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是默延啜有意嫁禍,將錦盒送於她後,遣派人員告知淑妃。但這向張淑妃報信之人是誰?能讓張淑妃深信不疑,執意要搜那錦盒?而此事一旦成功,她沈珍珠是要陷入萬劫不複之地的,默延啜真會這般做?她憶及那晚默延啜臨走時語音的猶疑不決,莫非,他是因這件事無法決斷?


    其二,是默延啜送與她錦盒中凶器被淑景殿中張淑妃安插之人發現,乘她出行至大明宮時,向張淑妃報信。若是如此,那張淑妃安插之人,定是在自己近旁,且昨日未隨行至大明宮。聯想昨日見到獨孤鏡匆匆入張淑妃寢殿,難道是獨孤鏡與此人接頭?


    亂了,全亂了!這其中隱局,一時真讓人窺不透,唯一可確定的是,這淑景殿中,既伏有默延啜心腹,也隱有張淑妃耳目。這迷局,數日來她仿佛觸手可及,偏又持鏡難見。沈珍珠心裏一急,氣血上湧,胸口隱隱作痛。


    李俶倒未察覺,見她半晌不說話,沉思冥想著,以為她是為自己方才話語有些氣惱,便溫言勸慰道:"不必再多想,我與李泌先生商議後再囑風生衣好生查查,定能查出真相。"


    正說著,室外內侍長呼:"陛下詔廣平王覲見!"


    李俶隻得起身穿戴整齊,末了臨出門,忽然想起一事,對沈珍珠道:"今日隻怕有客來訪。"


    沈珍珠有些奇怪,問道:"是誰?"


    李俶笑笑,"來了你便知,倒是你一位故人呢。"


    沈珍珠見他往室外走去,緊趕幾步,喚他的名。


    李俶回首,她緩緩走近,以極低而細柔的聲音,對他說道:"素瓷之事,我不怪你。你先去看看她,還有……孩兒,再去罷……"李俶愕然抬頭,有如釋重負的輕鬆,一縷笑意浮在嘴角,手撫過她的鬢發,如墨玉般細滑,似想要說些什麽,終是再度執手,深深的看她。


    其時天色甚早,送走李俶,沈珍珠仍舊覺得胸口不適,又躺下歇息。


    她近兩年來身體損耗過大,這段時日勉力支持,至李俶回來,心頭重荷卸除,意誌鬆動,就不免有些支持不住。


    這一覺下去,昏沉沉不知睡了多久。朦朧中有人輕撫自己秀發,溫煦的氣息浮在她麵上,她直以為還是深夜,下意識往旁邊捺去,這才猛然醒來。


    李俶近在眼前,見她醒了,笑了一笑。沈珍珠看去,這一笑,甚為勉力,明明有極大的不快與陰沉隱於後,問道:"父皇說些什麽?"


    李俶扶她起來,道:"能說甚麽,不過為洛陽被搶掠事,教誨我一番。"口頭淡淡的,眉宇擰結。


    一同用過午膳,內侍遞上名貼:"殿外有客來訪。"


    這名貼淺紫色,製作頗是精巧,李俶並不打開看,嘴角倒抿出笑意,對沈珍珠道:"客人已到,快去迎客罷。"沈珍珠疑惑道:"倒底是何人?"一邊截手去拿那名貼,李俶手一挪,她撲個空,見李俶神色促狹:"出去便知了!"


    沈珍珠嬌嗔的白他一眼,與他一前一後行至殿中。


    細碎的靴行櫜櫜聲由殿外傳來,沈珍珠側耳聆聽,覺得奇異--哪位將軍著皮靴行路如此細致謹慎?便是李婼,近年脾性雖有改觀,但走路仍是大大咧咧的如同男兒。


    人已經到了大殿門口,遠遠的隻看見一團輕煙般的淡紫,一陣風過,吹得紫色披風如鼓風幡,來人卻是巋然傲氣,緊步朝沈珍珠與李俶處走來。


    她身著軟甲,那外罩內裏的披掛衣裳全是淡紫色,沒有戴頭盔,仿效男子束發盤髻,襯得一張嬌豔無倫的臉兒更增嫵媚英氣。步步走入大殿,仿佛霽月風過,不僅殿中窈窈婷婷、各擅勝場的女官、宮女們皆被映襯得黯然失色,連以沈珍珠之美麗,似乎也無法與其相較。


    這一刻殿中極靜,在場眾內侍、女官、宮女、嬤嬤均不知不覺中屏了呼吸,眸光全被來人被牽。她一步步走近,其實與眾人近在咫尺,偏眾人都深覺此女子遠隔天涯,不敢唐突,其美豔,更是世上絕無僅有。


    沈珍珠隻恐自己眼睛看花,好一會子方驚喜失叫:"涵若妹妹?!"


    張涵若隻是笑:"沈姐姐,不想咱們又見麵了吧。"說畢,又朝李俶道:"殿下安好!"說話間並不抬頭望李俶,待說完話,不知為何,臉頰赫然紅了一下。


    沈珍珠拉住張涵若的手,上下打量,失聲驚歎道:"我舊時隻聽說高祖皇帝時平陽長公主豔絕天下,更兼文才武略不遜太宗,從來都是神往不已,恨自己不能與長公主同時生,又歎世上再無長公主那般的人物。哪想今日有幸,妹妹你光彩照人,英姿颯爽,真讓我羨慕不已。"


    張涵若羞澀:"平陽公主襄助高祖皇帝斬黃龍、定天下,至今娘子關赫赫威名猶在,我哪裏敢跟公主相比,姐姐你真會取笑人。"


    "張將軍此番助我唐室攻破洛陽,功勳也勝過諸多男兒。"李俶在旁插語道。


    "將軍?"沈珍珠有些驚異,"你稱涵若妹妹為將軍?"


    李俶輕拍沈珍珠肩,笑道:"沒有想到吧,父皇早已下詔冊張小姐為從四品上宣威將軍,可不正是堂堂正正的女將軍!"


    張涵若自從去年率餘部突圍出長安後,開初在長安近郊蟄伏遊擊,其後,幽州張守珪原部將領得知消息,急切切將張涵若迎回幽州,重整兵馬,對安祿山父子同仇敵訖,誓報這血海深仇。因張氏嫡係隻餘張涵若一人 ,便齊心擁了張涵若為主帥。唐軍攻打兩京消息由細作傳來,眾將領均覺此乃天賜良機,張涵若親自領兵奔赴洛陽,隻待兩軍廝殺之際從中漁利,取得安慶緒人頭以報父兄之仇。


    張涵若之軍剛至洛陽近旁的新店,方隱秘駐紮下來,李俶所率唐軍也至。當夜,李俶竟僅率近身侍衛數人,親赴張涵若大營,兩人一番口舌下來,張涵若居然力排眾議,決意投效唐軍,共圍洛陽。


    得知唐軍攻打洛陽消息,安慶緒合洛陽全部兵力十五餘萬人,以嚴莊為統帥以作抵禦。唐軍與叛軍在新店布陣開戰,因叛軍熟悉地形,依山布陣,唐軍初戰不利,連李承宷亦被亂箭重傷。


    正在此時,張涵若派屬下大將黃謙之與葉護合領兵馬,由南山攻打叛軍背麵,叛軍一驚回紇兵威名,二懼張涵若兵馬氣勢,紛紛狂呼:"回紇兵來了!"軍心大亂,被前後夾擊,大敗而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後妃傳·珍珠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滄溟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滄溟水並收藏大唐後妃傳·珍珠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