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大早,李洛和馬致遠聯袂上路同行。馬致遠隻有一個書童,一個老仆。這樣寒酸的陣容,遠行的確很不安全。
反觀李洛這方,不但有都烈等八個護衛,還有宗晝等新收的十個護衛,十八人皆是勇猛善戰之士,而且人人帶刀攜弓,一看就很不好惹。
雖然現在也是“古道西風”,但馬致遠騎的並不是“瘦馬”。他如今仕途新開,躊躇滿誌,絕無寫出“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的心境。
“中正兄年剛弱冠,就做了鎮守官人,主一州軍政,當真是少年幹城,國之英才。”馬致遠與李洛並鞍走馬,半是羨慕半是誇讚的說道。
在他看來,李洛“不是漢人”,又做了達魯花赤,對他不但全無一分傲氣,還折節下交,又看出李洛英華內斂,談吐不俗,頓時改變了“此人年少驟登高位,應是賴了出身之故”的看法。
想想也是。達魯花赤,一般隻有蒙古和色目人能做。漢人如今肯定做不上。高麗人雖然不是完全不能做,但數量也極少,這李洛是“高麗人”,竟然能當此官,沒些真手段勢必不成。
李洛和馬致遠幾番交談,也知道對方頗有見識,才幹遠不止文采一道,當下暗暗起了籠絡之心,這才“折節下交”。
要不了幾年,馬致遠就會在蒙元官場到處碰壁,懷才不遇,到時伸出橄欖枝,他和他的仕林友人,就可能投奔自己。
李洛從馬致遠後世遺留的作品知道,馬致遠內心的漢家情節很強,之所以要做蒙元的官,主要是希望改變漢人的地位,為蒙元漢化出力。
元初,有這種理想的漢族文人很多。既然軍事武力上漢人已經徹底失敗,他們也無能為力,就隻能靠教化來感染胡人統治者,改變漢人為奴的狀況。
倘若真能將蒙元變成北魏,也不失為成功。
這樣的漢官,絕對不能簡單的說是“漢奸”。也不能說是“失節事胡”。
很多人,還是要看他們的本心何在。
李洛笑道:“千裏兄過譽了。在下做這鎮守官人,也是運氣使然。千裏兄是一省儒學提舉,身負教化重任,職責之大,更甚於我。”
馬致遠頓時心生知音之感,李中正,真是目光犀利啊。竟能看穿自己做儒學提舉的用意。
他千方百計通過老師張易謀取這個儒學提舉,為的就是在浙江興辦書院和學堂,培養讀書種子,借助江浙文氣,蕩滌北國胡風。
這是在地方上。
在中央,老師張易等漢臣一直在謀劃推動元廷重開科舉,以儒學取士。這件大事,一旦太子登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到時,漢人通過科舉,大量進入朝堂和地方為官。用不了幾十年,這天下就“不漢而漢,是胡非胡”,漢人就不用再這麽苦了。
李洛差不多能猜到馬致遠心中所想,但卻不以為然。
想通過文化曲線救國,無疑是天真了些。
無論什麽時候,武力才是最可靠的。兵權,永遠是權力中的權力。敵人讀了經書,就不是敵人了嗎?說不定前麵放下經書,後麵就舉起刀子。沒有武力,你拿到話語權又有何用?
李洛和馬致遠初步相識,雖然內心敬仰他的為人,卻不能交淺言深。
一路走來,馬致遠指著路邊的破敗村莊道:“民生如此凋敝,怎不令人心憂。如今江南江北,大半如此。”
李洛問:“朝廷之前下詔興農桑,複開墾。大皇帝還為此設置大司農寺,整頓天下農桑田畝,為何不見實行?”
比起對元朝現實的了解,他當然不如馬致遠這個古代土著。
馬致遠道:“中正兄是高麗人,初次來大元做官,當不知這民間情狀。當今天子即位前,窩闊台、貴由、蒙哥這幾個大汗,都是推行草原之法的。”
“當時,北方之地大半淪為牧場,漸成草原之勢。當今即位後,推行漢法,這才阻止了這種趨勢。這些年,牧場複耕也有不少成效,但當年變成牧場的田土太多,這才變成半農半牧的樣子。”
“如今,這牧場分官營和投下。官營牧場其實撤了不少改回農田,但大小領主的投下封邑,多半還是牧場。”
李洛明白了。忽必烈雖然發展過農桑,但隻是阻止了北方經濟繼續牧化的趨勢,並沒有完成複耕。這原因很簡單,很多牧場是蒙古大小貴族的領地,忽必烈真要鐵心強令他們“退牧還農”,就會觸發整個集團的利益,勢必動搖他的汗位。
畢竟,蒙古貴族們對農田不感冒,他們更喜歡的還是草原,巴不得整個漢地全部變成草原才好,怎麽會支持忽必烈的政策?
加上這幾年忽必烈漸漸趨向保守,對漢化開始抗拒,退牧還農就難以為繼了。
中午的時候,李洛看見路邊有一個大莊園,走了十幾裏都沒有走出莊園的範圍。這巨大莊園上有很多農民在勞作,顯得很忙碌。
不光有大量農戶,還能看見騎著戰馬,拿著武器的監工,偶爾這些監工還大聲嗬斥,用鞭子抽打地裏幹活的農夫。
“千裏兄,這是誰家的莊園?”李洛忍不住問道。
馬千裏顯然對這一帶並不陌生,回答道:“這裏是第二皇後的投下(領地食邑)。這附近方圓百裏的土地和民戶,都是第二皇後的財產。”
蒙元沒有貴妃,而是叫第二皇後。李洛知道第二皇後名叫南必,與賢惠的皇後察必不同,南必是一個很貪婪的女人。
“千裏兄,北方土地民戶,有幾成屬於蒙古官人的投下?”李洛問。
馬千裏苦笑道:“說出來怕中正兄不信。如今淮河以北各州縣,投下土地占到五成,都是諸王、宗室、駙馬、後妃、顯貴們的私產。隻要每年交點稅,必要時出兵,其他朝廷一概不會過問。”
李洛差點罵出來。
母親的……五成土地民戶是貴族私產!
整整一半啊!
這樣都還能統治北方一百四十年,李洛真是服了。
不過,轉而一想,李洛就明白這種奴隸製分配的厲害之處。
這相當於蒙元把一半的土地民戶變成了林立的小型封國,成為元廷的釘子,密密麻麻的釘在全國,任何人想要割據造反,都很難做到。
最厲害的還是……必要時替朝廷出兵!
每個投下,都是相對獨立的莊園和牧場,領主們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兵有兵。每家的兵都不多,不可能造反。可是一旦朝廷征召,匯集起來就是數量可觀的大軍。
這是正規元軍之下,隱藏的一隻大軍。
李洛又問:“領主們的投下,不是有朝廷專門的投下官管理嗎?”
馬千裏搖頭:“那隻是個形式而已。投下官不過查查各家投下的賦稅和人丁數量,並無投下領地內的管轄之權。各家投下領地,都是主子委派達魯花赤管理。”
李洛倒是想不到,投下領地內竟然也設置達魯花赤。由此可見,領主對投下的控製很強,基本上可以說是私人封地。
兩人一邊走一邊聊,馬致遠讓李洛對這個時代的了解更深了。
下午,終於到了海津站(天津)。海津是海運樞密,遼代就開始繁榮起來。
元代雖然海禁,但南北海運並沒有掐斷,是南北運河的補充。這海津港,此時已經是北方有名的港口。
元代十年後會實行中國曆史上第一次海禁,明清時代的海禁,就是學元朝。但現在,出海還是自由的。
可笑的是,如今掌管元朝海運的,是兩個海盜:朱清,張瑄。
當然,兩人已經受了招安,成了萬戶,官人做的有滋有味,早不是海盜了。
朱清和張瑄都是宋末著名大海盜。元朝能滅掉具有水軍優勢的南宋,多賴此二人之功:水上帶路黨。
眾人在海津港坐客船出發,一路無事,第二天大早,就在齊魯半島登陸。
崔秀寧顯然有點激動。這個齊魯半島,後世是她家鄉啊。
棄船登岸不久,李洛還沒有從暈船症狀中完全緩解過來,就遭遇到大群流民。
ps:緊急呼叫!火力支援!票票,書單……都要
反觀李洛這方,不但有都烈等八個護衛,還有宗晝等新收的十個護衛,十八人皆是勇猛善戰之士,而且人人帶刀攜弓,一看就很不好惹。
雖然現在也是“古道西風”,但馬致遠騎的並不是“瘦馬”。他如今仕途新開,躊躇滿誌,絕無寫出“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的心境。
“中正兄年剛弱冠,就做了鎮守官人,主一州軍政,當真是少年幹城,國之英才。”馬致遠與李洛並鞍走馬,半是羨慕半是誇讚的說道。
在他看來,李洛“不是漢人”,又做了達魯花赤,對他不但全無一分傲氣,還折節下交,又看出李洛英華內斂,談吐不俗,頓時改變了“此人年少驟登高位,應是賴了出身之故”的看法。
想想也是。達魯花赤,一般隻有蒙古和色目人能做。漢人如今肯定做不上。高麗人雖然不是完全不能做,但數量也極少,這李洛是“高麗人”,竟然能當此官,沒些真手段勢必不成。
李洛和馬致遠幾番交談,也知道對方頗有見識,才幹遠不止文采一道,當下暗暗起了籠絡之心,這才“折節下交”。
要不了幾年,馬致遠就會在蒙元官場到處碰壁,懷才不遇,到時伸出橄欖枝,他和他的仕林友人,就可能投奔自己。
李洛從馬致遠後世遺留的作品知道,馬致遠內心的漢家情節很強,之所以要做蒙元的官,主要是希望改變漢人的地位,為蒙元漢化出力。
元初,有這種理想的漢族文人很多。既然軍事武力上漢人已經徹底失敗,他們也無能為力,就隻能靠教化來感染胡人統治者,改變漢人為奴的狀況。
倘若真能將蒙元變成北魏,也不失為成功。
這樣的漢官,絕對不能簡單的說是“漢奸”。也不能說是“失節事胡”。
很多人,還是要看他們的本心何在。
李洛笑道:“千裏兄過譽了。在下做這鎮守官人,也是運氣使然。千裏兄是一省儒學提舉,身負教化重任,職責之大,更甚於我。”
馬致遠頓時心生知音之感,李中正,真是目光犀利啊。竟能看穿自己做儒學提舉的用意。
他千方百計通過老師張易謀取這個儒學提舉,為的就是在浙江興辦書院和學堂,培養讀書種子,借助江浙文氣,蕩滌北國胡風。
這是在地方上。
在中央,老師張易等漢臣一直在謀劃推動元廷重開科舉,以儒學取士。這件大事,一旦太子登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到時,漢人通過科舉,大量進入朝堂和地方為官。用不了幾十年,這天下就“不漢而漢,是胡非胡”,漢人就不用再這麽苦了。
李洛差不多能猜到馬致遠心中所想,但卻不以為然。
想通過文化曲線救國,無疑是天真了些。
無論什麽時候,武力才是最可靠的。兵權,永遠是權力中的權力。敵人讀了經書,就不是敵人了嗎?說不定前麵放下經書,後麵就舉起刀子。沒有武力,你拿到話語權又有何用?
李洛和馬致遠初步相識,雖然內心敬仰他的為人,卻不能交淺言深。
一路走來,馬致遠指著路邊的破敗村莊道:“民生如此凋敝,怎不令人心憂。如今江南江北,大半如此。”
李洛問:“朝廷之前下詔興農桑,複開墾。大皇帝還為此設置大司農寺,整頓天下農桑田畝,為何不見實行?”
比起對元朝現實的了解,他當然不如馬致遠這個古代土著。
馬致遠道:“中正兄是高麗人,初次來大元做官,當不知這民間情狀。當今天子即位前,窩闊台、貴由、蒙哥這幾個大汗,都是推行草原之法的。”
“當時,北方之地大半淪為牧場,漸成草原之勢。當今即位後,推行漢法,這才阻止了這種趨勢。這些年,牧場複耕也有不少成效,但當年變成牧場的田土太多,這才變成半農半牧的樣子。”
“如今,這牧場分官營和投下。官營牧場其實撤了不少改回農田,但大小領主的投下封邑,多半還是牧場。”
李洛明白了。忽必烈雖然發展過農桑,但隻是阻止了北方經濟繼續牧化的趨勢,並沒有完成複耕。這原因很簡單,很多牧場是蒙古大小貴族的領地,忽必烈真要鐵心強令他們“退牧還農”,就會觸發整個集團的利益,勢必動搖他的汗位。
畢竟,蒙古貴族們對農田不感冒,他們更喜歡的還是草原,巴不得整個漢地全部變成草原才好,怎麽會支持忽必烈的政策?
加上這幾年忽必烈漸漸趨向保守,對漢化開始抗拒,退牧還農就難以為繼了。
中午的時候,李洛看見路邊有一個大莊園,走了十幾裏都沒有走出莊園的範圍。這巨大莊園上有很多農民在勞作,顯得很忙碌。
不光有大量農戶,還能看見騎著戰馬,拿著武器的監工,偶爾這些監工還大聲嗬斥,用鞭子抽打地裏幹活的農夫。
“千裏兄,這是誰家的莊園?”李洛忍不住問道。
馬千裏顯然對這一帶並不陌生,回答道:“這裏是第二皇後的投下(領地食邑)。這附近方圓百裏的土地和民戶,都是第二皇後的財產。”
蒙元沒有貴妃,而是叫第二皇後。李洛知道第二皇後名叫南必,與賢惠的皇後察必不同,南必是一個很貪婪的女人。
“千裏兄,北方土地民戶,有幾成屬於蒙古官人的投下?”李洛問。
馬千裏苦笑道:“說出來怕中正兄不信。如今淮河以北各州縣,投下土地占到五成,都是諸王、宗室、駙馬、後妃、顯貴們的私產。隻要每年交點稅,必要時出兵,其他朝廷一概不會過問。”
李洛差點罵出來。
母親的……五成土地民戶是貴族私產!
整整一半啊!
這樣都還能統治北方一百四十年,李洛真是服了。
不過,轉而一想,李洛就明白這種奴隸製分配的厲害之處。
這相當於蒙元把一半的土地民戶變成了林立的小型封國,成為元廷的釘子,密密麻麻的釘在全國,任何人想要割據造反,都很難做到。
最厲害的還是……必要時替朝廷出兵!
每個投下,都是相對獨立的莊園和牧場,領主們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兵有兵。每家的兵都不多,不可能造反。可是一旦朝廷征召,匯集起來就是數量可觀的大軍。
這是正規元軍之下,隱藏的一隻大軍。
李洛又問:“領主們的投下,不是有朝廷專門的投下官管理嗎?”
馬千裏搖頭:“那隻是個形式而已。投下官不過查查各家投下的賦稅和人丁數量,並無投下領地內的管轄之權。各家投下領地,都是主子委派達魯花赤管理。”
李洛倒是想不到,投下領地內竟然也設置達魯花赤。由此可見,領主對投下的控製很強,基本上可以說是私人封地。
兩人一邊走一邊聊,馬致遠讓李洛對這個時代的了解更深了。
下午,終於到了海津站(天津)。海津是海運樞密,遼代就開始繁榮起來。
元代雖然海禁,但南北海運並沒有掐斷,是南北運河的補充。這海津港,此時已經是北方有名的港口。
元代十年後會實行中國曆史上第一次海禁,明清時代的海禁,就是學元朝。但現在,出海還是自由的。
可笑的是,如今掌管元朝海運的,是兩個海盜:朱清,張瑄。
當然,兩人已經受了招安,成了萬戶,官人做的有滋有味,早不是海盜了。
朱清和張瑄都是宋末著名大海盜。元朝能滅掉具有水軍優勢的南宋,多賴此二人之功:水上帶路黨。
眾人在海津港坐客船出發,一路無事,第二天大早,就在齊魯半島登陸。
崔秀寧顯然有點激動。這個齊魯半島,後世是她家鄉啊。
棄船登岸不久,李洛還沒有從暈船症狀中完全緩解過來,就遭遇到大群流民。
ps:緊急呼叫!火力支援!票票,書單……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