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的強盛,離不開肱骨之臣的努力。
為了齊國的強大,他們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是他們造就了東方大國的榮耀。
<b>知音鮑叔牙</b>
管仲名夷吾,是潁上人。他年輕的時候,與鮑叔牙交往甚密,因而鮑叔牙知道他賢明且有才幹。管仲家貧,經常受到鮑叔牙的接濟,鮑叔牙對此從來沒有過怨言。不久,鮑叔牙侍奉齊國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兩人各為其主。後來小白即位,立為齊桓公,接著便讓魯國殺了公子糾,管仲也為此被囚禁起來。於是鮑叔牙多次向齊桓公舉薦管仲,最終受到齊桓公的赦免並得到了重用。
管仲說:“我貧困的時候,曾經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每次分財利時自己總是多要一些,鮑叔牙並不認為我貪財,而是知道我家裏貧窮。我曾經替鮑叔牙謀劃事情,反而使他陷於窘境,更加困頓不堪,鮑叔牙不認為我愚笨,卻認為是我正時運不濟。我曾多次做官,但都被國君驅逐,鮑叔牙不認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沒遇上好時機。我曾經多次打仗逃跑,鮑叔牙不認為我膽小,他知道我家裏有老母需要贍養。公子糾失敗,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鮑叔牙不認為我沒有廉恥,知道我不因小的過失而感到羞愧,卻以功名不顯揚於天下而感到恥辱。生養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鮑叔牙啊。”
鮑叔牙推薦了管仲以後,情願把自己置於管仲之下。於是他的賢良也影響了他的子孫後代,鮑叔牙死後,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都享有俸祿,得到封地的有十幾代,多數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稱讚管仲的才幹,反而讚美鮑叔牙能夠識別人才。
<b>管仲為相</b>
管仲出任齊相後,憑借著齊國地處海濱的有利條件,注意流通貨物,積聚財富,逐漸使得國家變得更加富強,兵力也更加強盛。他常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他順應百姓意願,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給他們;百姓所反對的,就替他們廢除,所以他的政令特別容易推行。
管仲執政的時候,善於使國家逢凶化吉,使戰鬥反敗為勝。他能夠分別輕重緩急,知道慎重地權衡利弊得失。齊桓公實際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南襲蔡國,管仲卻尋找借口攻打楚國,責備楚國不向齊王納貢。桓公實際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機讓燕國整頓召公時期的政教。在柯地會盟,桓公想背棄曹沫逼迫他訂立的盟約,管仲就順應形勢勸他信守盟約,諸侯們因此歸順齊國。
管仲為相後,富貴得可以跟國君相比擬。他娶了三姓女子,還越級使用國君的禮節,但齊國人卻不認為他奢侈僭越。管仲逝世後,齊國仍遵循他的政策,才得以繼續稱霸。
<b>三朝元老</b>
晏平仲名嬰,是齊國人。他輔佐了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代國君,由於生活節儉又勤於政務,在齊國受到人們的敬重。即使在他做了齊國國相之後,也不常吃肉,妻妾也不讓穿絲綢衣服。在朝廷上,國君如果表揚了他,他也不喜形於色,仍是十分平靜的樣子;如果不讚許他,就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執行命令時,如果國君政策清明,就順著他的命令去做;反之,就有選擇地執行命令。因此,在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代之後,他的名聲漸漸顯揚於各國諸侯。
<b>知錯能改</b>
越石父是個賢才,但因為犯罪而被人囚禁。晏嬰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開車駕的左馬,把他贖出來,用車把他拉回了家。由於晏嬰沒有向越石父告辭,就徑直走進了內室,並過了好久也沒出來,越石父就請求與晏嬰絕交。晏嬰很不解,匆忙整理好衣帽問道:“我即使說不上善良寬厚,也總算幫助您從困境中解脫了出來,您為什麽這麽快就要求絕交呢?”越石父說:“你這話不對。我聽說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裏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麵前就會得到伸張。當我被囚禁時,那些人不解我,因而,即使受到委屈我也不覺得怎樣。而現在,您是因為知曉我的長處才把我贖買出來,可以說是了解我的,了解我卻不能以禮相待,我還不如再回去坐牢呢。”晏嬰恍然大悟,於是就請他進屋,待為貴賓。
為了齊國的強大,他們嘔心瀝血,鞠躬盡瘁。
是他們造就了東方大國的榮耀。
<b>知音鮑叔牙</b>
管仲名夷吾,是潁上人。他年輕的時候,與鮑叔牙交往甚密,因而鮑叔牙知道他賢明且有才幹。管仲家貧,經常受到鮑叔牙的接濟,鮑叔牙對此從來沒有過怨言。不久,鮑叔牙侍奉齊國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兩人各為其主。後來小白即位,立為齊桓公,接著便讓魯國殺了公子糾,管仲也為此被囚禁起來。於是鮑叔牙多次向齊桓公舉薦管仲,最終受到齊桓公的赦免並得到了重用。
管仲說:“我貧困的時候,曾經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每次分財利時自己總是多要一些,鮑叔牙並不認為我貪財,而是知道我家裏貧窮。我曾經替鮑叔牙謀劃事情,反而使他陷於窘境,更加困頓不堪,鮑叔牙不認為我愚笨,卻認為是我正時運不濟。我曾多次做官,但都被國君驅逐,鮑叔牙不認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沒遇上好時機。我曾經多次打仗逃跑,鮑叔牙不認為我膽小,他知道我家裏有老母需要贍養。公子糾失敗,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鮑叔牙不認為我沒有廉恥,知道我不因小的過失而感到羞愧,卻以功名不顯揚於天下而感到恥辱。生養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鮑叔牙啊。”
鮑叔牙推薦了管仲以後,情願把自己置於管仲之下。於是他的賢良也影響了他的子孫後代,鮑叔牙死後,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都享有俸祿,得到封地的有十幾代,多數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稱讚管仲的才幹,反而讚美鮑叔牙能夠識別人才。
<b>管仲為相</b>
管仲出任齊相後,憑借著齊國地處海濱的有利條件,注意流通貨物,積聚財富,逐漸使得國家變得更加富強,兵力也更加強盛。他常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他順應百姓意願,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給他們;百姓所反對的,就替他們廢除,所以他的政令特別容易推行。
管仲執政的時候,善於使國家逢凶化吉,使戰鬥反敗為勝。他能夠分別輕重緩急,知道慎重地權衡利弊得失。齊桓公實際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南襲蔡國,管仲卻尋找借口攻打楚國,責備楚國不向齊王納貢。桓公實際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機讓燕國整頓召公時期的政教。在柯地會盟,桓公想背棄曹沫逼迫他訂立的盟約,管仲就順應形勢勸他信守盟約,諸侯們因此歸順齊國。
管仲為相後,富貴得可以跟國君相比擬。他娶了三姓女子,還越級使用國君的禮節,但齊國人卻不認為他奢侈僭越。管仲逝世後,齊國仍遵循他的政策,才得以繼續稱霸。
<b>三朝元老</b>
晏平仲名嬰,是齊國人。他輔佐了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代國君,由於生活節儉又勤於政務,在齊國受到人們的敬重。即使在他做了齊國國相之後,也不常吃肉,妻妾也不讓穿絲綢衣服。在朝廷上,國君如果表揚了他,他也不喜形於色,仍是十分平靜的樣子;如果不讚許他,就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執行命令時,如果國君政策清明,就順著他的命令去做;反之,就有選擇地執行命令。因此,在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代之後,他的名聲漸漸顯揚於各國諸侯。
<b>知錯能改</b>
越石父是個賢才,但因為犯罪而被人囚禁。晏嬰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開車駕的左馬,把他贖出來,用車把他拉回了家。由於晏嬰沒有向越石父告辭,就徑直走進了內室,並過了好久也沒出來,越石父就請求與晏嬰絕交。晏嬰很不解,匆忙整理好衣帽問道:“我即使說不上善良寬厚,也總算幫助您從困境中解脫了出來,您為什麽這麽快就要求絕交呢?”越石父說:“你這話不對。我聽說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裏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麵前就會得到伸張。當我被囚禁時,那些人不解我,因而,即使受到委屈我也不覺得怎樣。而現在,您是因為知曉我的長處才把我贖買出來,可以說是了解我的,了解我卻不能以禮相待,我還不如再回去坐牢呢。”晏嬰恍然大悟,於是就請他進屋,待為貴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