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獨創的一種“軍政合一”、“寓兵於民”的組織,遇有征伐,抽調旗下甲士組成軍隊,即通常所說的八旗兵;同時它又是政權組織,具有管理旗下人民戶籍、田土、賦役、教養、訴訟、婚姻等廣泛職能。清入關前,凡人均隸於八旗,可以說旗外無兵無民,八旗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就是入關以後,清統治者仍視八旗為國家根本,以八旗禁旅衛護京師,駐防衝要大城。清一代八旗既如此重要,按理說它創建於何時在清官書中本不應有歧異,但其實不然。
一說創建於1615年(明萬曆四十三年)。清太宗皇太極時首次纂修的太祖實錄稱《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該書乙卯年(1615年)條下記載:“原旗有黃、白、藍、紅四色,將此四色鑲之為八色,成八固山”。八固山即八旗,固山是滿族人的稱呼,漢人一開始也跟著叫固山,若問某人所屬,便回答是正黃旗或別的什麽旗固山的,久而久之,索性以旗色這一特征來指代不同的固山,八固山也就成八旗了。《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是清開國第二個皇帝太宗核準的,撰寫的史官不少是創建八旗時的見證人,以後康熙朝、乾隆朝重修的《清太祖實錄》都沿用乙卯年建八旗之說,可見這個說法是準確的,在清代也具有絕對的權威性。然而嘉慶初成書的《八旗通誌》卻說八旗創建於1614年(萬曆四十二年),它的根據是什麽呢?經查是乾隆皇帝欽定的《大清會典則例》,該書說:“甲寅年(1614年)……增設四旗,以初設四旗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增設之旗為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合為八旗”。這個說法載在專門講八旗曆史的《八旗通誌》裏,又是得到乾隆皇帝欽準的,因此在清代也具有絕對的權威性。上述“乙卯說”和“甲寅說”雖僅一年之差,但畢竟不好通融。究竟孰是孰非,何去何從,這可難壞了史官,不過,他們自有取巧的辦法。同一部《八旗通誌》中,《兵製誌》說八旗創建於甲寅年,而《旗分誌》和《職官誌》卻說是乙卯年,反正一個以乾隆皇帝為據,一個以乾隆皇帝的四世祖太宗皇帝為據,雖說互相抵觸,也能相安無事。當然,也有的史官態度比較嚴肅,在甲寅年建八旗的說法之下,用“臣謹案”的方式記述了“乙卯說”備考。總之,從清朝中期開始,官書對八旗創建於何時的記載便有了歧議。
近世以來,通行“乙卯說”,認為八旗創建於1615年,理由是《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在前,所以采用此說。但“甲寅說”僅僅因為記載在後就應該被摒棄嗎?近來有人指出,“甲寅說”之所以是錯誤的,在於它的根據錯了。從常理推斷,乾隆時出現的“甲寅說”必有所據,而其所據不外前此成書的不同版本的《清太祖實錄》、康熙和雍正兩朝纂修的《大清會典》以及乾隆初修竣的《八旗通誌(初集)》,經查《實錄》和《會典》都沒有“甲寅說”,而《八旗通誌(初集)。職官誌》甲寅年十一月癸酉朔條下記載:“上以削平諸國,每三百人設一牛錄額真,五牛錄設一甲喇額真,五甲喇設一固山額真。”在上述內容之後,纂修的史官特注明:“右俱太祖實錄。”
由此看來,認為八旗建於甲寅年的史官還是以《清太祖實錄》為據的,但遍查不同時期成書的《清太祖實錄》甲寅年條下根本沒有編旗設官一事,再查甲寅年十一月朔日並非“癸酉”,而是“已酉”,而乙卯年十一月朔日恰是“癸酉”。這說明纂修《八旗通誌(初集)》的史官確實以《清太祖實錄》為根據,隻不過是乙卯年誤為甲寅年,鑄成了一個離奇的大錯。在一般情況下,以史官治學的嚴謹,是不會鬧這類笑話的,由此而推想會不會因為抄官、刊刻或裝訂中缺頁等技術方麵原因所致呢?經核查滿文體《八旗通誌(初集)》,發現該處滿文的錯誤與漢文毫無二致。這樣就可以判定《八旗通誌(初集)》的錯誤乃是史官們疏忽造成的,這一錯誤到乾隆中期修纂《大清會典則例》終於演化為甲寅年創建八旗之說,連晚清大學問家魏源也宗奉“甲寅說”,其影響所及,不可謂不深遠。上述經考證得出的結論雖推翻了“甲寅說”,但發表未及,還有待治清史者進一步檢驗。
除“乙卯說”和“甲寅說”的分歧外,史家對八旗創建之前是否先有黃、白、藍、紅四旗,即旗製究竟始於何時,意見也不一致。傳統的看法以《八旗通誌》為據,認為1601年(萬曆二十九年)努爾哈赤始建四旗,其後歸附日眾,至1615年乃析四旗為八旗。另一種看法則認為,1601年建四旗不過是乾隆朝史官的臆造。“軍政合一”的八旗製度開始於1615年。上述兩種觀點的分歧涉及頗廣,敘述起來難免繁複乏味,這裏姑且從略。總之,八旗製度是清史研究領域中一個重要課題,關於八旗創立的時間,中外學者雖然進行了長時間深入探討,但尚有不少疑難之點有待繼續研究。
(郭成康)
一說創建於1615年(明萬曆四十三年)。清太宗皇太極時首次纂修的太祖實錄稱《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該書乙卯年(1615年)條下記載:“原旗有黃、白、藍、紅四色,將此四色鑲之為八色,成八固山”。八固山即八旗,固山是滿族人的稱呼,漢人一開始也跟著叫固山,若問某人所屬,便回答是正黃旗或別的什麽旗固山的,久而久之,索性以旗色這一特征來指代不同的固山,八固山也就成八旗了。《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是清開國第二個皇帝太宗核準的,撰寫的史官不少是創建八旗時的見證人,以後康熙朝、乾隆朝重修的《清太祖實錄》都沿用乙卯年建八旗之說,可見這個說法是準確的,在清代也具有絕對的權威性。然而嘉慶初成書的《八旗通誌》卻說八旗創建於1614年(萬曆四十二年),它的根據是什麽呢?經查是乾隆皇帝欽定的《大清會典則例》,該書說:“甲寅年(1614年)……增設四旗,以初設四旗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增設之旗為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合為八旗”。這個說法載在專門講八旗曆史的《八旗通誌》裏,又是得到乾隆皇帝欽準的,因此在清代也具有絕對的權威性。上述“乙卯說”和“甲寅說”雖僅一年之差,但畢竟不好通融。究竟孰是孰非,何去何從,這可難壞了史官,不過,他們自有取巧的辦法。同一部《八旗通誌》中,《兵製誌》說八旗創建於甲寅年,而《旗分誌》和《職官誌》卻說是乙卯年,反正一個以乾隆皇帝為據,一個以乾隆皇帝的四世祖太宗皇帝為據,雖說互相抵觸,也能相安無事。當然,也有的史官態度比較嚴肅,在甲寅年建八旗的說法之下,用“臣謹案”的方式記述了“乙卯說”備考。總之,從清朝中期開始,官書對八旗創建於何時的記載便有了歧議。
近世以來,通行“乙卯說”,認為八旗創建於1615年,理由是《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在前,所以采用此說。但“甲寅說”僅僅因為記載在後就應該被摒棄嗎?近來有人指出,“甲寅說”之所以是錯誤的,在於它的根據錯了。從常理推斷,乾隆時出現的“甲寅說”必有所據,而其所據不外前此成書的不同版本的《清太祖實錄》、康熙和雍正兩朝纂修的《大清會典》以及乾隆初修竣的《八旗通誌(初集)》,經查《實錄》和《會典》都沒有“甲寅說”,而《八旗通誌(初集)。職官誌》甲寅年十一月癸酉朔條下記載:“上以削平諸國,每三百人設一牛錄額真,五牛錄設一甲喇額真,五甲喇設一固山額真。”在上述內容之後,纂修的史官特注明:“右俱太祖實錄。”
由此看來,認為八旗建於甲寅年的史官還是以《清太祖實錄》為據的,但遍查不同時期成書的《清太祖實錄》甲寅年條下根本沒有編旗設官一事,再查甲寅年十一月朔日並非“癸酉”,而是“已酉”,而乙卯年十一月朔日恰是“癸酉”。這說明纂修《八旗通誌(初集)》的史官確實以《清太祖實錄》為根據,隻不過是乙卯年誤為甲寅年,鑄成了一個離奇的大錯。在一般情況下,以史官治學的嚴謹,是不會鬧這類笑話的,由此而推想會不會因為抄官、刊刻或裝訂中缺頁等技術方麵原因所致呢?經核查滿文體《八旗通誌(初集)》,發現該處滿文的錯誤與漢文毫無二致。這樣就可以判定《八旗通誌(初集)》的錯誤乃是史官們疏忽造成的,這一錯誤到乾隆中期修纂《大清會典則例》終於演化為甲寅年創建八旗之說,連晚清大學問家魏源也宗奉“甲寅說”,其影響所及,不可謂不深遠。上述經考證得出的結論雖推翻了“甲寅說”,但發表未及,還有待治清史者進一步檢驗。
除“乙卯說”和“甲寅說”的分歧外,史家對八旗創建之前是否先有黃、白、藍、紅四旗,即旗製究竟始於何時,意見也不一致。傳統的看法以《八旗通誌》為據,認為1601年(萬曆二十九年)努爾哈赤始建四旗,其後歸附日眾,至1615年乃析四旗為八旗。另一種看法則認為,1601年建四旗不過是乾隆朝史官的臆造。“軍政合一”的八旗製度開始於1615年。上述兩種觀點的分歧涉及頗廣,敘述起來難免繁複乏味,這裏姑且從略。總之,八旗製度是清史研究領域中一個重要課題,關於八旗創立的時間,中外學者雖然進行了長時間深入探討,但尚有不少疑難之點有待繼續研究。
(郭成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