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紀五十八唐穆宗長慶元年(辛醜,公元821年)


    [1]秋,七月,甲辰,韋雍出,逢小將策馬衝其前導,雍命曳下,欲於街中杖之。河朔軍士不貫受杖,不服。雍以白弘靖,弘靖命軍虞候係治之。是夕,士卒連營呼噪作亂,將校不能製,遂入府舍,掠弘靖貨財、婦女、囚弘靖於薊門館,殺幕僚韋雍、張宗元、崔仲卿、鄭塤、都虞候劉操、押牙張抱元。明日,軍士稍稍自悔,悉詣館謝弘靖,請改心事之,凡三請,弘靖不應,軍士乃相謂曰:“相公無言,是不赦吾曹。軍中豈可一日無帥!”乃相與迎舊將朱洄,奉以為留後。洄,克融之父也,時以疾廢臥家,自辭老病,請使克融為之;眾從之。眾以判官張徹長者,不殺。徹罵曰:“汝何敢反,行且族滅!”眾共殺之。


    [1]秋季,七月,甲辰(初十),韋雍外出,碰到一個小將騎馬衝撞他的儀仗前導,韋雍下令把小將從馬上拉下來,打算在街道中間杖責。河朔地區的軍士不習慣受杖責,拒不服從。韋雍於是報告張弘靖,張弘靖命令軍虞候把小將拘捕治罪。當晚,士卒連營呼噪作亂,將校製止不住,士卒便衝入節度使府舍,掠奪張弘靖的財產和妻妾,隨後,把張弘靖關押在薊門館,殺死他的幕僚韋雍、張宗元、崔仲卿、鄭塤、都虞候劉操、押牙張抱元。第二天,軍士漸漸悔悟,都到薊門館向張弘靖請罪,表示願意洗心革麵,仍然跟隨張弘靖,做他的部從。軍士幾次請求,張弘靖閉口不言。於是,軍士商議說:“張相公閉口不言,是不願赦免我們,但是,軍中豈可一日沒有統帥!”便一齊去迎接幽州的老將朱洄,擁戴他為留後。朱洄,即朱克融的父親,這時由於身患疾病,在家臥床休養,他以自己年老多病,辭謝留後,請求讓給兒子朱克融,軍士都表示同意。軍士因為判官張徹年長而沒有殺他,張徹罵道:“你們怎敢反叛朝廷,馬上就會被族滅的!”軍士一擁而上,把張徹殺死。


    [2]壬子,群臣上尊號曰文武孝德皇帝;赦天下。


    [2]壬子(十八日),群臣百官向唐穆宗奏上尊號,稱為文武孝德皇帝。大赦天下。


    [3]甲寅,幽州監軍奏軍亂;丁巳,貶張弘靖為賓客、分司;己未,再貶吉州刺史。庚申,以昭義節度使劉悟為盧龍節度使。悟以朱克融方強,奏請“且授克融節鉞,徐圖之。”乃複以悟為昭義節度使。


    [3]甲寅(二十日),幽州監軍奏報軍亂。丁巳(二十三日),穆宗貶張弘靖為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己未(二十五日),再貶張弘靖為吉州刺史。庚申(二十六日),任命昭義節度使劉悟為盧龍(幽州)節度使。劉悟認為朱克融勢力正強,奏請“暫且任命朱克融為節度使,然後,再慢慢想辦法除掉他”。於是,仍任命劉悟為昭義節度使。


    [4]辛酉,太和公主發長安。


    [4]辛酉(二十七日),太和公主從長安出發,前往回鶻國。


    [5]初,田弘正受詔鎮成德,自以久與鎮人戰,有父兄之仇,乃以魏兵二千從赴鎮,因留以自衛,奏請度支供其糧賜。戶部侍郎、判度支崔,性剛褊,無遠慮,以為魏、鎮各自有兵,恐開事例,不肯給。弘正四上表,不報;不得已,遣魏兵歸。,沔之孫也。


    [5]當初,田弘正被任命為成德節度使,自認為以往長期與成德人打仗,有父兄之仇,於是,率魏博兵二千人隨行赴任,然後留在成德用來自衛,奏請朝廷度支供給這二千人的軍餉。戶部侍郎、判度支崔性情剛愎,氣量狹小,缺乏深思熟慮,認為魏博、成德各自有兵,恐怕此事開一先例,因而,不肯供給。田弘正四次上表朝廷,崔不加理會。田弘正不得已,把魏博兵遣返回鎮。崔是開元初大臣崔沔的孫子。


    弘正厚於骨肉,兄弟子侄在兩都者數十人,競為侈靡,日費約二十萬,弘正輦魏、鎮之貨以供之,相屬於道;河北將士頗不平。詔以錢百萬緡賜成德軍,度支輦運不時至,軍士益不悅。


    田弘正厚待自己的家人,他的兄弟、兒子、侄子在長安、洛陽兩都居住的有幾十個人,生活競相奢侈靡麗,每天花費約二十萬錢,田弘正運魏博、成德兩鎮的貨供給,車輛來往於道路。河北的將士十分不滿。穆宗下詔,賜錢一百萬緡給成德將士,度支卻沒有按時運送到達,將士更加不滿。


    都知兵馬使王庭湊,本回鶻阿布思之種也,性果悍陰狡,潛謀作亂,每抉其細故以激怒之,尚以魏兵故,不敢發。及魏兵去,壬戌夜,庭湊結牙兵噪於府署,殺弘正及僚佐、元從將吏並家屬三百餘人。廷湊自稱留後,逼十監軍宋惟澄奏求節鉞。八月,癸巳,惟澄以聞,朝廷震駭。崔於崔植為再從兄,故時人莫敢言其罪。


    都知兵馬使王庭湊,原屬回鶻阿布思族的後裔,性情果敢狡詐,陰謀作亂,經常借小事以激怒將士,但由於魏博二千兵士尚在,不敢貿然行動。等到魏博兵士返回以後,壬戌(二十八日)夜間,王庭湊交結牙兵,噪亂於節度使府,殺死田弘正及其僚佐、隨從將吏和他們的家屬三百多人。王庭湊自稱留後,逼十迫監軍宋惟澄為他向朝廷上奏,請求授予節度使符節。八月,己巳(初六),宋惟澄把以上情況上報朝廷,舉朝震驚。崔是宰相崔植的族兄弟,所以,朝官沒有人敢抨擊他的罪行。


    初,朝廷易置魏、鎮帥臣,左金吾將軍楊元卿上言,以為非便,又詣宰相深陳利害;及鎮州亂,上賜元卿白玉帶。辛未,以元卿為涇原節度使。


    當初,朝廷調換魏博、成德節度使和僚佐時,左金吾將軍楊元卿曾上言,認為這樣做很不適宜,他又麵見宰相,反複陳述利害得失。等到成德軍亂後,穆宗賜給楊元卿一條白玉帶。辛未(初八),任命楊元卿為涇原節度使。


    瀛莫將士家屬多在幽州,壬申,莫州都虞候張良佐潛引朱克融兵入城,刺史吳暉不知所在。


    瀛州和莫州的將士家屬大多留居在幽州,壬申(初九),莫州都虞候張良佐暗中勾結朱克融的兵馬入城,刺史吳暉不知去向。


    癸酉,王庭湊遣人殺冀州刺史王進岌,分兵據其州。


    癸酉(初十),王庭湊派人殺死冀州刺史王進岌,分兵占領冀州。


    魏博節度使李聞田弘正遇害,素服令將士曰:“魏人所以得通聖化,至今安寧富樂者,田公之力也。今鎮人不道,輒敢害之,是輕魏以為無人也。諸君受田公恩,宜如何報之?”眾皆慟哭。深州刺史牛元翼,成德良將也,使以寶劍、玉帶遺之,曰:“昔吾先人以此劍立大勳,吾又以之平蔡州,今以授公,努力翦庭湊。”元翼以劍、帶徇於軍,報曰:“願盡死!”將出兵,會疾作,不果。元翼,趙州人也。


    魏博節度使李聽到田弘正遇害的消息,身著喪服命令將士說:“魏博人之所能夠得到皇上的教化,至今生活安定,富貴享樂,都是田公的功勞。現在,成德人大逆不道,竟敢把他無故殺害,這是輕視魏博,以為我們沒有人才。諸位曾受田公的恩惠,應當怎樣回報他呢?”將士都大聲痛哭。深州刺史牛元翼是成德的優秀將領,李把自己的寶劍和玉帶送給他,說:“過去,我的父親曾用此劍平定朱叛亂,立過大功。後來,我又用這把劍平定蔡州吳元濟叛亂。現在,我把這劍授予你,希望你用它努力翦滅王庭湊。”牛元翼帶著劍和玉帶在軍中環繞一周,然後回來報告說:“願盡死效力!”李正準備出兵討伐王庭湊,正好得病而未成行。牛元翼是趙州人。


    乙亥,起複前涇原節度使田布為魏博節度使,令乘驛之鎮。布固辭不獲,與妻子賓客訣曰:“吾不還矣!”悉屏去旌節導從而行,未至魏州三十裏,被發徒跣,號哭而入,居於堊室;月俸千緡,一無所取,賣舊產,得錢十餘萬緡,皆以頒士卒,舊將老者兄事之。


    乙亥(十二日),唐穆宗任命正在為父親田弘正服喪的前涇原節度使田布為魏博節度使,命他乘驛馬赴任。田布一再推辭而未得允許,於是,和妻子、賓客訣別說:“我此行不打算生還了!”下令撤除節度使旌節和所有前導隨行人員,然後出發上任。距離魏州三十裏時,散發赤腳,大聲痛哭而入州城,住在堊室,為父親服喪。他每月應得俸祿一千緡,一文不要,卻把自己家留在魏博的產業賣掉,得到十幾萬緡現錢,全部用來賜士卒。對於父親原在魏博的部將和年長的將吏,都以兄弟的禮節來禮遇他們。


    丙子,瀛州軍亂,執觀察使盧士玫及監軍僚佐送幽州,囚於客館。


    丙子(十三日),瀛州發生軍亂,士卒逮捕觀察使盧士玫以及監軍和僚佐,押送幽州,拘禁在客館。


    王庭湊遣其將王立攻深州,不克。


    王庭湊派遣他的部將王立攻打深州,未能攻克。


    丁醜,詔魏博、橫海、昭義、河東、義武諸軍各出兵臨成德之境,若王庭湊執迷不複,宜即進討。成德大將王儉等五人謀殺王庭湊,事泄,並部兵三千人皆死。


    丁醜(十四日),唐穆宗下詔,命令魏博、橫海、昭義、河東、義武等鎮軍隊派兵,兵臨成德邊境,如果王庭湊還執迷不誤,抗拒朝廷的話,就進兵攻討。成德大將王儉等五人密謀暗殺王庭湊,不料消息泄露,這五人和他們的部下士卒三千人都被殺死。


    己卯,以深州刺史牛元翼為深冀節度使。


    己卯(十六日),唐穆宗任命深州刺史牛元翼為深冀節度使。


    丁亥,以殿中侍禦史溫造為起居舍人,充鎮州四麵諸軍宣慰使,曆澤潞、河東、魏博、橫海、深冀、易定等道,諭以軍期。造,大雅之五世孫也。己醜,以裴度為幽、鎮兩道招撫使。


    丁亥(二十四日),唐穆宗任命殿中侍禦史溫造為起居舍人,充任鎮州四麵諸軍宣慰使,前往昭義、河東、魏博、橫海、深冀、易定等道,傳達進兵日期的命令。溫造是唐高祖時黃門侍郎溫大雅的第五代孫子。己醜(二十六日)任命裴度為幽州、鎮州兩道招撫使。


    癸巳,王庭湊引幽州兵圍深州。


    癸巳(三十日),王庭湊勾引幽州兵圍攻深州。


    [6]九月,乙巳,相州軍亂,殺刺史邢。


    [6]九月,乙巳(十二日),相州發生軍亂,刺史邢被殺。


    [7]吐蕃遣其禮部尚書論納羅來求盟。庚戌,以大理卿劉元鼎為吐蕃會盟使。


    [7]吐蕃國派遣禮部尚書論納羅來唐朝請求締結會盟條約。庚戌(十七日),唐穆宗任命大理卿劉元鼎為吐蕃會盟使。


    [8]壬子,朱克融焚掠易州、淶水、遂城、滿城。


    [8]壬子(十九日),朱克融出兵焚燒掠奪易州、淶水、遂城、滿城。


    [9]自定兩稅以來,錢日重,物日輕,民所輸三倍其初,詔百官議革其弊。戶部尚書楊於陵以為:“錢者所以權百貨,貿遷有無,所宜流散,不應蓄聚。今稅百姓錢藏之公府;又,開元中天下鑄錢七十餘爐,歲入百萬,今才十餘爐,歲入十五萬,又積於商賈之室及流入四夷。又,大曆以前淄青、太原、魏博貿易雜用鉛鐵,嶺南雜用金、銀、丹砂、象齒,今一用錢。如此,則錢焉得不重,物焉得不輕!今宜使天下輸稅課者皆用穀、帛,廣鑄錢而禁滯積及出塞者,則錢日滋矣。”朝廷從之,始令兩稅皆輸布、絲、纊;獨鹽、酒課用錢。


    [9]自從建中元年實行兩稅法以來,錢的價值越來越高,而實物的價值越來越低,百姓納稅的數額比建中元年實際高出三倍之多。唐穆宗下詔,命百官商議革除兩稅法的弊端。戶部尚書楊於陵認為:“錢是用來衡量貨物價值的東西,天下商人販運買賣,無處不有,所以,錢也應四處流通,不應當蓄積一處。現在,百姓交納的錢,都收藏在官府倉庫。另外,開元時期全國鑄錢七十多爐,每年收入一百萬緡;而現在鑄錢十幾爐,每年收入才十五萬緡。這些錢又大多集中於商人,以及夷狄的手中。還有,大曆年以前,淄青、太原、魏博商品交易兼用錢和鉛、鐵,嶺南則兼用金、銀、丹砂、象牙,現在,都統一用錢。這樣一來,錢的價值怎麽能不高,而實物的價值又怎麽能不低呢?現在,應當下令全國納稅的人都交納糧食和布帛,增加鑄錢而禁止蓄積以及錢流出塞外。如果這樣,錢就會逐漸多起來。”朝廷采納楊於陵的建議,下令以後兩稅都交納布、絲和絲棉;惟獨鹽、酒專賣仍然用錢。


    [10]冬,十月,丙寅,以鹽鐵轉運使、刑部尚書王播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使職如故。播為相,專為承迎為事,未嚐言國家安危。


    [10]冬季,十月,丙寅(初三),唐穆宗任命鹽鐵轉運使、刑部尚書王播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仍兼鹽鐵轉運使。王播擔任宰相,專門阿諛奉迎皇上,很少談論朝廷安危。


    [11]以裴度為鎮州四麵行營都招討使。左領軍大將軍杜叔良,以善事權幸得進;時幽、鎮兵勢方盛,諸道兵未敢進,上欲功速成,宦官薦叔良,以為深州諸道行營節度使。以牛元翼為成德節度使。


    [11]唐穆宗任命裴度為鎮州四麵行營都招討使。左領軍大將軍杜叔良由於善於巴結當朝權貴得到提拔,這時,幽州、鎮州的兵力正處於強盛,諸道出兵討伐的軍隊都不敢進攻。穆宗想盡快看到勝利成果,而宦官又推薦杜叔良,於是,任命叔良為深州諸道行營節度使,任命牛元翼為成德節度使。


    [12]癸酉,命宰相及大臣凡十七人與吐蕃論訥羅盟於城西;遣劉元鼎與訥羅入吐蕃,亦與其宰相以下盟。


    [12]癸酉(初十)唐穆宗命宰相和大臣共十七人,與吐蕃國禮部尚書論納羅在京城西會盟。隨後,派遣劉元鼎和論納羅赴吐蕃國,與吐蕃國宰相及其大臣會盟。


    [13]乙亥,以沂州刺史王智興為武寧節度副使。先是,副使皆以文吏為之,上聞智興有勇略,欲用之於河北,故以是寵之。


    [13]乙亥(十二日),唐穆宗任命沂州刺史王智興為武寧節度副使。以前,藩鎮節度副使都任用文官,穆宗聽說智興有勇有謀,想調他到河北前線,所以,用這個職務表示對他的恩寵。


    [14]丁醜,裴度自將兵出承天軍故關以討王庭湊。


    [14]丁醜(十四日),裴度親自率軍,經由原承天軍駐地娘子關到達河北,討伐王庭湊。


    [15]朱克融遣兵寇蔚州。


    [15]朱克融派兵侵犯蔚州。


    [16]戊寅,王庭湊遣兵寇蔚州。


    [16]戊寅(十五日),王庭湊派兵侵犯蔚州。


    [17]己卯,易州刺史柳公濟敗幽州兵於白石嶺,殺千餘人。


    [17]己卯(十六日),易州刺史柳公濟在白石嶺打敗幽州兵馬,殺一千多人。


    [18]庚辰,橫海軍節度使烏重胤奏敗成德兵於饒陽。


    [18]庚辰(十七日),橫海節度使烏重胤奏報,在饒陽打敗成德兵馬。


    [19]辛巳,魏博節度使田布將全軍三萬人討王庭湊,屯於南宮之南,拔其二柵。


    [19]辛巳(十八日),魏博節度使田布率全軍三萬人討伐王庭湊,屯駐在南宮縣南,攻拔王庭湊兩個營柵。


    [20]翰林學士元稹與知樞密魏弘簡深相結,求為宰相,由是有寵於上,每事谘訪焉。稹無怨於裴度,但以度先達重望,恐其複有功大用,妨己進取,故度所奏畫軍事,多與弘簡從中沮壞之。度乃上表極陳其朋比奸蠹之狀,以為:“逆豎構亂,震驚山東;奸臣作朋,撓敗國政。陛下欲掃蕩幽、鎮,先宜肅清朝廷。何者?為患有大小,議事有先後。河朔逆賊,隻亂山東;禁闈奸臣,必亂天下;是則河朔患小,禁闈患大。小者臣與諸將必能翦滅,大者非陛下覺寤製斷無以驅除。今文武百寮,中外萬品,有心者無不憤忿,有口者無不谘嗟,直以獎用方深,不敢抵觸,恐事未行而禍已及,不為國計,且為身謀。臣自兵興以來,所陳章疏,事皆要切,所奉書詔,多有參差,蒙陛下季付之意不輕,遭奸臣抑損之事不少。臣素與佞幸亦無仇嫌,正以臣前請乘傳詣闕,麵陳軍事,奸臣最所畏憚,恐臣發其過,百計止臣。臣又請與諸軍齊進,隨便攻討,奸臣恐臣或有成功,曲加阻礙,逗遛日時;進退皆受羈牽,意見悉遭蔽塞。但欲令臣失所,使臣無成,則天下理亂,山東勝負,悉顧矣。為臣事君,一至於此!若朝中奸臣盡去,則河朔逆賊不討自平;若朝中奸臣尚存,則逆賊縱平無益。陛下儻未信臣言,乞出臣表,使百官集議,彼不受責,臣當伏辜。敱砣?希?纖洳輝茫?遠卻蟪跡?壞靡眩?鏤矗?院爰蛭???饈梗?∥?げ渴湯傘p∷浣夂擦鄭?饔鋈綣省£


    [20]翰林學士元稹和知樞密魏弘簡深相勾結,求做宰相,由此而得到唐穆宗的寵任,朝政大事都向他谘詢。元稹和裴度雖然沒有仇怨,但由於裴度在他得到重用前就有很高的威望,恐怕裴度在討伐幽州、成德時立功,再度得到朝廷重用,妨礙自己升遷。所以,凡是裴度上奏的軍事謀劃,他經常和魏弘簡二人從中阻撓,使他不能實施。於是,裴度上表,極力指責元稹和宦官朋比為黨,奸邪害國的罪狀,認為:“王庭湊、朱克融逆臣豎子叛亂,震驚山東;奸臣朋比為黨,則攪亂朝政。陛下如果想掃平幽州、鎮州叛亂的話,應當首先肅清朝廷奸黨。為什麽呢?因為災禍有大有小,考慮事情也有先有後。河朔的叛臣賊黨,隻能擾亂山東,而宮中的奸臣,則必定禍亂天下。所以,對國家來說,河朔的叛臣危害小,而宮中的奸臣危害大。對於河朔的叛臣,我和諸位將領肯定能夠翦滅,但宮中的奸臣,如果陛下不覺悟,則斷然無法驅除。現在,朝廷文武百官,京城和各地眾多臣僚,凡是有心對朝廷盡忠的人,對奸臣的所做所為無不憤怒,能夠開口講話的人也無不嗟歎。隻是由於陛下正信用他們,才不敢指責,恐怕奸臣未能翦除,而禍已及身。這並非他們不為國家考慮,而是擔心自己受牽連的緣故。自從朝廷興兵討伐幽州和成德以來,我所上奏陳述的用兵方略,都事關緊要。但所接到的朝廷詔書,卻指令不一。我受陛下重托,指揮諸軍討代,責任實在不輕,但遭奸臣從中阻撓的事情,也實在不少。我向來和奸臣無怨,隻是由於前不久我上奏朝廷,請求乘驛馬到京城,當麵向陛下陳述用兵方略,奸臣最害怕的,是怕我向陛下揭發他們的罪過,所以百般阻撓我進京。同時,我又上奏朝廷,請準許我率兵和諸軍一同進攻,隨機應變,討伐叛亂。但奸臣恐怕我可能成功,於是,用各種理由加以阻撓,以致我軍停滯很久,無論進退,都受到他們的牽製,上奏朝廷的意見,也都被他們從中阻塞。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出兵失利,不能成功,對於國家治亂,山東前線的勝負大局,卻全然不顧。作為臣下侍奉皇上,他們就是這樣做的!如果朝中的奸臣全部能夠驅除,那麽,河朔的叛臣賊黨就會不討自平;但如果朝中奸臣仍然存在的話,則雖然討平叛臣賊黨,對於朝廷也沒有什麽好處。陛下如果不相信我的話,請求把我的奏章公布,讓百官一起討論,如果奸臣不遭到百官的遣責,我願受到應有的懲罰。”裴度多次上奏指斥元稹等人的罪行,穆宗雖然很不高興,但考慮到裴度是朝廷中威望很高的大臣,不得不作出讓步。癸未(二十日),貶魏弘簡為弓箭庫使,元稹為工部侍郎。元稹雖然被解除翰林學士的職務,但仍然和過去一樣,受到穆宗的寵信。


    [21]宿州刺史李直臣坐贓當死,宦官受其賂,為之請,禦史中丞牛僧孺固請誅之。上曰:“直臣有才,可惜!”僧孺對曰:“彼不才者,無過溫衣飽食以足妻子,安足慮!本設法令,所以擒製有才之人。安祿山、朱皆才過於人,法不能製者也。”上從之。


    [21]宿州刺史李直臣貪汙,根據法律,應當判處死刑。宦官受了他的賄賂,為他辯護。禦史中丞牛僧孺一再請求殺掉,穆宗說:“直臣很有才能,殺了可惜!”牛僧孺回答說:“那些沒有才能的人,整天考慮的不過是吃飽穿暖,滿足妻子的要求,對這些人,國家又有什麽可顧慮的!製定法律的目的,本來就是約束那些有才能的人。安祿山、朱都才智過於常人由於法律未能約束,才膽敢發動叛亂的。”穆宗聽從了他的意見。


    [22]橫海節度使烏重胤將全軍救深州,諸軍倚重胤獨當幽、鎮東南,重胤宿將,知賊未可破,按兵觀釁。上怒,以杜叔良為橫海節度使,徒重胤為山南西道節度使。


    [22]橫海節度使烏重胤率全軍救援深州,諸軍依賴烏重胤獨自抵擋幽州、鎮州的東南方向。烏重胤是經驗豐富的老將,知道敵人不可能一時被擊破,於是,按兵不動觀察敵軍動靜。穆宗大怒,任命杜叔良為橫海節度使,調烏重胤為山南道節度使。


    [23]靈武節度使李進誠奏敗吐蕃三千騎於大石山下。


    [23]靈武節度使李進誠上奏:在大石山下打敗吐蕃三千騎兵。


    [24]十一月,辛酉,淄青節度使薛平奏突將馬廷作亂,伏誅。時幽、鎮兵攻棣州,平遣大將李叔佐將兵救之。刺史王稷供饋稍薄,軍士怨怒,宵潰,推廷為主,行且收兵至七千餘人,徑逼十青州。城中兵少,不敵,平悉發府庫及家財召募,得精兵二千人,逆戰,大破之,斬廷,其黨死者數千人。


    [24]十一月,辛酉(二十八日),淄青節度使薛平上奏:突將馬廷作亂被殺。當時,幽州和鎮州派兵攻打棣州,薛平派大將李叔佐率兵救援。棣州刺史王稷供給軍隊物資稍少,軍士怨恨憤怒,乘夜晚潰逃。軍士推馬廷為道領,一邊行走,一邊收兵,共達七千多人,直向青州逼十近。青州城中兵少,不足以抵抗逃兵,於是,薛平把倉庫和自己家的私財全部拿出,招募士卒,得精兵二千人,出城迎城,大敗逃兵,把馬廷斬首,逃兵死亡幾千人。


    [25]橫海節度使杜叔良將諸道兵與鎮人戰,遇敵輒北;鎮人知其無勇,常先犯之。十二月,庚午,監軍謝良通奏叔良大敗於博野,失亡七千餘人。叔良脫身還營,喪其旌節。


    [25]橫海節度使杜叔良率領諸道兵馬與鎮州軍隊交戰,每戰皆敗。鎮州人知道他膽怯無勇,常常首先向他發起進攻。十二月,庚午(初八),監軍謝良通奏報杜叔良在博野大敗,損失逃亡七千多人。杜叔良脫身回到軍營,但丟失了節度使的旌節。


    [26]丁醜,義武節度使陳楚奏敗朱克融兵於望都及北平,斬獲萬餘人。


    [26]丁醜(十六日),唐穆宗任命鳳翔節度使李光顏為忠武節度使、兼深州行營節度使,替代杜叔良。


    [28]自憲宗征伐四方,國用已虛,上即位,賞賜左右及宿衛諸軍無節,及幽、鎮用兵久無功,府藏空竭,勢不能支。執政乃議:“王庭湊殺田弘正而朱克融全張弘靖,罪有重輕,請赦克融,專討庭湊。”上從之。乙酉,以朱克融為平盧節度使。


    [28]自從唐憲宗征討四方叛亂以來,國庫已空虛。唐穆宗即位後,賞賜左右和禁衛諸軍毫無節製,等到朝廷對幽州、鎮州用兵,曠日持久而未立功,國庫空竭,難以繼續維持。於是,當政大臣建議說:“王庭湊殺害了田弘正,而朱克融尚能保全張弘靖的性命,二人罪行各有輕重,請求赦免克融,集中全力討伐王庭湊。”穆宗采納了他們的意見。乙酉(二十三日),任命朱克融為盧龍節度使。


    [29]戊子,義武奏破莫州清源等三柵,斬獲千餘人。


    [29]戊子(二十六日),義武上奏、攻破莫州清源等三個營柵,斬首和俘虜敵軍一千多人。


    二年(壬寅、822)


    二年(壬寅,公元822)


    [1]春,正月,丁酉,幽州兵陷弓高。先是,弓高守備甚嚴,有中使夜至,守將不內,旦,乃得入,中使大詬怒。賊諜知之,他日,偽遣人為中使,投夜至城下,守將遽內之;賊眾隨之,遂陷弓高。又圍下博。中書舍人白居易上言,以為:“自幽、鎮逆命,朝廷征諸道兵,計十七八萬,四麵攻圍,已逾半年,王師無功,賊勢猶盛。弓高既陷,糧道不通,下博、深州、饑窮日急。蓋由節將太眾,其心不齊,莫肯率先,遞相顧望。又,朝廷賞罰,近日不行,未立功者或已拜官,已敗衄者不聞得罪;既無懲勸,以至遷廷,若不改張,必無所望。請令李光顏將諸道勁兵約三四萬人從東速進,開弓高糧路,解深、刑重圍,與元翼合勢。令裴度將太原全軍兼招討舊職,西麵壓境,觀釁而動。若乘虛得便,即令同力翦除;若戰勝賊窮,亦許受降納款。如此,則夾攻以分其力,招諭以動其心,必未及誅夷,自生變故。又請詔光顏選諸道兵精銳者留之,其餘不可用者悉遣歸本道,自守土疆。蓋兵多而不精,豈唯虛費衣糧,兼恐撓敗軍陳故也。今既隻留東、西二帥,請各置都監一人,諸道監軍,一時停罷。如此,則眾齊令一,必有成功。又,朝廷本用田布,令報父仇,今領全師出界,供給度支,數月已來,都不進討,非田布固欲如此,抑有其由。聞魏博一軍,屢經優賞,兵驕將富,莫肯為用。況其軍一月之費,計實錢二十八萬緡,若更遷延,將何供給?此尤宜早令退軍者也。若兩道止共留兵六萬,所費無多,既易支持,自然豐足。今事宜日急,其間變故遠不可知。苟兵數不抽,軍費不減,食既不足,眾何以安!不安之中,何事不有!況有司迫於供軍,百端斂率,不許即用度交闕,盡許則人心無。自古安危皆係於此,伏乞聖慮察而念之。”疏奏,不省。


    [1]春季,正月,丁酉(初五),幽州出兵攻陷弓高縣城。以前,弓高守衛很嚴,一次,一個宦官出使弓高,半夜到達,守將根據軍法條例,拒不放他入城;天明後,宦官方才進城。宦官大怒,責罵守將。幽州的探馬得知此事後,報告主將。過了不久,幽州派人偽裝成宦官,半夜來到弓高城下,守將即讓他入城,幽州兵隨後趕到,因而攻陷弓高。接著,又圍攻下博縣城。中書舍人白居易上書,認為:“自從幽州、鎮州叛亂以來,朝廷征發諸道兵馬討伐,總計有十七八萬人,四麵圍攻,已超過半年時間。但官軍至今沒有進展,賊軍兵勢卻仍然強盛。弓高失陷後,通往前線的運糧道路無法通行,下博和深州的將士,饑餓困乏,情況日益緊急。這都是由於前線節度將領太多,反而心不齊,都不肯率先進攻,相互觀望的緣故。另外,朝廷對將士的賞罰,近來也不見成效,沒有立功的人有的已經授予官銜,作戰失敗的人卻沒說被朝廷懲罰。由於賞罰不明,因而將士拖延不進。若不改弦更張,勝利就沒有指望了。請求陛下命李光顏率領諸道精兵三四萬人從東麵急速進兵,打通到弓高的糧道,以便解除敵軍對深州的重重包皮圍,和牛元翼的軍隊會合一起。再命裴度率領太原的全部人馬,仍兼招討使的職務,從西麵壓敵邊境,觀察敵軍動靜,如能乘虛得手,即令兩支兵馬同力討伐,一舉殲敵。如果官軍節節取勝,敵軍困窘,也應當許可前線將領接受敵軍的投降。這樣部署指揮,就可以兩麵夾攻,使敵人分散兵力,並通過招降來動搖對方軍心。其結果,敵人尚未滅亡,內部必定發生兵變,不戰自降。同時,再請陛下下詔,命李光顏從前線諸道兵士中挑選精銳者留下,其餘老弱病殘都遣反本道,各守故土。大凡兵多則不精,不僅虛耗國家衣物錢糧,而且也會消弱官軍自身士氣,導致失敗。現隻留李光顏、裴度兩支兵馬,請陛下各置都監一人,各道的監軍,都予以罷除。這樣,就會隊伍整齊,軍令統一,最後必定取得勝利。再有,朝廷命田布為魏博節度使的本意,是讓他為父報仇。現在,田布率領全部兵馬出境討敵,由朝廷度支供給衣糧,但幾個月以來,魏博軍隊從未攻討。這並非田布按兵不動,而是有他難言的苦衷。聽說魏博軍隊經由朝廷多次優厚的賞賜,兵士驕橫,將領富有,反而不願作戰。況且委博軍,每月的軍費按貨幣折算,即達二十八萬緡。如果繼續拖廷下去,朝廷用什麽來供給呢?僅就此而言,也應早日下令魏博退軍。如果僅李光顏和裴度兩道共留六萬兵力,軍費不多,朝廷易於供給,軍需自然豐足。現在,前線戰事日益緊迫,中間或許還會發生什麽變故,難以預料。如果不及時抽減兵力,致使軍費浩大,糧食不足,將士怎能安心作戰。軍心不定,隨時都可能發生意外變故!況且度支迫於供軍,千方百計盤剝百姓,如果朝廷不準許,則軍需匱乏,若準許則人心動搖。自古以來,朝政安危都在於此。請求陛下說細了解並加以慎重考慮。“奏折遞上去後,穆宗不理。


    已亥,度支饋滄州糧車六百乘,至下博,盡為成德軍所掠。時諸軍匱乏,供軍院所運衣糧,往往不得至院,在塗為諸軍邀奪,其懸軍深入者,皆凍餒無所得。


    已亥(初七),度支供給滄州軍糧車六百輛行至下博縣時,全部遭成德軍搶奪。這時官軍諸道兵馬軍需匱乏,供軍院所運衣糧,往往未到行營供軍院,在半路就被諸軍哄搶。凡孤軍深入的兵馬,都饑寒交迫而得不到補給。


    初,田布從其父弘正在魏,善視牙將史憲誠,屢稱薦,至右職;及為節度使,遂寄以腹心,以為先鋒兵馬使,軍中精銳,悉以委之。憲誠之先,奚人也,世為魏將;魏與幽、鎮本相表裏,及幽、鎮叛,魏人固搖心。布以魏兵討鎮,軍於南宮,上屢遣中使督戰,而將士驕惰,無鬥誌,又屬大雪,度支饋運不繼。布發六州租賦以供軍,將士不悅,曰:“故事,軍出境,皆給朝廷。今尚書刮六州肌肉以奉軍,雖尚書瘠已肥國,六州之人何罪乎!”憲誠陰蓄異誌,因眾心不悅,離間鼓扇之。會有詔分魏博軍與李光顏,使救深州,庚子,布軍大潰,多歸憲誠;布獨與中軍八千人還魏,壬寅,至魏州。


    當初,田布隨從他的父親田弘正在魏博時,對牙將史憲誠十分重視,多次向田弘正稱讚推薦,以至史憲誠被提拔但任要職。等到田布被任命為魏博節度使,於是,把他作為自己的親信,任命為先鋒兵馬使,軍中的精銳兵力,都委托到來統轄。史憲誠的祖先是奚族人,世代在魏博為將。魏博和幽州、鎮州本來就相互依賴互為表裏,待到幽州和成德叛亂以後,魏博的人心已經動搖。田布率魏博軍隊討伐鎮州,駐紮在南宮縣。唐穆宗多次派遣宦官前往督戰,而魏博將士驕橫懈怠,毫無鬥誌。這時正好又下了一場大雪,度支供給難以接續。田布命征發魏博六州的租賦供給軍需,將士很不高興,說:“按照慣例,我軍出境後,都由朝廷供給。現在,田尚書刮我六州的民脂民膏來供軍,雖然尚書這樣做是克已奉國,但六州百姓為什麽要遭這份罪呢?”史憲誠暗中早在纂奪節度使的野心,於是,乘機挑撥煽動士卒的不滿情緒。正在這時,穆宗下詔,命魏博分兵由李光顏指揮,前往救援深州。庚子(初八),田布的軍隊潰亂士卒大多歸史憲誠。田布獨自率新軍八千人返回魏州,壬寅(初十),到達魏州。


    癸卯,布複召諸將議出兵,諸將益偃蹇,曰:“尚書能行河朔舊事,則死生以之;若使複戰,則不能也!”布無如之何,歎曰:“功不成矣!”即日,作遺表具其狀,略曰:“臣觀眾意,終負國恩;臣既無功,敢記即死。伏願陛下速救光顏、元翼,不然者,忠臣義士皆為河朔屠害矣!”奉表號哭,拜授幕僚李石,乃人啟父靈,抽刀而言曰:“上以謝君父,下以示三軍。”遂刺心而死。憲誠聞布已死,乃諭其眾,遵河北故事。眾悅,擁憲誠還魏,奉為留後。戊申,魏州奏布自殺。已酉,以憲誠為魏博節度使。憲誠雖喜得旄鉞,外奉朝廷,然內實與幽、鎮連結。


    癸卯(十一日),田布再次召集部將,商議出兵。諸將更加傲慢,說:“田尚書如果能按以往河朔割據的慣例辦的話,我們就舍生忘死跟從您;但如果要讓我們出戰,則不能服從。”田布無可奈何,歎道:“我立功報國的願望無法實現了!”當天,他寫下遺書,把以上情況向穆宗報告,大意是:“我觀察將士的意向,終必背叛朝廷,辜負皇上的恩德。我既然未能立功,隻好就死。願陛下盡快派兵救援李光顏、牛元翼,不然的話,這些忠臣義士都將被河朔的叛黨屠害!”他手捧遺書大聲痛哭,然後,拜倒在地,授予幕僚李石,讓他轉呈朝廷。接著,他走到父親的靈位前,抽出刀說:“我以死對上向皇上和父親表示我未能立功報國的罪責;對下向三軍將士表示我忠君愛國的決心。”於是,用刀刺心而死。史憲誠聽說田布已經自殺,於是,向將士宣布,他將遵循河朔的慣例,實行割據。將士十分高興,族擁史憲誠回到魏州,推興他為留後。戊申(十六日),魏州奏報田布自殺。已酉(十七日),穆宗任命史憲誠為魏博節度使。憲誠雖然為得到節度使的旌節而高興,表麵遵奉朝廷,但暗地裏卻和幽州、鎮州相勾結。


    [2]庚戌,以德州刺史王日簡為橫海節度使。日簡,本成德牙將也。壬子,貶杜叔良為歸州刺史。


    [2]庚戌(十八日),唐穆宗任命德州刺史王日簡為橫海節度使。王日簡原本是成德的牙將。壬子(二十日),貶杜叔良為歸州刺史。


    王庭湊圍牛元翼於深州,官軍三麵救之,皆以乏糧不能進,雖李光顏譜閉壁自守而已。軍士自采薪芻,日給不過陳米一勺。深州圍益急,朝廷不得已,二月,甲子,以庭湊為成德節度使,軍中將士官爵皆複其舊;以兵部侍即韓愈為宣慰使。


    王庭湊出兵把牛元翼圍困在深州,官軍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前進救授,都因缺糧而無法前進。即使是名將李光顏,也隻能是閉壁自守而已。兵士都自己去打柴草,每天每人不過領到陳米一勺。這時深州被圍攻,形勢日益嚴重,朝廷不得已,於月,甲子(初二),任命王庭湊為成德節度使,凡成德將士,一律官複原職。同時,任命兵部侍郎韓愈為宣慰使。


    上之初即位也,兩河略定,蕭、段文昌以為“天下已太平,漸宜消兵,請密詔天下,軍鎮有兵處,每歲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上方荒宴,不以國事為意,遂可其奏。軍士落籍者眾,皆聚山澤為盜;及朱克融、王庭湊作亂,一呼而亡卒皆集。詔征諸道兵討之,諸道兵既少,皆臨時召募,烏合之眾;又,諸節度既有監軍,其令偏軍者亦置中使監陳,主將不得專號令,戰小勝則飛驛奏捷,自以為功,不勝則迫脅主將,以罪歸之;悉擇軍中驍勇以自衛,遣羸懦者就戰,故每戰多敗。又凡用兵,動皆自禁中授以方略,朝令夕改,不知所從;不度可否,惟督令速戰。中使道路如織,驛馬不足,掠行人馬以繼之,人不敢由驛路行。故雖以諸道十五萬之眾,裴度元臣宿望,烏重胤、李光顏皆當時名將,討幽、鎮萬餘之眾,屯守逾年,竟無成功,財竭力盡。


    唐穆宗剛剛即位的時候,河南、河北的叛亂藩鎮都已平定,宰相蕭、段文昌認為:“天下已以太平,應當逐漸載減國家的軍事武裝。請陛下給各地秘密下詔,凡是有兵的軍鎮,每年每一百個兵士中,允許有八人逃走和死亡,注銷軍籍。”當時穆宗整日遊樂飲宴,不理朝政,於是,批準二人的建議。兵士注銷軍籍的人很多,都聚集在深山江湖中成為盜賊。待到朱克融、王庭湊叛亂時,一呼百應,逃亡的兵士都投奔他們的麾下。朝廷下召征發諸道兵討伐,諸道兵力既少,因而都臨時召募,不過是烏合之眾。同時,朝廷在諸道已設置監軍,對於他們部將所統轄的軍隊也派宦官臨時監陳,以致主將不能****軍權。凡攻戰取得小勝,監軍就飛書向朝廷奏捷,作為自己的功勞;不勝則脅迫主將,把罪責推給他們。監軍還把軍中驍勇的兵力挑選出來,用來自衛,其餘老弱病殘的兵士,派遣他們去攻戰,以致每次戰鬥,大多失敗。另外,大凡前線的軍事行動,都由朝廷授予作戰方略,朝令夕改,將士不知所措。朝廷不管作戰方略是否切實可行,隻是責令將士遵照執行,急速出戰。宦官出使前線傳達詔令,來往不息,如同穿梭,驛馬不足,竟掠搶行人馬匹,以至行人不敢由驛路行走。所以,雖然朝廷征發諸道十五萬大軍,所任用的招討使裴度是很有威望的老臣,烏重胤、李光顏也都是當時的名將,僅僅討伐幽州、成德一萬多人,但屯守一年多的時間,最後,竟然沒有結果,而國家卻財力耗竭。


    崔植、杜元穎為相,皆庸才,無遠略。史憲誠既逼十殺田布,朝廷不能討,遂並朱克融、王庭湊以節授之。由是再失河朔,迄於唐亡,不能複取。


    崔植、杜元穎作為宰相,都是沒有遠見的卓識的平庸人物。史憲誠逼十田布自殺以後,朝廷無力征討,於是將他和朱克融、王庭湊一起,都任命為節度使。由此朝廷再度丟失河朔地區,直到唐朝最終滅亡,一直未能收複。


    朱克融既得旌節,乃出張弘靖及盧士玫。


    朱元融被任命為幽州節度使後,才放出張弘靖和盧士玫。


    丙寅,以牛元翼為山南東道節度使,以左神策行營樂壽鎮兵馬使清河傅良弼為沂州刺史,以瀛州博野鎮遏使李寰為忻州刺史。良弼、寰所戍在幽、鎮之間,朱克融、王庭湊互加誘脅,良弼、寰不從,各以其眾堅壁,賊竟不能取,故賞之。


    丙寅(初四),唐穆宗任命牛元翼為山南東道節度使,任命左神策行營樂壽鎮兵馬使、清河人傅良弼為沂州刺史,任命瀛州博野鎮遏使李寰為忻州刺史。良弼、李寰所戍守的地方位於幽州、成德之間,朱元融和王庭湊交相引誘脅迫,二人拒而不人,各率士卒堅守,叛賊最終也未能攻取。所以,朝廷對他們加官進爵,表彰他們對朝廷的忠誠。


    [3]丙子,賜橫海節度使王日簡姓名為李全略。


    [3]丙子(十四日),唐穆宗賜予橫海節度使王日簡姓名李全略。


    [4]辛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崔植罷為刑部尚書,以工部侍郎元稹同平章事。


    [4]辛巳(十九日),唐穆宗罷免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崔植的宰相職務,任命他為刑部尚書。任命工部侍郎元稹為同平章事。


    [5]癸未,加李光顏橫海節度、滄景觀察使,其忠武、深州行營節度如故。以橫海節度使李全略為德棣節度使。時朝廷以光顏懸軍深入,饋運難通,故割滄景以隸之。


    [5]癸未(二十一日),唐穆宗任命李光顏為橫海節度使、滄景觀察使,仍兼任忠武、深州行營節度使。任命橫海節度使李全略為德棣節度使。這時,朝廷考慮到李光顏孤軍深入,軍需供給的道路很難打通,因此,分割橫海的滄、景二州隸屬他統轄,以便就近供給軍需。


    王庭湊雖受旌節,不解深州之圍。丙戌,以知製誥東陽馮宿為山南東道節度副使,權知留後,仍遣中使入深州督牛元翼赴鎮。裴度亦與幽、鎮書,責以大義;朱克融即解圍去,王庭湊雖引兵少退,猶守之不去。


    王庭湊雖然被任命為成德節度使,但仍然不撤除對深州的包皮圍。丙戌(二十四日),唐穆宗任命知製誥東陽人馮宿為山南東道節度副使,暫時代理留後。同時,派遣宦官出使深州,督促牛元翼趕赴山南東道上任。裴度也給幽州、鎮州兩道寫信,責備朱克融和王庭湊仍然包皮圍深州,抗拒朝命,並用忠君奉國的大道理勸說二人退兵。朱克融隨即退兵撤圍,王庭湊雖然率兵稍微後撤,但仍然屯守在那裏不走。


    元稹怨裴度,欲解其兵柄,故勸上雪廷湊而罷兵。丁亥,以度為司空、東都留守,平章事如故。諫官爭上言:“時未偃兵,度有將相全才,不宜置之散地。”上乃命度入朝,然後赴東都。


    元稹忌恨裴度,想讓穆宗解除他的兵權,因而勸說穆宗赦免王庭湊,停止對幽州、成德繼續用兵。丁亥(二十五日),唐穆宗任命裴度為司空、東都留守,仍帶同平章事的榮譽官銜。諫官爭相上奏,認為:“朝廷對河朔藩鎮的戰爭還未平息,裴度有將相全才,不應任命他為閑散的官職。”於是,穆宗命裴度先到京城,然後再赴東都上任。


    以靈武節度使李聽為河東節度使。初,聽為羽林將軍,有良馬,上為太子,遣左右諷求之,聽以職總親軍,不敢獻。及河東缺帥,上曰:“李聽不與朕馬,是必可任。”遂用之。


    唐穆宗任命靈武節度使李聽為河東節度使。當初,李聽任羽林將軍時,有一匹上等的好馬,穆宗當時為皇太子,派身邊的人暗示李聽把馬奉獻給自己,李聽考慮到自己在禁軍中任職,不敢奉獻。這時,正好河東缺節度使,穆宗說:“李聽不向朕獻馬,剛直不阿,這種人一定可以信用。”於是,下達了任命詔書。


    [6]昭義監軍劉承偕恃恩,陵轢節度使劉悟,數眾辱之,又縱其下亂法。陰與磁州刺史張汶謀縛悟送闕下,以汶代之;悟知之,諷其軍士作亂,殺汶。圍承偕,欲殺之,幕僚賈直言入,責悟曰:“公所為如是,欲效李司空邪!此軍中安知無如公者,使李司空有知,得無笑公於地下乎!”悟遂謝直言,救免承偕,囚之府舍。


    [6]昭義監軍劉承偕憑借他擁立唐穆宗的功勞,擅權不法,淩辱節度使劉悟,多次當著將士的麵汙辱他,又縱容部下敗壞法紀。他還暗中和磁州刺史張汶密謀,企圖尋找借口,把劉悟縛送朝廷,由張紋替代。劉悟得知劉承偕的服謀,暗示部下士卒作亂,殺死張汶。士卒圍住劉承偕,正準備殺他,幕僚賈直言進來,責備劉悟說:“您這樣做,是想效法李師道嗎?您怎麽能知道軍中沒有像您一樣的人,也效法您當年殺李師道那樣而謀害您呢?如果李師道還有知的話,能不在地下嘲笑您嗎?”於是,劉悟向賈直言承認做得不對,把劉承偕救出來,拘留在節度使府舍。


    [7]初,上在東宮,聞天下厭苦憲宗用兵,故即位,務優假將卒以求姑息。三月,壬辰,詔:“神策六軍使及南牙常參武官具由曆、功績,牒送中書,量加獎惟擢。其諸道大將久次及有功者,悉奏聞,與除宮。應天下諸軍,各委本道據守舊額,不得輒有減省。”於是商賈、胥吏爭賂藩鎮,牒補列將而薦之,即升朝籍。奏章委積,士大夫皆扼腕歎息。


    [7]當初,唐穆宗在東宮為皇太子時,聽說天下人苦於憲宗長期用兵削藩伐叛,因此,即位以後,盡量寬容和優賞將士,以求相安無事。三月,壬辰(初一),下詔:“凡北衙禁軍神策軍,羽林、龍武、神武六軍軍使,以及南衙常參武官,各將自己所曆任軍職、功績報達中書省,朝廷根據各人情況,適當予以獎勵提拔。諸道大將任職已久及有功者,也都報告朝廷,授予官職。各地軍隊,都由本道遵循以往既定的兵額,不得隨便裁減人數。”詔書下達後,各地商賈和官府中的小吏都爭相賄賂藩鎮節度使、觀察使、以便由藩鎮補授一個軍將的職務,再推薦到朝廷,授予官銜。各道的奏章成批的堆積在中書省,士大夫都扼腕歎息授官太濫,而無可奈何。


    [8]武節度副使王智興將軍中精兵三千討幽、鎮,節度使崔群忌之奏請即用智興為節度使,不則召詣闕,除以他官。事未報,智興亦自疑;會有詔赦王庭湊,諸道皆罷兵,智興引兵先期入境,群懼,遣使迎勞,具使軍士釋甲而入;智興不從。乙巳,引兵直進,徐人開門待之,智興殺不同已者十餘人,乃入府牙,見群及監軍,拜伏曰:“軍眾之情,不可如何!”為群及判官、從吏具人馬及治裝,皆素所辦也,遣兵衛從群,至橋而返。遂掠鹽鐵院錢帛,及諸道進奉在汴中者,並商旅之物,皆三分職二。


    [8]武寧節度副使王智興率領軍中精兵三千人討伐幽州、成德,節度使崔群忌怕王智興,奏請朝廷任命王智興為節度使,否則就召入京城,授予其它官職,讓他離開武寧。朝廷尚未答複,王智興自己已產生疑心。正好這時朝廷下詔赦免王庭湊,諸道參加討伐的軍隊都已停罷。王智興率兵先行一步,回到武寧境內。崔群聽說王智興已率兵入境,十分恐懼,派人前往迎接慰問,並讓士卒放下武器,然後入城。王智興拒不從命,乙巳(十四日),率兵徑直向徐州城挺進,城中人開門待命,王智興殺異已者十多人,然後來到節度使衙署,麵見崔群和監軍,拜倒在地說:“這都是將士的意思,我個人毫無辦法。”他為崔群和判官以及隨行人員準備護送的人員、馬匹和行裝,其實,都早已準備好了。隨後,率兵護送崔群前往京城,到橋返回。橋有朝廷設置的鹽鐵院倉庫,於是,王智興縱兵大掠鹽鐵院儲藏的錢幣和布帛,以及諸道向朝廷進奉而經過汴河中的船隻,以及商人和行人在船上的財物,也都掠搶三分之二。


    [9]丙午,加朱克融、王庭湊檢校工部尚書。上聞其解深州之圍,故褒之,然庭湊之兵實猶在深州城下。


    [9]丙午(十五日),唐穆宗任命朱克融、王庭湊為檢校工部尚書。穆宗聽說朱克融和王庭湊已經撤除了包皮圍深州的軍隊,所以,加官予以褒獎。其實,王庭湊的軍隊仍然在深州城下未撤。


    韓愈既行,眾皆危之;詔愈至境更觀事勢,勿遽入,愈曰:“止,君之仁;死,臣之義。”遂往。至鎮,庭湊拔刃弦弓以逆之,及館,甲士羅於庭。庭湊言曰:“所以紛紛者,乃此曹所為,非庭湊心。”愈厲聲曰:“天子以尚書有將帥材,故賜之節鉞,不知尚書乃不能與健兒語邪!”甲士前曰:“先太師為國擊走朱滔,血衣猶在,此軍何負朝廷,乃以為賊乎!”愈曰:“汝曹尚能記先太師則善矣。夫逆順之為禍福豈遠邪!自祿山、思明以來,至元濟、師道,其子孫有今尚存仕宦者乎!田令公以魏博歸朝廷,子孫雖在孩提,皆為善官;王承元以此軍歸朝廷,弱冠為節度使;劉悟、李,今皆為節度使;汝曹亦聞之乎!”庭湊恐眾心動,麾之使出;謂愈曰:“侍郎來,欲使庭湊何為?”愈曰:“神策六軍之將如牛元翼者不少,但朝廷顧大體,不可棄之耳!尚書何為圍不置?”庭湊曰:“即當出之。”因與愈宴,禮而歸之。未幾,牛元翼將下騎突圍出,深州大將臧平等舉城降,庭湊責其久堅守,殺平等將吏百八十餘人。


    韓愈被任命為宣慰使,既將出發,百官都為他的安全擔憂。穆宗詔命韓愈到成德邊境後,先觀察形勢變化,不要急於入境,以防不測,韓愈說:“皇上命我暫停入境,這是出於仁義而關懷我的人身安危;但是,不畏死去執行君命,則是我作為臣下應盡的義務。”於是毅然支身前往。到鎮州後,王庭湊將士拔刀開弓迎接韓愈。韓愈到客房後,將士仍手執兵器圍在院中。王庭湊對韓愈說:“之所以這麽放肆無禮,都是這些將士幹的,而不是我的本意。”韓愈嚴厲地說:“皇上認為你有將帥的才能,所以任命你為節度使,卻想不到你竟指揮不動這些士卒!”有一士卒手執兵器上前幾步說:“先太師王武俊為國家擊退朱滔,他的血衣仍在這裏。我軍有什麽地方辜負了朝廷,以致被作為叛賊征討!”韓愈說:“你們還能記得先太師就好了,他開始時叛亂,後來歸順朝廷,加官進爵,因此,由叛逆轉變而為福貴難道還遠嗎?從安祿山、史思明到吳無濟、李師道,割據叛亂,他們的子孫至今還有存活做官的人沒有?田弘正舉魏博以歸順朝廷,他的子孫雖然還是孩提,但都被授予高官;王承元以成德歸順朝廷,還未成|人就被任命為節度使;劉悟、李當初跟隨李師道、吳元濟叛亂,後來投降朝廷,現在,都是節度使。這些情況,你們都聽說過嗎!”王庭湊恐怕將士軍心動搖,命令他們出去,然後,對韓愈說:“您這次來成德,想讓我幹什麽呢?”韓愈說:“神策軍和羽林軍、龍武、神武六軍的將領,像牛元翼這樣的人不在少數,但朝廷顧全大局,不能把他丟棄不管。為什麽你到現在仍包皮圍深州,不放他出城?”王庭湊說:“我馬上就放他出城。”於是,和韓愈一起飲宴,然後,用隆重的禮節從深州突圍出城深州大將臧平等人舉城投降王庭湊,王庭湊指責臧平等人一直堅守,殺臧平等將吏一百八十多人。


    [10]戊申,裴度至長安,見上,謝討賊無功。先是,上詔劉悟送劉承偕詣京師,悟托以軍情,不時奉詔。上問度:“宜如何處置?”度對曰:“承偕在昭義,驕縱不法,臣盡知之,悟在行營與臣書,具論其事。時有中使趙弘亮在軍中,持悟書去,雲‘欲自奏之’,不如嚐奏不?”上曰:“朕殊不知也,且悟大臣,何不自奏!”對曰:“悟武臣,不知事體。然今事狀籍籍如此,臣等麵論,陛下猶不能決,況悟當日單辭,豈能動聖聽哉!”上曰:“前事勿論,直言此時如何處置?”對曰:“陛下必欲收天下心,止應下半紙詔書,具陳承偕驕縱之罪,令悟集將士斬之,則藩鎮之臣,孰不思為陛下效死!非獨悟也。”上俯首良久,曰:“朕不惜承偕,然太後以為養子,今茲囚縶,太後尚未知之,況殺之乎!卿更思其次。”度乃與王播等奏請“流承偕於遠州,必得出。”上從之。後月餘,悟乃釋承偕。


    [10]戊申(十七日),裴度抵達長安,麵見唐穆宗,對自己率軍討伐幽州、成德而未能取勝表示請罪。在此以前,穆宗曾下詔,命劉悟把監軍劉承偕送還京城,劉悟假托將士不服從自己,拒不執行。穆宗問裴度:“這件事應如何處理?”裴度回答說:“劉承偕在昭義驕橫放縱的情況,我都知道。當時劉悟出兵在行營時,曾寫信給我,報告過這些情況。宦官趙弘亮當時出使在我軍中,他臨行時拿走了劉悟的這封信,說:‘我要親自向皇上稟報’,不知他是否向陛下上奏?”穆宗說:“朕根本就不知道此事,況且劉悟是大臣,為什麽不自己上奏?”裴說:“劉悟是武將,不懂朝廷製度。不過,這件事現在已弄的議論紛紛,我和其他人向陛下當麵說明,陛下仍然不能決斷,況且劉悟當時隻是一麵之詞,怎能說動陛下呢?”穆宗說:“以前的事就不說了,你隻說現在怎麽辦?”裴度說:“陛下如果能下決心收取天下人心的話,隻要下達一道詔書,指出劉承偕驕橫放縱的罪行,命劉悟集合將士,當眾把他斬首就可以了。這樣,不僅劉悟,而且全國各個藩鎮的節度使都會認為陛下執法如山,誰不願為陛下盡死效力呢!”穆宗低頭沉默很久,說:“朕並不可惜承偕,但皇太後把他收為養子,現在劉悟拘留了他,都沒敢讓皇太後知道,何況殺掉他呢!請你再想其他的辦法。”於是,裴度和王播等人奏請“把劉承偕流放到遙遠偏僻的州縣,劉悟肯定會釋放他。”穆宗采納了二人的意見。下詔流放劉承偕,過了一個多月,劉悟才釋放了劉承偕。


    [11]李光顏所將兵聞當留滄景,皆大呼西走,光顏不能製,因驚懼成疾。已酉,上表固辭橫海節,乞歸許州;許之。


    [11]李光顏統轄的許州兵得知皇上已經下詔停罷了諸道在河朔前線的軍隊,而自己還要留守滄州和景州,都大聲喧華起來,往西奔走,要回許州。李光顏製止不住,以致受驚得病。已酉(十八日),李光顏向朝廷上奏,一再請求辭去橫海節度使,乞求批準自己返回許州。穆宗批準。


    [12]壬子,以裴度為淮南節度使,餘如故。


    [12]壬子(二十一日),唐穆宗任命裴度為淮南節度使,仍兼任原來的其他職務。


    [13]加劉悟檢校司徒,餘如故。自是悟浸驕,欲效河北三鎮,招聚不逞,章表多不遜。


    [13]唐穆宗任命劉悟為檢校司徒,仍兼任原來的其他職務。從此以後,劉悟逐漸驕橫跋扈,想效仿河朔三鎮,實行割據。於是,招聚在各地不得誌的那些狂妄之徒,上奏朝廷的章表也往往出言不遜。


    [14]裴度之討幽、鎮也,回鶻請以兵從;朝議以為不可,遣中使止之。回鶻遣其臣李義節將三千人已至豐州北,卻之,不從;詔發繒帛七萬匹以賜之,甲寅,始還。


    [14]裴度當初奉命征討幽州和成德時,回鶻國請求出兵參戰,朝廷商議以後,認為不可,於是,穆宗派宦官出使製止。不料回鶻國派遣大臣李義節率領三千人馬已到達豐州的北部。宦官命李義節退回,李義節不聽,於是,穆宗下詔,發放絲織品七萬匹贈送回鶻國。甲寅(二十三日),李義節才率兵退回。


    [15]王智興遣輕兵才千襲濠州;丙辰,刺史弘度棄城奔壽州。


    [15]王智興派遣輕裝士卒二千人襲擊濠州。丙辰(二十五日),濠州刺史侯弘度棄城逃奔壽州。


    [16]言事者皆謂裴度不宜出外,上亦自重之。戊午,製留度輔政;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王播同平章事,代度鎮淮南,仍兼諸道鹽鐵轉運使。


    [16]凡是向朝廷上奏的臣僚都認為裴度不應當到外地去任職,而應留在朝廷。穆宗也器重裴度,戊午(二十七日),命裴度留京輔佐朝政。任命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王播帶同平章事的榮譽官銜,代替裴度為淮南節度使,仍兼諸道鹽鐵轉運使。


    [17]李寰帥其眾三千出博野,王庭湊遣兵追之;寰與戰,殺三百餘人,庭湊兵乃還,餘眾二千猶固守博野。


    [17]李寰率領他的部下三千人從博野突圍,王庭湊派兵追擊。李寰迎戰,殺傷三百多人,王庭湊的士兵才返還不再追擊。李寰剩餘的二千人仍堅守博野。


    [18]朝廷以新罷兵,力不能討徐州,已未,以王智興為武寧節度使。


    [18]朝廷考慮到剛剛對幽州、成德的討伐,無力再討王智興的叛亂,已未(二十八日),任命王智興為武寧節度使。


    [19]複以德棣節度李全略為橫海節度使。


    [19]唐穆宗仍任命德棣節度使李全略為橫海節度使。


    [20]夏,四月,辛酉朔,日有食之。


    [20]夏季,四月,辛酉朔(初一),出現日食。


    [21]甲戌,以傅良弼、李寰為神策都知兵馬使。


    [21]甲戌(十四日),唐穆宗任命傅良弼、李寰為神策都知兵馬使。


    [22]戶部侍郎、判度支張平叔上言:“官自糶鹽,可以獲利一倍;”又請“令所由將鹽就村糶易;”又乞“令宰相領鹽鐵使;”又請“以糶鹽多少為刺史、縣令殿最;”又乞“檢責所在實戶,據口團保,給一年鹽,使其四季輸價;”又“行此策後,富商大賈或行財賄,邀截喧訴,其為首者所在杖殺,連狀人皆杖脊。”詔百官議其可否。


    [22]戶部侍郎、判度支張平叔上奏,建議:“由官府自已糶鹽,朝廷每年獲利可增加一部”;又建議“命各道掌管食鹽專賣的官吏把鹽送到村裏出糶交易”;又建議“命宰相兼領鹽鐵使”;又建議“各道以糶鹽多少作為考察刺史、縣令政績優劣的依據”;請求“命各道核查當地的戶口,根據各戶人口的多少,若幹戶組織在一起,給一年的食鹽,讓他們相互作保,一年分四次向官府交納鹽錢”;又說:“實行這項政策後,如果那些有錢的大商人向官府行賄,或者出於不滿而喧嘩鬧事,或向上控訴的話,對於為首者,命各地用刑杖打死,凡聯名上訴的人都給予杖背的懲罰。”穆宗下詔,命百官討論他的建議是否可行。


    兵部侍朗韓愈上言,以為:“城郭之外,少有見錢鹽,多用雜物貿易。鹽商則無物不取,或賒貸徐還,用此取濟,兩得利便。今令吏人坐鋪自糶,非得見錢,必不敢受。如此,貧者無從得鹽,自然坐失常課,如何更有倍利!又若令人吏將鹽家至而戶糶,必索百姓供應,騷擾極多。又,刺史、縣令職在分憂,豈可惟以鹽利多少為之升黜,不複考其理行!又,貧家食鹽至少,或有淡食動經旬月,若據戶給鹽,依時征價,官吏畏罪,必用威刑,臣恐因此所在不安,此尤不可之大者也。”


    兵部侍郎韓愈上奏,認為:“在城市以外的地方,很少有人用錢買鹽,而大多用各種雜物交換。鹽商,則什麽東西都可用來交換,或者先賒帳以後再還。這種交易方式,買賣雙方都很方便。現在,如果朝廷下令讓官吏自設攤鋪賣鹽,那麽,官吏必定隻要現錢,其他雜物,肯定不敢收。這樣的話,手頭沒錢的貧苦百姓就無從買鹽,國家自然減少鹽業專賣的稅收,怎麽能說反而增加一倍的收益呢?其次,如果命官吏把鹽送到村裏讓百姓按戶買那,那麽,官吏必定借接待為名,乘機勒索百姓,騷擾極多;再次,刺史和縣令的職能是為皇上分擔責任,治理百姓,豈可僅僅以獲取食鹽專賣的收入多少作為遷升和降職的依據,而不再考慮他們的政績;最後,貧苦的百姓吃鹽都很少,有的甚至十天半月的淡食,如果按戶口給鹽,按時收錢,官吏恐怕不能按時把鹽錢收上來而被上司怪罪,必然會對百姓嚴刑威嚇。我擔心這樣一來,各地可能產生騷亂而不安定,這是他的建議不可行的最重要的一點。”


    中書舍人韋處厚議,以為:“宰相處論道之地,雜以鹺務,實非所宜。竇參、皇甫皆以錢穀為相,名利難兼,卒蹈禍敗。又欲以重法禁人喧訴,夫強人之所不能,事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行矣。”事遂寢。


    中書舍人韋處厚在討論時認為:“宰相的職責是議決國家的大政方針,如果兼管鹽業專賣這類具體事務,實在是不適宜的。當年竇參、皇甫都是以管理財政而兼任宰相,由於兩方麵事務難以兼顧,以致最終出了問題而被罷免。同時,要想以嚴刑峻法禁止商人喧嘩上訴,也是不可能的。凡是強迫人們去做無法做到的事情,這種事情肯定不能成功;凡是製定人們一定會違犯的法律,這種法律就肯定難以貫徹執行。”於是,張平叔的建議被擱置而未能實行。


    平叔又奏徵遠年逋欠。江州刺史李渤上言:“度支征當州貞元二年逃戶所欠錢四千餘緡,當州今歲旱災,田損什九。陛下柰何於大旱中征三十六年前逋負!”詔悉免之。


    張平叔又奏請征收百姓多年所欠的賦稅。江州刺史李渤上奏:“朝廷度支征收支本州貞元二年逃戶所欠錢四千多緡。本州今年遭受旱災,莊稼損失十分之九。陛下為什麽要在大旱之年征收三十六年前百姓所欠的賦稅?”穆宗下詔全部免除。


    [23]邕州人不樂屬容管,刺吏李元宗以吏人狀授禦史,使奏之。容管經略使嚴公素聞之,遣吏按元宗擅以羅陽縣歸蠻酋黃少度。五月,壬寅,元宗將兵百人並州印奔黃洞。


    [23]邕州人不願隸屬容管經略使統轄,剌史李元宗把本州官吏百姓寫的上訴書交給朝廷的出使禦史,請他上奏朝廷。容管經略使嚴公素得知後,派遣官吏審查李元宗擅自把羅陽縣歸還黃洞蠻酋長黃少度的問題。五月,壬寅(十二日),李元宗率兵五百人,並攜帶州印投奔黃洞蠻。


    [24]王庭湊之圍牛元翼也,和王傅於方欲以奇策幹進,言於元稹,請“遣客王昭、於友明間說賊黨,使出元翼。仍賂兵、吏部令史偽出告身二十通,令以便宜給賜。”稹皆然之。有李賞者,知其謀,乃告裴度,雲方為稹結客刺度,度隱而不發。賞詣左神策告其事。丁巳,詔左仆射韓皋等鞫之。


    [24]王庭湊當初圍攻深州牛元翼的時候,和王李綺的師傅於方想出奇計以求升遷,於是,向宰相元稹建議:“請派遣說客王昭、於友明二人去遊說王庭湊的部下,以便放牛元翼出城。同時給尚書省所轄兵部、吏部贈送錢財,請求給予文官和武官的假任命書二十張,讓王、於二人遊說時隨時見機授予。”元稹表示同意。有一個名叫李賞的人,聽說於方的計謀後,便告訴了裴度,說於方為元稹交結刺客,陰謀暗殺裴度。裴度得知後,將此事壓在心中,沒有發作。於是,李賞到左神策軍上告。丁巳(二十七日),唐穆宗下詔,命左仆射韓皋等人審問這個案件。


    [25]戊午,幽州節度使朱克融進馬萬匹,羊十萬口,而表雲先請其直充犒賞。


    [25]戊午(二十八日),幽州節度使朱克融聲稱要向朝廷進奉馬一萬匹,羊十萬頭。不過,他的進奉奏章上說,先請朝廷付給這些馬和羊的價錢,作為對將士的犒賞,然後再進奉朝廷。


    [26]三司按於方刺裴度事,皆無驗。六月,甲子,度及元稹皆罷相,度為右仆射,稹為同州刺史;以兵部尚書李逢吉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26]韓皋主持刑部、大理寺和禦史台會審於方陰謀暗殺裴度的案件,毫無證據。六月,甲子(初五),裴度和元稹都被免去宰相職務,裴度被降為右仆射,元稹為同州刺史。唐穆宗任命兵部尚書李逢吉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27]黨項寇靈州、渭北,掠官馬。


    [27]黨項族部落侵擾靈州、渭北,掠取柄家牧場上的馬匹。


    [28]諫官上言:“裴度無罪,不當免相。元稹與於方為邪謀,責之太輕。”上不得已,壬申,削稹長春宮使。


    [28]諫官上言:“裴度無罪,不應當免去他的宰相職務。而元稹和於方一起策劃奸謀,處置太輕。”穆宗不得已,壬申(十三日),免去元稹所兼任的長春宮使的職務。


    [29]吐番寇靈武。


    [29]吐蕃國出兵侵犯靈武。


    [30]庚辰,鹽州奏黨項都督拔跋萬誠請降。


    [30]庚辰(二十一日),鹽州上奏:黨項族都督拔跋萬誠請求投降。


    [31]壬午,吐蕃寇鹽州。


    [31]壬午(二十三日),吐蕃國出兵侵犯鹽州。


    [32]戊子,複置邕管經略使。


    [32]戊子(二十九日),唐穆宗下令重新設置邕管經略使。


    [33]初,張弘請為宣武節度使,屢賞以悅軍士,府庫虛竭。李願繼之,性奢侈,賞勞既薄於弘靖時,又峻威刑,軍士不悅。願以其妻弟竇瑗典宿直兵,瑗驕貪;軍中惡之。牙將李臣則等作亂,秋,七月,壬辰夜,即帳中斬瑗頭,因大呼,府中響應。願與一子逾城奔鄭州。亂兵殺其妻,推都押牙李為留後。


    [33]當初,張弘靖任宣武節度使時,多次賞賜軍士,以求取悅士心,致使府庫空竭。李願繼任為節度使後,喜好奢侈,對軍士的賞賜已經大大少於張弘靖在任時的數額,而且,又嚴刑峻法,軍士很不滿。李願任用他的內弟竇瑗掌管護衛親兵,竇瑗驕橫貪婪,將士都憎惡他,牙將李臣則等人乘機作亂。秋季,七月,壬辰(初四)夜晚,李臣則等在軍帳中把竇瑗殺死,然後,大聲呼叫,將士群起響應。李願和他的一個兒子逃往鄭州,亂兵殺死他的妻子,公推都押牙李為留後。


    [34]丙申,宋王結薨。


    [34]丙申(初八),宋王李結去世。


    [35]戊戌,宣武監軍奏軍亂。庚子,李自奏已權知留後。


    [35]戊戌(初十),宣武監軍奏報發生軍亂。庚子(十二日),李上奏,自稱已暫時主持留後。


    乙巳,詔三省辟與宰相議汴州事,皆以為宜如河北故事,授李節。李逢吉曰:“河北之事,蓋非獲已。今若並汴州棄之,則是江、淮以南皆非國家有也。”杜元穎、張平叔爭之曰:“柰何惜數尺之節,不愛一方之死乎!”議未決,會宋、亳、潁三州各上奏,請別命帥。上大喜,以逢吉議為然,遣中使詣三州宣慰。逢吉因請“以將軍征入朝,以義成節度使韓充鎮宣武。充,弘之弟,素寬厚得眾心。脫旅拒,則命徐、許兩軍攻其左右而滑軍蹙其北,充必得入矣。”上皆從之。


    乙巳(十七日),唐穆宗下詔,命中書、門下、尚書三省長官和宰相商議如何處置宣武的軍亂,參加會議的官員多數都認為應當按照河北藩鎮的慣例,任命李為節度使。李逢吉說:“河北藩鎮割據跋扈,朝廷予以承認,是不得已的事。現在,如果連宣武也一並放度,恐怕江淮以南的廣大地區都要脫離朝廷。”杜元穎、張平叔和他爭論說:“為什麽要可惜幾尺長的節度使符節,而不愛惜宣武一方百姓的生命呢?”討論尚未決定,正在這時,宣武管轄的宋州、亳州、潁州各向朝廷上奏,請求另外任使節度使。穆宗大喜,認為李逢吉的意見正確,於是,派遣宦官出使三州安撫將士。李逢吉接著奏請:“任命李為將軍,召他來京城,同時,任命義成節度使韓充為宣武節度使。韓充,即前宣武節度使韓弘的弟弟,向來以寬容得將士受戴。假如李舉兵抗拒朝廷命令,就命武寧和忠武兩支軍隊攻打他的左右,而命義成軍隊從北麵壓境。這樣,韓充肯定能夠率兵進入宣武。”穆宗全部采納了他的意見。


    丙午,貶李願為隨州刺史,以韓充為宣武節度兼義成節度使。征李為右金吾將軍,不奉詔。宋州刺史高承簡斬其使者,遣兵二千攻之,陷寧陵、襄邑。宋州有三城,賊已陷其南城,承簡保北二城,與賊十餘戰。癸醜,忠武節度使李光顏將兵二萬五千討李,屯尉氏。兗海節度使曹華聞作亂,不俟詔,即發兵討之。遣兵三千人攻宋州,適至城下,丙辰,華逆者,破之。丁巳,李光顏敗宣武兵於尉氏,斬獲二千餘人。


    丙午(十八日),唐穆宗貶李願為隨州刺史,任命韓充為宣武節度使兼義成節度使。同時召李進京,任命他為右金吾將軍。李拒不執行朝廷命令。宋州刺史高承簡把李派去的使者斬首,李派遣二千人馬攻打宋州,攻陷寧陵、襄邑兩縣。宋州有三座城,李的兵馬已攻陷南城,高承簡率兵堅守北邊的兩座城,和敵兵大戰十多次。癸醜(二十五日),忠武節度使李光顏率兵二萬五千人討伐李,屯駐在尉氏縣。兗海節度使曹華得知李叛亂的消息後,不待朝廷下詔,就主動出兵征討。李派兵三千人攻打宋州,剛到城下,丙辰(二十八日),曹華率兵迎擊,大敗李兵馬。丁巳(二十九日),李光顏在尉氏打敗宣武的軍隊,斬首和俘虜二千多人。


    [36]八月,辛酉,大理卿劉元鼎自吐蕃還。


    [36]八月,辛酉(初三),大理卿劉元鼎出使吐蕃國會盟後,回到京城。


    [37]甲子,韓充入汴境,軍於千塔。武寧節度使王智興與高承簡共破宣武兵,斬首千餘級,餘眾遁去。壬申,韓充敗宣武兵於郭橋,斬首千餘級,進軍萬勝。


    [37]甲子(初六),韓充率兵進入汴州境內,駐軍於千塔。武寧節度使王智興和宋州刺史高承簡聯合打敗宣武的軍隊,斬首一千多人,其餘兵逃亡。壬申(十四日),韓充在郭橋鎮打敗宣武的軍隊,斬首一千多人。接著,乘勝進軍萬勝鎮。


    初,李既為留後,以都知兵馬使李質為腹心;及除將軍,不奉詔,質屢諫不聽。會疽發於首,遣李臣則等將兵拒李光顏於尉氏。既而官軍四集,兵屢敗,疾甚,悉以軍事屬李質,臥於家。丙子,質與監軍姚文壽擒,殺之;詐為牒,追臣則等。至,皆斬之,執四子送京師。


    當初,李自稱宣武留後,以都知兵馬使李質作為自己的心腹,等到李被朝廷任命為右金吾將軍時,拒不執行朝廷的任命,李質多次勸諫而不聽。正好這時李的頭上長了一個毒瘡,他派遣李臣則等人率兵前往尉氏縣抵抗李光顏的忠武軍隊。隨後,官軍四麵圍攻,宣武軍隊屢戰屢敗,李的毒瘡也越來越重。於是,把軍事的指揮權都交給李質,自己臥病在家。丙子(十八日),李質和宣武監軍姚文壽活提李,把他殺死,於是,假傳李的手令,派人把李臣則等人追回。李臣則等人回到汴州,都被斬首。李質和姚文壽又逮捕李的四個兒子,押送到京城。


    韓充未至,質權知軍務,時牙兵三千人,日給酒食,物力不能支。質曰:“若韓公始至而罷之,則人情大去矣!不可留此弊以遺吾帥。”即命罷給而後迎充。丁醜,充入汴。


    韓充尚未抵達汴州,李質暫時掌管宣武軍隊。這時,宣武共有牙兵三千人,每天由官府供給酒食,宣武的財力已難以繼續供給。李質說:“如果韓充剛來宣武上任,就罷除對牙兵的優待,那麽,就肯定大失軍心!因此,不能把這個弊端留給我們的新任節度使來處理。”於是,下令罷除對牙兵的優厚供給,然後,去迎接韓充。丁醜(十九日),韓充進入汴州城。


    癸未,以韓充專為宣武節度使,以曹華為義成節度使,高承簡為兗、海、沂、密節度使,加李光顏兼侍中,以李質為右金吾將軍。


    癸未(二十五日),唐穆宗任命韓充專為宣武節度使;任命曹華為義成節度使,高承簡為兗、海、沂、密節度使;任命李光顏兼任侍中,李質為右金吾將軍。


    韓充既視事,人心粗定,乃密籍軍中為惡者千餘人,一朝,並父母妻子悉逐之,曰:“敢少留境內者斬。”於是軍政大治。


    韓充在宣武就任後,人心初步安定。於是秘密調查登記軍中一貫作惡多端的將士,共一千多人。一天,下令將這些人和他們的父母、妻子全家都驅逐出境。韓充說:“誰敢在宣武境內稍微遲疑停留,一律斬首。”於是,軍政大治。


    [38]九月,戊子朔,浙西觀察使京兆竇易直奏大將王國清作亂,伏誅。初,易直聞汴州亂而懼,欲散金帛以賞軍士,或曰:‘賞之無名,恐益生疑。”乃止。而外已有知之者,故國清作亂;易直討擒之,並殺其黨二百餘人。


    [38]九月,戊子朔(初一),浙江西道觀察使、京兆府人竇易直奏報大將王國清作亂,已被斬首。當初,竇易直聽說宣武軍亂,十分恐懼,想從庫房拿出金銀布帛來賞剔將士,有人對他說:“賞賜而無名目,恐怕將士更生疑心。”於是,竇易直打消了這個念頭,但是,外麵已有人得知這個消息。因此,王國清乘人心不定而作亂,被竇易直討平,殺王國清和他的黨羽共二百多人。


    [39]德州刺史王稷,承父鍔餘貲,家富厚;橫海節度使李景略利其財,丙申,密教軍士殺稷,屠其家,納其女為妾,以軍亂聞。


    [39]德州刺史王稷繼承父親王鍔的遺產,家庭富裕,財產豐厚。橫海節度李景略貪圖的他的家產,丙申(初九),秘密地指使軍士暗殺王稷和他的全家,娶他的女兒為小妾。然後,向朝廷奏報,發生了軍亂。


    [40]朝廷之討李也,遣司門郎中韋文恪宣慰魏博,史憲誠表請授旌節,又於黎陽築馬頭,為渡河之勢,見文恪,辭禮倨慢;及聞死,辭禮頓恭,曰:“憲誠,胡人,譬如狗,雖被捶擊,終不離主耳。”


    [40]朝廷出兵征討李時,派遣司門郎中韋文恪安撫魏博。魏博節度使史憲誠上奏朝廷,請求任命李為宣武節度使。同時,他又在黃河北岸的黎陽縣建築碼頭,擺出要渡河援助李的樣子。見到韋文恪,他的言辭和禮節都十分傲慢。後來得知李已死,對李文恪的言辭和禮節頓時都恭敬起來。自嘲說:“憲誠是胡族人,就像家中的狗一樣,雖然挨打,但始終不離開主人。”


    [41]冬,十一月,庚午,皇太後幸華清宮。辛未,上自複道幸華清宮,遂畋於驪山,即日還宮。太後數日乃返。


    [41]冬季,十一月,庚午(十四日),皇太後到達華清宮,辛未(十五日),唐穆宗從複道出京城,到達華清宮。於是,在驪山打獵遊樂,當天,返回宮中。皇太後過了很多天才返回興慶宮。


    [42]丙子,集王緗薨。


    [42]丙子(二十日),集王李緗去世。


    [43]庚辰,上與宦者擊球於禁中,有宦者墜馬,上驚,因得風疾,不能履地,自是人不聞上起居;宰相屢乞入見,不報。裴度三上疏請立太子,且請入見。十二月,辛卯,上見群臣於紫宸殿,禦大繩床,悉去左右衛官,獨宦者十餘人侍側,人情稍安。李逢吉進言:“景王已長,請立為太子。”裴度請速下詔,副天下望。既而兩省辟亦繼有請立太子者。癸巳,詔立景王湛為皇太子。上疾浸瘳。


    [43]庚辰(二十四日),唐穆宗和宦者在宮中踢球,有一宦官不慎從馬上掉下來,穆宗受驚,得手足麻木的疾病,不能下地走路。以後,百官都不知穆宗的日常活動和行蹤。宰相多次請求入宮麵見,都沒有答複。裴度多次上奏,請求立皇太子,並請入宮麵見穆宗。十二月,辛卯(初八),穆宗在紫宸殿接見群臣百官,坐在大繩床上,命左右禁衛兵暫且退下,僅留十多個宦官在身邊侍候。於是,人心逐漸安定。李逢吉上言說:“景王已長大成|人,請立為皇太子。”裴度請求穆宗盡快下詔立皇太子,以便符合天下人們的心意。接著,中書、門下兩省的官員也有人相繼上奏,請求立皇太子。癸巳(初十),穆宗下詔,立景王李湛為皇太子。隨後,穆宗的病漸漸痊愈。


    [44]是歲,初行《宣明曆》。


    [44]這一年,全國開始行用《宣明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資治通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馬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馬光並收藏資治通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