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勳本就脾氣暴躁,此刻更是被怒火衝昏了頭腦,真想馬上就給這些所謂的“刁民”一點顏色瞧瞧。
二來,糧食的問題迫在眉睫,必須盡快解決。
幾日後,孫策派遣使臣虞翻前來求見。
虞翻一見到劉勳,便立刻畢恭畢敬地呈上了孫策的親筆信,他的臉上堆滿了謙卑的笑容,還讓人抬進來不少財寶。
劉勳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這和上次見到劉賢時的情景如出一轍。
在劉勳看來,孫策如此行事,分明是敬重他,甚至有幾分“下邦小國對上邦大國”祈求結交的意思,這讓劉勳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劉勳迫不及待地打開信,隻見上麵寫道:
明公雄踞一方,麾下兵強馬壯,四方豪傑,莫不敬仰。
緊接著,孫策話鋒一轉,言辭懇切地寫道:“近者,上繚之地屢屢派兵侵擾我境,燒殺搶掠,令人痛恨。聞明公欲有討伐之意,策願助一臂之力。”
“上繚雖小,城堅池深,攻難守易,不可旬日而舉。然其地富庶,糧草豐盈,若能得之,足可養兵數萬。明公欲取之,策當以糧草相濟,兵馬相助,共分其利。”
孫策在信中故意把上繚的難度誇大,強調“上繚雖小,城堅池深,攻難守易,不可旬日而舉”,其目的就是要讓劉勳覺得,這上繚如此難啃的骨頭,唯有他這般實力強勁的諸侯才能拿下。
另一方麵,孫策又拋出了極具誘惑的誘餌,上繚雖然城池堅固,易守難攻,但其富庶程度足以讓任何人為之垂涎。對於眼下正為缺糧愁的焦頭爛額的劉勳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至於孫策許諾一同出兵,甘願聽從劉勳的號令,劉勳卻絲毫沒有察覺這其中的貓膩,僅僅以為孫策是真心實意想要與他合作,共同謀取利益,殊不知孫策不過是為了哄騙他出兵罷了。
劉勳反複讀了幾遍信,心中愈發得意,看向虞翻,問道:“孫策果然有心願意助我?”
虞翻連忙點頭,神色篤定,言辭懇切地說道:“千真萬確,隻因我主實力不足,故而一直沒有對上繚用兵,隻要明公有意,我們必當全力相助。”
果然,劉勳動心了,他在腦海中已然勾勒出拿下上繚後的美好藍圖,到時候,糧食充足,兵力強盛,仿佛稱霸一方的大業就在眼前。
虞翻察言觀色,又不住地添柴加火,讓劉勳愈發堅定了決心。
最後劉勳猛地一拍桌案,撂下狠話:“區區一群上繚的刁民,為禍一方,吾豈能相容,你回去告訴孫策,不日我就要發兵,定然要踏平上繚!”那語氣,仿佛上繚已是他的囊中之物。
虞翻連忙稱讚,臉上堆滿了討好的笑容,“明公憂國憂民,出兵平亂,實乃社稷之幸!百姓之幸!”
當虞翻離開後,劉曄聽聞了此事,深感不安,極力勸阻道:“主公,萬萬不可衝動。上繚雖小,可城池堅固,易守難攻。我們的軍隊要是去攻打,短期內根本打不下來。長時間在外征戰,士兵們必然疲憊不堪,廬江也必然會空虛。孫策此人野心勃勃,一直對周邊虎視眈眈,他定會趁咱們後方空虛之時,突然來襲。”
“到那時,咱們前方攻不下上繚,後方又守不住廬江,進退兩難,處境可就太危險了,請明公三思!”
劉曄言辭懇切,眼中滿是焦慮與擔憂,他對孫策的野心洞若觀火,深知此人絕不可輕信。
可惜,劉勳此時已經蒙蔽了雙眼,衝昏了頭腦,哪裏還聽得進劉曄的苦勸。
他滿不在乎地擺了擺手,不耐煩地說道:“子揚,你多慮了,我意已決,不必再勸!”
劉勳不顧勸阻,迅速點齊兵馬,帶著三萬大軍浩浩蕩蕩,離開了皖城!
……
與此同時,在吳郡的曲阿,一座雅致清幽的庭院之中,傳出了悅耳的琴聲。
院中幾株翠竹在牆角搖曳生姿,竹葉沙沙作響,似在與這雅致的氛圍輕聲低語,又似在訴說著悠悠往事。
周瑜安然端坐於一張石桌之前,一襲白袍勝雪,俊逸的麵龐仿若精心雕琢的美玉,透著與生俱來的高貴與從容,舉手投足間盡顯儒雅風範,當真儀表不俗。
麵前一架古琴橫陳,琴身古樸典雅,周瑜的手指靈動地在琴弦上跳躍、飛舞。
琴聲輕柔舒緩,如潺潺溪流,滋潤心田,讓人置身於春日的山林,聽著山間清泉叮咚,感受著大自然的溫柔撫慰。
幾個侍女身著淡雅的羅裙,靜立在一旁,她們身姿婀娜,麵容姣好,此刻全都被周瑜的琴聲吸引,沉浸在那美妙的旋律之中。
一曲終了,餘音嫋嫋,良久不散,侍女們依舊沉浸其中,過了好一會兒,才緩緩回過神來,看向周瑜的眼神中滿是崇敬與傾慕。
而周瑜,隻是淡然一笑,這琴音於他不過是信手拈來。
他站起身來,負手而立,目光望向遠方,似在思索著什麽,又似在等待著什麽。
過了一會,一陣腳步聲傳來,打破了庭院的寧靜,見虞翻大步走來,周瑜頓時笑了。
“公瑾,你真是好雅興啊,每次來你這,我都感覺自己走錯了地方。”
虞翻一進庭院,便笑著打趣道,眼中透著幾分羨慕。
“仲翔,一看你這臉色,我就知道你給我帶來了好消息。”
虞翻點了點頭,神色興奮地說道:“一切都如公瑾所料,劉勳已經出兵了。”
周瑜爽朗一笑,笑聲在庭院中回蕩,“好!馬上將此事告知主公,老虎已經出山,我們也該行動了!”
周瑜知道孫策是個急脾氣,兩人邁步就要往外走。
可以說,孫策是三國最瘋狂,最貪婪,最有戾氣的諸侯!
別人都是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可孫策卻同時惦記著好幾塊肥肉。
廣陵、廬江、江夏、豫章,他全都想要,且一刻也不想多等!
如果實力再強一些,說不定偷襲許都也不是一句空話。
二來,糧食的問題迫在眉睫,必須盡快解決。
幾日後,孫策派遣使臣虞翻前來求見。
虞翻一見到劉勳,便立刻畢恭畢敬地呈上了孫策的親筆信,他的臉上堆滿了謙卑的笑容,還讓人抬進來不少財寶。
劉勳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這和上次見到劉賢時的情景如出一轍。
在劉勳看來,孫策如此行事,分明是敬重他,甚至有幾分“下邦小國對上邦大國”祈求結交的意思,這讓劉勳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劉勳迫不及待地打開信,隻見上麵寫道:
明公雄踞一方,麾下兵強馬壯,四方豪傑,莫不敬仰。
緊接著,孫策話鋒一轉,言辭懇切地寫道:“近者,上繚之地屢屢派兵侵擾我境,燒殺搶掠,令人痛恨。聞明公欲有討伐之意,策願助一臂之力。”
“上繚雖小,城堅池深,攻難守易,不可旬日而舉。然其地富庶,糧草豐盈,若能得之,足可養兵數萬。明公欲取之,策當以糧草相濟,兵馬相助,共分其利。”
孫策在信中故意把上繚的難度誇大,強調“上繚雖小,城堅池深,攻難守易,不可旬日而舉”,其目的就是要讓劉勳覺得,這上繚如此難啃的骨頭,唯有他這般實力強勁的諸侯才能拿下。
另一方麵,孫策又拋出了極具誘惑的誘餌,上繚雖然城池堅固,易守難攻,但其富庶程度足以讓任何人為之垂涎。對於眼下正為缺糧愁的焦頭爛額的劉勳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至於孫策許諾一同出兵,甘願聽從劉勳的號令,劉勳卻絲毫沒有察覺這其中的貓膩,僅僅以為孫策是真心實意想要與他合作,共同謀取利益,殊不知孫策不過是為了哄騙他出兵罷了。
劉勳反複讀了幾遍信,心中愈發得意,看向虞翻,問道:“孫策果然有心願意助我?”
虞翻連忙點頭,神色篤定,言辭懇切地說道:“千真萬確,隻因我主實力不足,故而一直沒有對上繚用兵,隻要明公有意,我們必當全力相助。”
果然,劉勳動心了,他在腦海中已然勾勒出拿下上繚後的美好藍圖,到時候,糧食充足,兵力強盛,仿佛稱霸一方的大業就在眼前。
虞翻察言觀色,又不住地添柴加火,讓劉勳愈發堅定了決心。
最後劉勳猛地一拍桌案,撂下狠話:“區區一群上繚的刁民,為禍一方,吾豈能相容,你回去告訴孫策,不日我就要發兵,定然要踏平上繚!”那語氣,仿佛上繚已是他的囊中之物。
虞翻連忙稱讚,臉上堆滿了討好的笑容,“明公憂國憂民,出兵平亂,實乃社稷之幸!百姓之幸!”
當虞翻離開後,劉曄聽聞了此事,深感不安,極力勸阻道:“主公,萬萬不可衝動。上繚雖小,可城池堅固,易守難攻。我們的軍隊要是去攻打,短期內根本打不下來。長時間在外征戰,士兵們必然疲憊不堪,廬江也必然會空虛。孫策此人野心勃勃,一直對周邊虎視眈眈,他定會趁咱們後方空虛之時,突然來襲。”
“到那時,咱們前方攻不下上繚,後方又守不住廬江,進退兩難,處境可就太危險了,請明公三思!”
劉曄言辭懇切,眼中滿是焦慮與擔憂,他對孫策的野心洞若觀火,深知此人絕不可輕信。
可惜,劉勳此時已經蒙蔽了雙眼,衝昏了頭腦,哪裏還聽得進劉曄的苦勸。
他滿不在乎地擺了擺手,不耐煩地說道:“子揚,你多慮了,我意已決,不必再勸!”
劉勳不顧勸阻,迅速點齊兵馬,帶著三萬大軍浩浩蕩蕩,離開了皖城!
……
與此同時,在吳郡的曲阿,一座雅致清幽的庭院之中,傳出了悅耳的琴聲。
院中幾株翠竹在牆角搖曳生姿,竹葉沙沙作響,似在與這雅致的氛圍輕聲低語,又似在訴說著悠悠往事。
周瑜安然端坐於一張石桌之前,一襲白袍勝雪,俊逸的麵龐仿若精心雕琢的美玉,透著與生俱來的高貴與從容,舉手投足間盡顯儒雅風範,當真儀表不俗。
麵前一架古琴橫陳,琴身古樸典雅,周瑜的手指靈動地在琴弦上跳躍、飛舞。
琴聲輕柔舒緩,如潺潺溪流,滋潤心田,讓人置身於春日的山林,聽著山間清泉叮咚,感受著大自然的溫柔撫慰。
幾個侍女身著淡雅的羅裙,靜立在一旁,她們身姿婀娜,麵容姣好,此刻全都被周瑜的琴聲吸引,沉浸在那美妙的旋律之中。
一曲終了,餘音嫋嫋,良久不散,侍女們依舊沉浸其中,過了好一會兒,才緩緩回過神來,看向周瑜的眼神中滿是崇敬與傾慕。
而周瑜,隻是淡然一笑,這琴音於他不過是信手拈來。
他站起身來,負手而立,目光望向遠方,似在思索著什麽,又似在等待著什麽。
過了一會,一陣腳步聲傳來,打破了庭院的寧靜,見虞翻大步走來,周瑜頓時笑了。
“公瑾,你真是好雅興啊,每次來你這,我都感覺自己走錯了地方。”
虞翻一進庭院,便笑著打趣道,眼中透著幾分羨慕。
“仲翔,一看你這臉色,我就知道你給我帶來了好消息。”
虞翻點了點頭,神色興奮地說道:“一切都如公瑾所料,劉勳已經出兵了。”
周瑜爽朗一笑,笑聲在庭院中回蕩,“好!馬上將此事告知主公,老虎已經出山,我們也該行動了!”
周瑜知道孫策是個急脾氣,兩人邁步就要往外走。
可以說,孫策是三國最瘋狂,最貪婪,最有戾氣的諸侯!
別人都是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可孫策卻同時惦記著好幾塊肥肉。
廣陵、廬江、江夏、豫章,他全都想要,且一刻也不想多等!
如果實力再強一些,說不定偷襲許都也不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