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龍城向南六十裏,有一處山林,名曰白馬林。
相傳三千年前,曾有一座妖族靈山巍峨於此。
後來人族興盛,妖族難以在中原立足,便請來了一位妖族大聖,以搬山之法,將那座靈山抬至西域妖國之中。
靈山雖移,但散落的靈根卻融入這方地域。
故白馬林中,水土豐茂,常有精怪滋生。
往返百姓多受其苦,直到五六年前,林中忽有一位山君誕生,約束了山中精怪,護佑往來旅人,這才讓白馬林中的這條商道漸漸繁盛。
過往商旅為了感謝山君,自發在林道上修建了一座山君廟,又在林道四周塑起了數尊山君塑像,以便行人供奉。
隻是好景不長……
“要我說,這就是沒事找事!好好的山君廟,拆了作甚,留著往來時,有個落腳避雨的地方也好嘛!”山君廟中,賀常看著周圍提著鐵錘圍著山君雕像奮力敲打的眾人,沒好氣的說道。
一旁的同伴停下了手上的夥計,也附和道:“是啊!這山君廟可靈驗著,自從修了這座廟,白馬林可有好些時日沒有出過亂子。”
“可自從半年前開始拆除那些林間的山君石像後,就有了不少旅人被害的傳聞,上個月劉家的大兒子據說就是因為……”
“唉!你們兩個,瞎聊什麽呢?不想幹就給我滾蛋!”這時一位穿著錦衣,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邁步走入了已經被砸得七零八碎的山君廟中,指著閑談的二人大聲喝罵道。
賀常與同伴不敢得罪這位侯府的管家,一邊賠笑,一邊趕忙掄起大錘,砸向神像。
轟!
伴隨著一聲悶響,一個人高的白虎神像頓時出現一道裂紋,已經忙活了一天的眾人心頭一喜,紛紛加大了力道。
隻是百來息的功夫,那神像周身的裂紋愈發密集,伴隨著一位男子奮力一錘落下,石像轟然裂開,碎石散落一地……
眾人歡欣鼓舞,排到了那位侯府管家的跟前,美滋滋的領著工錢,誰也沒有注意到,神像的背後一道白色的身影躍出,落在了林道上,化作了一位十二三歲的少女。
她蹲在林道旁,腦袋埋入雙膝,肩膀聳動,滿腹委屈,卻極力忍著沒有掉下眼淚。
陣陣黑氣不知從何處湧來,在那時縈繞在了她的四周,虎視眈眈。
小女孩似有所感,她抬起頭,目光驚恐,下意識的抱緊了懷裏的事物,似乎那東西正給予她莫大的勇氣。
“我……我不怕你們!”
她大聲說著,聲音有些打顫。
周遭的黑氣卻並未被她這般色斂內韌的狠話唬住,反倒翻湧起來,反複在嘲笑她。
小女孩愈發氣惱,她索性站起身子。
“大壞蛋,你給我等著!”
她這樣說罷,仿佛下定了決心,雙手懷抱著手中的事物,頭也不回的跑出了山林。
借著太陽落山前最後一抹餘暉,可以看清,她懷裏抱著的是一本已經有些泛黃的書。
封頁上用拓印的正楷寫著五個大字——《斬魔群俠傳》
……
“什麽?你也看過《斬魔群俠傳》?”
褚州溪水鎮外的官道上,褚梁看向身旁背著一個巨大木箱的少年,一臉驚喜的問道。
背負木箱的少年,正是楚寧。
十天前與魏良月分別後,楚寧便獨自下了山,離家數年的少年,歸心似箭。
一來是想要與自家叔父好好算算那筆謀權害命的賬,二來也是想念府中那些故人。
在途經來風原時忽遇暴雨,恰好這個叫褚梁的書生也在那處避雨。
褚梁是個自來熟的性子,楚寧多年未與外人接觸,倒也並不反感褚梁的“喋喋不休”,加上二人行程相似,便索性結伴而行。
“自然看過,那可是周先生的著作,何人不曉?當年我阿爺還特地尋人給我弄來了有周先生題名的拓本,不過後來在我家附近的白馬林旁,遇見了一位迷路的小姑娘,為了哄她,把那本書送給了她。”楚寧點了點頭,回憶起了往事。
“周先生在書中說過,俠者無分大小,能舍己為人者,皆可為俠,楚兄年幼時便有這番覺悟,著實讓在下欽佩。”褚梁聞言,一臉感概的說道。
楚寧這一路上倒是摸清了些許這位褚梁的性子,心腸不壞,但就是有些迂腐與一板一眼。
他麵露苦笑道:“哪有褚兄說的那般好,隻不過是那時年幼,不知周先生親自題名的拓本有多難得罷了。”
“赤子之心,更是彌足珍貴。”褚梁卻一本正經的應道,說罷又忽的歎了口氣,言道:“周先生已是當代小說大家,十餘年前就跨入了十境,明明有望讓小說家這道旁門晉升為小道,開辟靈山,卻被奸人所害,實乃萬世之悲也。”
這天下修行之法,以大道、小道、旁門劃分。
大道可登十三境,開辟聖山,有儒、釋、道、兵、武五法。
小道可登十一境,開辟靈山,有諸如藥、符、墨、神等百門不止。
剩下的旁門最高可登十境,包羅萬象,小說家便是其中之一。
其本質是儒道與神道的結合,將文字訴諸紙麵,靠著著作的傳播來提升修為。
在旁門之中也隻是中流,卻因為周貫的出現,而有了晉升小道的可能。
隻是這位三十六歲便抵達了十境的小說大家,卻在寫完那本《斬魔群俠傳》後,選擇遊曆大夏南疆,尋找破境契機。
卻撞見了一位朝廷敕封的十一境陰神,為求證道,肆意掠奪三州之地的氣運,至致使民不聊生。
周貫為民請命無果後,便為那位陰神開書立傳,將其種種惡行記錄於上,書成之後,傳播開來,大夏百姓對那位陰神口誅筆伐,致使其跌落九境。
奈何這陰神在朝堂之上人脈頗廣,最後反倒以禍亂朝綱唯有,緝殺周貫,此事已經過去數十年,周貫依然不知所蹤,坊間盛傳,他早已死在了那陰神的黨羽手中。
“不過周先生也說過,江山代有人才出!”
“先生雖逝,其道長存!總有一天,我褚梁定會為小說家一道開辟靈山,屆時定請先生神魂歸來,做我靈山護道陰神!”
言及此處,褚梁一臉慷慨激昂之色。
二人同行數日,楚寧倒也知曉褚梁亦是修行小說家一道之人,他此番出行就是為了前往褚州的息月城,參加那裏舉辦的書會。
見他如此信誓旦旦,仿佛一隻腳已經邁入了十一境,楚寧也不免有些好奇,暗道莫不是自己這一路上一直在與一位小說大家同行?
“褚兄,你如今修為幾何?”
褚梁一愣,臉色略顯尷尬:“若是此行順利,拙作能在書會上得到劉老爺子評語,或可打開些銷路,晉升……三境……”
楚寧:“……”
……
溪水鎮便是二人同行的終點。
此後楚寧得繼續北上穿過白馬林,去往魚龍城,而褚梁則得往西前往息月城。
褚梁的行程很緊,為了能順利參加三日後在息月城開始的書會,沒有時間在溪水鎮停留,與楚寧約定書會結束後去魚龍城與他後,便匆匆辭別。
楚寧站在城門口,看著褚梁背著書箱離開的背影,莫名有些惆悵。
這個家夥在時,絮絮叨叨,一刻不得閑,有時確實讓人厭煩,可他忽然離開,楚寧卻又有些不適應。
他深吸一口氣,壓下心底泛起的離愁,轉身走入了溪水鎮,尋找今日下榻的客棧。
……
溪水鎮位於南北通路要道之上,往來的旅人商販眾多,楚寧接連問了好幾個客棧,都被告知已經沒有了客房。
他有些無奈隻能繼續尋找,在路過一處酒肆時,卻被一道清脆的聲音吸引。
“大俠!你真的願意幫我趕走那個壞蛋嗎?”
酒肆臨窗的座位上,一位十二三歲的少女正一臉期待的看著對側。
那裏坐著一位模樣俊俏的玉麵公子。
他身著錦衣,腰懸玉佩,右手側還擺著一柄雕龍鑲金的寶劍,頗有幾分俊美少俠的架勢。
他看著眼前這個宛如瓷娃娃一般可愛的少女,臉上露出笑容,溫言細語道:“自然,路遇不平事,自當鳴不平,這是我輩俠士的職責所在。”
“對的,對的!”聽聞這話的少女也雙眼放光,連連點頭:“這就是書上說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那我們什麽時候動身?”少女又問道。
“不急不急。”
玉麵公子這般說罷,伸手提起了酒壺,起身倒下了一杯酒,過程中些許白色的粉末從指尖散落,溶於酒水之中。
他在那時將酒杯推到了少女跟前,臉上笑意更加盎然。
“飲完這杯酒,再動身不遲。”
相傳三千年前,曾有一座妖族靈山巍峨於此。
後來人族興盛,妖族難以在中原立足,便請來了一位妖族大聖,以搬山之法,將那座靈山抬至西域妖國之中。
靈山雖移,但散落的靈根卻融入這方地域。
故白馬林中,水土豐茂,常有精怪滋生。
往返百姓多受其苦,直到五六年前,林中忽有一位山君誕生,約束了山中精怪,護佑往來旅人,這才讓白馬林中的這條商道漸漸繁盛。
過往商旅為了感謝山君,自發在林道上修建了一座山君廟,又在林道四周塑起了數尊山君塑像,以便行人供奉。
隻是好景不長……
“要我說,這就是沒事找事!好好的山君廟,拆了作甚,留著往來時,有個落腳避雨的地方也好嘛!”山君廟中,賀常看著周圍提著鐵錘圍著山君雕像奮力敲打的眾人,沒好氣的說道。
一旁的同伴停下了手上的夥計,也附和道:“是啊!這山君廟可靈驗著,自從修了這座廟,白馬林可有好些時日沒有出過亂子。”
“可自從半年前開始拆除那些林間的山君石像後,就有了不少旅人被害的傳聞,上個月劉家的大兒子據說就是因為……”
“唉!你們兩個,瞎聊什麽呢?不想幹就給我滾蛋!”這時一位穿著錦衣,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邁步走入了已經被砸得七零八碎的山君廟中,指著閑談的二人大聲喝罵道。
賀常與同伴不敢得罪這位侯府的管家,一邊賠笑,一邊趕忙掄起大錘,砸向神像。
轟!
伴隨著一聲悶響,一個人高的白虎神像頓時出現一道裂紋,已經忙活了一天的眾人心頭一喜,紛紛加大了力道。
隻是百來息的功夫,那神像周身的裂紋愈發密集,伴隨著一位男子奮力一錘落下,石像轟然裂開,碎石散落一地……
眾人歡欣鼓舞,排到了那位侯府管家的跟前,美滋滋的領著工錢,誰也沒有注意到,神像的背後一道白色的身影躍出,落在了林道上,化作了一位十二三歲的少女。
她蹲在林道旁,腦袋埋入雙膝,肩膀聳動,滿腹委屈,卻極力忍著沒有掉下眼淚。
陣陣黑氣不知從何處湧來,在那時縈繞在了她的四周,虎視眈眈。
小女孩似有所感,她抬起頭,目光驚恐,下意識的抱緊了懷裏的事物,似乎那東西正給予她莫大的勇氣。
“我……我不怕你們!”
她大聲說著,聲音有些打顫。
周遭的黑氣卻並未被她這般色斂內韌的狠話唬住,反倒翻湧起來,反複在嘲笑她。
小女孩愈發氣惱,她索性站起身子。
“大壞蛋,你給我等著!”
她這樣說罷,仿佛下定了決心,雙手懷抱著手中的事物,頭也不回的跑出了山林。
借著太陽落山前最後一抹餘暉,可以看清,她懷裏抱著的是一本已經有些泛黃的書。
封頁上用拓印的正楷寫著五個大字——《斬魔群俠傳》
……
“什麽?你也看過《斬魔群俠傳》?”
褚州溪水鎮外的官道上,褚梁看向身旁背著一個巨大木箱的少年,一臉驚喜的問道。
背負木箱的少年,正是楚寧。
十天前與魏良月分別後,楚寧便獨自下了山,離家數年的少年,歸心似箭。
一來是想要與自家叔父好好算算那筆謀權害命的賬,二來也是想念府中那些故人。
在途經來風原時忽遇暴雨,恰好這個叫褚梁的書生也在那處避雨。
褚梁是個自來熟的性子,楚寧多年未與外人接觸,倒也並不反感褚梁的“喋喋不休”,加上二人行程相似,便索性結伴而行。
“自然看過,那可是周先生的著作,何人不曉?當年我阿爺還特地尋人給我弄來了有周先生題名的拓本,不過後來在我家附近的白馬林旁,遇見了一位迷路的小姑娘,為了哄她,把那本書送給了她。”楚寧點了點頭,回憶起了往事。
“周先生在書中說過,俠者無分大小,能舍己為人者,皆可為俠,楚兄年幼時便有這番覺悟,著實讓在下欽佩。”褚梁聞言,一臉感概的說道。
楚寧這一路上倒是摸清了些許這位褚梁的性子,心腸不壞,但就是有些迂腐與一板一眼。
他麵露苦笑道:“哪有褚兄說的那般好,隻不過是那時年幼,不知周先生親自題名的拓本有多難得罷了。”
“赤子之心,更是彌足珍貴。”褚梁卻一本正經的應道,說罷又忽的歎了口氣,言道:“周先生已是當代小說大家,十餘年前就跨入了十境,明明有望讓小說家這道旁門晉升為小道,開辟靈山,卻被奸人所害,實乃萬世之悲也。”
這天下修行之法,以大道、小道、旁門劃分。
大道可登十三境,開辟聖山,有儒、釋、道、兵、武五法。
小道可登十一境,開辟靈山,有諸如藥、符、墨、神等百門不止。
剩下的旁門最高可登十境,包羅萬象,小說家便是其中之一。
其本質是儒道與神道的結合,將文字訴諸紙麵,靠著著作的傳播來提升修為。
在旁門之中也隻是中流,卻因為周貫的出現,而有了晉升小道的可能。
隻是這位三十六歲便抵達了十境的小說大家,卻在寫完那本《斬魔群俠傳》後,選擇遊曆大夏南疆,尋找破境契機。
卻撞見了一位朝廷敕封的十一境陰神,為求證道,肆意掠奪三州之地的氣運,至致使民不聊生。
周貫為民請命無果後,便為那位陰神開書立傳,將其種種惡行記錄於上,書成之後,傳播開來,大夏百姓對那位陰神口誅筆伐,致使其跌落九境。
奈何這陰神在朝堂之上人脈頗廣,最後反倒以禍亂朝綱唯有,緝殺周貫,此事已經過去數十年,周貫依然不知所蹤,坊間盛傳,他早已死在了那陰神的黨羽手中。
“不過周先生也說過,江山代有人才出!”
“先生雖逝,其道長存!總有一天,我褚梁定會為小說家一道開辟靈山,屆時定請先生神魂歸來,做我靈山護道陰神!”
言及此處,褚梁一臉慷慨激昂之色。
二人同行數日,楚寧倒也知曉褚梁亦是修行小說家一道之人,他此番出行就是為了前往褚州的息月城,參加那裏舉辦的書會。
見他如此信誓旦旦,仿佛一隻腳已經邁入了十一境,楚寧也不免有些好奇,暗道莫不是自己這一路上一直在與一位小說大家同行?
“褚兄,你如今修為幾何?”
褚梁一愣,臉色略顯尷尬:“若是此行順利,拙作能在書會上得到劉老爺子評語,或可打開些銷路,晉升……三境……”
楚寧:“……”
……
溪水鎮便是二人同行的終點。
此後楚寧得繼續北上穿過白馬林,去往魚龍城,而褚梁則得往西前往息月城。
褚梁的行程很緊,為了能順利參加三日後在息月城開始的書會,沒有時間在溪水鎮停留,與楚寧約定書會結束後去魚龍城與他後,便匆匆辭別。
楚寧站在城門口,看著褚梁背著書箱離開的背影,莫名有些惆悵。
這個家夥在時,絮絮叨叨,一刻不得閑,有時確實讓人厭煩,可他忽然離開,楚寧卻又有些不適應。
他深吸一口氣,壓下心底泛起的離愁,轉身走入了溪水鎮,尋找今日下榻的客棧。
……
溪水鎮位於南北通路要道之上,往來的旅人商販眾多,楚寧接連問了好幾個客棧,都被告知已經沒有了客房。
他有些無奈隻能繼續尋找,在路過一處酒肆時,卻被一道清脆的聲音吸引。
“大俠!你真的願意幫我趕走那個壞蛋嗎?”
酒肆臨窗的座位上,一位十二三歲的少女正一臉期待的看著對側。
那裏坐著一位模樣俊俏的玉麵公子。
他身著錦衣,腰懸玉佩,右手側還擺著一柄雕龍鑲金的寶劍,頗有幾分俊美少俠的架勢。
他看著眼前這個宛如瓷娃娃一般可愛的少女,臉上露出笑容,溫言細語道:“自然,路遇不平事,自當鳴不平,這是我輩俠士的職責所在。”
“對的,對的!”聽聞這話的少女也雙眼放光,連連點頭:“這就是書上說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那我們什麽時候動身?”少女又問道。
“不急不急。”
玉麵公子這般說罷,伸手提起了酒壺,起身倒下了一杯酒,過程中些許白色的粉末從指尖散落,溶於酒水之中。
他在那時將酒杯推到了少女跟前,臉上笑意更加盎然。
“飲完這杯酒,再動身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