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在曆史上是我國南方諸省向海外移民的主要地區之一。南洋華人社會中的洪門組織在支援祖國的辛亥革命和抗日戰爭中均作出了較大的貢獻,在華僑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但是洪門究竟何時傳入南洋,史學界一直是眾說紛壇,爭議較大。主要有三種看法。


    第一種看法認為,台灣鄭氏政權衰微後就開始傳入南洋。許地山提出,“自1681年後百餘年間,實為天地會在南洋最光榮的時代”,“自朱一貴、林爽文在台灣舉義失敗後,天地會勢力反漸南行,蔓延於安南、暹羅、緬甸、婆羅洲、蘇門答臘、爪哇一帶”(《天地會研究》序,商務印書館1940年版第6頁)。戴魏光則提出,“洪門自根據地台灣失陷以後,會中人相繼南遷,南洋群島,遂時有秘密會黨發現矣”(《洪門史》和平出版社1947年版第150頁)。查1681年,鄭成功之子鄭經去世,部將馮錫範等縊殺繼立的鄭克臧,擁鄭克塽嗣延平王位。自此之後台灣鄭氏政權實際落入馮錫範的手中,內部互相傾軋,開始走向衰敗,1683年清軍攻克台灣,鄭克塽出降。台灣鄭氏政權衰微後洪門開始傳入南洋說的依據是鄭成功創立天地會說,然而遍查檔案史料和天地會秘密文件均不見鄭成功創立天地會的記載,前提既不存在,立論自難站得住腳。


    第二種見解是,1770年廣東梅縣石堡人天地會成員羅芳伯率天地會會眾出國到現在印度尼西亞的加裏曼西部山口洋地方,以洪門名義自稱大哥,建立起蘭芳公司(1777年至1884年),最後被荷蘭殖民主義者消滅(參見陳達《浪跡十年》商務印書館版第46至51頁)。戴魏光也認為“有史可稽”的“天地會在南洋之活動”始於羅芳伯(《洪門史》第151頁)。上述天地會成員羅芳伯赴南洋的時間和美洲洪門元老司徒美堂的估計十分接近,司徒美堂認為,“1850年後,美洲、擅香山、澳州等地已有洪門。南洋一帶的洪門活動,當比美洲早一百年以上”(《祖國與華僑》下冊第132至133頁)。照此推算洪門傳入南洋在1750年或者更早一些,距羅芳伯抵達南洋僅僅相差20年或20多年。問題是羅芳伯的蘭芳公司並不具備歃血結盟、異姓結拜兄弟、以反清複明為宗旨等天地會最基本的特性,能否算天地會在南洋的分支尚有爭議。第三種看法是溫雄飛提出來的。他在《南洋華僑通史》第111頁中說:“18世紀之末一年,即1799年,清嘉慶四年,英屬檳榔嶼政府,已有天地會中人舉事的報告。此為南洋群島最早發現天地會之紀錄也。”吳玉成在《四邑人出國初探》一文中也談到他“曾在下緬甸苒基埠(與榕城隔鄰)見四邑人所建義興館(三點會)有嘉慶四年(1799年)的匾額”(香港《地平線》總21期第23頁)。然而無論是官方記錄也好,義興館匾額也好,都隻能形成在洪門組織傳入當地並且活動已達到一定程度之後,並不能表示洪門傳入南洋的確切年代。


    綜上所述,天地會傳入南洋最初有二種途徑,一是隨華籍移民入南洋,另一種是天地會遭到清政府鎮壓後許多成員被迫逃亡南洋,如1788年台灣林爽文起義失敗後就有不少天地會會員潛逃至南洋。但由於天地會傳入南洋之初仍處於秘密狀態,又沒有留下多少確切的活動記載,所以它何時傳入南洋仍是一個有待探討的曆史難題。


    (邵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古之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施宣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施宣圓並收藏千古之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