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西看明月憶娥眉


    乾元元年十月,由衛州至鄴城的大道兩側,四處均是民居的斷垣殘壁,不時可見濃煙火舌、黃塵飛舞。原本一望無際的農田當此季節本該蜀秫待割、稻黍飄香,如今隻有一片踐踏之跡、車輪之痕。


    此時距楚王俶被立為皇太子且更名為豫,寧國公主下降回紇葛勒可汗,史思明降而複反幾件大事,已近半年。兩京克複後,天下百姓原以為叛亂立時可平,孰料烽煙再燃,生民塗炭,竟不可免。


    九月二十一日,肅宗令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淮西節度使魯炅、鎮西及北庭節度使李嗣業、河南節度使崔光遠等九節度使,率兵二十萬征伐安慶緒,本次征伐未設元帥,隻令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監軍。征討甚順,十月十四,郭子儀等大敗安慶緒,克複衛州,安慶緒部一路燒殺擄掠逃往老巢鄴城,唐軍隨之追擊。


    張涵若身著絳紫色織綿戰袍,提劍拭去劍身血跡,"鐺"的聲將長劍回收至整腰的板帶上。本次征討,她領自家兵丁五千餘人歸屬郭子儀統率,自請為前軍中的一隊。半個時辰前,她剛剛與小股叛軍遭遇交戰,攻打衛州時,郭子儀不準她上陣殺敵,這番廝殺下來略略過癮。天色已暗,她極目遠眺,揚韁催馬,恨不能一個箭步趕上安慶緒,以報父兄之仇。


    張涵若所率兵馬原本在前軍列於居中之位,這般催馬極步前行,不多時便趕超上前,將其他兵馬漸漸甩在後麵。三軍本無元帥,郭子儀率郭家軍主力處於中軍位置,其他節度使兵馬各自為陣,故張涵若擅自行軍在前也無人阻止。


    前行二三個時辰,漸的暮色四合,濃霧迷離,混沌中惟有軍中戰旗仍然清晰可辯。卻見前方依稀有山頭鬆林稠密,便問周旁人道:"這到了哪裏?"


    連問三聲,無人應答。她所率兵丁多是幽州一帶人士,對鄴城一帶無人熟悉。


    張涵若也非魯莽之輩,眼見自己與後隊軍馬相距甚遠,前方若有伏兵十分危險,便命將來地圖,點燃火把與副將林洪同觀地形。皺眉道:"原來此處名喚愁思岡。此形甚為複雜,若無人帶路怕是容易走失。"


    林洪道:"那不如我等先歇息,等後隊兵馬到後再作打算。"


    張涵若略作思索,她本屬爭強好勝之人,這次能出征安慶緒全賴李豫在肅宗麵前為她說話,若不稍立戰功而在此退縮閃避,心中實是不甘,將地圖當中一攏,命左右道:"快去周邊搜尋一番,或有鄰近的百姓知曉地形。"


    果然不到半柱香功夫有兩名兵丁帶著一名青年男子來了。那男子隻著尋常布衫,頭裹青布頭巾,遠遠的朝張涵若打個拱,想是多少有些害怕,聲音嘶啞著:"參見將軍。"


    張涵若笑了笑,說道:"你不必害怕。我們乃奉旨征討安氏逆賊的官兵,你居住在這愁思岡附近,可知這方圓數十裏的地形?"


    男子道:"約略知道一些。"


    張涵若大喜:"那你可願為我們帶路,事成之後,我許你五千錢。"這可是極大的犒賞,那男子一聽毫不遲疑:"某願為將軍效勞。"


    這男子答允得如此幹脆,張涵若喜悅之下反倒增了疑竇,遠遠望去,見那男子身量瘦小,聲音雖嘶啞倒也不難聽,隻是一直未敢抬起頭,便問道:"你聲音為何如此嘶啞?"


    男子答道:"這是因為某年少時曾生一場大病,高熱數日不退,待得病好,這嗓子便已被燒壞。"


    張涵若又問:"聽你說話,似乎是讀過聖賢書,家中還有何人?"


    男子道:"將軍惠眼,某讀過幾年私塾,家中現惟有老父老母。"他答話時,帶他前來的兩名兵丁便暗自向張涵若點頭示意,以證其所言屬實。張涵若忖度下隻怪自己多疑,就算前方有伏兵,也絕無時間安置這樣的細作來引自己上當,釋然道:"好,那煩請你在前帶路吧。"


    男子應"是",緩步朝最前方的騎兵走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後妃傳·珍珠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滄溟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滄溟水並收藏大唐後妃傳·珍珠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