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有退者,立斬!”
柴榮率領自己的親衛部隊冒著流矢到陣前親自督戰。
這種局麵下很考驗一個領導者的魄力,而周世宗柴榮恰恰是個不信邪的人。
他要跟劉崇拚一把,看誰能笑到最後……後世總說趙匡胤在高平之戰中出了多大力,還有甚者說是趙大替柴榮穩住了皇位。
嗯?
先不說這一戰是否都是趙匡胤一個人在出力,更不說他是否比同樣拚死力戰的馬仁瑀、馬全乂這些人功勞更大。
單單就說柴榮作為皇帝卻冒著流矢親自到陣前鼓舞士氣的作用。
難道還比不過某個低級武將了?
怕是稱帝前的郭威也未必敢當眾說這大話……柴榮作為君主的能力確實沒什麽好黑的。
李奕下意識的望向了不遠處的一名黑臉大漢。
正和張永德小聲交談的趙匡胤,好似有所感應,抬頭看向李奕這邊。
不過李奕此時已經收回了視線,趙匡胤掃視了一圈,目光在李奕身上停留了幾秒,皺了皺眉又移開了。
隨後,趙匡胤繼續跟張永德交談……隻是他打破腦袋也想不到,自己被一個穿越者給盯上了。
“大漢馬步都指揮使張元徽在此,不想死的都閃開!”
就在這時,一聲爆喝突然響起,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隻見喊話的是一名騎馬執槊的北漢將領,看身形和裝扮很像是衝破周軍右路軍陣的那員大將。
再加上他喊的那麽一嗓子,大夥兒立馬就知道來人是誰。
說起來,前世在看古裝劇的時候,李奕總覺得在戰場上這麽喊的人真特麽傻批!
你擱這耍帥呢?
然而等到了這五代亂世,又當了幾年兵,李奕反倒是改變了不少看法。
在戰陣上這麽喊看似多餘,實則也能起到一定的心理威懾作用。
特別是喊話的人要是有名的猛將,威懾性或許會翻倍。
而且喊出來也算是對自己的一種鼓舞,類似於給自己壯膽吧……
果不其然,張元徽自報家門後,後周軍被柴榮鼓舞起來的士氣,似乎又被壓下去不少。
畢竟對方是大破自家右路軍的猛人,大夥兒說不怵肯定是假話。
況且張元徽領著一千餘鐵騎龍卷風般衝進後周軍陣,頗有一股千騎卷平岡的氣勢,這是實打實的壓迫感。
若真讓他衝到了皇帝的儀仗前,怕是柴榮危矣……
這時,不知是誰高喊了一句:“漢軍第一猛將來了,誰為陛下迎敵?”
喊這話的人自己不衝,反倒攛掇別人去上,真特麽雞賊!
不過,李奕等得就是這天大的時機……來得好!
“使乘輿受敵,安用我輩?”他當即大喝一聲,“為陛下效死,當在今日!”
隨後,李奕拍馬而出,朝著張元徽的方向衝了過去。
而他麾下的典旗左儀衛第二班的數十騎也毫不猶豫的跟了上去。
或許是李奕的勇猛無畏激勵了大夥兒,殿前軍各部人馬的士氣瞬間被帶起。
緊隨其後的是馬仁瑀,隻聽他高呼一聲:“主辱臣死!”接著便也帶著手下人馬狂奔而去。
“國家安危,在此一舉!”
“賊勢雖大,將為我擒!”
“……”
此起彼伏的呐喊猶如火山噴發,立馬引爆了整個親衛部隊。
不得不說,戰爭有的時候就像是放牧羊群,一旦有了頭羊的引領,大夥兒就能爆發出驚人的潛力。
正左突右衝如入無人之境的張元徽,沒想到周軍騎兵還能組織起如此強力的反攻。
特別是一騎當先的那員小將,體格雄壯坐在馬上如同一座小山,竟隱隱給他帶來一股莫名的壓迫感。
不過張元徽好歹是曆經戰陣十餘年,什麽樣的場麵他沒見過,自己縱橫沙場的時候,對麵那小將或許還在撒尿和泥巴玩呢。
不自量力的黃口小兒!
張元徽瞬間戰意升騰,拍馬迎了過去,他身邊的親兵也跟著一擁而上。
而那在張元徽眼中撒尿和泥的小將正是李奕。
在這一刻,李奕將一切拋之腦後,沒有什麽周世宗柴榮,也沒有什麽宋太祖趙匡胤,他內心隻剩一股執念:建功立業,就在今日!
“滾!”
李奕率先對上的並不是張元徽本人,而是衝在最前麵的幾名親兵。
他微微側身避開其中一人刺過來的槍尖,接著反手用自己的長槍槍杆將對方拍落馬下。
李奕使的是一杆一丈長的長槍,鐵製槍頭配上木製槍杆,木料是極其堅韌的椆木,槍杆要比普通長槍粗得多,耐用性自然也更好。
當然,重量同樣也比普通長槍更重,想把一個人拍下馬也不算難。
與此同時,李奕在解決一名親兵後,由於戰馬跑動起來的慣性,其餘幾名親兵已經越過他,迎上了後麵左儀衛第二班的人馬。
李奕也顧不得身後手下的人能不能擋住那幾名親兵。
此時的他衝得太快,相當於一個人直麵北漢的騎軍,想要急刹或者後撤都不現實,隻能抱著必死的決心繼續衝了。
“叮!”“叮!”“叮!”
一瞬間,連續三支箭都射到了李奕身上,其中兩支被盔甲彈開了,還有一隻插在了肩膀的甲縫處,但他也沒感覺到疼,不知道有沒有傷到皮肉。
他抬眼望去,敵方的騎兵中有搭弓射箭的,不過由於在騎行中發射,力道和準頭都不太行。
“媽的,拚了……”
李奕心中湧起一股狠勁,當即抬槍便刺,“刺啦”一聲,槍尖沒入一名親兵的甲胄中,似乎傳出了穿透皮肉的聲響。
但悲催的是,槍尖好像刺的太深卡主了,使勁一抽竟然沒抽出來。
更搞笑的是,借助戰馬的衝擊力,李奕竟直接把那人從馬上挑飛起來。
遠遠看過來,就好像他舉著一杆人形旗幟,誇張至極。
這特麽叫什麽?
這特麽就叫天生神力!
不過這一切說來漫長,實則發生在電光火石間。
李奕一連幹掉兩騎,張元徽也騎馬衝到了他跟前,對方手中的長槊朝他麵門擊來。
李奕果斷的把長槍連同上麵的人扔到了地上,瞬間抽出腰上掛著的鐵鐧將張元徽的長槊格擋開。
還好他手速足夠快,要是來不及抽出鐵鐧格擋,怕是他的這張帥臉就要被捅個稀巴爛。
張元徽一擊不成,又揮舞長槊砸來,不愧是戰陣老將,武藝和控馬的技術了得,短時間內攻擊一波接一波。
但李奕也不是吃素的,他的這副軀體好似為戰陣而生,不僅壯碩還不失靈活。
他立馬伏到馬背上,避開了張元徽的這一擊,同時他快速揮舞手中的鐵鐧,猛地朝對方胯下戰馬的後腿砸了過去。
“咣當!”
伴隨著一聲馬兒的慘叫過後,張元徽跟著戰馬一起重重的摔到地麵上。
“節帥!”“……”
張元徽的親兵們全都大驚失色。
先不論主將和親兵的羈絆,單是主將戰死親兵們也不好過,活著回去免不了被砍頭。
當即便有部分親兵衝過去下馬查看張元徽的情況。
餘下的人則對李奕展開了瘋狂的攻擊,就算他天生神力也扛不住這麽多人。
眼見李奕就要頂不住了,他手下的人馬終於及時趕到,替他分擔了不少壓力。
“奕哥兒,我來助你!”
這時,殿前軍的其他人也追了上來,首當其衝的便是馬仁瑀,這貨也猛得很,三兩下就挑翻了一名北漢騎兵。
可就在李奕鬆了一口氣的時候,也不知是哪個挨千刀的家夥,同樣給他胯下戰馬的前腿來了一下。
馬兒嘶鳴一聲便朝前跪倒,李奕還好反應的快,立馬做出了保護性動作。
但就算如此,他還是被摔了個七葷八素,差點就一口氣沒喘上來。
李奕踉踉蹌蹌的爬起來想看看是哪個苟逼偷襲自己。
但放眼望去,後周軍的反攻已經讓北漢軍自亂陣腳,雙方的人馬全都糾纏在一起廝殺混戰。
與此同時,猛烈的北風弱了下來,並逐漸開始轉為南風,就如戰場上的形勢一般,後周軍的人馬很快占據優勢。
北漢的騎兵和步兵節節敗退,隱隱有潰散的跡象。
況且剛才張元徽跌落戰馬的景象,北漢軍的很多人都看到了,對方的士氣也因此受到打擊,一個個隻顧著逃命。
這種情況下李奕想找出陰自己的人確實不太可能。
然而這時,他餘光一掃,卻發現張元徽貌似沒被摔死,正由幾名親兵扶著上馬準備跑路。
艸!這還了得?
勞資這麽玩命就是為了幹你,眼看即將到手的戰利品,怎麽能放跑?
李奕迅速抽出腰間用來收割人頭的障刀,大步衝了過去……在砍翻那幾名親兵之後,他一把就將張元徽拉下馬來。
對方看樣子摔得不輕,比李奕要嚴重多了,被拉下馬後竟歪倒在地。
李奕哪管你這些,“噗嗤”一聲手起刀落,送對方去見後漢高祖劉知遠了。
隨後,他拎起張元徽的腦袋舉過頭頂,高呼道:
“陣斬張元徽者,內殿直李奕!”
柴榮率領自己的親衛部隊冒著流矢到陣前親自督戰。
這種局麵下很考驗一個領導者的魄力,而周世宗柴榮恰恰是個不信邪的人。
他要跟劉崇拚一把,看誰能笑到最後……後世總說趙匡胤在高平之戰中出了多大力,還有甚者說是趙大替柴榮穩住了皇位。
嗯?
先不說這一戰是否都是趙匡胤一個人在出力,更不說他是否比同樣拚死力戰的馬仁瑀、馬全乂這些人功勞更大。
單單就說柴榮作為皇帝卻冒著流矢親自到陣前鼓舞士氣的作用。
難道還比不過某個低級武將了?
怕是稱帝前的郭威也未必敢當眾說這大話……柴榮作為君主的能力確實沒什麽好黑的。
李奕下意識的望向了不遠處的一名黑臉大漢。
正和張永德小聲交談的趙匡胤,好似有所感應,抬頭看向李奕這邊。
不過李奕此時已經收回了視線,趙匡胤掃視了一圈,目光在李奕身上停留了幾秒,皺了皺眉又移開了。
隨後,趙匡胤繼續跟張永德交談……隻是他打破腦袋也想不到,自己被一個穿越者給盯上了。
“大漢馬步都指揮使張元徽在此,不想死的都閃開!”
就在這時,一聲爆喝突然響起,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隻見喊話的是一名騎馬執槊的北漢將領,看身形和裝扮很像是衝破周軍右路軍陣的那員大將。
再加上他喊的那麽一嗓子,大夥兒立馬就知道來人是誰。
說起來,前世在看古裝劇的時候,李奕總覺得在戰場上這麽喊的人真特麽傻批!
你擱這耍帥呢?
然而等到了這五代亂世,又當了幾年兵,李奕反倒是改變了不少看法。
在戰陣上這麽喊看似多餘,實則也能起到一定的心理威懾作用。
特別是喊話的人要是有名的猛將,威懾性或許會翻倍。
而且喊出來也算是對自己的一種鼓舞,類似於給自己壯膽吧……
果不其然,張元徽自報家門後,後周軍被柴榮鼓舞起來的士氣,似乎又被壓下去不少。
畢竟對方是大破自家右路軍的猛人,大夥兒說不怵肯定是假話。
況且張元徽領著一千餘鐵騎龍卷風般衝進後周軍陣,頗有一股千騎卷平岡的氣勢,這是實打實的壓迫感。
若真讓他衝到了皇帝的儀仗前,怕是柴榮危矣……
這時,不知是誰高喊了一句:“漢軍第一猛將來了,誰為陛下迎敵?”
喊這話的人自己不衝,反倒攛掇別人去上,真特麽雞賊!
不過,李奕等得就是這天大的時機……來得好!
“使乘輿受敵,安用我輩?”他當即大喝一聲,“為陛下效死,當在今日!”
隨後,李奕拍馬而出,朝著張元徽的方向衝了過去。
而他麾下的典旗左儀衛第二班的數十騎也毫不猶豫的跟了上去。
或許是李奕的勇猛無畏激勵了大夥兒,殿前軍各部人馬的士氣瞬間被帶起。
緊隨其後的是馬仁瑀,隻聽他高呼一聲:“主辱臣死!”接著便也帶著手下人馬狂奔而去。
“國家安危,在此一舉!”
“賊勢雖大,將為我擒!”
“……”
此起彼伏的呐喊猶如火山噴發,立馬引爆了整個親衛部隊。
不得不說,戰爭有的時候就像是放牧羊群,一旦有了頭羊的引領,大夥兒就能爆發出驚人的潛力。
正左突右衝如入無人之境的張元徽,沒想到周軍騎兵還能組織起如此強力的反攻。
特別是一騎當先的那員小將,體格雄壯坐在馬上如同一座小山,竟隱隱給他帶來一股莫名的壓迫感。
不過張元徽好歹是曆經戰陣十餘年,什麽樣的場麵他沒見過,自己縱橫沙場的時候,對麵那小將或許還在撒尿和泥巴玩呢。
不自量力的黃口小兒!
張元徽瞬間戰意升騰,拍馬迎了過去,他身邊的親兵也跟著一擁而上。
而那在張元徽眼中撒尿和泥的小將正是李奕。
在這一刻,李奕將一切拋之腦後,沒有什麽周世宗柴榮,也沒有什麽宋太祖趙匡胤,他內心隻剩一股執念:建功立業,就在今日!
“滾!”
李奕率先對上的並不是張元徽本人,而是衝在最前麵的幾名親兵。
他微微側身避開其中一人刺過來的槍尖,接著反手用自己的長槍槍杆將對方拍落馬下。
李奕使的是一杆一丈長的長槍,鐵製槍頭配上木製槍杆,木料是極其堅韌的椆木,槍杆要比普通長槍粗得多,耐用性自然也更好。
當然,重量同樣也比普通長槍更重,想把一個人拍下馬也不算難。
與此同時,李奕在解決一名親兵後,由於戰馬跑動起來的慣性,其餘幾名親兵已經越過他,迎上了後麵左儀衛第二班的人馬。
李奕也顧不得身後手下的人能不能擋住那幾名親兵。
此時的他衝得太快,相當於一個人直麵北漢的騎軍,想要急刹或者後撤都不現實,隻能抱著必死的決心繼續衝了。
“叮!”“叮!”“叮!”
一瞬間,連續三支箭都射到了李奕身上,其中兩支被盔甲彈開了,還有一隻插在了肩膀的甲縫處,但他也沒感覺到疼,不知道有沒有傷到皮肉。
他抬眼望去,敵方的騎兵中有搭弓射箭的,不過由於在騎行中發射,力道和準頭都不太行。
“媽的,拚了……”
李奕心中湧起一股狠勁,當即抬槍便刺,“刺啦”一聲,槍尖沒入一名親兵的甲胄中,似乎傳出了穿透皮肉的聲響。
但悲催的是,槍尖好像刺的太深卡主了,使勁一抽竟然沒抽出來。
更搞笑的是,借助戰馬的衝擊力,李奕竟直接把那人從馬上挑飛起來。
遠遠看過來,就好像他舉著一杆人形旗幟,誇張至極。
這特麽叫什麽?
這特麽就叫天生神力!
不過這一切說來漫長,實則發生在電光火石間。
李奕一連幹掉兩騎,張元徽也騎馬衝到了他跟前,對方手中的長槊朝他麵門擊來。
李奕果斷的把長槍連同上麵的人扔到了地上,瞬間抽出腰上掛著的鐵鐧將張元徽的長槊格擋開。
還好他手速足夠快,要是來不及抽出鐵鐧格擋,怕是他的這張帥臉就要被捅個稀巴爛。
張元徽一擊不成,又揮舞長槊砸來,不愧是戰陣老將,武藝和控馬的技術了得,短時間內攻擊一波接一波。
但李奕也不是吃素的,他的這副軀體好似為戰陣而生,不僅壯碩還不失靈活。
他立馬伏到馬背上,避開了張元徽的這一擊,同時他快速揮舞手中的鐵鐧,猛地朝對方胯下戰馬的後腿砸了過去。
“咣當!”
伴隨著一聲馬兒的慘叫過後,張元徽跟著戰馬一起重重的摔到地麵上。
“節帥!”“……”
張元徽的親兵們全都大驚失色。
先不論主將和親兵的羈絆,單是主將戰死親兵們也不好過,活著回去免不了被砍頭。
當即便有部分親兵衝過去下馬查看張元徽的情況。
餘下的人則對李奕展開了瘋狂的攻擊,就算他天生神力也扛不住這麽多人。
眼見李奕就要頂不住了,他手下的人馬終於及時趕到,替他分擔了不少壓力。
“奕哥兒,我來助你!”
這時,殿前軍的其他人也追了上來,首當其衝的便是馬仁瑀,這貨也猛得很,三兩下就挑翻了一名北漢騎兵。
可就在李奕鬆了一口氣的時候,也不知是哪個挨千刀的家夥,同樣給他胯下戰馬的前腿來了一下。
馬兒嘶鳴一聲便朝前跪倒,李奕還好反應的快,立馬做出了保護性動作。
但就算如此,他還是被摔了個七葷八素,差點就一口氣沒喘上來。
李奕踉踉蹌蹌的爬起來想看看是哪個苟逼偷襲自己。
但放眼望去,後周軍的反攻已經讓北漢軍自亂陣腳,雙方的人馬全都糾纏在一起廝殺混戰。
與此同時,猛烈的北風弱了下來,並逐漸開始轉為南風,就如戰場上的形勢一般,後周軍的人馬很快占據優勢。
北漢的騎兵和步兵節節敗退,隱隱有潰散的跡象。
況且剛才張元徽跌落戰馬的景象,北漢軍的很多人都看到了,對方的士氣也因此受到打擊,一個個隻顧著逃命。
這種情況下李奕想找出陰自己的人確實不太可能。
然而這時,他餘光一掃,卻發現張元徽貌似沒被摔死,正由幾名親兵扶著上馬準備跑路。
艸!這還了得?
勞資這麽玩命就是為了幹你,眼看即將到手的戰利品,怎麽能放跑?
李奕迅速抽出腰間用來收割人頭的障刀,大步衝了過去……在砍翻那幾名親兵之後,他一把就將張元徽拉下馬來。
對方看樣子摔得不輕,比李奕要嚴重多了,被拉下馬後竟歪倒在地。
李奕哪管你這些,“噗嗤”一聲手起刀落,送對方去見後漢高祖劉知遠了。
隨後,他拎起張元徽的腦袋舉過頭頂,高呼道:
“陣斬張元徽者,內殿直李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