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晚上趙家三房鬧了大半宿,大家都睡得不安穩。


    “寶兒昨晚都沒睡好,沒想到三嫂也能吵起來。”巧娘一臉心疼,一邊將重新灌好熱水的湯婆子塞回了被窩。


    晚上孩子堅持給她用來捂手,鬧得她淚珠子忍不住往下掉,直誇寶兒懂事。


    趙來賀點頭,“三哥確實也該想想以後了。”


    許是年後就各自生活了,趙家這頓年夜飯格外的豐盛,幾個孩子眼巴巴地望著桌上的肉菜丸子,口水都咽了好幾回,隻是幾個大人卻因著昨晚的事,吃得格外沉默。


    依著往年的習俗,年夜飯後就是一大家子坐在堂屋裏圍著爐子守歲了,不過老趙家人口多,堂屋小,往年也就幾個大人男丁留下來陪趙老頭跟張氏嘮嗑,幾個媳婦各自帶著孩子早早回屋裏頭待著去了。


    今年飯後,知道趙老頭有話要說,一家人倒是還擠在堂屋裏誰也沒敢走,隻等著趙老頭發話。


    大胖幾個孩子平日裏早就瘋玩開了,此時此刻,也都不敢搗亂。


    趙老頭看了眼這滿屋子的兒輩孫輩,終於是發聲了。


    “咱們家人多了,這老屋子也擠不下去了,雖說父母都在不講究分家,隻是總不能讓你們都老大不小,還全都擠在一塊兒過日子,這人多了,日子久了,總歸是要起爭執的,我跟你們娘也不是那固執的,所以同意了分家,這個事就算定了,總歸是剩不下幾天的功夫,你們也不必見天的吵吵。”


    趙來金幾個忙擺手。


    趙老頭哼了一聲,接著說道,“也別說什麽敢不敢的,你們這些日子還少吵了不成?前頭已經說好了怎麽分,章程也都是現有的,就照規矩來。我們跟著老大養老,這老房子就留給他們了,家裏田地攏共是十五畝,你們一家三畝,我跟你娘得三畝,西頭的竹地給老四,他打獵能用上,銀錢上他少分二兩,另外的宅基地我前頭也已經找村長說好了,老四願意去村西邊山腳下,那下坡那兩處就是老二跟老三的了,年後你們就準備拉材料起房子,在這之前你們願意住到宅基地邊上起草棚子也行,願意住家裏也可以。但是先說好了,要住在家裏,就給我老老實實的,別為了點小事就能吵起來,傳出去像什麽樣!”


    具體怎麽分家前頭都是請了族老們來見證的,早就定了下來,再聽趙老頭說起,眾人自然是忙答應了下來。


    趙老頭歎了口氣,點了趙來慶。


    “老三,年後分家了,媳婦孩子都要靠自己養了,你是個什麽成算?要是說什麽還要讀下去,我跟你娘,這一大家子供你讀書這麽多年了,自然也不想你半途而廢的。”


    聽到這裏,陳蓮急了,她可不能再忍下去了。


    但是趙老頭話還沒說完。


    “可自己有多大的本事自己心裏明白,倘若還想讀,也不是不行,但是你得靠自己讀了,自己賺錢,讀書,養家糊口,你有多少能耐,讀多久的書都是你自個兒的家事,我們不指望你,也不再管你了。”


    “爹,我一個讀書人,豈能……那些黃白之物……”


    這話聽得王三娘王小紅紛紛唾棄不已。


    “沒了這黃白之物,你還能讀起書了?”


    趙老頭看了眼大媳婦,倒是沒有反駁這句話。


    誰說不是,舉全家之力供養了這麽一個讀書人,卻什麽都沒得到,到頭來換來了這麽個酸書生,不管是其他幾房人心裏有怨言,趙老頭何曾不是既有不甘心又有怨念。


    “沒有錢你拿什麽讀書?拿什麽買筆墨?拿什麽交束修?你讀了這麽多年的書,二十多歲還是個童生,錢夫子都勸你放棄了,你不放棄想繼續讀,可以,但是男子漢在世,總要養家吧?往前你有我們這一大家子給你供著,如今我跟你娘還有你幾個兄弟是供不起你了,往後你就得靠自己,讀書人總歸是餓不死的,你去給人孩子啟蒙也好,去縣城裏找活計也好,或是給人家寫寫對子抄抄書,這麽多法子,到時候你想怎麽讀就怎麽讀,誰還攔著你不成!”


    別說陳蓮了,其他人聽下來心裏也是一片火熱,更加堅定要送兒子去讀書的念頭。聽聽,這麽多條賺錢路子呢,怎麽著也比土裏刨食強。


    趙來慶到底還算孝順,聽著這話,終於是點了頭表示年後就去找活幹。


    年後,剛走完親戚,趙家就忙活起來了。


    首先搬走的是四房。


    趙來賀主動要了村西頭的宅基地,那邊挨著山,幾戶人家也離得遠,雖是偏了一些,但是上山方便,剛好方便了趙來賀。宅基地邊還有當初老獵戶住過的茅草屋,夫妻二人商量後,決定早點搬過去,也好早些蓋房子。


    趙老頭沒意見,隻是又讓老大抗了一袋豆子過去,惹得王小紅念了一句“爹娘還是偏心幺兒的”。


    看到老四這麽早就搬走,王三娘難得沒說什麽,很爽快地讓趙來金幫忙搬東西,還多給了一碗酸菜。


    隻是當天晚上,她就把空出來的屋子收拾好,讓兩個兒子住進去了。


    而這頭,趙四一家也來到了新家。


    新家茅草屋不大,有兩間房,一間住人,一間吃飯,廚房就在外麵用泥巴搭了個灶台,鍋是沒有的。


    老趙家有兩口鐵鍋,在全村也算數一數二了,隻是還做不到每個兒子一口鐵鍋,他們家多得了一分的竹林地,就沒有鍋了,


    好在趙來賀早前些日子就去隔壁陳灣村的陳鐵匠那裏訂了一口鍋,約好年後去取,如今搬到這邊來,剛好去拿回來。


    趙來賀出門後,巧娘先是把兒子塞進被窩裏,摸了摸他的湯婆子,感覺還暖著,就裏裏外外收拾開了。


    趙豐年環視一周,知道新的生活要開始了。


    柳巧娘裏外清掃幹淨沒多久,趙來賀就回來了,帶回了一個雙耳的鐵鍋,?並一把鐵刀。


    柳巧娘愛不釋手地摸著鐵刀,“這刀好,就是怎麽沒讓陳鐵匠給磨磨開了刃?”


    趙來賀正準備提著水桶去和泥巴架鐵鍋,“差點忘記了,”他放下水桶,從背簍地下掏出來幾個橘子遞給巧娘,“陳鐵匠這些日子家裏忙,沒空給開刃,退了我幾個銅板,又送了我幾個橘子,讓我自個兒開。”


    那幾個橘子黃澄澄的,跟秋日裏的橘子大不一樣,巧娘隻在過年前的一次集市上見過,雖然長得醜,卻賣的貴價,她們村裏人是不買的,因此此時見了也歡喜。


    “回頭煮水,這東西說是治咳嗽呢,寶兒鐵定喜歡,隻是沒成想,這才剛過完年,陳鐵匠家生意便這麽好了。”


    趙來賀一邊拌泥巴,一邊回道,“倒也不是忙生意,陳家年前成親的兒子,就是哪個娶了鎮上人的兒子,過了年從嶽家回來了,陳家一家都裏外忙著,怕怠慢了鎮上的媳婦。”


    巧娘遲疑,“這不是入贅嘛?陳家老太太可不像是能讓兒子當贅婿的主兒。”


    “年前沒聽說是入贅,許是鎮上人疼閨女,留在家裏過個年也說不準。”


    “寶兒想讀書嗎?”


    搬家第二天早上,趙來賀問趙豐年。


    趙豐年並不驚訝,在所有人都捧高讀書人的大環境下,他爹娘又如此寶貝他,不可能沒有想法。


    這個時代,讀書人就意味著高人一等,擁有官身更是意味著擁有了特權,趙豐年很清楚,想要在這個時代好好地活下去,活得好,護住家人,也隻有這一條路。


    隻是,擁有三十五兩銀子,三畝地的農戶家,再供一個讀書人,就算不起房子,也遠遠不夠,就如老趙家,在村子裏條件算不錯了,但舉全家之力,也才供了一個童生,更遑論他們家呢。


    但是,方法總是比困難多。


    晚飯吃的是雜豆飯就鹹菜,趙豐年多了一碗雞蛋羹。


    張氏養了兩隻下蛋的母雞,天暖的時候一天能有兩個蛋,入了冬後就少了,平日裏張氏寶貝得緊,這一個月來攢了十來個,是要拿到城裏換錢的。


    離開的時候,張氏偷偷摸摸將巧娘拉了出去,回來的時候,巧娘眼眶明顯紅了,小心翼翼捧著十個蛋給兒子看。


    “這些蛋是奶奶給咱們寶兒補身子的,寶兒以後要好好孝敬爺爺奶奶。”


    但是任憑有點良知的人,都做不到自己吃雞蛋,父母吃糠咽菜吧。


    趙豐年毫不猶豫地給趙來賀巧娘各舀了一勺蛋羹。


    “都說了爹不愛吃雞蛋,這玩意沒味道,爹就喜歡吃鹹菜,寶兒自己吃!”


    “娘也不愛吃,娘以前在廚房裏吃了好多呢,早就不喜歡吃了。”


    趙豐年捂著自己的碗,堅決不肯接受,“如果爹跟娘都不喜歡吃的話,那我也不喜歡吃了。”


    趙來賀跟巧娘對視一眼,既無奈又感動,這些日子來,他們發現孩子越發有主見了,這樣精神的兒子讓兩口子也越發有了動力。


    “寶兒真乖,改明兒個爹進山給寶兒逮兔子吃肉!”


    趙豐年不清楚外麵的武器發展到什麽程度了,大概率還沒脫離冷兵器時代,但是作為農家的業餘獵手,據他所知的,趙來賀打獵的工具除了一把弓,幾隻反複利用的箭,箭頭是鐵做的,沾了水容易生鏽,趙來賀十分寶貴,不時就要拿出來磨一磨。


    這種工具十分考驗人的準頭力氣,費時費力,遇到危險的大型動物,保命都是個難題。這也是為什麽趙來賀雖然經常上山,但是收獲並不大的緣故了,上次能獵到銀狐皮子,已經是難得的運氣。


    趙豐年有心想替他改造武器,但是又怕嚇到夫妻倆。這段時間的相處,加上原來的記憶,他早就將他們當做真正的親人了,他不希望因為自己的緣故讓他們傷心。


    也該找個借口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農家子到當朝首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魚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魚箏並收藏從農家子到當朝首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