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每天,趙來賀夫妻倆白天幹活,晚上挖芫花,天不亮就往縣城裏趕,這樣小半個月下來,居然真沒人發現。


    趙豐年把這一切歸功於他家太偏的緣故。


    晚上,一家人坐在床上數錢。


    “這兩天,桂花嬸問了我好幾次,今天我看她跟劉阿婆家都在田壟裏挖芫花呢,這買賣怕是做不了幾天了。”


    “也差不多了,怪不得鐵牛前些日子往縣城裏趕,怕也都知道了,這沒啥,他們想做咱們又不攔著,芫花也快謝沒了,昨天孫掌櫃還跟我說不再收了,咱們索性不去了,等來富哥那邊有信兒,把寶兒讀書的事情定下來,我也要準備進山了。”


    前些日子,老宅那邊說是已經把大胖送到了陳家灣陳秀才的私塾讀書去了,趙來賀不喜歡陳秀才,覺得他一來喜歡體罰學生,二來可能水平也不行,沒瞧見給自己三哥生生教成了一個迂腐的書呆子了麽,但是附近三個私塾,就數陳秀才收的束修最少,本來趙來賀還要猶豫一下,但是這回賣芫花掙了足足一兩半!自家兒子這麽聰明的腦袋,肯定要找個好先生。


    趙來富是趙老頭大哥的兒子,也就是趙來賀大伯家的堂兄,娶的是顧家村顧秀才親戚的女兒,自家的孩子也是送去了顧秀才家,顧秀才跟他兒子都是秀才,顧老秀才沒想繼續科舉了,父子兩人便開了一家私塾,不過小顧秀才聽說還是要下場的,貴是貴了點,但那讀書的氛圍肯定不一樣。


    雖說兩家私塾目前為止都沒有出過秀才,但是趙來賀就是覺得,顧秀才那邊要更好,他們父子也不喜歡打手心,再說,人家小顧秀才還繼續考試呢,萬一成了,豈不是多了個當官的先生。這一點上,趙來賀覺得自己還是有點遠見的。


    至於第三家,那是在縣城裏,就不是趙來賀能想的了。


    那邊還在想著讀書的事,老宅這邊,王三娘自從從柳嬸子那邊聽說了最開始買芫花的是趙四家,頓時心裏就不舒坦了。


    “老四也不是個好的,有這好事也不告訴自家人,昨日個縣城的藥鋪頭痛花的價格都降到三文錢一斤了,聽說上個月能有十文錢呢!”


    趙來金沒當回事,“老四家寶兒要吃藥,肯定要多想辦法多賺點錢的。”


    “那你還有兩個兒子呢,大胖還要讀書,花銷大著呢,還說什麽兄弟呢,有好事都不念著你這個當大哥的。”


    趙來金不跟她爭,索性閉嘴了。


    沒過兩天,鎮上跟縣城都不收芫花了,趙家村也漸漸沒什麽人再挖芫花,隻趙豐年偶然能看到趙青青帶著趙翠翠還在挖,見到他還給他塞了一把野果子。


    也是這時候他才知道,趙二夫妻竟想把柱子送到縣城的私塾去。


    趙豐年對此沒有什麽想法,為了孩子的前途沒什麽錯,但是為此壓著兩個女兒做活,讓他心裏很不是滋味。


    隻是不等他深思,他去顧秀才那裏讀書的事就定了下來。


    這天,趙來賀特意在林子外圍打了兩隻野雞,加上巧娘曬的一筐野菜幹,並一斤肥肉,又用紅布仔細包了一兩銀子,一家人去了趙家村。


    顧家村在趙家村往東,中間還隔著柳河村,約莫半個時辰的路程。


    早些日子趙來賀就在趙來富的引薦下跟顧老秀才見過,這次算是輕車熟路了。


    見了麵,顧老秀才照例簡單地問了趙豐年幾句話,見他口齒清晰,安安靜靜,無論是對束修還是對人,心裏都十分滿意。


    “我記得你們家這一輩從的是‘有’,可有了大名?”


    趙來賀忙應聲,“有了,這孩子從小就身子骨弱,他生下來那天,剛下了一場大雪,那一年收成是大好的,我們想著就不從‘有’了,便取了‘豐年’兩字,也好壓一壓。”


    顧老秀才摸了一把胡須,讚賞,“瑞雪兆豐年,你們又是‘趙’姓,甚好甚好。”


    趙豐年也是這時候才知道他的大名居然跟上輩子一樣,有些驚訝,但是聽完趙來賀為他取這個名字的含義,便隻剩下觸動了。


    無論怎麽樣,趙豐年算是正兒八經開始讀書了。


    就在趙豐年上私塾半個月後,趙來賀在一個淩晨進了山林。


    “早些上去,不費時間,寶兒不用擔心,你爹可是老手了。”雖是這樣講,但巧娘眉宇間分明也是不放心的。


    趙豐年沒聽說趙來賀近期要上山,如今見人上山了,也隻能盼著他爹順利歸來,而他自己,則是開始研究給趙來賀改良武器了。


    就在母子倆人說話間,顧秀才家到了。


    巧娘交代好兒子,看著他進去,這才離開。


    裏麵已經有幾個孩子在了,包括了趙來富的獨子趙有誌。


    “趙豐年,你又讓你娘送過來啊?真是沒用,膽小鬼!”


    “他娘還叫他寶兒呢,哎呦,娘的小寶~”


    “趙有誌,他是你弟弟吧,你們怎麽沒一起來?”


    “他們兄弟倆可真不像,他瘦得跟竹竿子似的,趙有誌像個球。”


    趙有誌便是趙大伯孫子,趙來富兒子,他是家中獨子,因此被養的有點胖,在這個年代的鄉間很是難得。


    一直被調侃讓趙有誌有些惱羞成怒,“誰跟他兄弟了,別瞎說!”


    “快上課了,趕緊坐好吧,今日可是小顧夫子講課。”


    有年齡大一點的孩子說了幾句,那幾個孩子也不敢再鬧了,當即放過了趙豐年。


    趙豐年沒說什麽,隻尋到自己的位置坐了下來。


    “......接下來,我們繼續來讀昨天的《千字文》——”


    “夫子,”


    被打斷了教學,小顧秀才正要不悅,見到開口的孩子,卻是笑了,“趙豐年,你可是有何見解?”


    “夫子,您昨日說明今日要學《千字文》,學生私以為不能等夫子講解完才學習,而是要提前背誦,才能加深我們對其中的思考,有益於我們對書本的理解,這樣一來,也更加節省學習的時間,當然,這隻是學生一點淺見,若有不當之處,還望夫子莫怪。”


    小顧夫子沉思片刻,“趙豐年,你可是能背誦了?”


    趙豐年點點頭,隨即,《千字文》流暢而出。


    幾個剛接觸《千字文》的孩子紛紛震驚不已。


    饒是這小半個月來也了解到趙家村這個孩子十分聰穎的小顧秀才也依舊很是吃驚。


    “趙豐年,昨日才帶著大家通讀一遍,今日你便會背了?”


    其實《千字文》並不長,就一千字,可難得的是,這是由一個才學字半個月的孩子背出來的。


    “然也,夫子。”


    小顧秀才心中五味陳雜,接受了這可能是個天生適合讀書的料子,這才環視下方的其他孩子,“趙豐年說的很有道理,既是這樣,那往後學習新篇幅之前,大家都要背誦,我會一一檢查,這樣,便從明天開始罷。”


    底下一片哀嚎,趙來誌有些憤憤地看向了堂弟。


    而趙豐年巋然不動。


    學生就要有學生的樣子,有功夫排擠,多半是功課不多。


    這天結束後,小顧秀才跟顧老秀才聊到了趙豐年。


    “...趙家的這個孩子,實在是塊讀書的好料子。”


    顧老秀才點點頭,“記憶出眾,甚至能做到過目不忘,聰慧非常,冷靜內斂,此子他日定要一番作為,沒準兒我們爺倆往後會因為他名聲大噪了。”


    “爹就這麽看好這孩子?須知我明年也要再下場一次,這次我是有些成算的。”


    顧老秀才晃了晃腦袋,“他日自會見分曉,這孩子有自己的主意,往後我們也不必多加幹擾他,倘若真有一天他一飛衝天,隻他記得你我的幾分師恩便是咱們家的運道了。”


    第二天,小顧秀才果然抽查背書,私塾裏又是一片哀嚎,隻有趙豐年不緊不慢拿出了沙盤學字。


    考慮到一些孩子下課還要回家幫忙家裏的活計,村裏的私塾下課都比較早。


    連續幾日巧娘都早早地在顧家門口一顆桂花樹下等著接兒子,這天卻換了一個人。


    “爹?”


    看著兒子挎著小書袋朝自己走過來,趙來賀臉上笑成了一朵花。


    “咱們寶兒背上這書包可真神氣!”


    回去的路上,父子二人自然而然地談起了這些天的經曆。


    趙來賀跟兒子說著山上的見聞。


    “那野豬,嗬,可大一隻,你爹我想著啊,咱那弓箭可紮不破野豬的老皮,一溜煙地爬上樹了,那野豬開始還想撞樹來著,得虧碰到了一隻落單的狼,那狼也大,就是受了傷,我估摸著是被趕出了狼群,於是趁著他倆打架的功夫,我就跑啦......”


    趙來賀說的輕鬆,趙豐年卻知道真實情況肯定比他說得更加嚴峻。


    這一趟雖是沒受傷,但是顯然山裏比自己想象的更加危險,趙豐年決定回家就跟他爹說說弩箭的事。


    “......明兒去城裏把兔子賣了,給寶兒買好吃的,這回打的多,有隻小兔崽子,讓你娘給你煮了補補身體!”


    父子二人回到家中,卻沒見到巧娘。


    “一準是去河邊洗菜去了,來,我帶寶兒去看兔崽子!”


    趙來賀這次去了五天,抓了十來隻兔子,五六隻野雞。


    “爹,山上兔子很多嗎?”


    “挺多的,這玩意能生,一窩能生七八隻呢,跑得又快,不好抓,山外圍都有不少,山上更多了。”


    趙豐年有了成算,拉著趙來賀進了屋看自己的畫的圖。


    說到畫圖的紙筆,還是前些日子巧娘被王三娘炫耀大胖的“墨寶”刺激到,一時衝動給他買的。


    趙來賀是個獵手,本身又識字,加上趙豐年的圖紙非常清晰明了,一下子就看出來了這是一種箭,就是跟普通的箭有些不一樣。


    “爹有認識的木匠嗎?”


    趙來賀以為這是兒子想要的玩具,隻是他沒想到,兒子居然都會畫畫兒了,而且畫得這樣好,一看就知道,不禁又是一陣驕傲,這樣下去,日後當個畫畫兒的,也能養活自己。


    “這有啥,你外公就是做木匠的一把好手,剛好過兩天我得去你外祖家走一趟,讓你外公給咱們寶兒做一個就是了。”


    趙豐年這才想起來,外祖家記憶中確實是做木匠的。


    “對了,爹,咱們養雞·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農家子到當朝首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魚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魚箏並收藏從農家子到當朝首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