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首府,濟南,珍珠泉畔白雲樓。一個身姿挺拔的儒雅青年,正在白雲樓中揮毫作賦:
“…長歌慷慨吊陳跡兮,風動仿佛來英靈。暮色自遠而至兮,斷霞斜照忽明滅…一輪古月升東冥。”
一篇酣暢淋漓的好賦一氣嗬成,文不加點,當真才氣縱橫。
落款是:濟南張養浩--《白雲樓賦》
旁邊一個士子道以扇擊掌道:“善哉!希孟兄此賦大氣磅礴,旨趣高遠,令我輩汗顏啊,不愧是濟南第一才子!”
其他人紛紛出言讚歎。
張養浩淡定自若的微微一笑,“詩歌詞賦雖是我輩所長,可終歸是小道。如今,聖天子駕臨洛陽,求才若渴,中原百廢待興,正是男兒用命之時,怎能一味雕字酌句,優遊林泉,忘情山水焉?”
一個士子道:“希孟兄是要出仕大唐了麽?隻是,希孟兄雖是青年俊彥,可畢竟做過元廷之官,怕是朝廷不喜啊。”
張養浩今年不過二十出頭,可少年才高,已經做過東平學正。雖然此時無官在身,但畢竟算是出仕過元廷。
張養浩沒有回答,隻是再次揮筆寫下一句詩:“洛陽聖君天海量,濟南寒士冰壺心。一點瑕疵煙青玉,滿腹憂懷梁父吟。”
詩中之意,信心滿懷。他認為自己雖然是有瑕疵的差玉,可憂懷天下黎民,一片冰心。聖天子海量,是不會介懷的。
當然,張養浩乃是濟南富戶,其實不是所謂的寒士。
“看來,希孟兄是要決意出仕新朝了。”一個士子說道,“不知希孟兄是要參加新朝科舉呢,還是有門路走薦舉之道?”
“新朝科舉,不比金宋啊。據說,考中進士,也不過授官九品。隻是,錄取比例很高,但還要考君子六藝和農學。希孟兄大才,倒是走薦舉更合適。”
張養浩笑道:“小弟並無門路,但還是想走薦舉。吾已經收拾好行裝,三日內便要西去洛陽,碰碰運氣。”
“好,同去!同去!舉薦不成,再考科舉不遲!”另外一個士子說道,“以張兄才幹,就是一個郡守也做得!”
“聖天子在位,中原光複,可以出仕矣!”
“新朝新氣象啊。大唐恢複中原不到兩月,各地竟然秩序井然,如同久旱逢甘霖啊,當真厲害。”
第二天,濟南名士張養浩就帶著一群文友,聯袂西去洛陽。
張養浩是張九齡後裔,年少成名,很是豪氣。曆史上,曾經自告奮勇去大都求見權貴,以期舉薦。後來,他官運亨通,果然做到元廷高官。看起來,似乎是個貪圖富貴的官迷。
可是,元廷的科舉考試,就是在他的努力下恢複的。也是他主持了元廷第一次科舉考試。
此人不但是元代文學大家,也是有名的漢人政治家,絕非是官迷那麽簡單。從他的曆史事跡來看,他對百姓可謂愛護有加,政治才能也非常出色。
隻是他這一去,不知道能不能在唐廷得到一官半職。
…………
河東,解州,平陽縣,關頭原莊。
今日,忽然來了兩個騎馬下鄉的公差,到了這黃河邊上的關頭原莊。兩人鮮衣怒馬,挎刀背弓,一進莊子就引起村民的注意,不少人紛紛避讓。
“兀那老漢!你且站住,驚慌甚麽!俺有話問,近前來答話!”一個公人大喊。
跑出老遠的那個老漢,隻得回轉身來,對兩個神氣揚揚的公人唱個喏,恭恭敬敬的行禮道:“官人請問,小老兒仔細聽著就是。”
“這關頭原,可是關羽故裏?”公差問。
“是是,正是壽亭侯故裏。”老漢頓時與有榮焉的點頭,露出憨厚的笑容。隻是這笑容難以掩飾那一臉愁苦的菜色,顯得有些淒哀。
看來,這兩個公人,不像是縣中來的,倒像是州中來的。本縣,誰不知道關頭原是漢壽亭侯故裏?
“老貨。”另外一個公人說話更不客氣,“這十裏八鄉,是否有個叫關漢卿的人?你老實回答,但有一個字不對,仔細你的皮!”
關漢卿?老漢下意識的就點頭,“有有。”說著往南一指,“關先生,那可是這裏大大有名的人物哩,哪個不曉得?他家就在黃河邊。”
“那他在不在家?”公人再問,那神情似乎是倘若老漢敢說不在,就會受到鞭打。
老漢趕緊回答:“關先生之前一直在南邊和大都,幾年前回來,就再也沒有出去過了。”
兩個公人不再廢話,打馬就往南,直奔黃河邊。
此時,離黃河東岸隻有半裏的一個破落的大院內,正有一個年約五旬的高大男子,在院中碾草藥。
看此人雖然衣衫簡陋,還在碾草藥,可麵容卻頗為儒雅,不像個莊稼漢。
碾著碾著,此人突然扔掉手中的草藥,喟然歎息。
“郎君歎的甚氣。”一個頭發斑白,麵容憔悴的老婦從房中出來,“郎君不是說,自己是什麽煮不熟,捶不扁的銅豌豆麽?為何終日長籲短歎?郎君不是自稱,普天下風流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麽?”
聽她說話,顯然也是讀過書的。
那男人回頭苦笑,“夫人呐,銅豌豆不怕煮,不怕炒,不怕捶,卻怕火爐融煉啊!”
他指指四顧蕭然的破落大院,“吾家沒落至此,家無隔夜糧,就連筆墨之錢,尚且難尋。緣何不愁?”
老婦那依稀能看出當年風韻的臉露出冷笑:“郎君可是後悔了?想你關漢卿,也曾在大都名動公卿,在江南洛陽紙貴,為一時之俊傑,想不到臨了臨了,落了個鈴醫串巷,對聯換錢的地步。郎君是否後悔不曾經營仕途呢?”
這個男人,當然就是戲曲泰鬥關漢卿了。
說起來,關漢卿祖上也是大戶,隻是早就沒落,淪為醫戶。早年,曾經在大都為醫官。但其人誌向仍舊是濟世安民,隻是不願意屈事權貴,也不願意為蒙元效力,這才沉湎戲曲之道,竟為大家。
當年,關漢卿騎鶴下揚州,廣為結交江南名士優伶,留戀梨園戲院,當真是名動一時。
做不了官,仕途無望,關漢卿隻能寄情於戲曲,在一篇篇膾炙人口的佳作中宣揚心中正氣,卻屢屢得罪權貴。尤其是這幾年,元廷逐漸拋棄漢法,對漢人文士更加苛刻,要演戲劇已經很難了。
幾年來,不少劇作家和優伶,都被以誹謗的罪名逮捕。南方的李唐越強大,元廷對梨園戲曲就越苛刻。不是討元廷喜歡的戲劇,根本不能演。
這也是關漢卿陷入困頓的重要原因。
“夫人,吾是曾後悔過。可後悔的並非沒有經營仕途。而是後悔回到河東。”關漢卿苦笑,指指南方,“幾年前,唐主起兵時,我們還在金陵,又不知唐軍底細。聞聽刀兵,以為江南大亂,就趕緊渡江北歸。”
“如今看來,唐主竟真是命世之主,而非賊寇之流。聽說,唐主坐了洛陽,大修長安,濟世安民,大有再開漢唐盛世之氣象。當初若是留在南方,說不定能為漢家效力,也不枉費一生了。”
關妻苦笑:“說這些尚有何用?如今各處渡口,把守極嚴,就是要渡河,也很難了。再說,就算我們能偷渡到河南,唐主也未必知你,用你。你要出仕施展抱負,仍然難如登天。”
“不提了。吾先要做了草藥,好換點麥子。不然,一家人又要饑餓。哎,百姓困苦難耐,就算生病也隻管等死,這醫術要想換口飯吃,也越來越難了。”這個自稱銅豌豆的男人,此時很是無助。
“爹。”一個身材比關漢卿更加高大的青年從屋子中出來,“俺去河邊打熬力氣,看看能否捉到幾條魚。”
“你啊。”關漢卿恨其不爭的搖頭,“你整天打熬力氣又有何用?我關家是醫戶,朝廷禁兵器,你又沒有刀槍弓箭可使,能練的什麽武藝?就算練好武藝,又有何用?難道替元廷做軍殺人麽?”
青年不服氣的說道:“爹,俺是漢壽亭侯的子孫,練武藝有什麽錯?就算不能馬上贏取功名,也能亂世防身。”
這青年叫關城,自小愛武,以祖宗關羽為楷模,打熬的一身好氣力,重義氣,亦能讀書,可謂文武雙才,倒有一點漢壽亭侯的樣子。
然而,他時運不濟。以忠義自許,不願投身軍務,為蒙元效力。又不肯落草為寇,加上身為醫戶,田土稀少,隻能靠河吃河。
關城平時在黃河邊打打魚,做做纖夫,辛辛苦苦尋得一些吃食,這日子過得也頗為艱辛恓惶。
加上關漢卿給人治治病,寫寫字,才能繳納賦稅,勉強維持一家生計。
好在,關漢卿畢竟名聲在外,乃是解州有名的才子,又在大都做過小醫官,屬於士,所以村社的蒙古色目保長甲主,並沒有欺負他們。
這使得關家人比起其他百姓,仍然好過一些,起碼不會受到保長甲主和大戶的刻意欺淩。
關城剛剛離開家門,家中就來了客人。
當然是夜貓子上宅,好事不來。
兩個公人連馬都不下,就大搖大擺的策馬直接開到關家破敗的大院。
“關夫子!足下可是關夫子?”一個公人下馬,擠出一絲笑容問關漢卿。
關漢卿眉頭一皺,拱手道:“在下正是關某,敢問兩位公人此來有何貴幹?”
說話間,關妻忙不迭的端出來兩碗水,“兩位公人遠來辛苦,喝口水吧。”
她心中深惡官府公人,這些小吏如狼似虎,官小腔大,簡直就是盤剝小民,敲骨吸髓的行家裏手。
這些人雖然民憤很大,可是根本不能得罪。
“聽說關夫子也是風流人物,想不到如今竟似落了難。”兩個公人打量一下院子裏的破敗和寒酸,態度更加倨傲幾分。
哼,了不起一個落魄的窮儒,空有些名聲,值當什麽?要是他答應,也就罷了。倘若不答應,且看我等公門手段如何哩。
“兩位請看座,有話直說便是。”關漢卿見到來者不善,神色也肅然起來。
他最討厭和這種人打交道。
“叨擾。”兩個公人大馬金刀的往石凳上一座,就大喇喇的亮出一塊漆黑的木牌。
關漢卿一瞅,卻是“解州衙堂”四個大字。
原來是州城來的公人,不是縣城。知州和達魯花赤派他們來此作甚?
“原來是州衙所遣,可是有什麽分教麽?”關漢卿耐著性子問道。
一個公人點頭,“知州王使君,特遣我等來請關夫子,為王使君寫一個話本子。”
什麽?寫劇本?為王知州?
關漢卿頓時心知不妙。
卻聽另一個公人笑道:“王使君托付之事,於關夫子不過小事一樁。不過,這潤筆費,卻是少不得。”說罷,拿出一個銀錠。
“這是十兩白銀,乃是給關夫子的潤筆費,還請笑納啊。”手一推,將銀錠推到關漢卿麵前,還有些不舍的摸了摸。
事實上,知州給的潤筆費是二十兩,隻是兩人貪墨了十兩。
當然,知州官人也不可能不知道。
“這如何使得。”關漢卿看都不看麵前的白銀,淡淡說道:“還不知王使君要寫什麽本子?”
“好說,好說。”兩個公人都樂了,似乎此事很有趣。
“王使君要的本子,名目都取好了,叫《四郎北歸》。”
關漢卿一愣,《四郎北歸》?他隻聽過《四郎探母》,寫的是楊四郎逃出契丹探望佘太君之事。難道,這《四郎北歸》,寫的是楊四郎回到契丹之事?
王使君為何要這樣的本子?
卻聽那公人笑嘻嘻的拿出一張信箋,“關夫子,這《四郎北歸》要寫的大概故事,就在這張紙上,你一看便知。這可是要到大都去演的。”
關漢卿當然沒聽過寫作大綱這個詞,但他拿的,就是一個寫作大綱。
待到這位大作家看完“寫作大綱”,頓時氣得牙疼。
你道為何?
原來,這位王使君大名王四郎,是新任的解州知州。這所謂《四郎北歸》,寫的就是他自己。
這,是不是太可恥了?
這也就罷了。
更讓關漢卿無語的是,王四郎要求寫出他拒絕降唐,始終心向大元,為了忠於大元,矢誌抗唐,無奈之下又逃出唐軍追捕,回到大元治下。
這其中,什麽唐軍大將送信勸降,斬使抗唐,兵敗被俘,拒不投降,施計逃跑,北渡黃河,重歸大元…
一個可歌可泣的大元忠臣,躍然紙上。
關漢卿已經五十歲了,他這一生也算大風大浪,見過很多無恥之徒。可是像王四郎這樣無恥的,當真是第一次見。
“兩位,關某才疏學淺,江郎才盡,卻是無法效力了。這個《四郎北歸》,恕關某無能為力。不過,既然已有大概故事,大可換人來寫。”關漢卿選擇了拒絕。
寫了這個無恥的本子,那他成什麽了?那不是銅豌豆,那是一條狗。
什麽?不寫?
兩位公差的臉色,頓時冷厲起來。
“關夫子,王使君既然找到你,那就非你莫屬。誰讓關夫子大名在外呢?你可不能讓我等難做啊。”公人不陰不陽的說道。
關漢卿抱抱卷,“江郎才盡,文思枯竭,實在無能為力,兩位另請高明吧。”
公人眼睛一眯,手指在桌子上不快不慢的敲著,“關夫子,某提醒於你,這可是知州官人之命。你,是要抗命麽?”
關漢卿毫不猶豫的說道:“關某不敢抗命,實在是難以勝任。”
“好好,關夫子答應了。很好!”兩個公人站起來,似乎關漢卿真的答應了。
什麽?關漢卿怒目看向兩人,心道我何時答應了?
卻見兩個公人站起來往外走,“那就謝過關夫子了。既然關夫子接了差事,我等半月後來取稿!到時要是拿不到稿,嘿嘿…”
說完,頭也不回的打馬離去。
關漢卿氣的渾身發抖。
無恥啊,真是太無恥了。
這蒙元治下,魑魅魍魎如此眾多,當真是人間鬼蜮!
關漢卿看著桌子上的十兩白銀,如同看見一坨狗屎。
“王四郎此人,真是無恥之尤。”關漢卿長歎一聲。
“郎君還是寫吧。我知道,這有損郎君心氣名節。可事到如今,不寫又能如何?豺狼當道,暗無天日,隻能罷了。”關妻苦澀的勸解道。
“不寫。”關漢卿麵沉如水。“吾所寫之本,無非忠義孝節,智勇善信。怎能以無恥為憑!斷斷不可!”
關妻跺腳,“郎君不寫,半月後酷吏來索稿,我家何如!破門就在眼前!不如,妾身先死,免得目睹那日淒涼!”
“民心似鐵,官法如爐!郎君縱然真是一個響當當的銅豌豆,又安能經爐火融煉啊!”
關漢卿長歎一聲,竟是無計可施。隻覺這五十年,身在蒙元治下,當真痛苦不堪。
“都說,五十而知天命。吾年五十,當知天命也。”關漢卿神色變得堅定決絕起來。
“夫人。”關漢卿突然抓住發妻的胳膊,“我們全家,渡過黃河,去大唐!”
什麽?
關妻身子一顫,“可是各處渡口把守嚴格,船隻也都被管控,渡河談何容易啊。一旦被抓獲,全家都活不成了。”
“管不了這麽多了。”關漢卿咬牙,“一河之隔,就是洛陽。隻要拚卻性命,去了南邊,那就是身在漢土了。”
“好吧。大不了,全家一起死就是了。”關妻流下眼淚,“你呀,還真就是一顆銅豌豆。”
私渡黃河風險很大。可是關漢卿此時隻想立刻離開這狗屁“大元”,他顧不了這麽多了。
“等關城回來,好生商議如何渡河。他經常在河邊打魚拉纖,或許有點法子。”關漢卿隻能把私渡黃河的希望,放在兒子身上。
ps:哎,今天無法加更了,晚上還要培訓,到現在單位還不放人,瘋了。好鬱悶!隻能推遲加更。對不起各位。蟹蟹支持!其實,早就想寫關漢卿和張養浩了,隻是之前一直時機不到,希望不算晚。晚安!
“…長歌慷慨吊陳跡兮,風動仿佛來英靈。暮色自遠而至兮,斷霞斜照忽明滅…一輪古月升東冥。”
一篇酣暢淋漓的好賦一氣嗬成,文不加點,當真才氣縱橫。
落款是:濟南張養浩--《白雲樓賦》
旁邊一個士子道以扇擊掌道:“善哉!希孟兄此賦大氣磅礴,旨趣高遠,令我輩汗顏啊,不愧是濟南第一才子!”
其他人紛紛出言讚歎。
張養浩淡定自若的微微一笑,“詩歌詞賦雖是我輩所長,可終歸是小道。如今,聖天子駕臨洛陽,求才若渴,中原百廢待興,正是男兒用命之時,怎能一味雕字酌句,優遊林泉,忘情山水焉?”
一個士子道:“希孟兄是要出仕大唐了麽?隻是,希孟兄雖是青年俊彥,可畢竟做過元廷之官,怕是朝廷不喜啊。”
張養浩今年不過二十出頭,可少年才高,已經做過東平學正。雖然此時無官在身,但畢竟算是出仕過元廷。
張養浩沒有回答,隻是再次揮筆寫下一句詩:“洛陽聖君天海量,濟南寒士冰壺心。一點瑕疵煙青玉,滿腹憂懷梁父吟。”
詩中之意,信心滿懷。他認為自己雖然是有瑕疵的差玉,可憂懷天下黎民,一片冰心。聖天子海量,是不會介懷的。
當然,張養浩乃是濟南富戶,其實不是所謂的寒士。
“看來,希孟兄是要決意出仕新朝了。”一個士子說道,“不知希孟兄是要參加新朝科舉呢,還是有門路走薦舉之道?”
“新朝科舉,不比金宋啊。據說,考中進士,也不過授官九品。隻是,錄取比例很高,但還要考君子六藝和農學。希孟兄大才,倒是走薦舉更合適。”
張養浩笑道:“小弟並無門路,但還是想走薦舉。吾已經收拾好行裝,三日內便要西去洛陽,碰碰運氣。”
“好,同去!同去!舉薦不成,再考科舉不遲!”另外一個士子說道,“以張兄才幹,就是一個郡守也做得!”
“聖天子在位,中原光複,可以出仕矣!”
“新朝新氣象啊。大唐恢複中原不到兩月,各地竟然秩序井然,如同久旱逢甘霖啊,當真厲害。”
第二天,濟南名士張養浩就帶著一群文友,聯袂西去洛陽。
張養浩是張九齡後裔,年少成名,很是豪氣。曆史上,曾經自告奮勇去大都求見權貴,以期舉薦。後來,他官運亨通,果然做到元廷高官。看起來,似乎是個貪圖富貴的官迷。
可是,元廷的科舉考試,就是在他的努力下恢複的。也是他主持了元廷第一次科舉考試。
此人不但是元代文學大家,也是有名的漢人政治家,絕非是官迷那麽簡單。從他的曆史事跡來看,他對百姓可謂愛護有加,政治才能也非常出色。
隻是他這一去,不知道能不能在唐廷得到一官半職。
…………
河東,解州,平陽縣,關頭原莊。
今日,忽然來了兩個騎馬下鄉的公差,到了這黃河邊上的關頭原莊。兩人鮮衣怒馬,挎刀背弓,一進莊子就引起村民的注意,不少人紛紛避讓。
“兀那老漢!你且站住,驚慌甚麽!俺有話問,近前來答話!”一個公人大喊。
跑出老遠的那個老漢,隻得回轉身來,對兩個神氣揚揚的公人唱個喏,恭恭敬敬的行禮道:“官人請問,小老兒仔細聽著就是。”
“這關頭原,可是關羽故裏?”公差問。
“是是,正是壽亭侯故裏。”老漢頓時與有榮焉的點頭,露出憨厚的笑容。隻是這笑容難以掩飾那一臉愁苦的菜色,顯得有些淒哀。
看來,這兩個公人,不像是縣中來的,倒像是州中來的。本縣,誰不知道關頭原是漢壽亭侯故裏?
“老貨。”另外一個公人說話更不客氣,“這十裏八鄉,是否有個叫關漢卿的人?你老實回答,但有一個字不對,仔細你的皮!”
關漢卿?老漢下意識的就點頭,“有有。”說著往南一指,“關先生,那可是這裏大大有名的人物哩,哪個不曉得?他家就在黃河邊。”
“那他在不在家?”公人再問,那神情似乎是倘若老漢敢說不在,就會受到鞭打。
老漢趕緊回答:“關先生之前一直在南邊和大都,幾年前回來,就再也沒有出去過了。”
兩個公人不再廢話,打馬就往南,直奔黃河邊。
此時,離黃河東岸隻有半裏的一個破落的大院內,正有一個年約五旬的高大男子,在院中碾草藥。
看此人雖然衣衫簡陋,還在碾草藥,可麵容卻頗為儒雅,不像個莊稼漢。
碾著碾著,此人突然扔掉手中的草藥,喟然歎息。
“郎君歎的甚氣。”一個頭發斑白,麵容憔悴的老婦從房中出來,“郎君不是說,自己是什麽煮不熟,捶不扁的銅豌豆麽?為何終日長籲短歎?郎君不是自稱,普天下風流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麽?”
聽她說話,顯然也是讀過書的。
那男人回頭苦笑,“夫人呐,銅豌豆不怕煮,不怕炒,不怕捶,卻怕火爐融煉啊!”
他指指四顧蕭然的破落大院,“吾家沒落至此,家無隔夜糧,就連筆墨之錢,尚且難尋。緣何不愁?”
老婦那依稀能看出當年風韻的臉露出冷笑:“郎君可是後悔了?想你關漢卿,也曾在大都名動公卿,在江南洛陽紙貴,為一時之俊傑,想不到臨了臨了,落了個鈴醫串巷,對聯換錢的地步。郎君是否後悔不曾經營仕途呢?”
這個男人,當然就是戲曲泰鬥關漢卿了。
說起來,關漢卿祖上也是大戶,隻是早就沒落,淪為醫戶。早年,曾經在大都為醫官。但其人誌向仍舊是濟世安民,隻是不願意屈事權貴,也不願意為蒙元效力,這才沉湎戲曲之道,竟為大家。
當年,關漢卿騎鶴下揚州,廣為結交江南名士優伶,留戀梨園戲院,當真是名動一時。
做不了官,仕途無望,關漢卿隻能寄情於戲曲,在一篇篇膾炙人口的佳作中宣揚心中正氣,卻屢屢得罪權貴。尤其是這幾年,元廷逐漸拋棄漢法,對漢人文士更加苛刻,要演戲劇已經很難了。
幾年來,不少劇作家和優伶,都被以誹謗的罪名逮捕。南方的李唐越強大,元廷對梨園戲曲就越苛刻。不是討元廷喜歡的戲劇,根本不能演。
這也是關漢卿陷入困頓的重要原因。
“夫人,吾是曾後悔過。可後悔的並非沒有經營仕途。而是後悔回到河東。”關漢卿苦笑,指指南方,“幾年前,唐主起兵時,我們還在金陵,又不知唐軍底細。聞聽刀兵,以為江南大亂,就趕緊渡江北歸。”
“如今看來,唐主竟真是命世之主,而非賊寇之流。聽說,唐主坐了洛陽,大修長安,濟世安民,大有再開漢唐盛世之氣象。當初若是留在南方,說不定能為漢家效力,也不枉費一生了。”
關妻苦笑:“說這些尚有何用?如今各處渡口,把守極嚴,就是要渡河,也很難了。再說,就算我們能偷渡到河南,唐主也未必知你,用你。你要出仕施展抱負,仍然難如登天。”
“不提了。吾先要做了草藥,好換點麥子。不然,一家人又要饑餓。哎,百姓困苦難耐,就算生病也隻管等死,這醫術要想換口飯吃,也越來越難了。”這個自稱銅豌豆的男人,此時很是無助。
“爹。”一個身材比關漢卿更加高大的青年從屋子中出來,“俺去河邊打熬力氣,看看能否捉到幾條魚。”
“你啊。”關漢卿恨其不爭的搖頭,“你整天打熬力氣又有何用?我關家是醫戶,朝廷禁兵器,你又沒有刀槍弓箭可使,能練的什麽武藝?就算練好武藝,又有何用?難道替元廷做軍殺人麽?”
青年不服氣的說道:“爹,俺是漢壽亭侯的子孫,練武藝有什麽錯?就算不能馬上贏取功名,也能亂世防身。”
這青年叫關城,自小愛武,以祖宗關羽為楷模,打熬的一身好氣力,重義氣,亦能讀書,可謂文武雙才,倒有一點漢壽亭侯的樣子。
然而,他時運不濟。以忠義自許,不願投身軍務,為蒙元效力。又不肯落草為寇,加上身為醫戶,田土稀少,隻能靠河吃河。
關城平時在黃河邊打打魚,做做纖夫,辛辛苦苦尋得一些吃食,這日子過得也頗為艱辛恓惶。
加上關漢卿給人治治病,寫寫字,才能繳納賦稅,勉強維持一家生計。
好在,關漢卿畢竟名聲在外,乃是解州有名的才子,又在大都做過小醫官,屬於士,所以村社的蒙古色目保長甲主,並沒有欺負他們。
這使得關家人比起其他百姓,仍然好過一些,起碼不會受到保長甲主和大戶的刻意欺淩。
關城剛剛離開家門,家中就來了客人。
當然是夜貓子上宅,好事不來。
兩個公人連馬都不下,就大搖大擺的策馬直接開到關家破敗的大院。
“關夫子!足下可是關夫子?”一個公人下馬,擠出一絲笑容問關漢卿。
關漢卿眉頭一皺,拱手道:“在下正是關某,敢問兩位公人此來有何貴幹?”
說話間,關妻忙不迭的端出來兩碗水,“兩位公人遠來辛苦,喝口水吧。”
她心中深惡官府公人,這些小吏如狼似虎,官小腔大,簡直就是盤剝小民,敲骨吸髓的行家裏手。
這些人雖然民憤很大,可是根本不能得罪。
“聽說關夫子也是風流人物,想不到如今竟似落了難。”兩個公人打量一下院子裏的破敗和寒酸,態度更加倨傲幾分。
哼,了不起一個落魄的窮儒,空有些名聲,值當什麽?要是他答應,也就罷了。倘若不答應,且看我等公門手段如何哩。
“兩位請看座,有話直說便是。”關漢卿見到來者不善,神色也肅然起來。
他最討厭和這種人打交道。
“叨擾。”兩個公人大馬金刀的往石凳上一座,就大喇喇的亮出一塊漆黑的木牌。
關漢卿一瞅,卻是“解州衙堂”四個大字。
原來是州城來的公人,不是縣城。知州和達魯花赤派他們來此作甚?
“原來是州衙所遣,可是有什麽分教麽?”關漢卿耐著性子問道。
一個公人點頭,“知州王使君,特遣我等來請關夫子,為王使君寫一個話本子。”
什麽?寫劇本?為王知州?
關漢卿頓時心知不妙。
卻聽另一個公人笑道:“王使君托付之事,於關夫子不過小事一樁。不過,這潤筆費,卻是少不得。”說罷,拿出一個銀錠。
“這是十兩白銀,乃是給關夫子的潤筆費,還請笑納啊。”手一推,將銀錠推到關漢卿麵前,還有些不舍的摸了摸。
事實上,知州給的潤筆費是二十兩,隻是兩人貪墨了十兩。
當然,知州官人也不可能不知道。
“這如何使得。”關漢卿看都不看麵前的白銀,淡淡說道:“還不知王使君要寫什麽本子?”
“好說,好說。”兩個公人都樂了,似乎此事很有趣。
“王使君要的本子,名目都取好了,叫《四郎北歸》。”
關漢卿一愣,《四郎北歸》?他隻聽過《四郎探母》,寫的是楊四郎逃出契丹探望佘太君之事。難道,這《四郎北歸》,寫的是楊四郎回到契丹之事?
王使君為何要這樣的本子?
卻聽那公人笑嘻嘻的拿出一張信箋,“關夫子,這《四郎北歸》要寫的大概故事,就在這張紙上,你一看便知。這可是要到大都去演的。”
關漢卿當然沒聽過寫作大綱這個詞,但他拿的,就是一個寫作大綱。
待到這位大作家看完“寫作大綱”,頓時氣得牙疼。
你道為何?
原來,這位王使君大名王四郎,是新任的解州知州。這所謂《四郎北歸》,寫的就是他自己。
這,是不是太可恥了?
這也就罷了。
更讓關漢卿無語的是,王四郎要求寫出他拒絕降唐,始終心向大元,為了忠於大元,矢誌抗唐,無奈之下又逃出唐軍追捕,回到大元治下。
這其中,什麽唐軍大將送信勸降,斬使抗唐,兵敗被俘,拒不投降,施計逃跑,北渡黃河,重歸大元…
一個可歌可泣的大元忠臣,躍然紙上。
關漢卿已經五十歲了,他這一生也算大風大浪,見過很多無恥之徒。可是像王四郎這樣無恥的,當真是第一次見。
“兩位,關某才疏學淺,江郎才盡,卻是無法效力了。這個《四郎北歸》,恕關某無能為力。不過,既然已有大概故事,大可換人來寫。”關漢卿選擇了拒絕。
寫了這個無恥的本子,那他成什麽了?那不是銅豌豆,那是一條狗。
什麽?不寫?
兩位公差的臉色,頓時冷厲起來。
“關夫子,王使君既然找到你,那就非你莫屬。誰讓關夫子大名在外呢?你可不能讓我等難做啊。”公人不陰不陽的說道。
關漢卿抱抱卷,“江郎才盡,文思枯竭,實在無能為力,兩位另請高明吧。”
公人眼睛一眯,手指在桌子上不快不慢的敲著,“關夫子,某提醒於你,這可是知州官人之命。你,是要抗命麽?”
關漢卿毫不猶豫的說道:“關某不敢抗命,實在是難以勝任。”
“好好,關夫子答應了。很好!”兩個公人站起來,似乎關漢卿真的答應了。
什麽?關漢卿怒目看向兩人,心道我何時答應了?
卻見兩個公人站起來往外走,“那就謝過關夫子了。既然關夫子接了差事,我等半月後來取稿!到時要是拿不到稿,嘿嘿…”
說完,頭也不回的打馬離去。
關漢卿氣的渾身發抖。
無恥啊,真是太無恥了。
這蒙元治下,魑魅魍魎如此眾多,當真是人間鬼蜮!
關漢卿看著桌子上的十兩白銀,如同看見一坨狗屎。
“王四郎此人,真是無恥之尤。”關漢卿長歎一聲。
“郎君還是寫吧。我知道,這有損郎君心氣名節。可事到如今,不寫又能如何?豺狼當道,暗無天日,隻能罷了。”關妻苦澀的勸解道。
“不寫。”關漢卿麵沉如水。“吾所寫之本,無非忠義孝節,智勇善信。怎能以無恥為憑!斷斷不可!”
關妻跺腳,“郎君不寫,半月後酷吏來索稿,我家何如!破門就在眼前!不如,妾身先死,免得目睹那日淒涼!”
“民心似鐵,官法如爐!郎君縱然真是一個響當當的銅豌豆,又安能經爐火融煉啊!”
關漢卿長歎一聲,竟是無計可施。隻覺這五十年,身在蒙元治下,當真痛苦不堪。
“都說,五十而知天命。吾年五十,當知天命也。”關漢卿神色變得堅定決絕起來。
“夫人。”關漢卿突然抓住發妻的胳膊,“我們全家,渡過黃河,去大唐!”
什麽?
關妻身子一顫,“可是各處渡口把守嚴格,船隻也都被管控,渡河談何容易啊。一旦被抓獲,全家都活不成了。”
“管不了這麽多了。”關漢卿咬牙,“一河之隔,就是洛陽。隻要拚卻性命,去了南邊,那就是身在漢土了。”
“好吧。大不了,全家一起死就是了。”關妻流下眼淚,“你呀,還真就是一顆銅豌豆。”
私渡黃河風險很大。可是關漢卿此時隻想立刻離開這狗屁“大元”,他顧不了這麽多了。
“等關城回來,好生商議如何渡河。他經常在河邊打魚拉纖,或許有點法子。”關漢卿隻能把私渡黃河的希望,放在兒子身上。
ps:哎,今天無法加更了,晚上還要培訓,到現在單位還不放人,瘋了。好鬱悶!隻能推遲加更。對不起各位。蟹蟹支持!其實,早就想寫關漢卿和張養浩了,隻是之前一直時機不到,希望不算晚。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