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傳到鹹陽,這座關西大都第一次躁動恐慌起來了。
躁動是從尚商坊彌漫開來的。在六國商賈中,中原百萬大軍壓向函穀關所引起的震動,與老秦人的震動不可同日而語。消息一傳開,山東商賈們幾乎眾口一詞的說:“這下秦國真要完了!”聚集在各老白氏渭風古寓裏的巨商大賈們立即徹夜會商,秦國將如何對待山東商人?我等是走是留?說來說去,莫衷一是,楚國大商猗頓家族的總掌事猗茅拍案激昂道:“秦國滅亡,便在眼前!秦人久處西陲,殺戮掠奪成性,猶比戎狄過之!自知滅國在即,秦人必將要大掠我六國商賈,以做遠遁大漠之準備。猗茅料定:旬日之內,秦軍便會突然封鎖國界,並將我等財貨強行抄沒!為今之計,隻有一個字:走!立即便走!便是這句話,信不信由得爾等!我這便回去收拾,天亮便離開鹹陽!”說完拔腳便走,眾人竟是一片愣怔。
愣怔片刻,巨商大賈們竟是“哄嗡!”一聲猛醒過來!對呀,危邦不可居,此時不走,更待何時?要真讓猗茅說準了,幾代辛苦積累的財富甚至身家性命,豈不都要付之東流?思念之下,便是腳步匆匆離去。頃刻之間,便聞長街車聲轔轔,關閉店鋪、盤點貨物、雇傭車輛,整個尚商坊立即緊張起來。一夜之間,鹹陽的車馬價錢猛漲了十幾倍!許多居住在國人區的老秦人,也被山東商賈們夤夜請來做力伕,一個時辰便付一金,老秦人第一次驚訝的瞪大了眼睛——這些山東商人們瘋了麽?好好的錢不賺,跑個甚來?更有一奇,山東商賈們緊急出手豪宅、店鋪、酒肆等一應搬不走的物事,一夜之間,一座六進府邸竟跌到了十金的穀底價!饒是如此,秦國商人也不敢買,工匠市井之民更是不敢買。如此一來,急得山東商賈們越發認定秦國就要動手了,這些老秦人如何敢與官府爭奪?心頭滴血也沒有辦法,隻好紛紛求人看管,心中卻隻存了個全當被劫了的念頭。一時間人聲鼎沸燈火煌煌,車馬如流,竟塞滿了通往鹹陽四門的長街大道,最是繁華富庶的半個鹹陽頓時大亂了起來。
尚商坊是鹹陽的財富中樞,這一番天地翻覆的大折騰,立即驚動了新任涇陽君兼領鹹陽令嬴顯,夤夜飛馬來到丞相府緊急稟報。魏冄一聽大急,便要立即封閉鹹陽四門。嬴顯卻是沉吟道:“茲事體大,還是稟報太後定奪為好。”魏冄恍然醒悟:“言之有理,立即進宮。”二話不說,立即出門上馬,兩騎便向王宮飛馳而來。
東偏殿大書房裏,宣太後正在與秦昭王論說六國大軍陳兵函穀關的險情,要年輕的國王兒子拿個主意出來。這便是宣太後,雖然秉持國政,卻是每逢大事都要這個最終將親政的兒子先說話,仿佛她自己並沒有主見一般。秦昭王寡言多思,卻隻一個字:“打!”“打容易。”宣太後皺起了眉頭,“如何打法?誰個為將?誰個輜重?發兵多少?成算幾何?想過麽?”秦昭王搖搖頭:“個算謀劃,要與大臣將軍商議再定。我隻知老秦人一句老話: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宣太後笑了:“有個與大臣共商的計較,有老秦人骨氣,這便是正主意了。”
猛然,一陣沉重的腳步聲!幾乎同時傳來一聲內侍長宣:“丞相涇陽君緊急晉見!”
宣太後霍然站起:“快請他們進來。”
及至二人大步匆匆進來,涇陽君將事由一說,宣太後便問魏冄:“你是丞相,可有個主意?”魏冄一路思忖,已經有了主張,立即便是一拱手:“臣以為:山東商旅大舉入秦,乃兩代變法之大功,絕不能毀於一旦。為今之計,隻有強留:立即飛檄封鎖函穀關,出得鹹陽的商旅車隊全數追回,派兵看管;待大戰結束後,國府可給一定賠償,山東商賈自然安定。我隻一句話:一定要留住外商!請君上太後定奪。”
宣太後明亮的眼睛不斷的閃爍著,倏忽盯住了秦昭王:“國君以為呢?”
秦昭王搖搖頭:“丞相做法,似有不妥。隻是,驟然之間,我也沒有成算。”
宣太後眉頭一挑:“此事刻不容緩,不容細細計議,我便拿主意了:立即大開四門,歡送山東商賈出秦。丞相府與鹹陽令多派吏員征發鹹陽牛車,進入尚商坊,無償為商賈裝載運貨。鹹陽國人做商賈勞役,一律不受金錢。商賈所留府邸,一律由官府看管,商賈但歸,立即歸還。其餘事宜,循著這個章法便是。”
“太後婦人之仁也!”魏冄大急,“隻怕六國商人要卷起錢財溜之大吉了!”
涇陽君卻是慨然響應:“太後之言振聾發聵,嬴顯以為可行!”
“好!這是長遠大計。”秦昭王也恍然醒悟。
“一句話:留人要留心!”宣太後重重的補了一句。
“也是一法。”魏冄素來果敢利落,“左右是要留人,走!立即分派做事!”大手一揮,便與涇陽君風一般去了。
大約兩三個時辰之間,鹹陽竟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鹹陽令的官印大告示張掛四門,有吏員在告示下反複宣講:“大秦開商路,來去自便!國人得為外邦商賈多方便利,趁火打劫者、渾水摸魚者,當即治罪!”與此同時,官府吏員帶領的大隊牛車進入尚商坊,山東商賈隻要報個數目,便立即如數領到牛車,商賈若無人駕車,則官府派出仆役駕車,申明無論多遠一律送到;如不放心秦人駕車,商賈便可自駕,官府奉送牛車。所有的商賈府邸、店鋪、酒肆,都由官府吏員與商賈兩廂清點登錄,官府立即封閉並派兵看管,申明商賈但歸立即歸還!不到兩個時辰,混亂鼎沸如臨大劫難的尚商坊便井然有序了。
世間事也忒是怪,如此一來,山東商賈們倒是躊躇難決了。秦國已經是天下最大最穩定的市場,秦人重農戰,但對山東商賈卻是秋毫無犯,誠實交易,言不二價,更無賒欠賴帳,官府購物更是利落,隻要你貨好,便不講價錢,鹽鐵兵器等大宗買賣尤其如此。山東商賈們當初蜂擁入秦,圖的便是這天下最大利市,如今要打仗,便要席卷而去,本來就是人人心疼,隻怕秦國趁勢劫掠,才忍痛割愛罷了。如今,秦國官府竟是不攔不擋,還提供方便,擔保你留下的府邸店鋪原物奉還!想想山東六國,也不是沒有過商賈逃亡風潮,可有一國有這等做派?這等氣量?思忖之下,竟有大半商賈立即便不走了。尤其是周、宋、薛、衛、中山等中小邦國的商賈們以及草原胡商,本國與秦國素無恩怨,本來就不想走,一看秦國官府作為,立馬便卸車下貨。更有心感秦人厚道者,竟是立即重新開張,縱無買賣,也給秦人一個麵子了。六國商賈卻是不同,本國要與秦國交戰,那些由官府權臣出資的商家便堅信秦國必亡,自然還是走了。真正的六國私商,除了一些與本國官府過從甚密,對秦國素有成見,又對秦國強橫暴政深懷怨懟的愛國義商,譬如楚國猗頓家族,自然是要走的了。除此之外,純粹的商賈倒是十有八九都留了下來。
一場商賈逃亡風潮,雖然在一夜之間神奇地平息了,但恐慌卻並沒有真正過去。毋寧說,秦國朝野的不安,恰恰是從這時才剛剛開始。
各縣縣令飛馬報來了民眾的騷動:埋藏糧食,堅壁財貨,已經成為風潮;河西高原靠近魏國趙國邊界的民眾,已經開始絡繹不絕的逃向關中;山東六國來的墾荒新移民最是恐懼,早已惶惶不安的向深山老林逃兵禍了;關中的老秦人雖然沒有大的騷動,卻也是紛紛請戰,各大家族的族長族老們不斷到縣府打問戰事,與已往戰事前的激昂請戰相比,竟是忡忡憂心。最震動朝野的,是郿縣與下邽赫赫有名的老秦騎士部族——孟西白三族已經舉族成兵,連老翁女人孩童也在競相準備各種各樣的木棍鐵器,準備血戰六國!一片恐慌,一片騷動,一片慘烈,這在秦國是前所未有的,即或在秦獻公時魏軍進逼華山,老秦人也沒有過如此震撼。
魏冄接報,立即與宣太後商議,以秦昭王名義發布了《告秦國朝野詔書》,曆數秦國戰勝兵威與國府全力一戰的強硬決心,末了詔告朝野:“本王與丞相將親統大軍迎戰,必能一戰大敗六國烏合之眾!國人盡可各安其業,無須私組兵卒,無得惶恐出逃,但有散播流言,亂我民心者,決以律法治罪!”這份詔書快馬兼程送往各縣,縣令縣吏立即全數出動,到山野村莊宣讀詔書,安定人心。
旬日之內,秦國民眾大體安定了下來。知兵者卻又立即紛紛上書舉薦統兵大將,對詔書中提到的“本王與丞相將親統大軍迎戰”,竟是不置可否。老秦人久經大戰,幾乎每個家族都有成百上千人曾經戰死,對打仗再清楚不過,知道那是國君安定人心而已,一個不到二十歲剛剛即位兩年且從來沒打過仗的秦王,誰能指望他親統大軍?縱然親統,也是壯壯聲威,誰又能指望他果真戰勝?假若這個秦王是秦獻公或者秦孝公,那誰也不會擔心,畢竟他們是騎士君王,是鮮血中滾爬出來的猛士啊。在崇尚耕戰公戰為本的秦國,民眾有著濃厚的議兵傳統,軍隊戰力、將領才能、兵器長短、每次大戰的經過,但凡稍有閱曆者都能說叨一番。輒遇戰事,民間知兵之士都會上書國君,或出謀劃策,或慷慨請戰。雖說這些上書未必件件有用,但卻確定無疑的滲透著民心民氣對這場戰事的信心。目下竟是紛紛舉將,便是民眾窺透了其中要害——秦國目下沒有大將擔綱!在大戰連綿的戰國之世,名將便是邦國長城,沒有名將,朝野之心便立即懸到了半空,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
惟其如此,朝野關注的第一件大事便是選將。
民眾急,鹹陽宮更急。調兵遣將這件根本大事,在大軍壓境的消息傳來之日,便立即提上了議事日程。可說了幾次,卻都沒有定見。《告秦國朝野詔書》發出後,宣太後立即召來丞相魏冄,來到秦昭王的東偏殿書房連夜會商,說了一時,連庶民舉薦的隱士都算了進來,竟還是拿不定主意。
沉默良久,魏冄慷慨請命:“我便親自統兵,白起為副將,丞相府交樗裏疾處置,似為萬全之策!”說起來,魏冄堪稱文武兼通,且秉性雷厲風行,似無不可。然則丞相總攝國政,要將千頭萬緒的事體歸總理順並支持戰場,也是同等要命的事,若他去統兵,年邁的樗裏疾能擔得起這晝夜操勞麽?如此一想,秦昭王便沒有說話。
宣太後淡淡笑道:“你久在文職,沒有統兵閱曆,也還真不是上佳人選。”
“有白起統兵作戰,我隻全權謀劃,當有勝算!”魏冄倒是頗為自信。
“國君說呢?”宣太後依舊是淡淡的笑著。
秦昭王一直在轉悠思忖,此刻抬頭道:“看來也隻有如此了。否則,便是樗裏疾與白起搭幫,樗裏疾打過仗,再有白起衝鋒陷陣,當無不妥。”
魏冄立即搖頭:“不行不行,今非昔比,樗裏疾二十年前打過幾仗,如今隻怕對軍營都生疏了,再說騎馬都艱難,還打仗?”
“這倒不須擔心,當年孫臏打仗,還不拄著木拐坐著輪椅?”宣太後笑著,“可打完這一仗呢?秦國老是沒有大將之才,也還真是個事了。”
“太後究竟何意?直說便了。”魏冄聽出了宣太後有弦外之音。
“我看,就白起!”宣太後倏忽一臉肅然,“自先王暴逝,白起的作為、本領、軍中聲望,誰都明白。我看是個大大的將才!無非是年輕了一些,不到三十歲。可孝公即位多大?二十四歲!商君入秦多大?二十六歲!蘇秦張儀出山多大?也是二十六七歲!秦國要後浪推前浪,便要靠這些英年大才。無論是你魏冄,還是樗裏疾,都可為將,也可能戰而勝之。可是啊,秦國就還是有相無將,瘸腿!若讓白起獨當大任,一旦大勝,便有了一個最年輕的大將,秦國也就渾全了!不是麽?”
話音落點,魏冄便“啪!”的拍案:“太後說得好!我就看好白起,隻怕太後信他不過,才想做張虎皮。有太後這番話,魏冄給白起坐鎮催糧了!”
“母後自是好意。”年輕的秦昭王卻皺起了眉頭,“然則,萬一白起……”竟硬生生將“落敗”兩個字吞了回去。
宣太後眉毛一挑:“戰場就是個血海奪路!能沒個風險?當年商君收複河西,捷報未傳,孝公連舉國西遷都準備好了。六國百萬大軍,秦國最多二十多萬,誰敢說誰帶兵就一定能敲起得勝鼓了?”
“那好,就白起了。”秦昭王歎息一聲,“願他當真是顆將星了。”
正在這時,老內侍疾步匆匆走進,竟是上氣不接下氣道:“稟報我,我王,太,太後,左更,白起,殿外,候,候見……”
“都辦事老手了,幾步路慌個甚來?”魏冄大是不悅。
老內侍緩過神來急促道:“非是在下慌亂,左更白起昏倒在宮門了!”
“鳥!不早說!”魏冄怒吼一聲早已經拔步衝出,片刻之間,便將一個風塵髒汙的甲胄將軍揹了進來。宣太後連忙上來招呼著放到了秦昭王的坐榻上,一看白起麵色蒼白瘦削,嘴唇青紫,素來幹淨黝黑的臉膛竟是胡須雜亂虯結,襯甲布衣上似乎還有斑斑血跡,宣太後不禁便是心中一驚!此時,太醫已經被秦昭王傳來,上前查看片刻便道:“將軍疲憊過甚,諒無大礙。老夫一針,再飲得三兩盞涼茶便好。”說罷利落出針,一支閃亮的銀針便撚進了白起手腕盡頭的神門穴,隨著銀針撚動,眼看著白起的眼睛便睜開了一條縫隙。
“快,涼茶。”宣太後竟親自接過侍女捧來的陶壺,右手極是利落的單手托起白起肩膀,左手陶壺已經到了白起皸裂的嘴唇邊。隻聽“吱嚕——”一聲長響,一大陶壺涼茶竟長鯨汲水般空了。宣太後剛說一聲“再來大壺!”白起已經翻身坐起,侍女茶水正到,白起接過大陶壺又是頃刻飲幹,片刻之間,精神竟是大為抖擻。
“白起唐突,參見我王!參見太後!參見丞相!”一如既往,白起依然虎虎生氣。
宣太後舒心的笑了:“白起啊,沒事便好。別急,先坐下,慢慢說了。”轉身又吩咐侍女,“叫廚下立即做一大盆燉肥羊來,鮮辣些了。”回身便是一聲唏噓,“白起啊,急難處總是有你,倒是教我想起了燕山……”大袖一抬,竟是遮住了滿眼淚光。
倏忽之間,白起大是感奮:“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大軍壓境,探敵定策乃為將本分,不敢勞太後掛懷。”
“如何?你去踏勘敵情了?”魏冄大是驚喜。
“正是。”白起匆促一拱手,“啟稟我王太後:六國大軍尚未到達河外,白起便率十名鐵鷹劍士出了函穀關,我等在洛陽伊闕山穀、在澠池葦草灘、在崤山東南、在宜陽鐵山各自埋伏踏勘三五日,已經將六國聯軍實情要害查清。昨夜我等由崤山潛回,兼程回報,請我王、太後盡快定策破敵。”
魏冄急迫道:“先說說,六國聯軍是否真的百萬大軍?”
“白起逐一清點軍營三遍,軍兵六十五六萬。連同輜重民伕,大體百萬之眾。”
魏冄不禁哈哈大笑:“有底了有底了,我出三十萬,一對二,還是勝算了!”
此時侍女用木盤捧來一個碩大的陶盆,熱氣蒸騰,香氣四溢。宣太後笑道:“先別說了,讓白起先咥飽了。”此時秦昭王已經站起,竟親自從侍女手中接過陶盆,端到白起案頭笑道:“先咥飽,再說事。”慌得正在說話的白起連忙站起,麵色漲紅的深深一躬,卻是找不出合適的一句辭兒來說。宣太後不禁笑道:“人有真心,上蒼有眼。不會應酬日後咱就不應酬,憋個甚來?”一句話,君臣四人竟是一齊大笑。白起頓時坦然起來,肥羊燉吃喝得呼嚕山響滿頭大汗,速度快得驚人,片刻之間大陶盆便一幹二淨!
秦昭王不禁驚訝的“噫!”了一聲。在燕國戰亂的幾年裏,他與母親落荒燕山,與鳥獸爭食,自認生猛吃喝無人可比,一隻燒烤得滾燙的山雞,常人隻咬得一隻雞腿,他便已經撕擄得寸骨皆無。今日一見白起這吞噬氣勢,他竟是自愧弗如,不禁笑道:“白起啊,你這咥法,是練出來的了?”白起接過侍女遞來的熱汗巾滿臉一抹,也不禁笑了:“咥飯打仗,白起兩長,練不練都一樣。當年孟賁烏獲不服,與我比咥烤羊,說好每人一隻羊腿,七八成熟帶血便咥。羊腿一上手,他倆滿嘴便啃,我卻用短劍將滾燙帶血的羊腿,喀喀剁為五六截,而後開咥。此時他倆已經啃了一半,我卻片刻間趕上,最後我連羊腿骨都咬碎咥了,他倆肉還沒啃完。可是啊,他倆比我咥得多多了,一人一隻羊,還哇哇亂喊沒夠。”
“轟——”的一聲,竟是舉座大笑。
秦昭王笑得最響,喘著氣道:“這,這,這故事有趣!哪天我與你比比,咥烤山雞!”
白起認真比劃著:“山雞?這麽大點兒,有甚個咥頭?”
幾人又是一陣大笑,秦昭王邊笑邊點頭:“看來啊,不是一個等級了,沒個比!”
宣太後笑道:“白起啊,國君與丞相都讚同你來做大將迎戰,我也是這般想,你意如何啊?”
白起一陣愣怔,慨然拱手:“末將以為:丞相統軍,白起力戰,朝野可心安。”
魏冄大手一揮道:“我給你坐鎮糧草輜重!你隻放手開打便了!客套個甚來?”
“至於朝野情勢,你卻不用擔心。”宣太後極是利落,“我看,朝中軍中都沒事,惟獨山鄉庶民對你知之甚少,有些擔心罷了。你隻管好好打仗,這種事有王宮與郡縣官府。”
秦昭王竟是肅然一躬:“將軍受命於危難之際,便是秦國長城了,請受本王一拜。”
白起大感惶恐,連忙站起還了一躬:“赳赳老秦,共赴國難!我王信得白起,白起便當赴湯蹈刃,死不旋踵!”
“言重了。”宣太後笑著,“揣著個必死的心去打仗,能有個好?隻能是他們死,老秦人要好好的給我回來,誰個也不能少。記住了?”
白起慷慨正色道:“太後教誨,原是正理!白起銘刻在心:隻能教他們死!”
“便是這個道理。”魏冄接道,“你有甚個請求?一並說了。”
“為將者,唯求兵符而已。”白起倒是簡潔非常。
宣太後一如既往的掛著笑容道:“國君以為呢?”秦昭王慨然拍案:“大兵壓境,邦國存亡,這場大戰非同尋常!我看,但凡彰顯大將權力威儀者,盡加白起。”魏冄欣然拍掌:“好!我也是這番想頭,不謀而合。”白起卻是分外冷靜,向秦昭王一拱手道:“大將權力,臣坦然受之。至於彰顯威儀,白起卻以為不必了。”宣太後笑道:“這卻為何?不是說大將威儀,震懾三軍麽?”白起拱手道:“將之威儀,有才則自立。我軍將士曆來樸實無華,儀仗禮節過盛,上下反多有不便。這是白起肺腑之言,尚請我王、太後明鑒。”魏冄卻是哈哈大笑:“白起啊,你偏是沒說一條:礙手礙腳,自己別扭!可是?”白起局促笑道:“原是我村氣太重,確是有這個想頭,不敢欺心。”宣太後卻聽得大是高興,笑著讚歎道:“不受虛賞,論功任職,我早聽說了白起這番秉性。大丈夫本色,要說村氣,這村氣好也!”魏冄一拍書案:“便是這般,不說了。明日白起回歸藍田大營,後日秦王親臨藍田。”
白起卻是一拱手:“稟報丞相:我要連夜趕回藍田大營。”
秦昭王關切道:“如何這般緊急?總得沐浴歇息一夜了。”
白起匆忙道:“我已讓鐵鷹劍士先期回營,約定諸將今夜等我會商敵情,不能耽延。”
“如何?你沒帶護衛,自個幾百裏回來了?”魏冄分明是驚訝責備兼而有之了。
宣太後一聲歎息,竟是悚然動容:“來人,立即將我的燕山紅牽來,給白起坐騎!”白起尚未說話,老內侍已經答應著匆匆去了。秦昭王立即大步走出書房,在廊下對當值將領高聲下令:“立即派定一個百人騎士隊在宮門外等候,護送左更去藍田!”轉身之間,便聞一聲悠長的駿馬嘶鳴,宣太後那匹火焰般的燕山紅便到了宮前車馬場。白起向宣太後三人深深一躬,便大步出了偏殿書房,飛身上馬便風風火火出宮去了。
聽著馬蹄聲漸漸遠去,宣太後低聲問道:“白起成婚了沒有?”魏冄一怔道:“沒有問過,太後想收女婿了?”宣太後一笑:“我是說呀,該當問問,有則罷了,沒有麽,事情自然是我的了。”魏冄便道:“還是太後周到,這件事我來辦理。”宣太後嘖嘖笑道:“你忙你的大事,這種事我在行,不用你管了。”魏冄知道宣太後長於秘事,便道:“也好。我便告辭了。”說罷匆匆出宮。
清晨,當太陽爬上東方山塬時,全副王室儀仗隆重的出了宮門,在那條寬闊的正陽街緩緩行進,直走了半個時辰。鹹陽城萬人空巷,從王宮宮門到城門外的白石橋,湧滿了觀望的百業人眾,其中多有留下來沒走的山東商人。萬千人眾默默凝望著青銅軺車上的年輕國王與騎在高頭大馬上的威猛丞相,竟是沒有一聲歡呼。儀仗但過,兩邊人眾便席卷跟隨前行,仿佛依依相送,又仿佛忐忑不安,待王車儀仗到了十裏之外的郊亭,原野上已經是人山人海了。秦昭王遙望茫茫人海,竟是淚眼朦朧了,突然,他從軺車傘蓋下霍然站起,向四野民眾拱手環禮一周,可著嗓子大喊了一聲:“國人父老們,大秦國戰無不勝!”驟然之間,民眾山呼海嘯般的呐喊起來:“大秦國戰無不勝——!”“秦國萬歲!”“太後萬歲!”“秦王萬歲!”連綿不斷的聲浪掠過原野,竟繞著秦昭王車駕隆隆遠去了。
午後時分,遼闊的藍田大營一片緊張忙碌:沒有了晚操的號聲鼓聲喊殺聲,覆蓋山塬的軍帳已經全部拔起,帶甲戰馬已經裝備齊整,喂飽刷光,馬蹄已經全部用三層粗布包好,整齊排列在校軍場;騎士們則在馬下各自檢查自己的長劍弓箭;除了麵具與糧袋,重甲步兵的全副甲胄已經上身,正忙著相互查看,收拾好稍微能發出聲響的鬆動部分;粗大的炊煙隨風飄散,大鍋燉肥羊的香氣便彌漫了軍營。
秦昭王車駕到得營門,魏冄便笑了:“白起好利落,已經準備發兵了。”秦昭王從軺車上站起跳下車便道:“儀仗馬隊留在營門,我與丞相騎馬進營便了。”魏冄欣然道:“如此正好,不擾軍營。”便轉身對王室長史吩咐道:“十名文吏隨行,其餘車駕護衛原地就餐等候!”
此時長史已經向營門將軍出示了王室金令箭,軍營報事斥候已經飛馬進營稟報,待王室儀仗車馬並一千鐵騎護軍散開在營外樹林中時,便見軍營內戰車隆隆,白起已經率領十員大將分乘十一輛巡營兵車出了營門。參見禮罷,白起便道:“啟稟我王:巡營兵車一輛可載三人,請我王與隨行臣工,一並登車入營。”秦昭王正色道:“好!入得軍營,自是軍法為上。”長史已經清楚,秦昭王話音落點,便已經分派十名文吏上了戰車。白起便對隨行大將們一擺手:“人各駕車,直入中軍。”十員大將“嗨!”的一聲答應,便各自飛身跳上了一輛兵車。待白起親自駕馭的載著秦昭王與魏冄的兵車一啟動,十輛戰車便嘩啷飛出,直向中軍大營而來。
秦昭王魏冄與長史文吏等剛進中軍大帳,便見從各營飛馬趕來的十三員大將幾乎同時到達,在帳外與原先的十員大將會齊,在白起率領下鏗鏘進帳,“唰!”的一聲整齊拱手轟然高聲:“參見我王!參見丞相!”
年輕的秦昭王極是練達,在中間長案前便是虛手一扶,隨和笑道:“眾位將軍請入座。白起將軍,你還是到帥案前來了。”白起答一聲“遵命!”便跨步走到帥案之前,轉身高聲下令:“眾將入座!”二十三員大將“嗨!”的一聲,便唰的分做兩列坐在兩排將墩之上,竟是連鐵甲葉片也不曾輕微響動。
“各將報名!”這是白起特意增加的一道程序,為的是讓秦昭王與丞相認識諸將。
“藍田將軍羋戎!”左手第一個年輕將領霍然站起。
“中軍副將蒙驁!”
“前軍主將王齕!”
“後軍主將王陵!”
“步軍主將山甲!”
“騎兵主將嬴豹!”
“輜重將軍胡傷!”
“斥候總領樗裏弧!”
“弓弩營主將孟羽!”……
二十三員大將連珠羽箭般報完,白起便又高聲發令:“就座!聽我王訓示!”
大將們唰的重新落座,竟似一個人般整齊利落。秦昭王手按著腰間那口大將們人人識得的鎮秦劍,不禁便是神色肅然:“本王與丞相親臨藍田大營,一則代太後激勵全軍將士,二則授左更白起統兵大將之權。此戰,為大秦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一場大戰,國命所係,存亡所在!諸將久經沙場,浴血百戰,務必同心協力,在白起將軍統率下大敗六國,戰而勝之!”
舉帳轟然齊聲:“大敗六國!戰而勝之!”
秦昭王一擺手:“長史宣詔。”
長史捧起一卷竹簡高聲宣讀:“秦王稷三年詔命:左更白起,臨危受命,統軍出戰六國聯軍。茲授白起龍符虎符左半,得調國中所有駐軍;另授白起鷹符左半,得調都城駐軍與王宮禁軍,並可在郡縣臨時征發!秦王稷三年秋月。”長史宣罷,竟是滿帳肅然無聲。龍虎符自不用說,那是所有統兵大將必須擁有的權力——調動所有要塞關隘的正規大軍迎敵。可這黑鷹兵符卻是從來不授給任何將領的秘密兵符,它隻能由秦國國君一個人掌握,調遣的是都城與王宮禁軍以及一切秘密力量!權傾朝野如商君者,也從來沒有被授國黑鷹兵符啊。如今竟連黑鷹兵符都授給了白起,如何不令將領們驚訝?一時間連白起也感到意外,竟愣在那裏忘記了禮節。
魏冄拍案高聲道:“王命如山!白起猶疑何來?”
“臣,白起受命!”白起不再猶豫,對秦昭王肅然一躬。秦昭王便從兩名執掌兵符的文吏手中接過兩隻銅匣,鄭重地交給了白起。白起正要謝恩發令,秦昭王卻又解下腰間那口鎮秦劍雙手捧起:“左更白起,本王特授你鎮秦金劍,軍前處置大將無須稟報。”白起這次卻是毫不猶豫高聲領命:“白起謹遵王命!”雙手接過,交給中軍司馬架在帥案之上,中軍大帳頓時一片肅然。
“聽丞相訓示!”白起高聲發令。
魏冄霍然起身:“我隻一句話:魏冄坐鎮櫟陽,征發督運糧草輜重,確保你等不少幹肉,不少舂麵大餅!若有一兵一卒挨餓,唯魏冄是問!”
這番話雖則簡單,卻實在是大大的不容易。古往今來,為將者誰個不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誰又不知戰事一旦曠日持久,勝敗十有八九便在糧草?而今丞相立下軍令狀,且坐鎮故都櫟陽,那裏非但是丞相的老根,更是關中軍糧的大倉,凡此種種一想,將領們便大是振奮,竟是齊齊高呼了一聲:“丞相萬歲!”
魏冄哈哈笑道:“我萬歲?將士們才是萬歲,誰立功誰才萬歲!”又伸手指點著兩排將軍,“魏冄沒別的本事,記人記得準。你你你你你,一個個我全都記住了,班師之日,誰功勞最大,我便喊誰三聲萬歲!一言為定,記住了?”
“記住了!”大將們拚命憋住笑意,整齊的喊了一聲。
魏冄轉身對秦昭王道:“臣啟我王:大軍即將開拔,我等早走為好了。”秦昭王笑道:“正當如此。說好了,誰也不要送。”說罷對著白起肅然一躬,“凱旋班師之日,本王親迎將軍!”慌得白起連忙還禮,抬起頭來,秦昭王卻已經出帳了。
白起凝望著帳口遙遙遠去的身影,靜了靜神肅然下令:“各將回歸本帳,迅速將我王詔令曉諭全軍將士!一個時辰後,按商定部署分頭開拔!”二十三員大將“嗨!”的一聲,立即大步出帳。
黎明時分,藍田塬月黑風高。一隊隊人馬悄無聲息的開出了軍營,急速散開在遼闊黑暗的原野,向不同的方向兼程疾進。身後的藍田大營卻還是軍燈高挑,刁鬥聲聲,仿佛依舊駐紮著千軍萬馬。
躁動是從尚商坊彌漫開來的。在六國商賈中,中原百萬大軍壓向函穀關所引起的震動,與老秦人的震動不可同日而語。消息一傳開,山東商賈們幾乎眾口一詞的說:“這下秦國真要完了!”聚集在各老白氏渭風古寓裏的巨商大賈們立即徹夜會商,秦國將如何對待山東商人?我等是走是留?說來說去,莫衷一是,楚國大商猗頓家族的總掌事猗茅拍案激昂道:“秦國滅亡,便在眼前!秦人久處西陲,殺戮掠奪成性,猶比戎狄過之!自知滅國在即,秦人必將要大掠我六國商賈,以做遠遁大漠之準備。猗茅料定:旬日之內,秦軍便會突然封鎖國界,並將我等財貨強行抄沒!為今之計,隻有一個字:走!立即便走!便是這句話,信不信由得爾等!我這便回去收拾,天亮便離開鹹陽!”說完拔腳便走,眾人竟是一片愣怔。
愣怔片刻,巨商大賈們竟是“哄嗡!”一聲猛醒過來!對呀,危邦不可居,此時不走,更待何時?要真讓猗茅說準了,幾代辛苦積累的財富甚至身家性命,豈不都要付之東流?思念之下,便是腳步匆匆離去。頃刻之間,便聞長街車聲轔轔,關閉店鋪、盤點貨物、雇傭車輛,整個尚商坊立即緊張起來。一夜之間,鹹陽的車馬價錢猛漲了十幾倍!許多居住在國人區的老秦人,也被山東商賈們夤夜請來做力伕,一個時辰便付一金,老秦人第一次驚訝的瞪大了眼睛——這些山東商人們瘋了麽?好好的錢不賺,跑個甚來?更有一奇,山東商賈們緊急出手豪宅、店鋪、酒肆等一應搬不走的物事,一夜之間,一座六進府邸竟跌到了十金的穀底價!饒是如此,秦國商人也不敢買,工匠市井之民更是不敢買。如此一來,急得山東商賈們越發認定秦國就要動手了,這些老秦人如何敢與官府爭奪?心頭滴血也沒有辦法,隻好紛紛求人看管,心中卻隻存了個全當被劫了的念頭。一時間人聲鼎沸燈火煌煌,車馬如流,竟塞滿了通往鹹陽四門的長街大道,最是繁華富庶的半個鹹陽頓時大亂了起來。
尚商坊是鹹陽的財富中樞,這一番天地翻覆的大折騰,立即驚動了新任涇陽君兼領鹹陽令嬴顯,夤夜飛馬來到丞相府緊急稟報。魏冄一聽大急,便要立即封閉鹹陽四門。嬴顯卻是沉吟道:“茲事體大,還是稟報太後定奪為好。”魏冄恍然醒悟:“言之有理,立即進宮。”二話不說,立即出門上馬,兩騎便向王宮飛馳而來。
東偏殿大書房裏,宣太後正在與秦昭王論說六國大軍陳兵函穀關的險情,要年輕的國王兒子拿個主意出來。這便是宣太後,雖然秉持國政,卻是每逢大事都要這個最終將親政的兒子先說話,仿佛她自己並沒有主見一般。秦昭王寡言多思,卻隻一個字:“打!”“打容易。”宣太後皺起了眉頭,“如何打法?誰個為將?誰個輜重?發兵多少?成算幾何?想過麽?”秦昭王搖搖頭:“個算謀劃,要與大臣將軍商議再定。我隻知老秦人一句老話: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宣太後笑了:“有個與大臣共商的計較,有老秦人骨氣,這便是正主意了。”
猛然,一陣沉重的腳步聲!幾乎同時傳來一聲內侍長宣:“丞相涇陽君緊急晉見!”
宣太後霍然站起:“快請他們進來。”
及至二人大步匆匆進來,涇陽君將事由一說,宣太後便問魏冄:“你是丞相,可有個主意?”魏冄一路思忖,已經有了主張,立即便是一拱手:“臣以為:山東商旅大舉入秦,乃兩代變法之大功,絕不能毀於一旦。為今之計,隻有強留:立即飛檄封鎖函穀關,出得鹹陽的商旅車隊全數追回,派兵看管;待大戰結束後,國府可給一定賠償,山東商賈自然安定。我隻一句話:一定要留住外商!請君上太後定奪。”
宣太後明亮的眼睛不斷的閃爍著,倏忽盯住了秦昭王:“國君以為呢?”
秦昭王搖搖頭:“丞相做法,似有不妥。隻是,驟然之間,我也沒有成算。”
宣太後眉頭一挑:“此事刻不容緩,不容細細計議,我便拿主意了:立即大開四門,歡送山東商賈出秦。丞相府與鹹陽令多派吏員征發鹹陽牛車,進入尚商坊,無償為商賈裝載運貨。鹹陽國人做商賈勞役,一律不受金錢。商賈所留府邸,一律由官府看管,商賈但歸,立即歸還。其餘事宜,循著這個章法便是。”
“太後婦人之仁也!”魏冄大急,“隻怕六國商人要卷起錢財溜之大吉了!”
涇陽君卻是慨然響應:“太後之言振聾發聵,嬴顯以為可行!”
“好!這是長遠大計。”秦昭王也恍然醒悟。
“一句話:留人要留心!”宣太後重重的補了一句。
“也是一法。”魏冄素來果敢利落,“左右是要留人,走!立即分派做事!”大手一揮,便與涇陽君風一般去了。
大約兩三個時辰之間,鹹陽竟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鹹陽令的官印大告示張掛四門,有吏員在告示下反複宣講:“大秦開商路,來去自便!國人得為外邦商賈多方便利,趁火打劫者、渾水摸魚者,當即治罪!”與此同時,官府吏員帶領的大隊牛車進入尚商坊,山東商賈隻要報個數目,便立即如數領到牛車,商賈若無人駕車,則官府派出仆役駕車,申明無論多遠一律送到;如不放心秦人駕車,商賈便可自駕,官府奉送牛車。所有的商賈府邸、店鋪、酒肆,都由官府吏員與商賈兩廂清點登錄,官府立即封閉並派兵看管,申明商賈但歸立即歸還!不到兩個時辰,混亂鼎沸如臨大劫難的尚商坊便井然有序了。
世間事也忒是怪,如此一來,山東商賈們倒是躊躇難決了。秦國已經是天下最大最穩定的市場,秦人重農戰,但對山東商賈卻是秋毫無犯,誠實交易,言不二價,更無賒欠賴帳,官府購物更是利落,隻要你貨好,便不講價錢,鹽鐵兵器等大宗買賣尤其如此。山東商賈們當初蜂擁入秦,圖的便是這天下最大利市,如今要打仗,便要席卷而去,本來就是人人心疼,隻怕秦國趁勢劫掠,才忍痛割愛罷了。如今,秦國官府竟是不攔不擋,還提供方便,擔保你留下的府邸店鋪原物奉還!想想山東六國,也不是沒有過商賈逃亡風潮,可有一國有這等做派?這等氣量?思忖之下,竟有大半商賈立即便不走了。尤其是周、宋、薛、衛、中山等中小邦國的商賈們以及草原胡商,本國與秦國素無恩怨,本來就不想走,一看秦國官府作為,立馬便卸車下貨。更有心感秦人厚道者,竟是立即重新開張,縱無買賣,也給秦人一個麵子了。六國商賈卻是不同,本國要與秦國交戰,那些由官府權臣出資的商家便堅信秦國必亡,自然還是走了。真正的六國私商,除了一些與本國官府過從甚密,對秦國素有成見,又對秦國強橫暴政深懷怨懟的愛國義商,譬如楚國猗頓家族,自然是要走的了。除此之外,純粹的商賈倒是十有八九都留了下來。
一場商賈逃亡風潮,雖然在一夜之間神奇地平息了,但恐慌卻並沒有真正過去。毋寧說,秦國朝野的不安,恰恰是從這時才剛剛開始。
各縣縣令飛馬報來了民眾的騷動:埋藏糧食,堅壁財貨,已經成為風潮;河西高原靠近魏國趙國邊界的民眾,已經開始絡繹不絕的逃向關中;山東六國來的墾荒新移民最是恐懼,早已惶惶不安的向深山老林逃兵禍了;關中的老秦人雖然沒有大的騷動,卻也是紛紛請戰,各大家族的族長族老們不斷到縣府打問戰事,與已往戰事前的激昂請戰相比,竟是忡忡憂心。最震動朝野的,是郿縣與下邽赫赫有名的老秦騎士部族——孟西白三族已經舉族成兵,連老翁女人孩童也在競相準備各種各樣的木棍鐵器,準備血戰六國!一片恐慌,一片騷動,一片慘烈,這在秦國是前所未有的,即或在秦獻公時魏軍進逼華山,老秦人也沒有過如此震撼。
魏冄接報,立即與宣太後商議,以秦昭王名義發布了《告秦國朝野詔書》,曆數秦國戰勝兵威與國府全力一戰的強硬決心,末了詔告朝野:“本王與丞相將親統大軍迎戰,必能一戰大敗六國烏合之眾!國人盡可各安其業,無須私組兵卒,無得惶恐出逃,但有散播流言,亂我民心者,決以律法治罪!”這份詔書快馬兼程送往各縣,縣令縣吏立即全數出動,到山野村莊宣讀詔書,安定人心。
旬日之內,秦國民眾大體安定了下來。知兵者卻又立即紛紛上書舉薦統兵大將,對詔書中提到的“本王與丞相將親統大軍迎戰”,竟是不置可否。老秦人久經大戰,幾乎每個家族都有成百上千人曾經戰死,對打仗再清楚不過,知道那是國君安定人心而已,一個不到二十歲剛剛即位兩年且從來沒打過仗的秦王,誰能指望他親統大軍?縱然親統,也是壯壯聲威,誰又能指望他果真戰勝?假若這個秦王是秦獻公或者秦孝公,那誰也不會擔心,畢竟他們是騎士君王,是鮮血中滾爬出來的猛士啊。在崇尚耕戰公戰為本的秦國,民眾有著濃厚的議兵傳統,軍隊戰力、將領才能、兵器長短、每次大戰的經過,但凡稍有閱曆者都能說叨一番。輒遇戰事,民間知兵之士都會上書國君,或出謀劃策,或慷慨請戰。雖說這些上書未必件件有用,但卻確定無疑的滲透著民心民氣對這場戰事的信心。目下竟是紛紛舉將,便是民眾窺透了其中要害——秦國目下沒有大將擔綱!在大戰連綿的戰國之世,名將便是邦國長城,沒有名將,朝野之心便立即懸到了半空,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
惟其如此,朝野關注的第一件大事便是選將。
民眾急,鹹陽宮更急。調兵遣將這件根本大事,在大軍壓境的消息傳來之日,便立即提上了議事日程。可說了幾次,卻都沒有定見。《告秦國朝野詔書》發出後,宣太後立即召來丞相魏冄,來到秦昭王的東偏殿書房連夜會商,說了一時,連庶民舉薦的隱士都算了進來,竟還是拿不定主意。
沉默良久,魏冄慷慨請命:“我便親自統兵,白起為副將,丞相府交樗裏疾處置,似為萬全之策!”說起來,魏冄堪稱文武兼通,且秉性雷厲風行,似無不可。然則丞相總攝國政,要將千頭萬緒的事體歸總理順並支持戰場,也是同等要命的事,若他去統兵,年邁的樗裏疾能擔得起這晝夜操勞麽?如此一想,秦昭王便沒有說話。
宣太後淡淡笑道:“你久在文職,沒有統兵閱曆,也還真不是上佳人選。”
“有白起統兵作戰,我隻全權謀劃,當有勝算!”魏冄倒是頗為自信。
“國君說呢?”宣太後依舊是淡淡的笑著。
秦昭王一直在轉悠思忖,此刻抬頭道:“看來也隻有如此了。否則,便是樗裏疾與白起搭幫,樗裏疾打過仗,再有白起衝鋒陷陣,當無不妥。”
魏冄立即搖頭:“不行不行,今非昔比,樗裏疾二十年前打過幾仗,如今隻怕對軍營都生疏了,再說騎馬都艱難,還打仗?”
“這倒不須擔心,當年孫臏打仗,還不拄著木拐坐著輪椅?”宣太後笑著,“可打完這一仗呢?秦國老是沒有大將之才,也還真是個事了。”
“太後究竟何意?直說便了。”魏冄聽出了宣太後有弦外之音。
“我看,就白起!”宣太後倏忽一臉肅然,“自先王暴逝,白起的作為、本領、軍中聲望,誰都明白。我看是個大大的將才!無非是年輕了一些,不到三十歲。可孝公即位多大?二十四歲!商君入秦多大?二十六歲!蘇秦張儀出山多大?也是二十六七歲!秦國要後浪推前浪,便要靠這些英年大才。無論是你魏冄,還是樗裏疾,都可為將,也可能戰而勝之。可是啊,秦國就還是有相無將,瘸腿!若讓白起獨當大任,一旦大勝,便有了一個最年輕的大將,秦國也就渾全了!不是麽?”
話音落點,魏冄便“啪!”的拍案:“太後說得好!我就看好白起,隻怕太後信他不過,才想做張虎皮。有太後這番話,魏冄給白起坐鎮催糧了!”
“母後自是好意。”年輕的秦昭王卻皺起了眉頭,“然則,萬一白起……”竟硬生生將“落敗”兩個字吞了回去。
宣太後眉毛一挑:“戰場就是個血海奪路!能沒個風險?當年商君收複河西,捷報未傳,孝公連舉國西遷都準備好了。六國百萬大軍,秦國最多二十多萬,誰敢說誰帶兵就一定能敲起得勝鼓了?”
“那好,就白起了。”秦昭王歎息一聲,“願他當真是顆將星了。”
正在這時,老內侍疾步匆匆走進,竟是上氣不接下氣道:“稟報我,我王,太,太後,左更,白起,殿外,候,候見……”
“都辦事老手了,幾步路慌個甚來?”魏冄大是不悅。
老內侍緩過神來急促道:“非是在下慌亂,左更白起昏倒在宮門了!”
“鳥!不早說!”魏冄怒吼一聲早已經拔步衝出,片刻之間,便將一個風塵髒汙的甲胄將軍揹了進來。宣太後連忙上來招呼著放到了秦昭王的坐榻上,一看白起麵色蒼白瘦削,嘴唇青紫,素來幹淨黝黑的臉膛竟是胡須雜亂虯結,襯甲布衣上似乎還有斑斑血跡,宣太後不禁便是心中一驚!此時,太醫已經被秦昭王傳來,上前查看片刻便道:“將軍疲憊過甚,諒無大礙。老夫一針,再飲得三兩盞涼茶便好。”說罷利落出針,一支閃亮的銀針便撚進了白起手腕盡頭的神門穴,隨著銀針撚動,眼看著白起的眼睛便睜開了一條縫隙。
“快,涼茶。”宣太後竟親自接過侍女捧來的陶壺,右手極是利落的單手托起白起肩膀,左手陶壺已經到了白起皸裂的嘴唇邊。隻聽“吱嚕——”一聲長響,一大陶壺涼茶竟長鯨汲水般空了。宣太後剛說一聲“再來大壺!”白起已經翻身坐起,侍女茶水正到,白起接過大陶壺又是頃刻飲幹,片刻之間,精神竟是大為抖擻。
“白起唐突,參見我王!參見太後!參見丞相!”一如既往,白起依然虎虎生氣。
宣太後舒心的笑了:“白起啊,沒事便好。別急,先坐下,慢慢說了。”轉身又吩咐侍女,“叫廚下立即做一大盆燉肥羊來,鮮辣些了。”回身便是一聲唏噓,“白起啊,急難處總是有你,倒是教我想起了燕山……”大袖一抬,竟是遮住了滿眼淚光。
倏忽之間,白起大是感奮:“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大軍壓境,探敵定策乃為將本分,不敢勞太後掛懷。”
“如何?你去踏勘敵情了?”魏冄大是驚喜。
“正是。”白起匆促一拱手,“啟稟我王太後:六國大軍尚未到達河外,白起便率十名鐵鷹劍士出了函穀關,我等在洛陽伊闕山穀、在澠池葦草灘、在崤山東南、在宜陽鐵山各自埋伏踏勘三五日,已經將六國聯軍實情要害查清。昨夜我等由崤山潛回,兼程回報,請我王、太後盡快定策破敵。”
魏冄急迫道:“先說說,六國聯軍是否真的百萬大軍?”
“白起逐一清點軍營三遍,軍兵六十五六萬。連同輜重民伕,大體百萬之眾。”
魏冄不禁哈哈大笑:“有底了有底了,我出三十萬,一對二,還是勝算了!”
此時侍女用木盤捧來一個碩大的陶盆,熱氣蒸騰,香氣四溢。宣太後笑道:“先別說了,讓白起先咥飽了。”此時秦昭王已經站起,竟親自從侍女手中接過陶盆,端到白起案頭笑道:“先咥飽,再說事。”慌得正在說話的白起連忙站起,麵色漲紅的深深一躬,卻是找不出合適的一句辭兒來說。宣太後不禁笑道:“人有真心,上蒼有眼。不會應酬日後咱就不應酬,憋個甚來?”一句話,君臣四人竟是一齊大笑。白起頓時坦然起來,肥羊燉吃喝得呼嚕山響滿頭大汗,速度快得驚人,片刻之間大陶盆便一幹二淨!
秦昭王不禁驚訝的“噫!”了一聲。在燕國戰亂的幾年裏,他與母親落荒燕山,與鳥獸爭食,自認生猛吃喝無人可比,一隻燒烤得滾燙的山雞,常人隻咬得一隻雞腿,他便已經撕擄得寸骨皆無。今日一見白起這吞噬氣勢,他竟是自愧弗如,不禁笑道:“白起啊,你這咥法,是練出來的了?”白起接過侍女遞來的熱汗巾滿臉一抹,也不禁笑了:“咥飯打仗,白起兩長,練不練都一樣。當年孟賁烏獲不服,與我比咥烤羊,說好每人一隻羊腿,七八成熟帶血便咥。羊腿一上手,他倆滿嘴便啃,我卻用短劍將滾燙帶血的羊腿,喀喀剁為五六截,而後開咥。此時他倆已經啃了一半,我卻片刻間趕上,最後我連羊腿骨都咬碎咥了,他倆肉還沒啃完。可是啊,他倆比我咥得多多了,一人一隻羊,還哇哇亂喊沒夠。”
“轟——”的一聲,竟是舉座大笑。
秦昭王笑得最響,喘著氣道:“這,這,這故事有趣!哪天我與你比比,咥烤山雞!”
白起認真比劃著:“山雞?這麽大點兒,有甚個咥頭?”
幾人又是一陣大笑,秦昭王邊笑邊點頭:“看來啊,不是一個等級了,沒個比!”
宣太後笑道:“白起啊,國君與丞相都讚同你來做大將迎戰,我也是這般想,你意如何啊?”
白起一陣愣怔,慨然拱手:“末將以為:丞相統軍,白起力戰,朝野可心安。”
魏冄大手一揮道:“我給你坐鎮糧草輜重!你隻放手開打便了!客套個甚來?”
“至於朝野情勢,你卻不用擔心。”宣太後極是利落,“我看,朝中軍中都沒事,惟獨山鄉庶民對你知之甚少,有些擔心罷了。你隻管好好打仗,這種事有王宮與郡縣官府。”
秦昭王竟是肅然一躬:“將軍受命於危難之際,便是秦國長城了,請受本王一拜。”
白起大感惶恐,連忙站起還了一躬:“赳赳老秦,共赴國難!我王信得白起,白起便當赴湯蹈刃,死不旋踵!”
“言重了。”宣太後笑著,“揣著個必死的心去打仗,能有個好?隻能是他們死,老秦人要好好的給我回來,誰個也不能少。記住了?”
白起慷慨正色道:“太後教誨,原是正理!白起銘刻在心:隻能教他們死!”
“便是這個道理。”魏冄接道,“你有甚個請求?一並說了。”
“為將者,唯求兵符而已。”白起倒是簡潔非常。
宣太後一如既往的掛著笑容道:“國君以為呢?”秦昭王慨然拍案:“大兵壓境,邦國存亡,這場大戰非同尋常!我看,但凡彰顯大將權力威儀者,盡加白起。”魏冄欣然拍掌:“好!我也是這番想頭,不謀而合。”白起卻是分外冷靜,向秦昭王一拱手道:“大將權力,臣坦然受之。至於彰顯威儀,白起卻以為不必了。”宣太後笑道:“這卻為何?不是說大將威儀,震懾三軍麽?”白起拱手道:“將之威儀,有才則自立。我軍將士曆來樸實無華,儀仗禮節過盛,上下反多有不便。這是白起肺腑之言,尚請我王、太後明鑒。”魏冄卻是哈哈大笑:“白起啊,你偏是沒說一條:礙手礙腳,自己別扭!可是?”白起局促笑道:“原是我村氣太重,確是有這個想頭,不敢欺心。”宣太後卻聽得大是高興,笑著讚歎道:“不受虛賞,論功任職,我早聽說了白起這番秉性。大丈夫本色,要說村氣,這村氣好也!”魏冄一拍書案:“便是這般,不說了。明日白起回歸藍田大營,後日秦王親臨藍田。”
白起卻是一拱手:“稟報丞相:我要連夜趕回藍田大營。”
秦昭王關切道:“如何這般緊急?總得沐浴歇息一夜了。”
白起匆忙道:“我已讓鐵鷹劍士先期回營,約定諸將今夜等我會商敵情,不能耽延。”
“如何?你沒帶護衛,自個幾百裏回來了?”魏冄分明是驚訝責備兼而有之了。
宣太後一聲歎息,竟是悚然動容:“來人,立即將我的燕山紅牽來,給白起坐騎!”白起尚未說話,老內侍已經答應著匆匆去了。秦昭王立即大步走出書房,在廊下對當值將領高聲下令:“立即派定一個百人騎士隊在宮門外等候,護送左更去藍田!”轉身之間,便聞一聲悠長的駿馬嘶鳴,宣太後那匹火焰般的燕山紅便到了宮前車馬場。白起向宣太後三人深深一躬,便大步出了偏殿書房,飛身上馬便風風火火出宮去了。
聽著馬蹄聲漸漸遠去,宣太後低聲問道:“白起成婚了沒有?”魏冄一怔道:“沒有問過,太後想收女婿了?”宣太後一笑:“我是說呀,該當問問,有則罷了,沒有麽,事情自然是我的了。”魏冄便道:“還是太後周到,這件事我來辦理。”宣太後嘖嘖笑道:“你忙你的大事,這種事我在行,不用你管了。”魏冄知道宣太後長於秘事,便道:“也好。我便告辭了。”說罷匆匆出宮。
清晨,當太陽爬上東方山塬時,全副王室儀仗隆重的出了宮門,在那條寬闊的正陽街緩緩行進,直走了半個時辰。鹹陽城萬人空巷,從王宮宮門到城門外的白石橋,湧滿了觀望的百業人眾,其中多有留下來沒走的山東商人。萬千人眾默默凝望著青銅軺車上的年輕國王與騎在高頭大馬上的威猛丞相,竟是沒有一聲歡呼。儀仗但過,兩邊人眾便席卷跟隨前行,仿佛依依相送,又仿佛忐忑不安,待王車儀仗到了十裏之外的郊亭,原野上已經是人山人海了。秦昭王遙望茫茫人海,竟是淚眼朦朧了,突然,他從軺車傘蓋下霍然站起,向四野民眾拱手環禮一周,可著嗓子大喊了一聲:“國人父老們,大秦國戰無不勝!”驟然之間,民眾山呼海嘯般的呐喊起來:“大秦國戰無不勝——!”“秦國萬歲!”“太後萬歲!”“秦王萬歲!”連綿不斷的聲浪掠過原野,竟繞著秦昭王車駕隆隆遠去了。
午後時分,遼闊的藍田大營一片緊張忙碌:沒有了晚操的號聲鼓聲喊殺聲,覆蓋山塬的軍帳已經全部拔起,帶甲戰馬已經裝備齊整,喂飽刷光,馬蹄已經全部用三層粗布包好,整齊排列在校軍場;騎士們則在馬下各自檢查自己的長劍弓箭;除了麵具與糧袋,重甲步兵的全副甲胄已經上身,正忙著相互查看,收拾好稍微能發出聲響的鬆動部分;粗大的炊煙隨風飄散,大鍋燉肥羊的香氣便彌漫了軍營。
秦昭王車駕到得營門,魏冄便笑了:“白起好利落,已經準備發兵了。”秦昭王從軺車上站起跳下車便道:“儀仗馬隊留在營門,我與丞相騎馬進營便了。”魏冄欣然道:“如此正好,不擾軍營。”便轉身對王室長史吩咐道:“十名文吏隨行,其餘車駕護衛原地就餐等候!”
此時長史已經向營門將軍出示了王室金令箭,軍營報事斥候已經飛馬進營稟報,待王室儀仗車馬並一千鐵騎護軍散開在營外樹林中時,便見軍營內戰車隆隆,白起已經率領十員大將分乘十一輛巡營兵車出了營門。參見禮罷,白起便道:“啟稟我王:巡營兵車一輛可載三人,請我王與隨行臣工,一並登車入營。”秦昭王正色道:“好!入得軍營,自是軍法為上。”長史已經清楚,秦昭王話音落點,便已經分派十名文吏上了戰車。白起便對隨行大將們一擺手:“人各駕車,直入中軍。”十員大將“嗨!”的一聲答應,便各自飛身跳上了一輛兵車。待白起親自駕馭的載著秦昭王與魏冄的兵車一啟動,十輛戰車便嘩啷飛出,直向中軍大營而來。
秦昭王魏冄與長史文吏等剛進中軍大帳,便見從各營飛馬趕來的十三員大將幾乎同時到達,在帳外與原先的十員大將會齊,在白起率領下鏗鏘進帳,“唰!”的一聲整齊拱手轟然高聲:“參見我王!參見丞相!”
年輕的秦昭王極是練達,在中間長案前便是虛手一扶,隨和笑道:“眾位將軍請入座。白起將軍,你還是到帥案前來了。”白起答一聲“遵命!”便跨步走到帥案之前,轉身高聲下令:“眾將入座!”二十三員大將“嗨!”的一聲,便唰的分做兩列坐在兩排將墩之上,竟是連鐵甲葉片也不曾輕微響動。
“各將報名!”這是白起特意增加的一道程序,為的是讓秦昭王與丞相認識諸將。
“藍田將軍羋戎!”左手第一個年輕將領霍然站起。
“中軍副將蒙驁!”
“前軍主將王齕!”
“後軍主將王陵!”
“步軍主將山甲!”
“騎兵主將嬴豹!”
“輜重將軍胡傷!”
“斥候總領樗裏弧!”
“弓弩營主將孟羽!”……
二十三員大將連珠羽箭般報完,白起便又高聲發令:“就座!聽我王訓示!”
大將們唰的重新落座,竟似一個人般整齊利落。秦昭王手按著腰間那口大將們人人識得的鎮秦劍,不禁便是神色肅然:“本王與丞相親臨藍田大營,一則代太後激勵全軍將士,二則授左更白起統兵大將之權。此戰,為大秦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一場大戰,國命所係,存亡所在!諸將久經沙場,浴血百戰,務必同心協力,在白起將軍統率下大敗六國,戰而勝之!”
舉帳轟然齊聲:“大敗六國!戰而勝之!”
秦昭王一擺手:“長史宣詔。”
長史捧起一卷竹簡高聲宣讀:“秦王稷三年詔命:左更白起,臨危受命,統軍出戰六國聯軍。茲授白起龍符虎符左半,得調國中所有駐軍;另授白起鷹符左半,得調都城駐軍與王宮禁軍,並可在郡縣臨時征發!秦王稷三年秋月。”長史宣罷,竟是滿帳肅然無聲。龍虎符自不用說,那是所有統兵大將必須擁有的權力——調動所有要塞關隘的正規大軍迎敵。可這黑鷹兵符卻是從來不授給任何將領的秘密兵符,它隻能由秦國國君一個人掌握,調遣的是都城與王宮禁軍以及一切秘密力量!權傾朝野如商君者,也從來沒有被授國黑鷹兵符啊。如今竟連黑鷹兵符都授給了白起,如何不令將領們驚訝?一時間連白起也感到意外,竟愣在那裏忘記了禮節。
魏冄拍案高聲道:“王命如山!白起猶疑何來?”
“臣,白起受命!”白起不再猶豫,對秦昭王肅然一躬。秦昭王便從兩名執掌兵符的文吏手中接過兩隻銅匣,鄭重地交給了白起。白起正要謝恩發令,秦昭王卻又解下腰間那口鎮秦劍雙手捧起:“左更白起,本王特授你鎮秦金劍,軍前處置大將無須稟報。”白起這次卻是毫不猶豫高聲領命:“白起謹遵王命!”雙手接過,交給中軍司馬架在帥案之上,中軍大帳頓時一片肅然。
“聽丞相訓示!”白起高聲發令。
魏冄霍然起身:“我隻一句話:魏冄坐鎮櫟陽,征發督運糧草輜重,確保你等不少幹肉,不少舂麵大餅!若有一兵一卒挨餓,唯魏冄是問!”
這番話雖則簡單,卻實在是大大的不容易。古往今來,為將者誰個不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誰又不知戰事一旦曠日持久,勝敗十有八九便在糧草?而今丞相立下軍令狀,且坐鎮故都櫟陽,那裏非但是丞相的老根,更是關中軍糧的大倉,凡此種種一想,將領們便大是振奮,竟是齊齊高呼了一聲:“丞相萬歲!”
魏冄哈哈笑道:“我萬歲?將士們才是萬歲,誰立功誰才萬歲!”又伸手指點著兩排將軍,“魏冄沒別的本事,記人記得準。你你你你你,一個個我全都記住了,班師之日,誰功勞最大,我便喊誰三聲萬歲!一言為定,記住了?”
“記住了!”大將們拚命憋住笑意,整齊的喊了一聲。
魏冄轉身對秦昭王道:“臣啟我王:大軍即將開拔,我等早走為好了。”秦昭王笑道:“正當如此。說好了,誰也不要送。”說罷對著白起肅然一躬,“凱旋班師之日,本王親迎將軍!”慌得白起連忙還禮,抬起頭來,秦昭王卻已經出帳了。
白起凝望著帳口遙遙遠去的身影,靜了靜神肅然下令:“各將回歸本帳,迅速將我王詔令曉諭全軍將士!一個時辰後,按商定部署分頭開拔!”二十三員大將“嗨!”的一聲,立即大步出帳。
黎明時分,藍田塬月黑風高。一隊隊人馬悄無聲息的開出了軍營,急速散開在遼闊黑暗的原野,向不同的方向兼程疾進。身後的藍田大營卻還是軍燈高挑,刁鬥聲聲,仿佛依舊駐紮著千軍萬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