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透露消息
八零:拒絕換親被糙漢寵溺淪陷 作者:月下花無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二爺爺上門,在譚雪梅的意料之外。和譚老翁的觀點不一樣,二爺爺是很支持孩子大了分家的。
如果他勸通了譚老翁,這會兒譚老翁應該在家裏撒脾氣發泄情緒。
可奇怪的是,他這麽走了一趟後,譚老太和譚老翁竟然沒再鬧騰的。
而且二爺爺一走,譚全福兩兄弟就被喊到正房,關著門也不知道他們說了些什麽,再出來後各回了各家。
隨後,趙彩霞和田淑芬也像是變了個人似的,乖乖的去了廚房洗碗做飯,老老實實幹起了活,沒再說什麽閑話。
用腳趾頭想也知道,這一家子人達成了某些協議,分家應該是不太可能了。
心裏有些煩躁,總不能算計這麽久,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於譚家而言,她們一家四口是外人,沒有說話的份,做什麽事也都被排除在外,眼下唯一能破局的隻有譚全生了。
算算日子,還有十天左右的時間。
壓下雜亂的心思,譚雪梅的心思都放在繡花上。
用了兩天的時間,繡了幾個布塊,把常用的圖案都繡了出來。
交頸的鴛鴦,大朵的牡丹,梅蘭竹菊四君子……
滿意的看著自己的作品,譚雪梅又去了學校一趟。
有被劉大海堵在路上的先例,譚雪梅半上午才出門。
今天譚秀蘭沒有上課。
譚雪梅到的時候,她正在看書。
“這麽快就繡好了?”
譚秀蘭也會一點針線活,但不精通。譚雪梅給她看到這些布塊上,圖案精美就不說了,針腳勻稱,底線整齊,不是一般的手藝,關鍵是隻用了兩天的時間。
“簡單繡了繡,你結婚是有日子的事情,把時間省出來,給你繡正經的。”
譚雪梅說的是實話,前世她學的刺繡手法花樣很多,真的要繡一件工藝品,要考慮布局,針法等,打底幾個月的時間,現在繡得這些隻能算個花樣罷了。
譚秀蘭感覺到了她的用心,沒再多說,仔細看起了布塊上的樣圖。
“你這個能給我往衣服上繡嗎?是件白襯衫。”
譚秀蘭準備的結婚衣服,是一件白襯衫,雖說這年頭白襯衫是時髦衣服,但她總覺得有些素淨。
“可以,領口對襟可以用米色的線繡點暗紋,遠看看不出什麽,近看能看出不一樣。也可以用紅線繡點花邊或圖案,看著喜慶。”
譚雪梅心裏想著,就用紙筆給她畫了出來。
衣服是結婚當天穿著見客的,很重要,譚秀蘭多花了心思和譚雪梅討論。
倆人你來我往的商議著,一直到肚子餓出了聲音,才抬頭看了看時間,已經到飯點了。
“以前和你相處不多,現在才發現你是個妙人。”
譚秀蘭誇了一句,她這話是由心的。
兩次接觸下來,她感覺譚雪梅挺聰明的,而且還有一份手藝,說話做事有條理,這樣的人是能做成大事的。
譚雪梅淡笑。
按著前世的記憶,譚秀蘭婚後沒多久就會被調到鎮上的小學教書,在目前能接觸的人中,她算是優質人脈。
包括這次給譚秀蘭繡嫁妝,一來是想蹭點布塊,好拿給陳廣平看,二來也是想借譚秀蘭的婚禮打個廣告,讓人們都看到她的手藝。
能得到譚秀蘭的認可算是意外之喜,終歸她是不虧的。
“我哪裏有你優秀啊!你念書好,是文化人。我再怎麽著,也是個泥腿子。”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至少在未來三十年,讀書人的發展機會比常人要多。
譚秀蘭歎了一句:“我也是沾了家裏的光,爸媽願意供我念書。你腦子靈活,要是能去上學,肯定比我好。”
譚雪梅成績不算差,當初不能讀書了,還在外麵哭過幾次。而同樣是女兒的譚雪琴,學習不咋樣還是供著讀初中。
對比下來,村裏不少人感慨過,這養的和生的到底是不一樣。
想到這些,再看譚雪梅,譚秀蘭的眼裏多了幾分同情。
“你有沒有心思繼續念書?我聽說鎮上的中學收插班生的。”
念書?
譚雪梅有些猶豫。
她前世沒少聽獄友們感歎,年少不知讀書好,到老了才知道後悔。
念書是這個年代改變人生的最好方法。
可三十多年過去,除了還認識點字,知道簡單的加減乘除,剩下的知識她早就忘光了。
現在讀書,相當於是從頭開始,難度很大。
“我跟你透個底吧,我結婚後就調去鎮上了,村小的老師有兩個空位,你也算是讀了初中的人,要不要試試?”
村裏讀書的風氣也是這兩年興起的,以前知青們在的時候,為了村小老師的名額爭得頭破血流。
現在知青們都回了鄉,剩下村裏人沒幾個有學曆的。
譚雪梅不想誤人子弟,不過她想到了譚雪琴。
譚雪琴是今年畢業,她成績不好,是譚全生一力支持,她才能繼續讀下去。
前世,她連高中都沒考上,畢業後在家裏待了一年後,進了工廠做臨時工。幹了十年沒有轉正,後來因為裁員還成了下崗職工,開始自己擺攤。
村小的老師過兩年會收編在體製內,到時候就是正式工,算是一個鐵飯碗。
對譚雪琴來說,是個不錯的路子。
譚秀蘭能透露這事,算是把她當朋友了,譚雪梅也實話實說:“我當老師可能還不夠資格,不過我想讓我妹妹試試。”
譚雪梅選擇放棄,譚秀蘭多少怒其不爭,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可能她這麽做,能在家裏好過些。
看譚雪梅的樣子,應該是想靠手藝自力更生,以後自己就多幫她宣傳宣傳,讓她多接些活。
沉默間,譚雪梅沒想到譚秀蘭一個人腦補了這麽多。
整理好了譚秀蘭選定的圖案,譚秀梅問起了村小上學的事情。
“我家還有個妹妹,那天我帶來的那個,她也到了上學的年紀,我想問問能不能讓她先插班學習。”
譚雪梅頓了頓,麵露難色:“我現在手裏沒錢,暫時沒法給她出學雜費,等過兩個月我掙到了一定補給你。你看行不行?”
如果他勸通了譚老翁,這會兒譚老翁應該在家裏撒脾氣發泄情緒。
可奇怪的是,他這麽走了一趟後,譚老太和譚老翁竟然沒再鬧騰的。
而且二爺爺一走,譚全福兩兄弟就被喊到正房,關著門也不知道他們說了些什麽,再出來後各回了各家。
隨後,趙彩霞和田淑芬也像是變了個人似的,乖乖的去了廚房洗碗做飯,老老實實幹起了活,沒再說什麽閑話。
用腳趾頭想也知道,這一家子人達成了某些協議,分家應該是不太可能了。
心裏有些煩躁,總不能算計這麽久,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於譚家而言,她們一家四口是外人,沒有說話的份,做什麽事也都被排除在外,眼下唯一能破局的隻有譚全生了。
算算日子,還有十天左右的時間。
壓下雜亂的心思,譚雪梅的心思都放在繡花上。
用了兩天的時間,繡了幾個布塊,把常用的圖案都繡了出來。
交頸的鴛鴦,大朵的牡丹,梅蘭竹菊四君子……
滿意的看著自己的作品,譚雪梅又去了學校一趟。
有被劉大海堵在路上的先例,譚雪梅半上午才出門。
今天譚秀蘭沒有上課。
譚雪梅到的時候,她正在看書。
“這麽快就繡好了?”
譚秀蘭也會一點針線活,但不精通。譚雪梅給她看到這些布塊上,圖案精美就不說了,針腳勻稱,底線整齊,不是一般的手藝,關鍵是隻用了兩天的時間。
“簡單繡了繡,你結婚是有日子的事情,把時間省出來,給你繡正經的。”
譚雪梅說的是實話,前世她學的刺繡手法花樣很多,真的要繡一件工藝品,要考慮布局,針法等,打底幾個月的時間,現在繡得這些隻能算個花樣罷了。
譚秀蘭感覺到了她的用心,沒再多說,仔細看起了布塊上的樣圖。
“你這個能給我往衣服上繡嗎?是件白襯衫。”
譚秀蘭準備的結婚衣服,是一件白襯衫,雖說這年頭白襯衫是時髦衣服,但她總覺得有些素淨。
“可以,領口對襟可以用米色的線繡點暗紋,遠看看不出什麽,近看能看出不一樣。也可以用紅線繡點花邊或圖案,看著喜慶。”
譚雪梅心裏想著,就用紙筆給她畫了出來。
衣服是結婚當天穿著見客的,很重要,譚秀蘭多花了心思和譚雪梅討論。
倆人你來我往的商議著,一直到肚子餓出了聲音,才抬頭看了看時間,已經到飯點了。
“以前和你相處不多,現在才發現你是個妙人。”
譚秀蘭誇了一句,她這話是由心的。
兩次接觸下來,她感覺譚雪梅挺聰明的,而且還有一份手藝,說話做事有條理,這樣的人是能做成大事的。
譚雪梅淡笑。
按著前世的記憶,譚秀蘭婚後沒多久就會被調到鎮上的小學教書,在目前能接觸的人中,她算是優質人脈。
包括這次給譚秀蘭繡嫁妝,一來是想蹭點布塊,好拿給陳廣平看,二來也是想借譚秀蘭的婚禮打個廣告,讓人們都看到她的手藝。
能得到譚秀蘭的認可算是意外之喜,終歸她是不虧的。
“我哪裏有你優秀啊!你念書好,是文化人。我再怎麽著,也是個泥腿子。”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至少在未來三十年,讀書人的發展機會比常人要多。
譚秀蘭歎了一句:“我也是沾了家裏的光,爸媽願意供我念書。你腦子靈活,要是能去上學,肯定比我好。”
譚雪梅成績不算差,當初不能讀書了,還在外麵哭過幾次。而同樣是女兒的譚雪琴,學習不咋樣還是供著讀初中。
對比下來,村裏不少人感慨過,這養的和生的到底是不一樣。
想到這些,再看譚雪梅,譚秀蘭的眼裏多了幾分同情。
“你有沒有心思繼續念書?我聽說鎮上的中學收插班生的。”
念書?
譚雪梅有些猶豫。
她前世沒少聽獄友們感歎,年少不知讀書好,到老了才知道後悔。
念書是這個年代改變人生的最好方法。
可三十多年過去,除了還認識點字,知道簡單的加減乘除,剩下的知識她早就忘光了。
現在讀書,相當於是從頭開始,難度很大。
“我跟你透個底吧,我結婚後就調去鎮上了,村小的老師有兩個空位,你也算是讀了初中的人,要不要試試?”
村裏讀書的風氣也是這兩年興起的,以前知青們在的時候,為了村小老師的名額爭得頭破血流。
現在知青們都回了鄉,剩下村裏人沒幾個有學曆的。
譚雪梅不想誤人子弟,不過她想到了譚雪琴。
譚雪琴是今年畢業,她成績不好,是譚全生一力支持,她才能繼續讀下去。
前世,她連高中都沒考上,畢業後在家裏待了一年後,進了工廠做臨時工。幹了十年沒有轉正,後來因為裁員還成了下崗職工,開始自己擺攤。
村小的老師過兩年會收編在體製內,到時候就是正式工,算是一個鐵飯碗。
對譚雪琴來說,是個不錯的路子。
譚秀蘭能透露這事,算是把她當朋友了,譚雪梅也實話實說:“我當老師可能還不夠資格,不過我想讓我妹妹試試。”
譚雪梅選擇放棄,譚秀蘭多少怒其不爭,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可能她這麽做,能在家裏好過些。
看譚雪梅的樣子,應該是想靠手藝自力更生,以後自己就多幫她宣傳宣傳,讓她多接些活。
沉默間,譚雪梅沒想到譚秀蘭一個人腦補了這麽多。
整理好了譚秀蘭選定的圖案,譚秀梅問起了村小上學的事情。
“我家還有個妹妹,那天我帶來的那個,她也到了上學的年紀,我想問問能不能讓她先插班學習。”
譚雪梅頓了頓,麵露難色:“我現在手裏沒錢,暫時沒法給她出學雜費,等過兩個月我掙到了一定補給你。你看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