,拿著一把角弓正在捯飭著。


    這年頭一把好的筋角複合弓很難得,製作周期動輒都是以年計算。


    李奕的這把角弓還是他去年在軍中比射時贏得的賞賜。


    這弓可是實打實的兩石強弓,就算放在角弓中也是高檔貨,屬於是花錢都難買到的稀罕物。


    說起來,軍中能拉開兩石強弓的人不算罕見,但拿來當實戰弓使用就有些誇張。


    要知道,軍中專門用來練習拉力的力弓大多也就兩三石。


    不過對於李奕來說,這張弓他用起來卻是得心應手,甚至能連射五十箭而尚有餘力。


    不得不讓人懷疑這就是所謂的天生神力。


    而李奕正是靠著出色的騎射本領,在不依靠軍功加持的情況下,一步步爬上了親衛押衙的位置。


    “奕哥兒,你說這漢軍都打過來了,咱們禁軍什麽時候出征啊?”


    就在這時,一個滿臉絡腮胡的大漢走到了李奕跟前,嘴裏還忍不住嘟囔了幾句。


    “馬兄這是急著要上陣立功嗎?”李奕抬起頭笑著調侃了一句。


    這絡腮胡的大漢名叫馬仁瑀,也是典旗儀衛的押衙,李奕是左儀衛第二班押衙,他是右儀衛第一班押衙。


    曆史上,在決定後周存亡的高平之戰中,馬仁瑀這個名字可是載入史冊的。


    “從世宗親征劉崇,王師不利,仁瑀謂眾曰:“主辱臣死!”乃躍馬大呼,引弓連斃將卒數十,士氣始振。”


    史書中的這段記載對馬仁瑀可謂是讚譽有加。


    在戰鬥局麵不利的情況下,這位馬兄挺身而出射殺敵軍,一舉提振了士氣。


    按照五代史中的記載,馬仁瑀在高平之戰中的功勞,甚至絲毫不比趙匡胤要差。


    此戰過後馬仁瑀也連升三級,從一名小校被提拔為弓箭控鶴直指揮使。


    最後一步步升為朔州觀察使,死後還被追贈為河西軍節度使。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現如今的馬仁瑀和李奕是同鄉,都是大名府夏津人,而且還是一個村的,從小一起玩到大的夥伴。


    當年,鄴都留守兼樞密使的郭威被逼起兵造反,李奕便拉著馬仁瑀一起投入了郭威麾下。


    等到郭威登基稱帝後,二人一起被選拔進了內殿直。


    真要論起來,李奕和馬仁瑀算得上是過命的交情,遠比他去巴結趙匡胤得來的親近要更牢靠。


    聽了李奕的調侃,馬仁瑀卻反問道:“難道奕哥兒你就不想上陣殺敵博個富貴嗎?”


    “當年你我投軍時,可是奔著建節去的,現如今才不過是小小的押衙,想當節度使少不得要戰陣上拚命才是。”


    “無富貴,毋寧死,這話可是奕哥兒你跟我說的吧?”


    “無富貴,毋寧死……”李奕聞言倒是愣了一下。


    要不是馬仁瑀眼下突然提起,他都快忘了當年說過這麽一句。


    隻可惜時移事遷,當初李奕是把富貴押在了趙大身上,懷揣著穿越者熟知曆史的信心,自然是一腔雄心壯誌。


    但如今……唉!


    好在李奕這幾天也想通了,趙家得罪也就得罪了吧。


    與其糾結懊惱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不如把心思放在即將到來的高平之戰。


    這場戰役直接關乎後周的生死存亡,也是世宗柴榮坐穩皇位的關鍵之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曆史上趙匡胤就是在此戰中發跡的,李奕自認為武藝本領不比趙大差,或許還要略勝一籌。


    他趙老二能做到的我李老二未必就做不得!


    人的心思有時候就是這麽奇怪,在沒出趙家這檔子事之前,李奕對待趙匡胤是自帶濾鏡的。


    他覺得趙大作為未來的宋太祖,自然是毫無爭議的天命之子,自己理應抱緊對方大腿才是正道。


    但等如今他和趙家生了嫌隙,抱大腿這條路走不通後,他卻又是另一番心境。


    甚至都開始在心裏拿自己跟趙大比誰的本事更厲害些。


    這難道就是不破不立?


    “對了,奕哥兒,那趙家沒再找你麻煩吧?”


    馬仁瑀的話將李奕的思緒拉回到了現實。


    “這些天我都在當值,也沒來得及問你。”


    “聽說當日那趙家姑姑也投井死了,怕是趙家會把這事也算在你頭上。”


    李奕輕哼道:“他想算在我頭上就隨他,反正案子已經判過,那趙家又能拿我如何?”


    “說的也是,那趙弘殷再大也不過是個軍都指揮使,還真能拿你這個押衙怎麽樣?”


    “要我說他半截身子都入了土,這輩子或許當個軍都使就到頭了,以咱兄弟倆的年紀和本事,再稍微有了些運道,建節開府也並非不可能。”


    馬仁瑀越說越來勁,唾沫橫飛道,“等將來咱兄弟當了節度使,那趙家巴結咱們還來不及呢,再借他十個膽也不敢再惦記這事。”


    不得不說,馬仁瑀倒是挺有自信,現在還是個小小的押衙,就敢去想以後當節度使的事了。


    雖說曆史上他在死後確實達成了這個心願。


    然而馬仁瑀說的也並沒有錯。


    隻要李奕將來能爬的足夠高,到了舉足輕重的地步,就算趙大最終黃袍加身,也未必敢隨便動他。


    再說,你趙大未必就還能黃袍加身!


    反正李奕是不會甘願坐以待斃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子寧有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皇三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皇三皮並收藏天子寧有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