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強人所難
1976:事業從重生開始 作者:拿大蒜驅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種急於求功的心態非常明顯。
陳平安能理解張佑遠的焦慮,他微笑著與對方握手確認:“我也有些個人事宜需要處理,如果你方便的話,我願意一同前往。”
行至辦公樓門口時,張佑遠隨口問:“你們去哪裏?”
“我們需要拜訪局長去糧食局。”
昨日田震帶著一眾人去看望陳平安,但並未通知張佑遠。
張佑遠完全不清楚前兩天的情況。
聞言他們去找何平局長,張佑遠顯得詫異:“你們之前與局長有過往來?”
邊走,陳平安簡單答道:“是的,通過田主任介紹認識的。”
他對詳情不願細說,張佑遠也就沒追問更多,笑了笑,說道:“既然順路,不妨一起走完這一程吧。”
陳平安微笑感謝:“那就麻煩您了。”
辦事處那輛老舊的吉普已經在外麵等候。
十四個人先後上了車,司機關上車門,油門全踩下去,車子迅速駛去。
到了糧食局門前,張佑遠跟兩人又寒暄了幾句後才駕車離開。
注意到何方平工作起來效率極高,因此,他們隻需在局長辦公室停留二十來分鍾,就商定了一切事宜。
何方平讓辦公室主任送來東城區災民清單給陳平安,上麵共列出七百多受災人員名單,意味著救援物資隻能分給他們這麽多人。
而受援者們聚在一起,總計設立三大領取點:天壇、地壇和景山公園。
見狀,陳平安含笑說道:“局長,被迫在外臨時避難的絕不止這七百人。”
何方平當然聽懂了他的暗示。
他微微一笑說:“其餘人主要因為恐慌不願回去,並非家中受損嚴重。
你的糧食品交易按計劃推進就行,田主任站你身後,別擔心這些事。”
正是他想聽到的答案。
陳平安露出真誠的感謝:“多謝大家關心,我深感榮幸。”
何方平擺了擺手:“無需再多客套。
這是我們辦公室主任吳凱峰,糧食分發的工作他會全權負責。
陳平安同誌隻需要和吳主任溝通即可。”
陳平安上前握住吳凱峰的手,客氣地說:“主任辛苦了。”
吳凱峰回應道:“哪裏話,這是我職責所在。”
隨後,陳平安問起:“主任,救濟糧的具體標準是什麽?”
吳凱峰回答:“成年災民每人每天給予半斤白米和半斤紅薯;兒童則是每名每天白米半斤,紅薯一斤。”
聽到此,陳平安接著問道:“沒有白飯嗎?”
吳凱峰苦笑答道:“能得到點麵粉已經是幸運了。”
這番話的意思是,當前國家的儲備物資並不寬裕,已經能拿出這些糧食是很不容易的,大家不必期待更多了。
陳平安明白之後,讚同地點點頭說:“這樣吧,我會讓我的老友接手這事。”
吳凱峰補充道:“那今天就運輸一部分麵粉吧,我已知會過中心倉庫,你們可以直接去,首批拿足三天所需的量,之後每間隔三天再去取一次。”
這讓陳平安思考起來,考慮到兩千公斤的糧食與七百公斤紅薯,僅憑人工搬運一天怕都完成不了,可能會影響工程進度。
他便向何方平征求建議。
何方平看了一眼吳凱峰,似乎在暗示應該由上級來做決定。
何方平深知,在上級眼中,陳平安是非常重要的人物,特別是在防疫措施上的表現獲得了極高讚譽,他是抗災工作中樹立的楷模,因此他的想法頗受高層關注。
災後防疫措施已經在區縣、街道甚至人群聚集和流動的所有地方熱烈進行,收效顯著。
上級已多次表彰他們采用的有效防疫策略,而不僅僅是會議討論時提過。
對於食品供應係統,他們都采納了陳平安關於全麵消毒與人員體檢的建議,防止食物汙染和內部員工受到疫情影響。
係統的改進自然也凝聚著陳平安的心血。
麵對當前棘手的問題,無論何等含意,何方平等於是提供了援助:“就這麽定了,我們的單位有一輛解放大型卡車,每周送去兩次。
我們直接把糧食送到第十七院如何?”
陳平安滿意地見到領導讚同地點頭,感激地點點頭並笑著說:“可以,我會讓農戶騰出地窖存放糧食。
感謝您的大力支持。”
何方平輕鬆笑道:“沒什麽,這是我們應盡之責,服務於民。”
與領導商談完後,陳平安起身告別。
兩人離開了糧食局的院落,趙偉東看看天:“已經中午了,不如我們找家餐館填飽肚子吧。”
陳平安愉快地同意:“好啊,今天的進展很順利。
午餐隨便吃一點,吃完下午再赴向陽村去。”
現在是合適的時候,趁著有時間,的確應去找拜訪香姨阿姨。
趙偉東表示讚同:“就這麽決定了。”
他們在前門街的一家中餐館點了半斤餃子、四個糖芝麻燒餅,隻花了6毛錢及一張地方糧票便滿足了味蕾。
餃子皮薄餡多,香而不膩,是用骨頭熬製的老湯調和,撒上鮮亮的蝦皮,配上青蔥翠綠的香菜,水麵上還漂著幾片紫菜,最後灑上細細研磨的麻油,每一口都無比美味。
燒餅則烤得金黃,表麵芝麻脆生生,帶著甜美的口感。
享用完美餐後,兩人心滿意足地拍了拍肚子,滿麵愉悅。“那就出發去向陽村吧。”
陳平安微笑道。
吃飽喝足後,趙偉東打了一個飽嗝:“走吧。”
二人快速邁開步伐,很快就到了公交站點,不一會兒,11路公交駛了過來。
買好車票後上了車,經曆將近兩個小時的顛簸,他們最終抵達了目的地。
那時的京城已遠離市中心,向陽村坐落在未來的三環邊緣附近,臨近密雲縣。
剛進村,就聽見孩子們盡情奔跑嬉戲的笑聲和雞犬相聞的聲音。
村裏的孩子們光著腳四處亂竄,歡樂追逐,一條興奮的大黃狗汪汪叫著跟隨,就連那些趾高氣昂的公雞也被追趕的難以飛起飛落。
陳平安望著這一幕忍不住笑了出來:“這些公雞真是可憐,最好不要惹狗。
看,被嚇得不輕吧,還以為自己是會飛的大師呢。”
趙一一聽得忍軍不禁,讚道:“這裏氛圍活躍得很。
昨天我來的時候,看到的場景同樣逗人捧腹。
在城市可不多見這樣的情景呢。”
感慨過後,他感慨道:“真的好喧囂啊,這裏的空氣新鮮無比,對這個小村莊影響不小。”
按照阿春阿姨的描述,村莊內的氣息很微弱,“幾乎是察覺不到的。”
帶著引路的方向,他們停在一處院落前,趙一對門用力敲了幾下,旋即,阿春阿姨開門歡迎他們的到來。
看見陳平安笑逐顏開的樣子,阿春阿姨臉上的皺紋都仿佛綻放開了,她急忙上前,熱情地握緊陳平安的手,說:“嘿,我親愛的大外甥回來啦,一定是跑得又累又渴了吧?快來我這裏歇一歇吧。”
她引領陳平安進入家中,邊走邊打趣道:“唉,這幾天沒見,怎麽你的皮膚變得更黝黑了些呢?”
阿春阿姨回應說:“最近田間工作繁重,太陽大,曬的嘛。”
話音剛落,她便遞上了兩把椅子,關心詢問是否要茶或是西瓜解渴。
陳平安急忙表示,隻是口渴得厲害,一瓢井水即可。
阿春阿姨瞄了他一眼,提醒井水不宜過多飲用,隨後徑直走向水井,用力提起裝滿冷開水的桶。
接著,她在廚房裏挑了個涼的大西瓜,割成塊後遞給他們:“這清甜解暑的瓜比水還解渴,你們嚐嚐,看你出了那麽多汗就知道。”
作者巧妙地描繪了鄉村生活畫麵以及人們的情感互動與特色美食。
麵對阿春阿姨的款待,陳平安毫不客氣,拿起一塊西瓜大快朵頤,果汁滋潤滿口,甜美無比。
他讚歎連連,含混不清地說:“美味極了,清脆甘甜。”
接著,趙一也豎起了大拇指,表達讚美。
聽聞自己種植的蔬果好滋味,阿春阿姨微笑道:“那當然,這是我們自家院子裏的,自然味道出眾。”
一口氣吃完三塊西瓜後,陳平安方才感覺稍微舒緩了些口渴,轉而欣賞起阿春阿姨庭院的布局。
院子裏兩棵高大的石榴樹相挺並立,北邊的磚瓦四間紅色小屋寬敞明亮,西側則是配有副屋和灶台。
而東廂似乎是雜物存放區,外觀看來頗為淩亂。
西南方有一圍欄的養雞舍,大約養著二十多隻活潑的雞。
東南角落是一間土製廁所,屬於典型的鄉村廁所,雖簡單但也潔淨。
聽了話提到阿春阿姨一家的成員構成,陳平安問道:“阿姨,您獨自在家嗎?聽說您家中五口人呢,包括您的丈夫,兩個孩子還有那位慈祥的老太太。”
聽到這,阿春阿姨輕笑一聲解釋道:“關於家裏的事兒,你所謂的未婚夫就當你叫嶽父好了,畢竟咱倆以前不太熟。
我們親近點嘛。
他是出門掙工分去的,一天掙五毛錢哦。
那老太太呢,應該是到村裏串門子聊天了。
大的兒子和你一般大,喊聲哥再自然不過,這時說不定也在忙活家務吧。
小女兒總是不見蹤影,讓人為她操碎了心。”
阿春阿姨爽朗風趣,善於打諢。
聽見陳平安如此機靈的回答,她笑著調侃:“這樣說還行,我如果這麽說準會讓自己的‘親家’發脾氣。”
聊了一會兒閑聊,平安最終轉到了關鍵話題:“姨媽,今天我來是想和您商量件事。”
春香氣猜測道:“是要再買糧吧?”
平安答道:“不止這些,我還打算買大量的蔬菜、豬腿肉、魚類和豬肉,自然少不了雞蛋。”
這一來令春香氣皺了眉頭:“你要買這麽多蔬菜,這事兒可有點難度。
畢竟我們村的蔬菜產量是有限的。”
她遞給他一根煙,並取了一支給自己,還沒等他說些什麽,卻催促:“拿我的煙來一根。”
“你也吸煙?”
平安對這有些意外。
春香氣斜了他一眼,毫不避諱地奪過他的煙,熟練地點燃後深深吸一口,吐出一圈煙霧,隨即問道:“這有何好奇怪?農村婦女抽煙難道很稀奇?”
聞言,平安笑起來,輕輕抓了抓頭:“對我來說還挺新奇的。”
看向煙盒上的說明文字,春香氣評論道:“口感挺不錯啊,進口的吧?”
說著她細細檢查起煙盒。
平安點頭應道:“這是朋友贈送的,如果你喜歡,回頭我可以帶幾包過來。”
提及正事,春香氣答應下來:“好,言歸正傳,說你的計劃究竟是什麽?又要打什麽主意?”
笑容滿麵的平安開口:“我對村裏的情況了如指掌,大家已經全力以赴,家中的儲備基本都搜刮一遍了。
昨日從鳴飛那兒聽說,您正打算讓大家去鄰居家收購雞蛋,不過姨媽,首先夏日酷暑,易使人中暑,而且周邊村落未必富饒到足以供應我們的需要。
我覺得近憂難解就去遠求,不如我們自力更生,打口井如何?”
春香氣抽了一口煙,略感不滿:“少兜圈子,有啥就直說,我聽著雲山霧罩的。”
笑笑之後,他繼續說道:“我想說的是,村裏地處寬廣、依山傍水,正是適合發展的好地方。
我們若能因地製宜,無論是耕種或畜養,都能為村子帶來繁榮。
我有一個設想,想要跟您討論,在村裏大力興辦畜牧業和種植業,由您負責引導,我負責收成後的營銷,如此一來,我們共同推動村莊發展,共創美好未來。”
原想說“邁向小康社會”
,但考慮到此言尚未公開,他及時收斂起話題。
聽到平安的這番言論,春香氣十分驚詫,伸手輕輕摸了摸他的額頭,“你沒發燒吧?說這些亂七八糟的夢話。”
滿臉苦笑無語的平安,完全不知如何回答。
倒是趙偉東笑著接口:“姨媽,他並不是在玩笑。”
春香氣嚴肅回應:“難道是鬧著玩的?懂不懂現在的局勢?了解公有製體製嗎?我們都依靠大食堂生活,你們居然想要搞資本主義?聽著,我警告你們,這條路不能選。”
這個突如其來質問讓平安一頭霧水,“我們的初衷很簡單,隻想以集體名義發展事業,收入公平分配,隻負責賣掉一部分產品,產出的食物統一購入並販賣,我們無意打破公有製的原則。”
一番詳解後,春香氣豁然開朗:“你的意思是成立合作組織是嗎?這個想法不錯,但這得經過大家同意,不能我一人說了算。
平安,你就暫且等著,我去請領導來詳談。”
說完,她連忙起身告辭。
望著她的背影,兩人心中暗暗好笑,這位姑媽的性格果真爽快且急躁。
不久之後,春香帶著一位身材矮小的老人回到現場。
這位老人握著煙鬥,身披灰棉夾克,綠色軍褲褲腳高卷到膝蓋以上,踩著一雙綠色膠底鞋。
陳平安與趙偉東連忙起身致意。
陳平安能理解張佑遠的焦慮,他微笑著與對方握手確認:“我也有些個人事宜需要處理,如果你方便的話,我願意一同前往。”
行至辦公樓門口時,張佑遠隨口問:“你們去哪裏?”
“我們需要拜訪局長去糧食局。”
昨日田震帶著一眾人去看望陳平安,但並未通知張佑遠。
張佑遠完全不清楚前兩天的情況。
聞言他們去找何平局長,張佑遠顯得詫異:“你們之前與局長有過往來?”
邊走,陳平安簡單答道:“是的,通過田主任介紹認識的。”
他對詳情不願細說,張佑遠也就沒追問更多,笑了笑,說道:“既然順路,不妨一起走完這一程吧。”
陳平安微笑感謝:“那就麻煩您了。”
辦事處那輛老舊的吉普已經在外麵等候。
十四個人先後上了車,司機關上車門,油門全踩下去,車子迅速駛去。
到了糧食局門前,張佑遠跟兩人又寒暄了幾句後才駕車離開。
注意到何方平工作起來效率極高,因此,他們隻需在局長辦公室停留二十來分鍾,就商定了一切事宜。
何方平讓辦公室主任送來東城區災民清單給陳平安,上麵共列出七百多受災人員名單,意味著救援物資隻能分給他們這麽多人。
而受援者們聚在一起,總計設立三大領取點:天壇、地壇和景山公園。
見狀,陳平安含笑說道:“局長,被迫在外臨時避難的絕不止這七百人。”
何方平當然聽懂了他的暗示。
他微微一笑說:“其餘人主要因為恐慌不願回去,並非家中受損嚴重。
你的糧食品交易按計劃推進就行,田主任站你身後,別擔心這些事。”
正是他想聽到的答案。
陳平安露出真誠的感謝:“多謝大家關心,我深感榮幸。”
何方平擺了擺手:“無需再多客套。
這是我們辦公室主任吳凱峰,糧食分發的工作他會全權負責。
陳平安同誌隻需要和吳主任溝通即可。”
陳平安上前握住吳凱峰的手,客氣地說:“主任辛苦了。”
吳凱峰回應道:“哪裏話,這是我職責所在。”
隨後,陳平安問起:“主任,救濟糧的具體標準是什麽?”
吳凱峰回答:“成年災民每人每天給予半斤白米和半斤紅薯;兒童則是每名每天白米半斤,紅薯一斤。”
聽到此,陳平安接著問道:“沒有白飯嗎?”
吳凱峰苦笑答道:“能得到點麵粉已經是幸運了。”
這番話的意思是,當前國家的儲備物資並不寬裕,已經能拿出這些糧食是很不容易的,大家不必期待更多了。
陳平安明白之後,讚同地點點頭說:“這樣吧,我會讓我的老友接手這事。”
吳凱峰補充道:“那今天就運輸一部分麵粉吧,我已知會過中心倉庫,你們可以直接去,首批拿足三天所需的量,之後每間隔三天再去取一次。”
這讓陳平安思考起來,考慮到兩千公斤的糧食與七百公斤紅薯,僅憑人工搬運一天怕都完成不了,可能會影響工程進度。
他便向何方平征求建議。
何方平看了一眼吳凱峰,似乎在暗示應該由上級來做決定。
何方平深知,在上級眼中,陳平安是非常重要的人物,特別是在防疫措施上的表現獲得了極高讚譽,他是抗災工作中樹立的楷模,因此他的想法頗受高層關注。
災後防疫措施已經在區縣、街道甚至人群聚集和流動的所有地方熱烈進行,收效顯著。
上級已多次表彰他們采用的有效防疫策略,而不僅僅是會議討論時提過。
對於食品供應係統,他們都采納了陳平安關於全麵消毒與人員體檢的建議,防止食物汙染和內部員工受到疫情影響。
係統的改進自然也凝聚著陳平安的心血。
麵對當前棘手的問題,無論何等含意,何方平等於是提供了援助:“就這麽定了,我們的單位有一輛解放大型卡車,每周送去兩次。
我們直接把糧食送到第十七院如何?”
陳平安滿意地見到領導讚同地點頭,感激地點點頭並笑著說:“可以,我會讓農戶騰出地窖存放糧食。
感謝您的大力支持。”
何方平輕鬆笑道:“沒什麽,這是我們應盡之責,服務於民。”
與領導商談完後,陳平安起身告別。
兩人離開了糧食局的院落,趙偉東看看天:“已經中午了,不如我們找家餐館填飽肚子吧。”
陳平安愉快地同意:“好啊,今天的進展很順利。
午餐隨便吃一點,吃完下午再赴向陽村去。”
現在是合適的時候,趁著有時間,的確應去找拜訪香姨阿姨。
趙偉東表示讚同:“就這麽決定了。”
他們在前門街的一家中餐館點了半斤餃子、四個糖芝麻燒餅,隻花了6毛錢及一張地方糧票便滿足了味蕾。
餃子皮薄餡多,香而不膩,是用骨頭熬製的老湯調和,撒上鮮亮的蝦皮,配上青蔥翠綠的香菜,水麵上還漂著幾片紫菜,最後灑上細細研磨的麻油,每一口都無比美味。
燒餅則烤得金黃,表麵芝麻脆生生,帶著甜美的口感。
享用完美餐後,兩人心滿意足地拍了拍肚子,滿麵愉悅。“那就出發去向陽村吧。”
陳平安微笑道。
吃飽喝足後,趙偉東打了一個飽嗝:“走吧。”
二人快速邁開步伐,很快就到了公交站點,不一會兒,11路公交駛了過來。
買好車票後上了車,經曆將近兩個小時的顛簸,他們最終抵達了目的地。
那時的京城已遠離市中心,向陽村坐落在未來的三環邊緣附近,臨近密雲縣。
剛進村,就聽見孩子們盡情奔跑嬉戲的笑聲和雞犬相聞的聲音。
村裏的孩子們光著腳四處亂竄,歡樂追逐,一條興奮的大黃狗汪汪叫著跟隨,就連那些趾高氣昂的公雞也被追趕的難以飛起飛落。
陳平安望著這一幕忍不住笑了出來:“這些公雞真是可憐,最好不要惹狗。
看,被嚇得不輕吧,還以為自己是會飛的大師呢。”
趙一一聽得忍軍不禁,讚道:“這裏氛圍活躍得很。
昨天我來的時候,看到的場景同樣逗人捧腹。
在城市可不多見這樣的情景呢。”
感慨過後,他感慨道:“真的好喧囂啊,這裏的空氣新鮮無比,對這個小村莊影響不小。”
按照阿春阿姨的描述,村莊內的氣息很微弱,“幾乎是察覺不到的。”
帶著引路的方向,他們停在一處院落前,趙一對門用力敲了幾下,旋即,阿春阿姨開門歡迎他們的到來。
看見陳平安笑逐顏開的樣子,阿春阿姨臉上的皺紋都仿佛綻放開了,她急忙上前,熱情地握緊陳平安的手,說:“嘿,我親愛的大外甥回來啦,一定是跑得又累又渴了吧?快來我這裏歇一歇吧。”
她引領陳平安進入家中,邊走邊打趣道:“唉,這幾天沒見,怎麽你的皮膚變得更黝黑了些呢?”
阿春阿姨回應說:“最近田間工作繁重,太陽大,曬的嘛。”
話音剛落,她便遞上了兩把椅子,關心詢問是否要茶或是西瓜解渴。
陳平安急忙表示,隻是口渴得厲害,一瓢井水即可。
阿春阿姨瞄了他一眼,提醒井水不宜過多飲用,隨後徑直走向水井,用力提起裝滿冷開水的桶。
接著,她在廚房裏挑了個涼的大西瓜,割成塊後遞給他們:“這清甜解暑的瓜比水還解渴,你們嚐嚐,看你出了那麽多汗就知道。”
作者巧妙地描繪了鄉村生活畫麵以及人們的情感互動與特色美食。
麵對阿春阿姨的款待,陳平安毫不客氣,拿起一塊西瓜大快朵頤,果汁滋潤滿口,甜美無比。
他讚歎連連,含混不清地說:“美味極了,清脆甘甜。”
接著,趙一也豎起了大拇指,表達讚美。
聽聞自己種植的蔬果好滋味,阿春阿姨微笑道:“那當然,這是我們自家院子裏的,自然味道出眾。”
一口氣吃完三塊西瓜後,陳平安方才感覺稍微舒緩了些口渴,轉而欣賞起阿春阿姨庭院的布局。
院子裏兩棵高大的石榴樹相挺並立,北邊的磚瓦四間紅色小屋寬敞明亮,西側則是配有副屋和灶台。
而東廂似乎是雜物存放區,外觀看來頗為淩亂。
西南方有一圍欄的養雞舍,大約養著二十多隻活潑的雞。
東南角落是一間土製廁所,屬於典型的鄉村廁所,雖簡單但也潔淨。
聽了話提到阿春阿姨一家的成員構成,陳平安問道:“阿姨,您獨自在家嗎?聽說您家中五口人呢,包括您的丈夫,兩個孩子還有那位慈祥的老太太。”
聽到這,阿春阿姨輕笑一聲解釋道:“關於家裏的事兒,你所謂的未婚夫就當你叫嶽父好了,畢竟咱倆以前不太熟。
我們親近點嘛。
他是出門掙工分去的,一天掙五毛錢哦。
那老太太呢,應該是到村裏串門子聊天了。
大的兒子和你一般大,喊聲哥再自然不過,這時說不定也在忙活家務吧。
小女兒總是不見蹤影,讓人為她操碎了心。”
阿春阿姨爽朗風趣,善於打諢。
聽見陳平安如此機靈的回答,她笑著調侃:“這樣說還行,我如果這麽說準會讓自己的‘親家’發脾氣。”
聊了一會兒閑聊,平安最終轉到了關鍵話題:“姨媽,今天我來是想和您商量件事。”
春香氣猜測道:“是要再買糧吧?”
平安答道:“不止這些,我還打算買大量的蔬菜、豬腿肉、魚類和豬肉,自然少不了雞蛋。”
這一來令春香氣皺了眉頭:“你要買這麽多蔬菜,這事兒可有點難度。
畢竟我們村的蔬菜產量是有限的。”
她遞給他一根煙,並取了一支給自己,還沒等他說些什麽,卻催促:“拿我的煙來一根。”
“你也吸煙?”
平安對這有些意外。
春香氣斜了他一眼,毫不避諱地奪過他的煙,熟練地點燃後深深吸一口,吐出一圈煙霧,隨即問道:“這有何好奇怪?農村婦女抽煙難道很稀奇?”
聞言,平安笑起來,輕輕抓了抓頭:“對我來說還挺新奇的。”
看向煙盒上的說明文字,春香氣評論道:“口感挺不錯啊,進口的吧?”
說著她細細檢查起煙盒。
平安點頭應道:“這是朋友贈送的,如果你喜歡,回頭我可以帶幾包過來。”
提及正事,春香氣答應下來:“好,言歸正傳,說你的計劃究竟是什麽?又要打什麽主意?”
笑容滿麵的平安開口:“我對村裏的情況了如指掌,大家已經全力以赴,家中的儲備基本都搜刮一遍了。
昨日從鳴飛那兒聽說,您正打算讓大家去鄰居家收購雞蛋,不過姨媽,首先夏日酷暑,易使人中暑,而且周邊村落未必富饒到足以供應我們的需要。
我覺得近憂難解就去遠求,不如我們自力更生,打口井如何?”
春香氣抽了一口煙,略感不滿:“少兜圈子,有啥就直說,我聽著雲山霧罩的。”
笑笑之後,他繼續說道:“我想說的是,村裏地處寬廣、依山傍水,正是適合發展的好地方。
我們若能因地製宜,無論是耕種或畜養,都能為村子帶來繁榮。
我有一個設想,想要跟您討論,在村裏大力興辦畜牧業和種植業,由您負責引導,我負責收成後的營銷,如此一來,我們共同推動村莊發展,共創美好未來。”
原想說“邁向小康社會”
,但考慮到此言尚未公開,他及時收斂起話題。
聽到平安的這番言論,春香氣十分驚詫,伸手輕輕摸了摸他的額頭,“你沒發燒吧?說這些亂七八糟的夢話。”
滿臉苦笑無語的平安,完全不知如何回答。
倒是趙偉東笑著接口:“姨媽,他並不是在玩笑。”
春香氣嚴肅回應:“難道是鬧著玩的?懂不懂現在的局勢?了解公有製體製嗎?我們都依靠大食堂生活,你們居然想要搞資本主義?聽著,我警告你們,這條路不能選。”
這個突如其來質問讓平安一頭霧水,“我們的初衷很簡單,隻想以集體名義發展事業,收入公平分配,隻負責賣掉一部分產品,產出的食物統一購入並販賣,我們無意打破公有製的原則。”
一番詳解後,春香氣豁然開朗:“你的意思是成立合作組織是嗎?這個想法不錯,但這得經過大家同意,不能我一人說了算。
平安,你就暫且等著,我去請領導來詳談。”
說完,她連忙起身告辭。
望著她的背影,兩人心中暗暗好笑,這位姑媽的性格果真爽快且急躁。
不久之後,春香帶著一位身材矮小的老人回到現場。
這位老人握著煙鬥,身披灰棉夾克,綠色軍褲褲腳高卷到膝蓋以上,踩著一雙綠色膠底鞋。
陳平安與趙偉東連忙起身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