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波逐流,平庸之人


    【原文】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譯文】


    孟子說:“做一件事不明白為什麽要做,習慣了不想想為什麽習慣,一輩子隨波逐流不知去向何方,這樣的人是平庸的人。”


    【讀解】


    在黑格爾哲學中,這樣的人是處於“自在”狀態的人,尚沒有達到“自為”的程度。所謂“自在”狀態,就是缺乏“自覺”的主體意識,不能自己認識自己。所謂‘咱為”,就是具有獨立的主體意識,幾事都要問個“為什麽”,做一件事,知道自己為什麽要做,在生活中不斷反省,認識自己。如此一對照,孟子所說的“眾也”當然也就是“自在”狀態的人了。當然,這個“自在”的概念,不是我們平常所說“自由自在”的意思。


    在們今天的生活中,這種人被視為做一天和尚撞一夭鍾,隨波逐流混日子的人。


    不過,話說回來,所謂“子慣成自然”,在實際生活中,有多少人真能凡事都問個為什麽呢,?


    “認識你自己!”古希臘智者的確這樣提醒過我們。


    可當你每天蹬著自行車在上班的人流中“隨波逐流,時,你想過這到底是為了什麽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孟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孟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孟子並收藏孟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