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約公元141~208年)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醫學家。一名琢,字元化,沛國譙郡(今安徽省毫縣)人,關於華佗的精湛醫術,曆史上流傳著種種動人的傳說,如他為三國蜀漢大將關雲長刮骨療毒的故事,老幼鹹知;他編製了我國曆史上最早的一套醫療保健體操——五禽戲,一直流傳至今;而他發明、運用中藥麻醉劑——麻沸散,進行開腹手術的事跡,更成為一則千古流傳,膾炙人口的美談。在西晉陳壽撰著的《三國誌。華佗傳》和南朝宋。範曄所撰的《後漢書。華佗傳》中,都有關於華佗用麻沸散進行開腹手術情況的詳細描繪。《後漢書。華佗傳》記載:華佗遇到病人“若疾發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即醉無所覺,因剖剖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創愈,一月之間皆平複。”從上述這段記載來看,華佗進行手術的過程大致與現代的外科手術過程相符合,即先用“麻沸散”對患者進行麻醉,然後才開腹進行手術,割掉病變的部分,再行縫合,最後敷以“神膏”並進行傷口包紮。華佗因此被後人譽為“中國醫學史上外科的開山鼻祖”、“世界上最早發明麻醉術和首創開腹手術的醫學家”,等等。
由於華佗是我國曆史上的著名醫學家,他運用“麻沸散”進行開腹手術的事跡,不但在中國醫學史上有重大影響,而且在世界醫學史上也有一定影響。但是,長期以來,學術界對於華佗究竟是不是首創開腹手術的醫學家,卻存在頗多的爭議,歸納起來,大致可以分為“疑古派”與“信古派”這兩大家。
“疑古派”認為:史書上有關華佗進行開腹手術的記載,不足為信,華佗並不是運用麻醉術進行開腹手術的首創者。這種觀點由來已久。宋代學者葉夢得在《玉澗叢書》中就說過:“此(指剖腹手術)決無之理!人之所以為人者以形,而形之所生者以氣也。……腹背腸胃既已破裂斷壞,則氣何由舍?安有如是而複生者乎?審佗能此,則凡受支解之刑者,皆可使生!”現代著名學者陳寅恪在《寒柳堂集》中也說:“斷腸破腹,數日即差(痊愈),揆以學術進化之史跡,當時恐難臻此。”他還認為:所傳華佗行剖腹術之事,很可能是古時民間比附印度的一個神話。因為據印度一部古代經書記載:印度古代有一名叫耆域的“神醫”,會劈開腦袋“除諸蟲”和剖開肚皮“扭轉肝髒”。印度的佛教在華佗時代已經傳入中國,因此這個神話也可能就隨之而來,進而被民間加到當時稱為“神醫”的華佗身上了。萬方在《醫史研究三議》(載《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80年第1期)一文中認為:華佗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和使用麻醉藥進行剖腹手術的說法與曆史事實不符。據蘇聯彼得羅夫主編的《醫學史》一書記載:早在奴隸製時期的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希臘醫學中,就可以看到當時的醫生應用植物作麻醉藥,其中用曼陀羅花作為外科手術的主要麻醉藥,達一個世紀之久。關於剖腹術,在古代印度的佛經中也有許多記載,如《耆女耆域因緣經》中就記有:耆域從阿提梨賓迦羅學醫,認識了很多藥物。他精研解剖學,並能治療人體髒腑中的各種疾患,如他剖開耆彌長者的腹腔治愈了他的腸胃疾病;還剖開因騎馬墮地而將死的男子腹腔,為其行肝髒複位術,等等。可見,在華佗的麻醉術和剖腹術之前,古代印度就己有之。
“信古派”認為:華佗首創開腹手術的史料記載是可信的。持這一觀點的學者比較多,如俞慎初在《中國醫學簡史》一書中,曾時新在《杏林拾翠》一書中,杜石然等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稿》和黃樺的《關於華佗首創剖腹手術的異議質疑》(載《中華醫史雜誌》1983年第4期)都作如是觀。
黃樺在文章中認為:華佗首創麻醉術和剖腹手術是符合曆史事實的,這既是可能的,也是現實的。其主要理由是:一、所謂印度古代“神醫”,隻是神話中人物,其高超的醫術,純屬附會。印度古代真正的醫學科學著作——第一部外科學專著《蘇色盧多》裏麵,確實有不少外科方麵的知識,其中包括120多種外科用具和具體的手術方法,但是此書的成書時間卻晚於華佗300多年,因此,根本談不上對華佗的影響;二、麻醉是行使剖腹手術的一個重要前提,甚至可以這樣說:沒有麻醉劑,隻能有一般外科小手術,而不可能有剖腹手術。華佗是世界上中藥麻醉劑——麻沸散的第一個發明者,而麻沸散的配方,據中外有關專家的考證,其主藥是曼陀羅花、草烏、當歸、川芎、南星等等,這些藥物,大都主產於我國或僅產於我國;三、不論華佗自己,還是他同時代的人,都從來沒有提到過什麽“印度神醫”的事;四、從《周禮》一書開始,我國曆史上已經有了關於外科手術的記載,因此,醫學發展到華倫時代是完全可以積累起豐富的外科手術經驗的。再加上麻沸散的發明,更為當時的開腹手術提供了前提條件,因此,華佗首創剖腹手術,應該說是水到渠成的事,並非非要從印度“進口”不可;五、據《世界藥學史》一書的作者拉瓦爾的研究認為:“阿拉伯醫學家知道用麻醉劑(進行手術),可能是從中國傳出去的,因為,中國名醫華倫擅長此術。”如果當時印度已有先進的醫術傳入中國,為何不同時或更早地傳給鄰近的阿拉伯醫學家呢?
這兩派至今還爭論不已,誰是誰非看來尚難定論。
(馮兆平)
由於華佗是我國曆史上的著名醫學家,他運用“麻沸散”進行開腹手術的事跡,不但在中國醫學史上有重大影響,而且在世界醫學史上也有一定影響。但是,長期以來,學術界對於華佗究竟是不是首創開腹手術的醫學家,卻存在頗多的爭議,歸納起來,大致可以分為“疑古派”與“信古派”這兩大家。
“疑古派”認為:史書上有關華佗進行開腹手術的記載,不足為信,華佗並不是運用麻醉術進行開腹手術的首創者。這種觀點由來已久。宋代學者葉夢得在《玉澗叢書》中就說過:“此(指剖腹手術)決無之理!人之所以為人者以形,而形之所生者以氣也。……腹背腸胃既已破裂斷壞,則氣何由舍?安有如是而複生者乎?審佗能此,則凡受支解之刑者,皆可使生!”現代著名學者陳寅恪在《寒柳堂集》中也說:“斷腸破腹,數日即差(痊愈),揆以學術進化之史跡,當時恐難臻此。”他還認為:所傳華佗行剖腹術之事,很可能是古時民間比附印度的一個神話。因為據印度一部古代經書記載:印度古代有一名叫耆域的“神醫”,會劈開腦袋“除諸蟲”和剖開肚皮“扭轉肝髒”。印度的佛教在華佗時代已經傳入中國,因此這個神話也可能就隨之而來,進而被民間加到當時稱為“神醫”的華佗身上了。萬方在《醫史研究三議》(載《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80年第1期)一文中認為:華佗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和使用麻醉藥進行剖腹手術的說法與曆史事實不符。據蘇聯彼得羅夫主編的《醫學史》一書記載:早在奴隸製時期的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希臘醫學中,就可以看到當時的醫生應用植物作麻醉藥,其中用曼陀羅花作為外科手術的主要麻醉藥,達一個世紀之久。關於剖腹術,在古代印度的佛經中也有許多記載,如《耆女耆域因緣經》中就記有:耆域從阿提梨賓迦羅學醫,認識了很多藥物。他精研解剖學,並能治療人體髒腑中的各種疾患,如他剖開耆彌長者的腹腔治愈了他的腸胃疾病;還剖開因騎馬墮地而將死的男子腹腔,為其行肝髒複位術,等等。可見,在華佗的麻醉術和剖腹術之前,古代印度就己有之。
“信古派”認為:華佗首創開腹手術的史料記載是可信的。持這一觀點的學者比較多,如俞慎初在《中國醫學簡史》一書中,曾時新在《杏林拾翠》一書中,杜石然等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稿》和黃樺的《關於華佗首創剖腹手術的異議質疑》(載《中華醫史雜誌》1983年第4期)都作如是觀。
黃樺在文章中認為:華佗首創麻醉術和剖腹手術是符合曆史事實的,這既是可能的,也是現實的。其主要理由是:一、所謂印度古代“神醫”,隻是神話中人物,其高超的醫術,純屬附會。印度古代真正的醫學科學著作——第一部外科學專著《蘇色盧多》裏麵,確實有不少外科方麵的知識,其中包括120多種外科用具和具體的手術方法,但是此書的成書時間卻晚於華佗300多年,因此,根本談不上對華佗的影響;二、麻醉是行使剖腹手術的一個重要前提,甚至可以這樣說:沒有麻醉劑,隻能有一般外科小手術,而不可能有剖腹手術。華佗是世界上中藥麻醉劑——麻沸散的第一個發明者,而麻沸散的配方,據中外有關專家的考證,其主藥是曼陀羅花、草烏、當歸、川芎、南星等等,這些藥物,大都主產於我國或僅產於我國;三、不論華佗自己,還是他同時代的人,都從來沒有提到過什麽“印度神醫”的事;四、從《周禮》一書開始,我國曆史上已經有了關於外科手術的記載,因此,醫學發展到華倫時代是完全可以積累起豐富的外科手術經驗的。再加上麻沸散的發明,更為當時的開腹手術提供了前提條件,因此,華佗首創剖腹手術,應該說是水到渠成的事,並非非要從印度“進口”不可;五、據《世界藥學史》一書的作者拉瓦爾的研究認為:“阿拉伯醫學家知道用麻醉劑(進行手術),可能是從中國傳出去的,因為,中國名醫華倫擅長此術。”如果當時印度已有先進的醫術傳入中國,為何不同時或更早地傳給鄰近的阿拉伯醫學家呢?
這兩派至今還爭論不已,誰是誰非看來尚難定論。
(馮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