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鼓咚咚,各營將領魚貫入賬。
看到帳中的屍體,再看到垂手侍立在欽差案前的李孝逸,大夥不由麵麵相覷。
馮靖心裏清楚,這些將領中不乏悍勇嗜血的亡命之徒,更不乏李孝逸多年培植的親信,如果拿捏不好,這些貨腦子一熱不定會幹出什麽出格之事!
待各營將領甫一站定,馮靖便先聲奪人:
“黑齒常將軍的右路軍已在金陵大破叛軍,徐敬業正奪路奔命倉皇逃竄。大勢之下,我軍當麵之敵已成驚弓之鳥,此我軍大破賊軍之最佳時機!本欽差離京前,天後和皇上一再叮囑,希望我左路軍迅速出擊建不世偉勳。”
說到這裏他俯視一周,放緩了語氣從容說道:“各位將軍出師已久,卻寸功未立,難道要看著右路軍獨竟全功而我軍毫無建樹?”
此話一出,下麵的大部分將領便怒衝衝嚷嚷起來。
“傻逼才想在這裏耗著,老子早想率部出擊了!”
“對,老子早就憋不住勁兒了,打吧!”
“欽差下令吧,末將願打先鋒!”
……
“諸位!”
馮靖雙手在空中虛虛一按,鐵鑄著臉子舉起魚符,“從現在起,本欽差專司監軍和軍令下達,具體作戰部署,仍由李孝逸將軍專閫。”
“諾!”眾將領山呼海嘯。
直到此刻,李孝逸才徹底看清,大部分將領以往服從的並非自己,他們遵從的是朝廷的聖旨和魚符。
當全軍一潭死水時,根本看不到底,軍令之下大夥依令而行統一動作,根本看不清誰是自己的鐵杆誰是真正的職業軍人。
目前大勢下,自己的那幾個鐵杆根本翻不起浪花,還是見好就收吧!
心灰意冷中,李孝逸暗暗歎了口氣,轉身對馮靖一揖,“欽差大人既授權於我,末將自當從命。”
直到這時,馮靖似乎才發現李孝逸還一直站著,他一揮手,“三郎,給李將軍設座。”
李隆基答應一聲,迅速搬來一隻杌凳。
李孝逸一見急忙稽首,“謝欽差大人、謝楚王殿下!”
這個場麵極富含量,眾將心裏頓時紛擾不休。
堂堂欽差麵前,正宗皇子李隆基不過一介親隨而已!
跟李隆基比,李孝逸不過皇族遠支,身份地位遠遠比不上楚王李隆基貴重。
回頭再拿欽差與李孝逸相權,孰重孰輕一目了然。
馮靖見狀暗暗一笑,李孝逸在曆史上的這段表現委實是個謎,沒有證據表明他與徐敬業暗中勾結,但其擁兵不動卻是事實;明明是大唐名將,卻在開戰初期連吃敗仗。
也許,這段心路曆程隻有李孝逸自己盤得清。
現在,這三十萬大軍就像一架巨大的戰爭機器被發動起來了,被綁在機器上的李孝逸不得不殫精竭慮好好駕轅了。
想到這裏他振衣而起,“諸位將軍,建功立業正當其時,今夜三更全軍出動,一鼓作氣殲滅當麵之敵!”
“諾!”眾將炸雷似應了一聲。
李孝逸不愧名將,何況在這種以眾欺寡的戰略態勢下,他三下五除二便拿出來一套謀劃縝密的行兵方案。
旋即,他又請馮靖以欽差大總管身份校閱了三軍。
馮靖不禁暗讚道:這貨在軍事上絕逼是把好手,隻要他願意。
當晚,全軍飽餐一頓。
三更時分,全軍悄然渡河,隨即發起了泰山壓頂般的進攻。
出其不意兼以眾擊寡,對岸的叛軍猝不及防,一時之間狼奔豕突四散潰逃,三十萬大軍乘勝追擊勢如破竹。
大軍一路高歌猛進,第二天傍晚,全軍已兵臨揚州。
揚州叛軍本已不足五萬,既要麵對絕對優勢的正麵唐軍,還要防守背後逼近的黑齒常大軍,士氣低落如驚弓之鳥,稍一抵抗便全麵崩潰,一路向北邊的樊良湖倉皇逃去。
揚州城,欽差行轅中。
馮靖命李孝逸迅速拓了幾萬張緝捕懸賞通告,派出探馬四處張貼,目標直指徐敬業和駱賓王。
馮靖在懸賞通告上做了點小手腳:
徐敬業是人人得而誅之,是死是活無所謂,駱賓王則務必活捉。
另外,徐敬業的懸賞額度隻有黃金五百兩,駱賓王則是黃金一千兩。
此布一出,明眼人一看便知,駱賓王在朝庭中的分量遠遠高於徐敬業!
馮靖知道,一旦看到此布,心高氣傲的徐敬業非氣死不可,他和駱賓王之間必生齟齬。
※※
左路唐軍連戰皆捷勢如破竹,幾天功夫便將叛軍主力全部壓縮於樊良湖中的幾個島上。
此時的李孝逸已徹底看清,叛軍不過一群烏合之眾,指揮混亂戰力低下。但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開戰伊始時,自己為何愣是打不過叛軍呢?
眼看著即將與黑齒常的大軍勝利會師,李孝逸心中暗自慶幸不已:多虧了欽差大人拿劍逼著,否則自己還在騎牆觀望,若真那樣,平叛之後自己不死也要扒層皮。
於是在馮靖麵前,李孝逸變得更加小心翼翼,所有的事情都要向其請示匯報,馮靖若不讓座,他便垂手侍立唯唯諾諾。
馮靖見狀反而不忍,他多次申明:“論戰守之策,將軍蓋世無雙,何況將軍專閫軍事,有事可臨機決斷,不必一一請示。”
李孝逸嘴上唯唯諾諾,可到了下一次照樣還是請示匯報不厭其煩。
無奈之中,馮靖忽然就明白了。
李孝逸雖係大唐名將,甚至堪稱一代兵家,但他不是黑齒常那樣的純粹軍人。
說白了,李孝逸是軍人中的政客,此其家庭背景決定的。
亂局之中,政客所要權衡的不僅僅在軍事層麵,他們更看重自身的政治利益。
所以,他們更注重於官場混人,其次才是做事。
※※
樊良湖,南北長一百許裏、東西寬六十多裏,地形複雜非常適於屯兵防禦,所以成為徐敬業叛軍的後方基地。
昏暗牢房中,駱賓王已須發皆白。
天後的明旨當初剛傳至金陵時,徐敬業便開始對他疏遠起來。
根據旨意,徐敬業及其黨羽皆是滅九族,唯獨駱賓王的家眷是居京圈禁。
駱賓王倒是很體諒徐敬業:也難怪徐大將軍,任誰看到這種事情都會起疑。
然當欽差的懸賞通告放到徐敬業的桌上時,一切都迅速變了味兒。
駱賓王先是被押入牢房,繼而要殺要剮,所幸一幫同僚百般替其求告,徐敬業這才暫時饒他不死。
忠而見疑!
駱賓王頓時萬念俱灰一夜白頭,對徐敬業再也體諒不起了,武媚的明旨和欽差的通告分明就是陰謀,徐敬業居然睜著眼睛往坑裏跳!
直到這時他才陡然意識到,徐敬業就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二貨,不懂三軍之事卻行三軍之權,不敗才怪呢。
起兵初期氣勢如虹,當時若乘勝西進直搗陪都洛陽,此時大勢已成。孰料節骨眼上,這個二貨愣是非打金陵不可,遂致兵勢漸頹而軍心彌散。
接下來,黑齒常一個反擊便將這貨打得屁滾尿流倉皇逃竄,到了此刻不知重整旗鼓,卻忙著清除異己拿自己人開刀。
其實最可笑的還是自己,迷迷糊糊就被這個二貨給忽悠上了賊船,眼下賊船千瘡百孔行將沉沒,自己卻被這二貨一腳踹進了水裏。
說來說去,自己才是二貨!
思來想去,駱賓王惆悵萬千。
明亮的月光下,一陣槳聲嘩嘩傳來。
槳聲水影中,一葉扁舟在牢房外的碼頭上緩緩泊下,舟上一個將軍按劍而立。
透過牢房的窗戶,駱賓王一下子認出了來人,是王那相!
駱賓王頓時一驚,目前軍情如此緊急,徐敬業卻派心腹大將來此,看來自己凶多吉少!
嘩啦一聲,牢門打開。
王那相大步進來,牢房裏卷起一縷寒風。
王那相麵無表情,“駱大人,上將軍要見您。”
駱賓王振衣而起,淡淡一聲,“去哪裏?”
“下阿溪島。”
下阿溪不是小溪,而是樊良湖上遊的一條大江,徐敬業的行轅就設在下阿溪島上。
駱賓王點點頭,一言不發大步向外走去。
小舟逆流而上,駱賓王一路無話,王那相也不多言。
小半個時辰過去,位於湖口位置的下阿溪島已遙遙在望。
隱隱傳來的金鼓和陣陣廝殺表明,那裏的激戰猶酣。
駱賓王突然開了口,“王將軍,請轉告上將軍,駱賓王忠心耿耿死而無怨。”
說著他身子往後一仰,撲通一聲插進了江中。
一串水泡急速浮起,隨著江水激流迅速消失在遠方,仿佛什麽也沒有發生過。
王那相頓時傻了,江流湍急水深莫測,駱賓王必死無疑!
“一代才子……可惜!”王那相一聲歎息。
江風急速掠過。
看到帳中的屍體,再看到垂手侍立在欽差案前的李孝逸,大夥不由麵麵相覷。
馮靖心裏清楚,這些將領中不乏悍勇嗜血的亡命之徒,更不乏李孝逸多年培植的親信,如果拿捏不好,這些貨腦子一熱不定會幹出什麽出格之事!
待各營將領甫一站定,馮靖便先聲奪人:
“黑齒常將軍的右路軍已在金陵大破叛軍,徐敬業正奪路奔命倉皇逃竄。大勢之下,我軍當麵之敵已成驚弓之鳥,此我軍大破賊軍之最佳時機!本欽差離京前,天後和皇上一再叮囑,希望我左路軍迅速出擊建不世偉勳。”
說到這裏他俯視一周,放緩了語氣從容說道:“各位將軍出師已久,卻寸功未立,難道要看著右路軍獨竟全功而我軍毫無建樹?”
此話一出,下麵的大部分將領便怒衝衝嚷嚷起來。
“傻逼才想在這裏耗著,老子早想率部出擊了!”
“對,老子早就憋不住勁兒了,打吧!”
“欽差下令吧,末將願打先鋒!”
……
“諸位!”
馮靖雙手在空中虛虛一按,鐵鑄著臉子舉起魚符,“從現在起,本欽差專司監軍和軍令下達,具體作戰部署,仍由李孝逸將軍專閫。”
“諾!”眾將領山呼海嘯。
直到此刻,李孝逸才徹底看清,大部分將領以往服從的並非自己,他們遵從的是朝廷的聖旨和魚符。
當全軍一潭死水時,根本看不到底,軍令之下大夥依令而行統一動作,根本看不清誰是自己的鐵杆誰是真正的職業軍人。
目前大勢下,自己的那幾個鐵杆根本翻不起浪花,還是見好就收吧!
心灰意冷中,李孝逸暗暗歎了口氣,轉身對馮靖一揖,“欽差大人既授權於我,末將自當從命。”
直到這時,馮靖似乎才發現李孝逸還一直站著,他一揮手,“三郎,給李將軍設座。”
李隆基答應一聲,迅速搬來一隻杌凳。
李孝逸一見急忙稽首,“謝欽差大人、謝楚王殿下!”
這個場麵極富含量,眾將心裏頓時紛擾不休。
堂堂欽差麵前,正宗皇子李隆基不過一介親隨而已!
跟李隆基比,李孝逸不過皇族遠支,身份地位遠遠比不上楚王李隆基貴重。
回頭再拿欽差與李孝逸相權,孰重孰輕一目了然。
馮靖見狀暗暗一笑,李孝逸在曆史上的這段表現委實是個謎,沒有證據表明他與徐敬業暗中勾結,但其擁兵不動卻是事實;明明是大唐名將,卻在開戰初期連吃敗仗。
也許,這段心路曆程隻有李孝逸自己盤得清。
現在,這三十萬大軍就像一架巨大的戰爭機器被發動起來了,被綁在機器上的李孝逸不得不殫精竭慮好好駕轅了。
想到這裏他振衣而起,“諸位將軍,建功立業正當其時,今夜三更全軍出動,一鼓作氣殲滅當麵之敵!”
“諾!”眾將炸雷似應了一聲。
李孝逸不愧名將,何況在這種以眾欺寡的戰略態勢下,他三下五除二便拿出來一套謀劃縝密的行兵方案。
旋即,他又請馮靖以欽差大總管身份校閱了三軍。
馮靖不禁暗讚道:這貨在軍事上絕逼是把好手,隻要他願意。
當晚,全軍飽餐一頓。
三更時分,全軍悄然渡河,隨即發起了泰山壓頂般的進攻。
出其不意兼以眾擊寡,對岸的叛軍猝不及防,一時之間狼奔豕突四散潰逃,三十萬大軍乘勝追擊勢如破竹。
大軍一路高歌猛進,第二天傍晚,全軍已兵臨揚州。
揚州叛軍本已不足五萬,既要麵對絕對優勢的正麵唐軍,還要防守背後逼近的黑齒常大軍,士氣低落如驚弓之鳥,稍一抵抗便全麵崩潰,一路向北邊的樊良湖倉皇逃去。
揚州城,欽差行轅中。
馮靖命李孝逸迅速拓了幾萬張緝捕懸賞通告,派出探馬四處張貼,目標直指徐敬業和駱賓王。
馮靖在懸賞通告上做了點小手腳:
徐敬業是人人得而誅之,是死是活無所謂,駱賓王則務必活捉。
另外,徐敬業的懸賞額度隻有黃金五百兩,駱賓王則是黃金一千兩。
此布一出,明眼人一看便知,駱賓王在朝庭中的分量遠遠高於徐敬業!
馮靖知道,一旦看到此布,心高氣傲的徐敬業非氣死不可,他和駱賓王之間必生齟齬。
※※
左路唐軍連戰皆捷勢如破竹,幾天功夫便將叛軍主力全部壓縮於樊良湖中的幾個島上。
此時的李孝逸已徹底看清,叛軍不過一群烏合之眾,指揮混亂戰力低下。但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開戰伊始時,自己為何愣是打不過叛軍呢?
眼看著即將與黑齒常的大軍勝利會師,李孝逸心中暗自慶幸不已:多虧了欽差大人拿劍逼著,否則自己還在騎牆觀望,若真那樣,平叛之後自己不死也要扒層皮。
於是在馮靖麵前,李孝逸變得更加小心翼翼,所有的事情都要向其請示匯報,馮靖若不讓座,他便垂手侍立唯唯諾諾。
馮靖見狀反而不忍,他多次申明:“論戰守之策,將軍蓋世無雙,何況將軍專閫軍事,有事可臨機決斷,不必一一請示。”
李孝逸嘴上唯唯諾諾,可到了下一次照樣還是請示匯報不厭其煩。
無奈之中,馮靖忽然就明白了。
李孝逸雖係大唐名將,甚至堪稱一代兵家,但他不是黑齒常那樣的純粹軍人。
說白了,李孝逸是軍人中的政客,此其家庭背景決定的。
亂局之中,政客所要權衡的不僅僅在軍事層麵,他們更看重自身的政治利益。
所以,他們更注重於官場混人,其次才是做事。
※※
樊良湖,南北長一百許裏、東西寬六十多裏,地形複雜非常適於屯兵防禦,所以成為徐敬業叛軍的後方基地。
昏暗牢房中,駱賓王已須發皆白。
天後的明旨當初剛傳至金陵時,徐敬業便開始對他疏遠起來。
根據旨意,徐敬業及其黨羽皆是滅九族,唯獨駱賓王的家眷是居京圈禁。
駱賓王倒是很體諒徐敬業:也難怪徐大將軍,任誰看到這種事情都會起疑。
然當欽差的懸賞通告放到徐敬業的桌上時,一切都迅速變了味兒。
駱賓王先是被押入牢房,繼而要殺要剮,所幸一幫同僚百般替其求告,徐敬業這才暫時饒他不死。
忠而見疑!
駱賓王頓時萬念俱灰一夜白頭,對徐敬業再也體諒不起了,武媚的明旨和欽差的通告分明就是陰謀,徐敬業居然睜著眼睛往坑裏跳!
直到這時他才陡然意識到,徐敬業就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二貨,不懂三軍之事卻行三軍之權,不敗才怪呢。
起兵初期氣勢如虹,當時若乘勝西進直搗陪都洛陽,此時大勢已成。孰料節骨眼上,這個二貨愣是非打金陵不可,遂致兵勢漸頹而軍心彌散。
接下來,黑齒常一個反擊便將這貨打得屁滾尿流倉皇逃竄,到了此刻不知重整旗鼓,卻忙著清除異己拿自己人開刀。
其實最可笑的還是自己,迷迷糊糊就被這個二貨給忽悠上了賊船,眼下賊船千瘡百孔行將沉沒,自己卻被這二貨一腳踹進了水裏。
說來說去,自己才是二貨!
思來想去,駱賓王惆悵萬千。
明亮的月光下,一陣槳聲嘩嘩傳來。
槳聲水影中,一葉扁舟在牢房外的碼頭上緩緩泊下,舟上一個將軍按劍而立。
透過牢房的窗戶,駱賓王一下子認出了來人,是王那相!
駱賓王頓時一驚,目前軍情如此緊急,徐敬業卻派心腹大將來此,看來自己凶多吉少!
嘩啦一聲,牢門打開。
王那相大步進來,牢房裏卷起一縷寒風。
王那相麵無表情,“駱大人,上將軍要見您。”
駱賓王振衣而起,淡淡一聲,“去哪裏?”
“下阿溪島。”
下阿溪不是小溪,而是樊良湖上遊的一條大江,徐敬業的行轅就設在下阿溪島上。
駱賓王點點頭,一言不發大步向外走去。
小舟逆流而上,駱賓王一路無話,王那相也不多言。
小半個時辰過去,位於湖口位置的下阿溪島已遙遙在望。
隱隱傳來的金鼓和陣陣廝殺表明,那裏的激戰猶酣。
駱賓王突然開了口,“王將軍,請轉告上將軍,駱賓王忠心耿耿死而無怨。”
說著他身子往後一仰,撲通一聲插進了江中。
一串水泡急速浮起,隨著江水激流迅速消失在遠方,仿佛什麽也沒有發生過。
王那相頓時傻了,江流湍急水深莫測,駱賓王必死無疑!
“一代才子……可惜!”王那相一聲歎息。
江風急速掠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