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先見之明
總裁重生複仇從零開始 作者:車窗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玫邊吃邊驚問:“李明,昨天我在這裏還是一無所有,才隔了一夜,貨架就齊全了,你這速度快的驚人呀。”
李明笑道:“時間就是金錢,抓緊時間就是抓緊賺錢,上午九點半開張營業。”
李仁笑著接話:“兒子,現在七點半了,還沒有一件商品,九點半開張營業,拿什麽賣?開什麽玩笑。他們父女開始來上班,先休息兩天,以後有他們忙的。吃了早餐,我去進貨,後天開張吧。”
“爸爸,進貨的事你不用擔心,估計我們的商品快到了,你隻管做好營業的事就行。”李明邊說邊站起來走向門前。
“你說什麽,你昨天在家一天,誰去進貨了?”李仁嘀咕著。
李仁話未落音,兩輛滿載各種貨物的大卡車停在了門前。
司機從車上下來,一眼就看到了走向他們的李明,高聲大叫道:“恭喜李老板開張鴻發,生意茂盛!財源廣進!”
李明和司機都是老熟人了,一邊說著謝謝,一邊請兩位司機吃飯,並給了每人一個大紅包。
李明要父親將左鄰右舍叫來幫忙卸貨,每人五元錢的工錢。鄰居們大喜,這個時候的手藝人工錢才一塊五毛錢一天呢!一下子來了二十個人卸貨,李仁帶著張大川、張玫指揮擺放貨物,一個小時就將兩輛大卡車的貨全部卸完並擺放好。
兩卡車貨物包羅萬象,什麽樣的商品都有,大商品、小百貨,高檔的、低廉的……百色俱全,價值八萬。比李仁所在的門市部的貨物更多,相當於供銷社在街上幾個門市部貨物的總和。
李仁看著這麽多的商品,不敢相信這是自家所擁有的。自己在供銷社工作了二十多年,門市部從來就沒有過這麽多的貨物。
張玫震驚地問李明:“你爸爸說你一直沒離家,這貨是怎麽進來的。”
李明笑道:“時代在前進,經營的方式也要隨時而進,才不能落伍呀。我與黃州市百貨公司批發部是非常熟悉的主顧了,我們每個商店都裝有電話,進貨不用人親自去,打一個電話就把需要進的貨全部說好並傳真一個清單,他們就會按我的要求出貨,裝車,並送貨到家,我隻需在店裏按照清單驗收就行了。”
李仁歎道:“兒子,我在供銷社做了二十多年營業員,自以為是這方麵的裏手,現在才發現,與你比起來我就差遠了。隻配做你手下的兵,不服都不行!”
李明:“爸爸,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舊的營銷理論必然會淘汰,被新的先進的營銷手段所代替。”
李明早就準備好了鞭炮,九點半鍾準時開張。鞭炮一響,五顏六色的氫氣球在店門前飄悠,立即召來了許許多多的人。
商店取名昌祥百貨商店,樣樣產品齊全,吸引了街道上來來往往的人駐足觀看。還有張玫這個絕代佳人,更是商店裏吸引人們眼球的一道獨特的風景。
商店一開張就人滿為患,李明父子,張家父女,四個人還忙不過來。忙的中午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但又不能讓顧客久等,隻能餓著肚子忙一天,直到晚上打烊才吃飯。
李仁累的腰酸背痛,心裏在不斷地誇獎兒子。計算著這樣發展下去,要不了幾年,李家就會變成百萬富豪!
張大川心裏在說,怪不得老人說良田百畝,當不得小店一個,此言非虛!
張玫在想,這個李明不讀書、不想上大學,原來是這樣的奇才,為自己準備好了這樣的人生路。我要是沒考上大學,趁早跟著李明走這條路是對的,沒必要再去複讀再考。
四望鎮常住人口有三千多人,周圍村莊地美人綢,雖然不趕墟,卻天天有人上街,天天都比墟場趕墟的人還多。
李明自家的這個商店一開張就走上了正軌,天天忙不贏,又從鄰居中雇請了三個做營業員。
為了讓李仁夫婦長期在一起互相有個照顧,李明把李仁調到白素娥的商店去負責,另招了一個新員工充補充李仁的崗位。
李明提拔張玫做了昌祥商店的負責人,月薪提升為一百五十元的底薪,其他員工月薪提升為一百元。
這個店的工作量比墟場的工作量多,工作時間長,營業額量大,李明將每個營業員的月薪增加到一百元,相當於兩個二級工工人的工資了。獎金到月底按營業額計發,估計每個人的獎金比工資不會少多少。
李明這個時候想著五個商店照這樣做下去,到了年底會不少於五六十萬資產,有了這樣雄厚的經濟實力,就不能隻做零售業,而是要開拓批發市場了。
今年的天氣與往年不同,長期陰雨,暑假期間氣溫比往年偏低,市場上的消熱去暑的藥一度滯銷,求著人買都沒人要。
李明在人們議論天氣好壞的時候記起了前生的這一年是長久的陰雨之後天氣猛然暴晴,溫度忽然升高十多度,引起不少人中暑,一時防暑去暑的藥緊俏脫銷。
想到這裏,李明就在各個墟場收購去暑正氣水和其他的降溫去暑藥。
立秋在即,對藥材批發公司來說,去暑正氣水是快要過季的藥品,要降價銷售,否則就成了積壓貨。李明采購防暑藥讓他們喜笑顏開,不用再耽心積壓了。
墟場的一些藥販子正愁銷不出貨,李明來收購,而且是批量收購,個個滿心歡喜,以為有個冤大頭來為他們背晦氣了,都爭先恐後地都向李明推銷自己的積壓貨。
這些人隻顧脫手解暑去暑藥品,就都以六成的進貨價銷給李明,李明來者不拒,全部笑納。
那些把去暑藥出手給李明的人,以為滯銷藥終於出手了,沒有虧本就是走了大運。暗中都在譏笑李明:“哪個村冒出來的傻逼,自找背時啊!”
李明聽到後沒有與之爭論,一笑了之。三天之內把各墟場藥販們的全部去暑藥都買了下來。
與李明住在同一條街的蔣明清老頭也是在各墟場裏什麽都買賣的小商販,聽到別人的議論,就笑著勸李明:“李明啊,你是讀書的材料,卻不是做生意的材料。還有二十多天就要立秋了,這些去暑正氣水你買回去幹嘛!現在都不好銷,立秋後就是天高氣爽秋風涼了,更賣不出去。快別買進那些滯銷的去暑藥了,盡快想辦法把手裏的藥脫手,賣一點算一點,能不虧本就是財星高照。”
李明笑道:“蔣大爺,古人說水無常勢,今年或許與往年不同,往年的秋風涼說不定就是今年的秋老虎哩。”
蔣老頭:“到底是年青人,剛出校門什麽都不懂,你以為天氣是由你掌管的,叫他熱就熱,叫他涼就涼。別自作聰明了,聽我老人的話,保你不吃虧。”
李明:“蔣大爺,常言道‘久晴必有久雨,久雨必有久晴。’你看看這幾天有多高,氣溫一直是在攀升,並且升的幅度很大哦。”
蔣老頭無言以對,想想似有些道理,就沒再爭論,說了句“看你小子的運氣了,說不定歪打正著也是有可能的。”
李明不但沒有降價脫手去暑藥,還在報紙上登了收購去暑藥的廣告。廣告效應非常明顯,每天都有大量的藥商帶著藥向李明推銷去暑藥。知道的藥販無不譏笑李明看不清市場,一味莽撞蠻幹,必將吃大虧。
然而天氣正如李明預估的那樣,七月高考一結束,就再也見不到雨蹤了,氣溫持續升高,中暑的人一天比一天增多。
中暑成了普遍現象,就引起了人們的恐慌,去暑藥和電風扇立即成了最搶手的暢銷貨,別的藥販把去暑藥都賣給了李明,現在去暑藥好銷的時候卻沒藥可賣了。
李明笑道:“時間就是金錢,抓緊時間就是抓緊賺錢,上午九點半開張營業。”
李仁笑著接話:“兒子,現在七點半了,還沒有一件商品,九點半開張營業,拿什麽賣?開什麽玩笑。他們父女開始來上班,先休息兩天,以後有他們忙的。吃了早餐,我去進貨,後天開張吧。”
“爸爸,進貨的事你不用擔心,估計我們的商品快到了,你隻管做好營業的事就行。”李明邊說邊站起來走向門前。
“你說什麽,你昨天在家一天,誰去進貨了?”李仁嘀咕著。
李仁話未落音,兩輛滿載各種貨物的大卡車停在了門前。
司機從車上下來,一眼就看到了走向他們的李明,高聲大叫道:“恭喜李老板開張鴻發,生意茂盛!財源廣進!”
李明和司機都是老熟人了,一邊說著謝謝,一邊請兩位司機吃飯,並給了每人一個大紅包。
李明要父親將左鄰右舍叫來幫忙卸貨,每人五元錢的工錢。鄰居們大喜,這個時候的手藝人工錢才一塊五毛錢一天呢!一下子來了二十個人卸貨,李仁帶著張大川、張玫指揮擺放貨物,一個小時就將兩輛大卡車的貨全部卸完並擺放好。
兩卡車貨物包羅萬象,什麽樣的商品都有,大商品、小百貨,高檔的、低廉的……百色俱全,價值八萬。比李仁所在的門市部的貨物更多,相當於供銷社在街上幾個門市部貨物的總和。
李仁看著這麽多的商品,不敢相信這是自家所擁有的。自己在供銷社工作了二十多年,門市部從來就沒有過這麽多的貨物。
張玫震驚地問李明:“你爸爸說你一直沒離家,這貨是怎麽進來的。”
李明笑道:“時代在前進,經營的方式也要隨時而進,才不能落伍呀。我與黃州市百貨公司批發部是非常熟悉的主顧了,我們每個商店都裝有電話,進貨不用人親自去,打一個電話就把需要進的貨全部說好並傳真一個清單,他們就會按我的要求出貨,裝車,並送貨到家,我隻需在店裏按照清單驗收就行了。”
李仁歎道:“兒子,我在供銷社做了二十多年營業員,自以為是這方麵的裏手,現在才發現,與你比起來我就差遠了。隻配做你手下的兵,不服都不行!”
李明:“爸爸,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學習才能不斷進步。舊的營銷理論必然會淘汰,被新的先進的營銷手段所代替。”
李明早就準備好了鞭炮,九點半鍾準時開張。鞭炮一響,五顏六色的氫氣球在店門前飄悠,立即召來了許許多多的人。
商店取名昌祥百貨商店,樣樣產品齊全,吸引了街道上來來往往的人駐足觀看。還有張玫這個絕代佳人,更是商店裏吸引人們眼球的一道獨特的風景。
商店一開張就人滿為患,李明父子,張家父女,四個人還忙不過來。忙的中午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但又不能讓顧客久等,隻能餓著肚子忙一天,直到晚上打烊才吃飯。
李仁累的腰酸背痛,心裏在不斷地誇獎兒子。計算著這樣發展下去,要不了幾年,李家就會變成百萬富豪!
張大川心裏在說,怪不得老人說良田百畝,當不得小店一個,此言非虛!
張玫在想,這個李明不讀書、不想上大學,原來是這樣的奇才,為自己準備好了這樣的人生路。我要是沒考上大學,趁早跟著李明走這條路是對的,沒必要再去複讀再考。
四望鎮常住人口有三千多人,周圍村莊地美人綢,雖然不趕墟,卻天天有人上街,天天都比墟場趕墟的人還多。
李明自家的這個商店一開張就走上了正軌,天天忙不贏,又從鄰居中雇請了三個做營業員。
為了讓李仁夫婦長期在一起互相有個照顧,李明把李仁調到白素娥的商店去負責,另招了一個新員工充補充李仁的崗位。
李明提拔張玫做了昌祥商店的負責人,月薪提升為一百五十元的底薪,其他員工月薪提升為一百元。
這個店的工作量比墟場的工作量多,工作時間長,營業額量大,李明將每個營業員的月薪增加到一百元,相當於兩個二級工工人的工資了。獎金到月底按營業額計發,估計每個人的獎金比工資不會少多少。
李明這個時候想著五個商店照這樣做下去,到了年底會不少於五六十萬資產,有了這樣雄厚的經濟實力,就不能隻做零售業,而是要開拓批發市場了。
今年的天氣與往年不同,長期陰雨,暑假期間氣溫比往年偏低,市場上的消熱去暑的藥一度滯銷,求著人買都沒人要。
李明在人們議論天氣好壞的時候記起了前生的這一年是長久的陰雨之後天氣猛然暴晴,溫度忽然升高十多度,引起不少人中暑,一時防暑去暑的藥緊俏脫銷。
想到這裏,李明就在各個墟場收購去暑正氣水和其他的降溫去暑藥。
立秋在即,對藥材批發公司來說,去暑正氣水是快要過季的藥品,要降價銷售,否則就成了積壓貨。李明采購防暑藥讓他們喜笑顏開,不用再耽心積壓了。
墟場的一些藥販子正愁銷不出貨,李明來收購,而且是批量收購,個個滿心歡喜,以為有個冤大頭來為他們背晦氣了,都爭先恐後地都向李明推銷自己的積壓貨。
這些人隻顧脫手解暑去暑藥品,就都以六成的進貨價銷給李明,李明來者不拒,全部笑納。
那些把去暑藥出手給李明的人,以為滯銷藥終於出手了,沒有虧本就是走了大運。暗中都在譏笑李明:“哪個村冒出來的傻逼,自找背時啊!”
李明聽到後沒有與之爭論,一笑了之。三天之內把各墟場藥販們的全部去暑藥都買了下來。
與李明住在同一條街的蔣明清老頭也是在各墟場裏什麽都買賣的小商販,聽到別人的議論,就笑著勸李明:“李明啊,你是讀書的材料,卻不是做生意的材料。還有二十多天就要立秋了,這些去暑正氣水你買回去幹嘛!現在都不好銷,立秋後就是天高氣爽秋風涼了,更賣不出去。快別買進那些滯銷的去暑藥了,盡快想辦法把手裏的藥脫手,賣一點算一點,能不虧本就是財星高照。”
李明笑道:“蔣大爺,古人說水無常勢,今年或許與往年不同,往年的秋風涼說不定就是今年的秋老虎哩。”
蔣老頭:“到底是年青人,剛出校門什麽都不懂,你以為天氣是由你掌管的,叫他熱就熱,叫他涼就涼。別自作聰明了,聽我老人的話,保你不吃虧。”
李明:“蔣大爺,常言道‘久晴必有久雨,久雨必有久晴。’你看看這幾天有多高,氣溫一直是在攀升,並且升的幅度很大哦。”
蔣老頭無言以對,想想似有些道理,就沒再爭論,說了句“看你小子的運氣了,說不定歪打正著也是有可能的。”
李明不但沒有降價脫手去暑藥,還在報紙上登了收購去暑藥的廣告。廣告效應非常明顯,每天都有大量的藥商帶著藥向李明推銷去暑藥。知道的藥販無不譏笑李明看不清市場,一味莽撞蠻幹,必將吃大虧。
然而天氣正如李明預估的那樣,七月高考一結束,就再也見不到雨蹤了,氣溫持續升高,中暑的人一天比一天增多。
中暑成了普遍現象,就引起了人們的恐慌,去暑藥和電風扇立即成了最搶手的暢銷貨,別的藥販把去暑藥都賣給了李明,現在去暑藥好銷的時候卻沒藥可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