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萬受封後的第十一年,晉獻公去世,諸位公子為了爭奪王位,彼此之間互相攻伐,晉國內部便發生大亂。畢萬的子孫則在封地內安居樂業,繁衍增多,因為先人受封在魏地,便改姓魏。


    <b>建國前的魏氏</b>


    魏武子是畢萬的兒子,他侍奉晉國公子重耳,對主子忠心耿耿。後來,他跟隨公子重耳流亡,是他身邊五大賢者之一。重耳即位為晉文公後,便讓魏武子以魏氏後代的身份沿襲先人的封爵,列為大夫,宗族的治所安排在魏邑。到了他的兒子魏悼子的時候,宗族的治所遷徙到了霍邑。


    魏絳是魏悼子的兒子,他侍奉晉悼公。晉悼公三年,晉國與諸侯會盟。悼公的弟弟楊幹擾亂了隊伍行列。魏絳為了維護軍紀,處死了楊幹的仆人以示懲罰。悼公聽說後,心裏非常生氣,憤怒地指著他的鼻子說:“寡人這次會合諸侯是為了顯示榮耀,你現在卻侮辱我的弟弟!這讓我有什麽臉麵再去麵對諸侯!”他心裏是越想越生氣,後來想打算幹脆殺掉魏絳。這時有人趕緊勸諫悼公,開導他說:“大王,魏絳這樣做也是為了維護晉軍軍紀,他能夠不畏強權,秉公執法,是個難得的人才啊!”悼公聽了諸位大臣的建議才如夢方醒,不僅沒有處罰他,並且因為這件事認識到魏絳的賢能與正直,繼續對他加以重用。後來,悼公任用魏絳主持政事,派他去聯絡戎狄。在他的活動下,戎狄從此親附魏國。一次,悼公對魏絳說:“愛卿啊!自從我任用你以來,八年之中,晉國九次會合諸侯,戎狄親附。這全是你的功勞啊!”於是,悼公賞賜給他樂器以示尊崇,魏絳不敢接受這樣的大禮,一個勁兒推讓。悼公則執意讓他受封,這樣魏絳經過了三次推讓之後,然後才恭敬接受。不久,魏絳把宗族的治所遷徙到了安邑,他去世以後,諡號為昭子。


    到了魏絳的孫子魏獻子在位時,魏氏已經名聲顯赫,成為了晉國六卿之一,他們的勢力強盛,而晉國公室卑微。又到了魏獻子的孫子魏桓子在位的時候,魏氏與韓氏、趙氏聯合攻滅了智氏,瓜分了他的封地,韓、趙、魏被稱為三晉。魏桓子的孫子是魏文侯,這是一位賢明、出色的君主。他在位時期,魏氏在與秦國的戰爭中接連獲勝,還攻滅了中山國,拓展了土地,正式被周王冊封為諸侯,加入到了爭霸行列之中。


    <b>魏文侯選相</b>


    魏文侯是一位賢明的君主,博學多才,勤政愛民。他為了尋求治國方法,曾經向子夏專門學習經書。他還以客人之禮對待出身低微的賢者段幹木,每次經過他的鄉裏時,文侯都要憑軾(將雙手放在車前的橫木上,略低下頭,這是一種禮節),以表示對段幹木的敬意。有一次,秦國打算進攻魏國。有人向秦國國君進諫說:“大王,魏君以厚禮對待賢人,國人稱頌他的仁德,上下和睦同心,您現在不可以對魏國有所圖謀。”秦君也就隻好打消了進攻魏國的念頭。從此,魏文侯獲得了諸侯們的讚譽。


    後來,魏文侯對他的臣子李克說:“先生曾經賜教我說‘家中貧困就要迎娶賢妻,國內混亂就想得到良相’。現在,我選擇相國,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你覺得這兩個人怎麽樣呢?”李克不想得罪人,沉思了一會兒才回答說:“臣聽說,卑賤的人不謀議尊貴之人的事情,關係疏遠的人不謀議親近之人的事情。我的職務在宮廷之外,不敢承擔這一使命。”文侯不同意,執意讓他品評,於是,李克無奈,就對魏文侯說:“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您不清楚那是您不注意考察的緣故。要考察一個人的賢愚,平日裏要看看他親近哪些人,富裕時結交哪些人,顯貴時推薦哪些人,窮困時不做哪些事情,貧賤時不要哪些東西。這五點就足夠決定相國的人選了,何必等待我說呢?”文侯聽了之後恍然大悟,高興地對他說:“先生請回吧,我已經定下了相國的人選。”


    後來,李克到翟璜的家裏拜訪他,翟璜就趁機問他說:“我聽說,不久前君王召見了先生。詢問相國人選一事。結果怎麽樣呢?”李克拍了拍他的肩膀,回答說:“老兄,你不要抱什麽幻想了,魏武子將會被任命為相國。”翟璜聽了之後十分氣憤,對他高聲說到:“憑什麽啊!你說我哪裏不如魏成子?西河守將吳起,是我推薦的。君王在境內最擔憂鄴地,我推薦西門豹治理該地。君王謀劃討伐中山,缺少大將,我又推薦了樂羊。等到中山被攻占以後,國家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來鎮守它,我便推薦了先生您。太子沒有合適的老師,我又推薦了屈侯付。我為國家做了這麽多事情,到底還有什麽地方比不上魏成子?”李克等他講完以後,從容地回答說:“您把我推薦給國君,難道是為了結黨營私、謀求做大官嗎?國君讓我品評你們二人,我回答說:‘要考察一個人的賢愚,平日裏要看他親近哪些人,富裕時結交哪些人,顯貴時推薦哪些人,窮困時不做哪些事情,貧賤時不要哪些東西。這五點就足夠決定相國的人選了,何必等待我說呢?’由此,我知道魏成子會被任命為相國。您難以與他相比。魏成子將自己千鍾俸祿中的十分之九用在他人身上,隻有十分之一用在家裏,因此,從東方召來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這三人都被國君尊為老師。而您所推薦的五個人則被國君任用為臣子。可見,您怎麽能與魏成子相比呢?”翟璜聽後,逡巡不前,羞愧難當,向李克行了大禮,對他說:“唉!我是個鄙陋之人,願意終身做您的學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記新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鄭林、劉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鄭林、劉偉並收藏史記新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