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以民為本</b>


    劉恒即位之後,分封了平定諸呂叛亂的功臣,下令大赦天下。劉恒想廢除當時實行的家族連坐法令,就對大臣說:“法令是治理國家的準繩,是用來製止暴行,引導人們向善的工具。如今犯罪的人已經治罪,卻還要使他們無罪的父母、妻子、兒女和兄弟因為他們而被定罪,甚至被收為奴婢。我認為這種做法很不可取,希望你們再商定一下。”主管官員都說:“百姓不能自治,所以製定法令來禁止他們做壞事。無罪的親屬連坐,和犯人一起收捕判罪,就是要使人們心有牽掛,感到犯法幹係重大。這種做法由來已久,還是依原來的做法不加改變為宜。”劉恒說:“我聽說法令公正百姓就忠厚,判罰得當百姓就心服。再說治理百姓引導他們向善,要靠官員的努力。如果既不能引導百姓向善,又使用不公正的法令處罰他們,這樣反倒是加害於民,會迫使他們去幹凶暴的事。又怎麽能禁止犯罪呢?這樣的法令,我看不出它有哪些適宜之處,請你們再仔細考慮考慮。”官員們都說:“陛下給百姓以大恩大惠,功德無量,這不是我們這些臣下所能想得到的。我們遵從詔書,廢除拘執罪犯家屬,收為奴婢等各種連坐的法令。”家族連坐的法令便被廢除了。


    <b>議立太子</b>


    有大臣向劉恒進言,要求早點立太子。劉恒說:“我德薄才淺,如今我不能廣求聖賢之人把天下禪讓給他,還要預立太子,這是加重我的無德,我拿什麽向天下人交待呢?還是緩一緩吧。”大臣又說:“預立太子,正是為了尊奉宗廟社稷,不忘天下。”劉恒說:“楚王是我的叔父,閱曆豐富,懂得國家大體。吳王是我的兄長,賢惠仁慈,甚愛美德。淮南王是我的弟弟,能守其才德以輔佐我。有他們,難道還不是預先做的安排嗎?諸侯王、宗室、兄弟和有功的大臣,很多都是才德兼備之人,如果推舉有德的人輔佐我,這也是國家的大幸,人民的福氣。現在不推舉他們,卻要立太子,人們就會認為我忘掉了賢德,而隻想著自己的兒子,不是為天下人著想。我覺得這樣做很不應該。”大臣們都堅決請求說:“古代商、周立國,太平安定都達一千多年,天下王朝沒有比它們更長久的了,就是因為采取了立太子這個辦法。把自己的兒子作為繼承人是由來已久的事。高帝平定天下,封建諸侯,成為本朝皇帝的太祖。諸侯王和列侯受封各地,成為他們各自侯國的始祖。子孫繼承,世代不絕,這是天下通行的法則,高帝設立這種製度就是為了安定人心。現在如果拋開應當立為太子的人,卻從諸侯或宗室中另選他人,那就違背高帝的本意了。陛下的兒子啟最大,純厚仁愛,請立他為太子。”在群臣的堅持之下,劉恒這才同意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


    <b>休養生息</b>


    劉恒對天下施以德惠,安撫諸侯和四方邊遠的部族,使普天之下的人民都融洽和樂,他多次下詔強調農業的重要地位,他對眾臣說:“農業是國家的根本,應當開辟皇帝親自耕種的田地,我要親自帶頭耕作,來供給宗廟祭祀用的穀物。”他還說:“農業是天下的根本,沒有什麽比這事情更重要。現在農民辛勤地從事農業生產卻還要繳納租稅,使得務農和經商沒有區別,本末不分,應當免除農田的租稅。”因此農田裏的租稅被免除了,農民身上的負擔減輕,種糧的積極性得到提高,漢朝農業得到了恢複發展。


    公元前178年,天上發生日食。劉恒感到非常惶恐,擔心有災難發生。他對大臣說:“我聽說如果君主不賢明,施政不公平,那麽上天就顯示出災異現象,告誡他治理得不好。天上發生日食,是上天對我的譴責。我能夠事奉宗廟,以這微小的身體依托於萬民和諸侯之上,天下的治與亂,責任都在我一個人。我對下不能撫育眾生,對上又牽累了日、月、星辰的光輝,以致發生日蝕。你們都要認真想想我的過失,懇請你們告訴我。還要推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的人,來補正我的疏漏。趁此機會,官吏們要好好整頓政務,務必要減少徭役和賦稅,以利民眾。我不能施德遠方,所以憂慮不安,怕外族侵擾邊境,因此邊疆的防務一直沒停止。現在不但不能撤除邊塞的軍隊,還要軍隊保護我的安全,應該撤銷衛戍部隊。太仆掌管的馬匹,隻需留下夠用的就可以了,其餘的都交給驛站使用。”從此以後,文帝更加謹慎地治理國家。使得國家穩定,百姓安居樂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記新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鄭林、劉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鄭林、劉偉並收藏史記新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