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大明天壽六百半!
漢王朱高煦家的鼉龍王 作者:白銀大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見朱瞻壑拿著毛筆,直接來到展開白布的最右端,提筆寫下了第一個問題“大明亡國論一篇——王朝壽命大限—六百半!”的標題。
黑色的墨水侵染在白色的布料上尤為刺眼,尤其是在現場眾人的目光中。
緊接著,朱瞻壑再次將奏折上的內容謄抄了過來,不過略有增加了些。
夏朝:約470年,曆十五王,人王平均在位三十一年;
商朝:約554年,曆三十王,人王平均在位十八年;
……
秦朝:15年,曆二帝,皇帝平均臨朝不足八年;
西漢:210年,曆十五帝,皇帝平均臨朝十四年;
新朝:15年,曆一帝;
東漢:195年,曆十四帝,皇帝平均臨朝不足十四年;;
三國:魏:46年,曆五帝,皇帝平均臨朝九年;
蜀:43年,曆二帝,皇帝平均臨朝二十一年;
吳:59年,曆四帝,皇帝平均臨朝十五年;
西晉:51年,曆四帝,皇帝平均臨朝十二年;
東晉:統治103年,曆十一帝,皇帝平均臨朝十年;
南北朝:南朝(宋59年,齊23年,梁55年,陳32年);
北朝(北魏148年,東魏16年,西魏22年,北齊27年,北周24年)
隋朝:38年,曆二帝,皇帝平均臨朝十九年;
唐朝:289年,曆二十一帝,皇帝平均臨朝十三年;
五代十國:
五代(後梁16年,後唐13年,後晉11年,後漢3年,後周9年);
十國(前蜀18年,後蜀31年,南吳35年,南唐38年,吳越71年,閩國36年,南楚44年,南漢54年,南平39年,北漢28年)
宋朝:北宋167年,曆九帝,皇帝平均臨朝十八年;
南宋:152年,曆九帝,皇帝平均臨朝十六年;
元朝:98年,曆十一帝,皇帝平均臨朝不足九年!
朱瞻壑提筆寫下了明朝之前,所有朝代年限,皇帝數量,以及每位皇帝平均在位的年限。
“我們去掉那些未完成大一統的朝代,接下來就隻剩下秦朝,兩漢,隋朝,唐朝,和元朝”朱瞻壑又隨手劃掉了那些未大一統的王朝,指著僅剩下的六個大一統的王朝,進行了畫圈重點標記。
“兩漢是分開來看的,因為光武帝可以說是崛起微末,又重新打了一遍江山,更何況中間還有一個新朝。所以不能算在一起。”朱瞻壑又解釋了一下兩漢的問題。
“而所有大一統王朝之中隻有唐朝是存在時間最長的是唐朝!天壽二百八十九年!實際上不論有沒有大一統,自秦以後,唐朝都是壽命最長的存在!”朱瞻壑再次劃掉了夏商周三個朝代,在唐朝的二百八十九這個位置著重畫了一下!
“以天可汗的威勢,大堂王朝也僅僅存在了不足三百年,我大明朝呢?
爺爺的功績也隻能說與天可汗媲美而已吧!那我大明朝能不能打破這個三百年的魔咒呢”朱瞻壑拍了永樂皇帝一個馬屁,就是想讓老爺子心裏舒服一點,別真的被氣壞了!
果然,朱瞻壑的這個話,讓永樂皇帝眼角都帶著微微揚起的笑意。
“憑借唐朝的強橫,乃至於到了唐朝末年時刻,也依舊能憑借一首秦王破陣樂強行續命二十七年!
不知我大明朝,到了那個危亡的時候誰人來續命呢!”朱瞻壑的一番話,可以說是有理有據,讓人信服。
現場沉默了一會,永樂皇帝喃喃的自語了一句。
“我大明朝自有天命在!絕不會重蹈覆轍的!”永樂皇帝的這個話說的沒什麽底氣,但朱瞻壑對此可不認同。
“爺爺,天命不在!
各朝各代,若是真的有天命存在,那天命也在漢朝!在漢光武帝而已!
他才是真正的天命!那天命是天降隕石!是如山雲墜!是天下歸附!是秋夜凍河!是兩萬正麵戰勝四十三萬!
這才是天命!爺爺!天命在大漢朝!
若非天命難違,讓漢昭烈帝劉備三造大漢成功,這後世哪來的唐宗宋祖。不過都是一些劉淵,劉世民,劉隆基,劉匡胤,劉必烈之流而已!
所以,要孫兒說,自光武皇帝之後,昭烈帝是唯一的天命,至於其他的人,都隻能說是運氣而已!”朱瞻壑說的有些讓人尷尬。
“劉元章?劉棣?劉高煦”這時候,眾人忽然聽到一聲輕微的聲音,眾人扭頭看去,隻見漢王爺一臉呆滯的看著喃喃自語著。
眾人目瞪口呆的看著看著漢王爺發呆,一臉的難以置信。
“我……!”很顯然,永樂皇帝也聽見了自己兒子的喃喃自語,瞬間臉色就黑一片,青一片,順手拿著小塌上了杯子就甩了過去,並一臉怒氣衝衝的準備教訓。
“我錯了,我錯了爹!”漢王爺看著怒氣衝衝的老爹,也發覺自己說錯話了,於是趕緊開口道歉。
“爹,您息息怒,我們還是說正事吧。壑兒你接著說,別聽他們打岔!”太子朱高熾一看老爹發怒,現場也有些偏離主題,於是趕緊開口勸阻生氣的永樂皇帝,一臉不爭氣的眼神看了一眼漢王爺。並提醒朱瞻壑趕緊繼續開口講解。
“所以說,根據以往各朝代的經驗,我大明朝天壽的極限也將在三百年之內!
而目前經過太爺爺洪武皇帝,建文帝,還有爺爺也臨朝二十年了,我大明朝已經過去了五十五載天壽!
若以極限三百年來看,我大明還剩餘二百四十五年天壽!
而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大明朝實際上的天壽可能更短!”朱瞻壑對著眾多的大佬們侃侃而談,最後更是若有所思的說道。
“更短?有多短?”漢王爺一臉急切的想要知道具體有多少的時間!這也是永樂皇帝最想知道的事情,道衍也是若有所思的看著朱瞻壑。
“預估兩百年!”朱瞻壑說出了心裏的答案,比真實的明朝天壽二百七十六年稍微少了一些,那是因為不確定的因素實在太多。
“兩百年?你剛剛說,唐朝皇帝平均臨朝十三年左右,兩百年也就是說自我之後,大概還有十五到十六個皇帝?
再減去瞻基,瞻壑你們這一代人的話,也就是還隻剩下十三到十四位皇帝?
到那個時候,我大明就要亡國了?!!”永樂皇帝一臉呆滯的看著掛起來白布上那些刺眼的文字,隻覺得好像是每個字,都在誅他的心一般的難受!
黑色的墨水侵染在白色的布料上尤為刺眼,尤其是在現場眾人的目光中。
緊接著,朱瞻壑再次將奏折上的內容謄抄了過來,不過略有增加了些。
夏朝:約470年,曆十五王,人王平均在位三十一年;
商朝:約554年,曆三十王,人王平均在位十八年;
……
秦朝:15年,曆二帝,皇帝平均臨朝不足八年;
西漢:210年,曆十五帝,皇帝平均臨朝十四年;
新朝:15年,曆一帝;
東漢:195年,曆十四帝,皇帝平均臨朝不足十四年;;
三國:魏:46年,曆五帝,皇帝平均臨朝九年;
蜀:43年,曆二帝,皇帝平均臨朝二十一年;
吳:59年,曆四帝,皇帝平均臨朝十五年;
西晉:51年,曆四帝,皇帝平均臨朝十二年;
東晉:統治103年,曆十一帝,皇帝平均臨朝十年;
南北朝:南朝(宋59年,齊23年,梁55年,陳32年);
北朝(北魏148年,東魏16年,西魏22年,北齊27年,北周24年)
隋朝:38年,曆二帝,皇帝平均臨朝十九年;
唐朝:289年,曆二十一帝,皇帝平均臨朝十三年;
五代十國:
五代(後梁16年,後唐13年,後晉11年,後漢3年,後周9年);
十國(前蜀18年,後蜀31年,南吳35年,南唐38年,吳越71年,閩國36年,南楚44年,南漢54年,南平39年,北漢28年)
宋朝:北宋167年,曆九帝,皇帝平均臨朝十八年;
南宋:152年,曆九帝,皇帝平均臨朝十六年;
元朝:98年,曆十一帝,皇帝平均臨朝不足九年!
朱瞻壑提筆寫下了明朝之前,所有朝代年限,皇帝數量,以及每位皇帝平均在位的年限。
“我們去掉那些未完成大一統的朝代,接下來就隻剩下秦朝,兩漢,隋朝,唐朝,和元朝”朱瞻壑又隨手劃掉了那些未大一統的王朝,指著僅剩下的六個大一統的王朝,進行了畫圈重點標記。
“兩漢是分開來看的,因為光武帝可以說是崛起微末,又重新打了一遍江山,更何況中間還有一個新朝。所以不能算在一起。”朱瞻壑又解釋了一下兩漢的問題。
“而所有大一統王朝之中隻有唐朝是存在時間最長的是唐朝!天壽二百八十九年!實際上不論有沒有大一統,自秦以後,唐朝都是壽命最長的存在!”朱瞻壑再次劃掉了夏商周三個朝代,在唐朝的二百八十九這個位置著重畫了一下!
“以天可汗的威勢,大堂王朝也僅僅存在了不足三百年,我大明朝呢?
爺爺的功績也隻能說與天可汗媲美而已吧!那我大明朝能不能打破這個三百年的魔咒呢”朱瞻壑拍了永樂皇帝一個馬屁,就是想讓老爺子心裏舒服一點,別真的被氣壞了!
果然,朱瞻壑的這個話,讓永樂皇帝眼角都帶著微微揚起的笑意。
“憑借唐朝的強橫,乃至於到了唐朝末年時刻,也依舊能憑借一首秦王破陣樂強行續命二十七年!
不知我大明朝,到了那個危亡的時候誰人來續命呢!”朱瞻壑的一番話,可以說是有理有據,讓人信服。
現場沉默了一會,永樂皇帝喃喃的自語了一句。
“我大明朝自有天命在!絕不會重蹈覆轍的!”永樂皇帝的這個話說的沒什麽底氣,但朱瞻壑對此可不認同。
“爺爺,天命不在!
各朝各代,若是真的有天命存在,那天命也在漢朝!在漢光武帝而已!
他才是真正的天命!那天命是天降隕石!是如山雲墜!是天下歸附!是秋夜凍河!是兩萬正麵戰勝四十三萬!
這才是天命!爺爺!天命在大漢朝!
若非天命難違,讓漢昭烈帝劉備三造大漢成功,這後世哪來的唐宗宋祖。不過都是一些劉淵,劉世民,劉隆基,劉匡胤,劉必烈之流而已!
所以,要孫兒說,自光武皇帝之後,昭烈帝是唯一的天命,至於其他的人,都隻能說是運氣而已!”朱瞻壑說的有些讓人尷尬。
“劉元章?劉棣?劉高煦”這時候,眾人忽然聽到一聲輕微的聲音,眾人扭頭看去,隻見漢王爺一臉呆滯的看著喃喃自語著。
眾人目瞪口呆的看著看著漢王爺發呆,一臉的難以置信。
“我……!”很顯然,永樂皇帝也聽見了自己兒子的喃喃自語,瞬間臉色就黑一片,青一片,順手拿著小塌上了杯子就甩了過去,並一臉怒氣衝衝的準備教訓。
“我錯了,我錯了爹!”漢王爺看著怒氣衝衝的老爹,也發覺自己說錯話了,於是趕緊開口道歉。
“爹,您息息怒,我們還是說正事吧。壑兒你接著說,別聽他們打岔!”太子朱高熾一看老爹發怒,現場也有些偏離主題,於是趕緊開口勸阻生氣的永樂皇帝,一臉不爭氣的眼神看了一眼漢王爺。並提醒朱瞻壑趕緊繼續開口講解。
“所以說,根據以往各朝代的經驗,我大明朝天壽的極限也將在三百年之內!
而目前經過太爺爺洪武皇帝,建文帝,還有爺爺也臨朝二十年了,我大明朝已經過去了五十五載天壽!
若以極限三百年來看,我大明還剩餘二百四十五年天壽!
而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大明朝實際上的天壽可能更短!”朱瞻壑對著眾多的大佬們侃侃而談,最後更是若有所思的說道。
“更短?有多短?”漢王爺一臉急切的想要知道具體有多少的時間!這也是永樂皇帝最想知道的事情,道衍也是若有所思的看著朱瞻壑。
“預估兩百年!”朱瞻壑說出了心裏的答案,比真實的明朝天壽二百七十六年稍微少了一些,那是因為不確定的因素實在太多。
“兩百年?你剛剛說,唐朝皇帝平均臨朝十三年左右,兩百年也就是說自我之後,大概還有十五到十六個皇帝?
再減去瞻基,瞻壑你們這一代人的話,也就是還隻剩下十三到十四位皇帝?
到那個時候,我大明就要亡國了?!!”永樂皇帝一臉呆滯的看著掛起來白布上那些刺眼的文字,隻覺得好像是每個字,都在誅他的心一般的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