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原文】


    孟子曰:“存1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2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3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廋4哉?”


    【注釋】


    1存:察。2瞭:明。3眊(mao):不明,蒙眊。1廋(sou):藏匿。


    【譯文】


    孟子說:“觀察一個人,再沒有比觀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眼睛不能掩蓋一個人的醜惡。心中光明正大,眼睛就明亮;心中不光明正大,眼睛就昏暗不明,躲躲閃閃。所以,聽一個人說話的時候,注意觀察他的眼晴,他的善惡真偽能往哪裏隱藏呢?”


    【讀解】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這句名言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畫家達·芬奇從人物畫的角度來說的。而我們看到,早於他一千多年,中國的孟子就已經從識人的角度把這個道理說得非常清楚了。


    日蓮宗的《妙法尼》也說過:“巨人也好,誅儒也罷,其誌氣乃表現在一尺的臉上;一尺臉上的誌氣,則盡收在一寸的眼睛中.”


    所以,與其察言觀色,不如觀察他的眼睛。


    現代美容術已經使人的眼眶、眼角、眼梢、眼皮甚至眼睫毛都成了它的試驗場地,但是,仍有一點是它無能為力的,那就是眼神。


    眼神是無法加以化妝或掩飾的,任你是如何高明的一位超級美容大師。


    觀察眼神,洞若觀火。


    別聽他說得口若懸河,天花亂墜,你要看著他的眼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孟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孟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孟子並收藏孟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