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澈與太平公主在平定武承嗣叛亂後,聲望如日中天,可朝堂局勢波譎雲詭,暗潮依舊洶湧。武三思、武承嗣雖死,但其黨羽仍潛藏暗處,伺機而動。武則天年事漸高,儲君之位懸而未決,各方勢力皆在暗中角逐,都想在這場權力的棋局中占據上風。
這日,林澈聽聞狄仁傑病重,心中憂慮萬分。狄公一生剛正不阿,為大唐社稷鞠躬盡瘁,林澈對他向來敬重有加,如今狄公病重,他怎能不去探望?林澈將此事告知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也深知狄公的重要性,當下便與林澈一同前往狄府。
狄府中,氣氛凝重壓抑。家仆們腳步匆匆,卻又不敢發出太大聲響,生怕驚擾了病榻上的狄公。林澈和太平公主穿過回廊,來到狄公的臥房。屋內彌漫著一股濃濃的藥味,狄公躺在榻上,麵色蒼白如紙,形容憔悴,往日的神采已消失殆盡,唯有那雙眼睛,雖深陷眼窩,卻依舊透著睿智與堅毅。
林澈和太平公主走到榻前,輕輕跪地請安。狄公緩緩睜開眼睛,看到林澈和太平公主,眼中閃過一絲欣慰,他微微抬手,示意二人起身。
“狄公,您感覺如何?”林澈關切地問道,聲音中滿是擔憂。
狄公苦笑一聲,說道:“我這把老骨頭,怕是撐不了多久了。今日你們能來,我心中甚是歡喜。”
太平公主眼眶微紅,說道:“狄公,您吉人自有天相,一定會好起來的。”
狄公微微搖頭,說道:“生死有命,不必掛懷。我這一輩子,為大唐盡心盡力,也算問心無愧。如今,我最放心不下的,便是這朝堂局勢。”說到此處,狄公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憂慮。
林澈心中一動,他知道狄公接下來要說的必定是關乎大唐未來的大事,當下便認真聆聽。
狄公看著林澈,緩緩說道:“林中郎將,你出身不凡,又有經天緯地之才,更難得的是心懷天下。這些日子,你在朝堂上的所作所為,我都看在眼裏。如今朝堂局勢複雜,各方勢力紛爭不斷,武氏一族雖遭重創,但餘孽未除,他們定然不會善罷甘休。而陛下年事已高,儲君之位懸而未決,這更是讓朝堂動蕩不安。”
林澈點頭道:“狄公所言極是,如今朝堂亂象叢生,若不加以整治,大唐恐有大禍。隻是,不知狄公有何高見?”
狄公微微喘息了片刻,接著說道:“我觀那李隆基,年紀雖輕,卻聰明睿智,心懷大誌,實乃大唐未來的希望。林中郎將,太平公主,你們若能輔佐他,大唐定能延續盛世,百姓也能安居樂業。”
林澈和太平公主對視一眼,他們心中早有扶持李隆基上位的想法,如今聽狄公也如此說,更覺堅定。林澈說道:“狄公放心,我和公主早已決定暗中扶持臨淄王,隻是此事困難重重,還需從長計議。”
狄公欣慰地點點頭,說道:“你們有此想法,我便放心了。隻是,扶持儲君,談何容易。武氏餘黨必定會百般阻撓,朝堂上也有許多人持觀望態度。你們行事,務必小心謹慎,不可操之過急。”
林澈和太平公主齊聲應道:“狄公教誨,我等銘記於心。”
狄公又看向太平公主,說道:“太平,你身為公主,在朝堂上有諸多便利。隻是,這宮廷鬥爭殘酷無比,你需時刻保持警惕,切不可掉以輕心。”
太平公主堅定地說道:“狄公放心,我自會小心行事。有林郎在我身邊,我們定能應對各種危機。”
狄公微微頷首,接著說道:“今日喚你們來,還有一事。”說著,狄公艱難地抬手,從枕邊拿出一個錦盒。
林澈和太平公主疑惑地看著狄公,不知這錦盒中裝著何物。狄公緩緩打開錦盒,裏麵是一塊金光閃閃的鐵券,鐵券上刻著密密麻麻的字。
“這是陛下早年賜予我的免死鐵券,如今我將它轉贈給你們。”狄公說道,眼神中透著鄭重。
林澈和太平公主大驚失色,連忙推辭。林澈說道:“狄公,這鐵券乃是陛下賜予您的殊榮,我們怎能接受?”
狄公說道:“如今朝堂局勢複雜,你們身處漩渦之中,危險重重。這鐵券雖不能保你們萬全,但關鍵時刻,或許能救你們一命。你們就收下吧,也算是我為大唐做的最後一點事。”
林澈和太平公主見狄公心意已決,隻好收下鐵券。林澈感激地說道:“狄公大恩,林澈和公主定不會忘。日後若有機會,定當報答。”
狄公微微一笑,說道:“不必言謝,隻望你們能輔佐臨淄王,讓大唐江山永固,百姓幸福安康。”
三人又交談了一會兒,狄公便感到疲憊不堪。林澈和太平公主見狀,便起身告辭,讓狄公安心休息。
離開狄府後,林澈和太平公主心中感慨萬千。狄公的一番話,讓他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使命,也深知未來的道路充滿艱辛。但他們毫不畏懼,因為他們心中有著堅定的信念,那就是守護大唐的江山社稷,為百姓創造一個太平盛世。
回到公主府,林澈和太平公主立刻召集府中的謀士和親信,商議接下來的計劃。林澈說道:“狄公之言,讓我等明白了當下局勢的嚴峻。如今,我們必須加快扶持臨淄王的步伐。”
太平公主點頭道:“林郎所言極是。隻是,武氏餘黨還在暗中活動,我們需先解決他們,才能為臨淄王掃清障礙。”
一位謀士說道:“公主殿下,林中郎將,武氏餘黨雖已元氣大傷,但他們在朝堂上仍有一些勢力,且行事隱秘。我們若想將他們一網打盡,還需仔細謀劃。”
林澈沉思片刻,說道:“我看我們可以先從武氏餘黨與朝堂大臣的往來入手,找出他們的聯絡人,順藤摸瓜,定能找到他們的藏身之處。”
太平公主說道:“此計甚好。隻是,朝堂大臣眾多,我們該從何處查起?”
林澈說道:“我們可以先從那些與武三思、武承嗣往來密切的大臣查起。這些人嫌疑最大,若能從他們身上找到線索,必定能事半功倍。”
眾人商議已定,便開始行動起來。太平公主利用自己在後宮的人脈,收集情報;林澈則憑借自己在朝堂上的威望,暗中調查那些大臣的動向。
經過一番調查,他們發現了一個重要線索。一位名叫王福的大臣,表麵上與武氏餘黨並無往來,但實際上,他時常在深夜與一些神秘人會麵。林澈和太平公主懷疑,王福很可能就是武氏餘黨的聯絡人。
林澈決定親自會一會這個王福。這日,林澈以商討政務為名,邀請王福到府中一敘。王福接到邀請後,心中雖有些疑慮,但又不敢拒絕,隻好硬著頭皮前往林府。
林澈在府中設宴款待王福。酒過三巡,林澈突然話鋒一轉,說道:“王大人,近日我聽聞一些傳言,說你與武氏餘黨往來密切,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王福心中大驚,手中的酒杯差點掉落。他強作鎮定,說道:“林中郎將,這……這是從何說起?我向來對陛下忠心耿耿,怎會與武氏餘黨有染?”
林澈冷笑一聲,說道:“王大人,你不必狡辯。你深夜與那些神秘人會麵,以為無人知曉?我勸你還是如實招來,否則,休怪我不客氣!”說著,林澈眼中閃過一絲寒光。
王福見事情敗露,嚇得臉色慘白,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說道:“林中郎將饒命啊!我也是被逼無奈,武氏餘黨威脅我,若我不幫他們,就會殺了我全家。”
林澈說道:“既然如此,你且將武氏餘黨的藏身之處和他們的計劃一一說來,若有半句假話,你知道後果。”
王福連忙說道:“是,是。武氏餘黨藏身在長安城外的一處山穀中,他們計劃在陛下壽宴之時,發動叛亂,劫持陛下,扶持武氏後人登基。”
林澈心中一驚,沒想到武氏餘黨竟有如此大膽的計劃。他說道:“你們還有多少人?都有哪些人參與?”
王福說道:“具體人數我也不清楚,隻知道朝堂上有幾位大臣也參與其中,他們都是武三思、武承嗣的舊部。”
林澈將王福所說的話一一記下,然後說道:“王福,你今日能如實招來,也算是將功贖罪。你且回去,繼續與武氏餘黨保持聯絡,若有任何風吹草動,立刻來報。若你敢耍什麽花樣,我定不輕饒!”
王福連連點頭,說道:“林中郎將放心,我一定照辦。”
王福離開後,林澈立刻將此事告知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說道:“武氏餘黨竟如此膽大妄為,我們必須立刻采取行動,將他們一網打盡。”
林澈說道:“公主莫急,此事還需從長計議。武氏餘黨藏身之處易守難攻,且他們肯定有重兵把守。我們若貿然進攻,恐怕會打草驚蛇,讓他們逃脫。”
太平公主問道:“那我們該怎麽辦?”
林澈沉思片刻,說道:“我們可以先派人在山穀周圍埋伏,等到他們發動叛亂之時,再將他們一舉擒獲。這樣既能確保萬無一失,又能將他們的陰謀徹底粉碎。”
太平公主點頭道:“林郎此計甚好。隻是,我們還需與臨淄王商議,讓他做好準備,以防萬一。”
林澈說道:“公主所言極是。我這就去與臨淄王會麵,商討此事。”
林澈立刻前往臨淄王府,見到李隆基後,將武氏餘黨的陰謀和自己的計劃告知他。李隆基聽後,臉色凝重,說道:“武氏餘黨如此猖獗,若不及時鏟除,大唐危矣。林兄的計劃甚好,我定會全力配合。”
林澈說道:“臨淄王,如今局勢危急,我們必須緊密合作。你在軍中威望頗高,還需你調動一些可靠的軍隊,以備不時之需。”
李隆基說道:“林兄放心,我已暗中聯絡了一些將領,他們對我忠心耿耿。一旦有需要,他們定會聽從我的調遣。”
林澈和李隆基又商討了一些細節,便各自回去準備。林澈回到公主府後,立刻安排人手在山穀周圍埋伏。太平公主則繼續收集情報,密切關注武氏餘黨的動向。
日子一天天過去,武氏餘黨還在為叛亂做著最後的準備,他們絲毫沒有察覺到自己的陰謀已被林澈等人識破。而林澈和太平公主則在暗中布下天羅地網,隻等武氏餘黨自投羅網。
終於,武則天壽宴的日子到了。長安城中張燈結彩,一片喜慶的氛圍。皇宮內,宴會正在熱鬧地進行著,大臣們紛紛向武則天獻上賀禮,祝她萬壽無疆。
而在長安城外的山穀中,武氏餘黨也開始行動起來。他們集結了大批人手,準備趁著夜色,潛入皇宮,發動叛亂。
當武氏餘黨離開山穀後,埋伏在周圍的士兵立刻向林澈和太平公主報告。林澈得知消息後,立刻下令:“行動!”
士兵們如猛虎下山般衝進山穀,將武氏餘黨的老巢一舉端掉。而此時,武氏餘黨還在趕往皇宮的路上,他們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後路已經被截斷。
林澈和太平公主帶著士兵們,悄悄跟在武氏餘黨後麵。當他們來到皇宮附近時,武氏餘黨正準備發動攻擊。就在這時,林澈一聲令下,士兵們從四麵八方衝了出來,將武氏餘黨團團圍住。
武氏餘黨見勢不妙,想要逃跑,卻發現退路已被截斷。他們隻能拚死抵抗,但在林澈和太平公主的猛烈攻擊下,武氏餘黨很快便陷入了絕境。
“你們已被包圍,速速投降,還可饒你們一命!”林澈大聲喊道。
武氏餘黨的首領見狀,知道大勢已去,但他仍不甘心失敗,他揮舞著手中的武器,喊道:“弟兄們,跟他們拚了!”
武氏餘黨們聽了首領的話,紛紛鼓起勇氣,與林澈的士兵們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一時間,喊殺聲、慘叫聲響徹夜空。
林澈看著武氏餘黨負隅頑抗,心中大怒。他揮舞著手中的長劍,衝入敵陣,與武氏餘黨展開了殊死搏鬥。林澈雖未經過專業的武術訓練,但憑借著在近代學到的格鬥技巧和靈活的身手,一時間竟殺得武氏餘黨節節敗退。
太平公主也不甘示弱,她手持匕首,在敵陣中穿梭,專找武氏餘黨的要害攻擊。她的眼神堅定,動作敏捷,絲毫沒有身為公主的嬌弱之態。
在林澈和太平公主的帶領下,士兵們士氣大振,他們奮勇殺敵,將武氏餘黨打得落花流水。武氏餘黨的首領見大勢已去,想要逃跑,卻被林澈一劍刺中,當場斃命。
隨著武氏餘黨首領的死亡,武氏餘黨紛紛放下武器,投降了。林澈和太平公主成功地粉碎了武氏餘黨的叛亂陰謀,為大唐消除了一大隱患。
叛亂平定後,林澈和太平公主將武氏餘黨的情況上報給武則天。武則天得知此事後,龍顏大怒,下令將參與叛亂的大臣全部處死,武氏餘黨也被一網打盡。
這日,林澈聽聞狄仁傑病重,心中憂慮萬分。狄公一生剛正不阿,為大唐社稷鞠躬盡瘁,林澈對他向來敬重有加,如今狄公病重,他怎能不去探望?林澈將此事告知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也深知狄公的重要性,當下便與林澈一同前往狄府。
狄府中,氣氛凝重壓抑。家仆們腳步匆匆,卻又不敢發出太大聲響,生怕驚擾了病榻上的狄公。林澈和太平公主穿過回廊,來到狄公的臥房。屋內彌漫著一股濃濃的藥味,狄公躺在榻上,麵色蒼白如紙,形容憔悴,往日的神采已消失殆盡,唯有那雙眼睛,雖深陷眼窩,卻依舊透著睿智與堅毅。
林澈和太平公主走到榻前,輕輕跪地請安。狄公緩緩睜開眼睛,看到林澈和太平公主,眼中閃過一絲欣慰,他微微抬手,示意二人起身。
“狄公,您感覺如何?”林澈關切地問道,聲音中滿是擔憂。
狄公苦笑一聲,說道:“我這把老骨頭,怕是撐不了多久了。今日你們能來,我心中甚是歡喜。”
太平公主眼眶微紅,說道:“狄公,您吉人自有天相,一定會好起來的。”
狄公微微搖頭,說道:“生死有命,不必掛懷。我這一輩子,為大唐盡心盡力,也算問心無愧。如今,我最放心不下的,便是這朝堂局勢。”說到此處,狄公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憂慮。
林澈心中一動,他知道狄公接下來要說的必定是關乎大唐未來的大事,當下便認真聆聽。
狄公看著林澈,緩緩說道:“林中郎將,你出身不凡,又有經天緯地之才,更難得的是心懷天下。這些日子,你在朝堂上的所作所為,我都看在眼裏。如今朝堂局勢複雜,各方勢力紛爭不斷,武氏一族雖遭重創,但餘孽未除,他們定然不會善罷甘休。而陛下年事已高,儲君之位懸而未決,這更是讓朝堂動蕩不安。”
林澈點頭道:“狄公所言極是,如今朝堂亂象叢生,若不加以整治,大唐恐有大禍。隻是,不知狄公有何高見?”
狄公微微喘息了片刻,接著說道:“我觀那李隆基,年紀雖輕,卻聰明睿智,心懷大誌,實乃大唐未來的希望。林中郎將,太平公主,你們若能輔佐他,大唐定能延續盛世,百姓也能安居樂業。”
林澈和太平公主對視一眼,他們心中早有扶持李隆基上位的想法,如今聽狄公也如此說,更覺堅定。林澈說道:“狄公放心,我和公主早已決定暗中扶持臨淄王,隻是此事困難重重,還需從長計議。”
狄公欣慰地點點頭,說道:“你們有此想法,我便放心了。隻是,扶持儲君,談何容易。武氏餘黨必定會百般阻撓,朝堂上也有許多人持觀望態度。你們行事,務必小心謹慎,不可操之過急。”
林澈和太平公主齊聲應道:“狄公教誨,我等銘記於心。”
狄公又看向太平公主,說道:“太平,你身為公主,在朝堂上有諸多便利。隻是,這宮廷鬥爭殘酷無比,你需時刻保持警惕,切不可掉以輕心。”
太平公主堅定地說道:“狄公放心,我自會小心行事。有林郎在我身邊,我們定能應對各種危機。”
狄公微微頷首,接著說道:“今日喚你們來,還有一事。”說著,狄公艱難地抬手,從枕邊拿出一個錦盒。
林澈和太平公主疑惑地看著狄公,不知這錦盒中裝著何物。狄公緩緩打開錦盒,裏麵是一塊金光閃閃的鐵券,鐵券上刻著密密麻麻的字。
“這是陛下早年賜予我的免死鐵券,如今我將它轉贈給你們。”狄公說道,眼神中透著鄭重。
林澈和太平公主大驚失色,連忙推辭。林澈說道:“狄公,這鐵券乃是陛下賜予您的殊榮,我們怎能接受?”
狄公說道:“如今朝堂局勢複雜,你們身處漩渦之中,危險重重。這鐵券雖不能保你們萬全,但關鍵時刻,或許能救你們一命。你們就收下吧,也算是我為大唐做的最後一點事。”
林澈和太平公主見狄公心意已決,隻好收下鐵券。林澈感激地說道:“狄公大恩,林澈和公主定不會忘。日後若有機會,定當報答。”
狄公微微一笑,說道:“不必言謝,隻望你們能輔佐臨淄王,讓大唐江山永固,百姓幸福安康。”
三人又交談了一會兒,狄公便感到疲憊不堪。林澈和太平公主見狀,便起身告辭,讓狄公安心休息。
離開狄府後,林澈和太平公主心中感慨萬千。狄公的一番話,讓他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使命,也深知未來的道路充滿艱辛。但他們毫不畏懼,因為他們心中有著堅定的信念,那就是守護大唐的江山社稷,為百姓創造一個太平盛世。
回到公主府,林澈和太平公主立刻召集府中的謀士和親信,商議接下來的計劃。林澈說道:“狄公之言,讓我等明白了當下局勢的嚴峻。如今,我們必須加快扶持臨淄王的步伐。”
太平公主點頭道:“林郎所言極是。隻是,武氏餘黨還在暗中活動,我們需先解決他們,才能為臨淄王掃清障礙。”
一位謀士說道:“公主殿下,林中郎將,武氏餘黨雖已元氣大傷,但他們在朝堂上仍有一些勢力,且行事隱秘。我們若想將他們一網打盡,還需仔細謀劃。”
林澈沉思片刻,說道:“我看我們可以先從武氏餘黨與朝堂大臣的往來入手,找出他們的聯絡人,順藤摸瓜,定能找到他們的藏身之處。”
太平公主說道:“此計甚好。隻是,朝堂大臣眾多,我們該從何處查起?”
林澈說道:“我們可以先從那些與武三思、武承嗣往來密切的大臣查起。這些人嫌疑最大,若能從他們身上找到線索,必定能事半功倍。”
眾人商議已定,便開始行動起來。太平公主利用自己在後宮的人脈,收集情報;林澈則憑借自己在朝堂上的威望,暗中調查那些大臣的動向。
經過一番調查,他們發現了一個重要線索。一位名叫王福的大臣,表麵上與武氏餘黨並無往來,但實際上,他時常在深夜與一些神秘人會麵。林澈和太平公主懷疑,王福很可能就是武氏餘黨的聯絡人。
林澈決定親自會一會這個王福。這日,林澈以商討政務為名,邀請王福到府中一敘。王福接到邀請後,心中雖有些疑慮,但又不敢拒絕,隻好硬著頭皮前往林府。
林澈在府中設宴款待王福。酒過三巡,林澈突然話鋒一轉,說道:“王大人,近日我聽聞一些傳言,說你與武氏餘黨往來密切,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王福心中大驚,手中的酒杯差點掉落。他強作鎮定,說道:“林中郎將,這……這是從何說起?我向來對陛下忠心耿耿,怎會與武氏餘黨有染?”
林澈冷笑一聲,說道:“王大人,你不必狡辯。你深夜與那些神秘人會麵,以為無人知曉?我勸你還是如實招來,否則,休怪我不客氣!”說著,林澈眼中閃過一絲寒光。
王福見事情敗露,嚇得臉色慘白,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說道:“林中郎將饒命啊!我也是被逼無奈,武氏餘黨威脅我,若我不幫他們,就會殺了我全家。”
林澈說道:“既然如此,你且將武氏餘黨的藏身之處和他們的計劃一一說來,若有半句假話,你知道後果。”
王福連忙說道:“是,是。武氏餘黨藏身在長安城外的一處山穀中,他們計劃在陛下壽宴之時,發動叛亂,劫持陛下,扶持武氏後人登基。”
林澈心中一驚,沒想到武氏餘黨竟有如此大膽的計劃。他說道:“你們還有多少人?都有哪些人參與?”
王福說道:“具體人數我也不清楚,隻知道朝堂上有幾位大臣也參與其中,他們都是武三思、武承嗣的舊部。”
林澈將王福所說的話一一記下,然後說道:“王福,你今日能如實招來,也算是將功贖罪。你且回去,繼續與武氏餘黨保持聯絡,若有任何風吹草動,立刻來報。若你敢耍什麽花樣,我定不輕饒!”
王福連連點頭,說道:“林中郎將放心,我一定照辦。”
王福離開後,林澈立刻將此事告知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說道:“武氏餘黨竟如此膽大妄為,我們必須立刻采取行動,將他們一網打盡。”
林澈說道:“公主莫急,此事還需從長計議。武氏餘黨藏身之處易守難攻,且他們肯定有重兵把守。我們若貿然進攻,恐怕會打草驚蛇,讓他們逃脫。”
太平公主問道:“那我們該怎麽辦?”
林澈沉思片刻,說道:“我們可以先派人在山穀周圍埋伏,等到他們發動叛亂之時,再將他們一舉擒獲。這樣既能確保萬無一失,又能將他們的陰謀徹底粉碎。”
太平公主點頭道:“林郎此計甚好。隻是,我們還需與臨淄王商議,讓他做好準備,以防萬一。”
林澈說道:“公主所言極是。我這就去與臨淄王會麵,商討此事。”
林澈立刻前往臨淄王府,見到李隆基後,將武氏餘黨的陰謀和自己的計劃告知他。李隆基聽後,臉色凝重,說道:“武氏餘黨如此猖獗,若不及時鏟除,大唐危矣。林兄的計劃甚好,我定會全力配合。”
林澈說道:“臨淄王,如今局勢危急,我們必須緊密合作。你在軍中威望頗高,還需你調動一些可靠的軍隊,以備不時之需。”
李隆基說道:“林兄放心,我已暗中聯絡了一些將領,他們對我忠心耿耿。一旦有需要,他們定會聽從我的調遣。”
林澈和李隆基又商討了一些細節,便各自回去準備。林澈回到公主府後,立刻安排人手在山穀周圍埋伏。太平公主則繼續收集情報,密切關注武氏餘黨的動向。
日子一天天過去,武氏餘黨還在為叛亂做著最後的準備,他們絲毫沒有察覺到自己的陰謀已被林澈等人識破。而林澈和太平公主則在暗中布下天羅地網,隻等武氏餘黨自投羅網。
終於,武則天壽宴的日子到了。長安城中張燈結彩,一片喜慶的氛圍。皇宮內,宴會正在熱鬧地進行著,大臣們紛紛向武則天獻上賀禮,祝她萬壽無疆。
而在長安城外的山穀中,武氏餘黨也開始行動起來。他們集結了大批人手,準備趁著夜色,潛入皇宮,發動叛亂。
當武氏餘黨離開山穀後,埋伏在周圍的士兵立刻向林澈和太平公主報告。林澈得知消息後,立刻下令:“行動!”
士兵們如猛虎下山般衝進山穀,將武氏餘黨的老巢一舉端掉。而此時,武氏餘黨還在趕往皇宮的路上,他們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後路已經被截斷。
林澈和太平公主帶著士兵們,悄悄跟在武氏餘黨後麵。當他們來到皇宮附近時,武氏餘黨正準備發動攻擊。就在這時,林澈一聲令下,士兵們從四麵八方衝了出來,將武氏餘黨團團圍住。
武氏餘黨見勢不妙,想要逃跑,卻發現退路已被截斷。他們隻能拚死抵抗,但在林澈和太平公主的猛烈攻擊下,武氏餘黨很快便陷入了絕境。
“你們已被包圍,速速投降,還可饒你們一命!”林澈大聲喊道。
武氏餘黨的首領見狀,知道大勢已去,但他仍不甘心失敗,他揮舞著手中的武器,喊道:“弟兄們,跟他們拚了!”
武氏餘黨們聽了首領的話,紛紛鼓起勇氣,與林澈的士兵們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一時間,喊殺聲、慘叫聲響徹夜空。
林澈看著武氏餘黨負隅頑抗,心中大怒。他揮舞著手中的長劍,衝入敵陣,與武氏餘黨展開了殊死搏鬥。林澈雖未經過專業的武術訓練,但憑借著在近代學到的格鬥技巧和靈活的身手,一時間竟殺得武氏餘黨節節敗退。
太平公主也不甘示弱,她手持匕首,在敵陣中穿梭,專找武氏餘黨的要害攻擊。她的眼神堅定,動作敏捷,絲毫沒有身為公主的嬌弱之態。
在林澈和太平公主的帶領下,士兵們士氣大振,他們奮勇殺敵,將武氏餘黨打得落花流水。武氏餘黨的首領見大勢已去,想要逃跑,卻被林澈一劍刺中,當場斃命。
隨著武氏餘黨首領的死亡,武氏餘黨紛紛放下武器,投降了。林澈和太平公主成功地粉碎了武氏餘黨的叛亂陰謀,為大唐消除了一大隱患。
叛亂平定後,林澈和太平公主將武氏餘黨的情況上報給武則天。武則天得知此事後,龍顏大怒,下令將參與叛亂的大臣全部處死,武氏餘黨也被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