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彥超被伏擊的消息傳回忻州城。


    衛王符彥卿勃然大怒:“好他個史彥超,打了這麽多年仗,還像個愣頭青似的,隻會一個勁猛衝,真以為別人都如他一般蠢?”


    平日裏處事不驚的符彥卿,難得的有些失態,甚至當眾辱罵起一方節度使來。


    不過如今的後周,除了皇帝柴榮之外,也唯有衛王符彥卿敢這麽幹了。


    眾將聞言盡皆默然。


    衛王可以直接罵史彥超,他們就沒有這個資格了,隻能當做沒聽見。


    然而對於史彥超被伏擊這事,眾將其實在心底裏,都覺得衛王自己也有一定責任。


    隻不過沒人敢把這話說出來罷了。


    平息了一下怒氣,符彥卿當即命令道:“派人快馬傳令向訓率領的步軍,讓其不要貪圖冒進,結成行軍陣穩紮穩打向前。”


    “如今史彥超已經中了埋伏,若是不以嚴密軍陣推進,恐怕遼軍的騎兵會趁機襲擾。”


    “倘若步軍也折在裏麵,那此戰真就大敗虧輸,難以向陛下交代啊!”


    “諾!”眾將應道。


    符彥卿猶豫了一下,又繼續道:“郭節使,白節使,你二人再率領六千步卒,馳援向訓和史彥超所部。”


    “絕不能讓遼軍陣斬了我方大將,否則傳到晉陽必大傷我軍士氣。”


    符彥卿加重了幾分語氣,攻晉陽城的戰鬥僵持不下,後周大軍的士氣本就受挫。


    若是忻州這邊再慘敗於遼軍,以五代時期武夫們的尿性,局勢很有可能會失控。


    這時,有武將提議道:“內殿直的李都使手下還有近千名騎兵,全都是陛下駕前的精銳,而且末將看見其中還有近百的具裝騎……”


    符彥卿當即明白這武將的意思,擺了擺手道:“李都使初次獨領一軍,又未曾與遼軍交過手,本王讓他統領本部騎兵跟著,乃是沒有多餘騎軍可用,一時無奈之舉。”


    “如今隻期望他別把陛下的殿前精騎給再搭進去就行。”


    言外之意,符彥卿並不指望李奕能起多大作用,儼然把他當做最後保存力量的底限。


    這倒不是符彥卿看不起李奕,說到底還是李奕太年輕了。


    對於他高平一戰的功勞,或許很多人都覺得他運氣好。


    有的時候,資曆和威望這東西,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真的對一個人的地位,有很大影響。


    “爾等各自去安排吧!”


    “諾!”


    眾將不再多說,領命而去。


    郭從義和白重讚都出身於沙陀部族,兩人私下的關係還算不錯。


    等出了衙署前廳後,郭從義低聲用突厥語歎道:


    “衛王老矣!”


    一個人年紀大了,精力和膽氣都會消退,遇到事情就會瞻前顧後……他這話著實有點大不敬。


    白重讚吃了一驚,連忙輕聲道:“郭將軍,慎言!”


    先前李奕弄不明白符彥卿分兵的意圖,是因為他根本沒猜到符彥卿的真實想法。


    但郭白二人都是累朝宿將,一個個跟人精似的,稍微一想就知道衛王的打算。


    皇帝雖命令阻擋遼國的援兵,但沒說一定要擊敗遼軍。


    衛王畢竟年紀大了,不管年輕時多勇武善戰,如今也隻是一個快六十歲的老人。


    再加上現在身居高位,早已升無可升,女兒也很快就要當皇後了。


    衛王沒了太大的渴求,維持眼下的尊崇就足夠,自然是以求穩為主。


    忻州的這點人馬想要擊敗來支援的遼軍,難度確實不小。


    然而若隻是拖著對方,給皇帝攻晉陽留出時間來,那難度就要小很多。


    衛王分兵出擊,一來是想在忻州和遼軍對峙,盡量把對方拖著別動。


    二來,就算出擊的人馬被打退了,還能繼續退守忻州城,借助城池優勢,依舊可以拖一拖遼軍。


    這麽一來二去,起碼也能把遼軍拖住好幾天,甚至十天半個月也有可能。


    但衛王沒想到的是,他本來指望靠史彥超的勇猛,看能不能多拖遼軍幾天。


    誰知這廝莽撞到把自己送進遼軍的包圍,連半天的時間都沒拖到。


    “隻求史彥超能自個兒突出來吧……”


    郭從義和白重讚對視一眼,隨後各自忙活去了。


    ……


    遠在數十裏外的李奕,並不知道忻州城內的事。


    經過一番仔細觀察,他終於瞧明白了下方戰場的形勢。


    忻口兩側山脈縱橫,隻有兩處狹小通道可以進出,靠近南邊倒有一片平坦的地方,可麵積也不大。


    如同敞開口的餃子似的。


    史彥超就是被困在南邊的狹小地帶,在遼軍的猛攻下進退不得。


    但同樣的,遼軍的主力也沒辦法大麵積展開。


    遼軍采用的有點像是添油戰術,一波波的輪換交替攻擊,試圖靠人數優勢耗死史彥超。


    不得不說,在這種地形的限製下,遼軍的做法也沒什麽問題。


    但這樣的話,若想營救史彥超,就不用同時麵對整個遼軍方陣。


    隻要找準突破口,還是有很大希望的。


    想到這裏,李奕轉頭看向自己帶來的騎兵。


    後世對於古代騎兵的種類劃分並無定論,網上經常為此吵成一片。


    但在他看來,不披甲的叫輕騎兵,人披甲馬不披甲的叫中型騎兵,人馬俱披甲的叫重型騎兵,也可以叫具裝騎兵。


    這麽劃分簡單明了,有什麽好吵的?


    而李奕率領的這些騎兵,都是內殿直的精銳,人人皆披甲。


    甚至其中還有一百名人馬俱披甲的重騎兵。


    那些馬鎧是皮質的,雖然比不上鐵馬鎧,但防護力勉強夠用。


    這年頭想養一支有規模的重騎兵,代價實在太大,皮質馬鎧還是負責後勤的李穀,費勁心思才湊齊的。


    李奕當機立斷道:“王審琦,你率四百騎從遼軍左翼突入。張建功,你率四百騎從右翼突入。我率一百重騎伺機支援,等你們攪亂遼軍軍陣,我去把史將軍救出來。”


    “爾等切記不要戀戰,盡量以衝散敵陣為主!”


    “諾!”


    “末將領命!”


    張建功是李奕的親兵隊長,他和王審琦一起應道。


    緊接著,兩大隊騎兵旋風般衝下高坡,很快又各自分成兩股,向遼軍的左右翼衝去。


    遼軍早就注意到李奕這股騎兵,但對方在圍攻史彥超,加上李奕他們位於高處。


    遼軍便沒有主動進攻,而是暗中防備著。


    眼見李奕這股騎兵有了行動,遼軍當即分出一部分騎兵,想要半路攔截住。


    李奕緊張的盯著場中局勢,等待著合適的時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子寧有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皇三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皇三皮並收藏天子寧有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