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坤宮內一派喜氣。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後宮之中換了主人,也是一樣。


    昔日王貴妃掌權,所辦宴會,中規中矩,隆重華貴,卻缺少新意,而如今換作權妃,又是另外一番光景。


    眾人入席之後,看著殿內的擺設與桌上的菜色,均有些吃驚,麵麵相覷之下都不得究竟,而作為主人的權妃與萬歲朱棣終於姍姍來遲,陛下升座,眾妃嬪及親王貴戚又是一番叩首跪拜。


    當大殿重新歸於安靜之時,眾人均將目光投向了龍座。


    朱棣果然開口相問:“愛妃,今日宴會,無歌舞助興也就罷了,怎麽這桌上連酒也沒有?”權妃朱唇微微上揚,露出一絲淺淺的笑容,雙手擊掌,輕拍兩下。


    這時一排身穿朝鮮豔麗華貴舞裙的女子們在樂曲聲中款款走來,當中一人肩挎長鼓,右手持鼓鞭,邊跳邊敲鼓,身、鼓、神、形融為一體,鼓聲由慢板起拍,節奏逐漸加快。


    鼓聲輕靈、時緩時急、彩衣飛旋、香扇鬢影、伽■淺唱。


    在座眾人,都覺得十分新奇好看,一時間讚聲一片。


    而曲至高潮,突然戛然而至。


    眾人來不及驚訝,轉瞬間剛剛退下的舞者又重新來到殿上,隻是她們每人頭上都多了一樣東西。


    居然是陶罐。


    那些女子舞姿翩翩,雖然頭上都頂著大大的罐子,然而仍跳得輕鬆優美,典雅奔放,時而踏波前行,時而碧海舀水,時而玉指彈珠,隻看得人眼花繚亂。


    而此時權妃也走下高台,置身殿中,接過侍女手中的一個陶罐,在樂聲中展著蔓妙的舞姿,仿佛一片輕羽飄落至朱棣跟前,自頭上拿下陶罐,稍一傾斜,罐中之物緩緩落入杯中,然後雙手舉杯呈給朱棣。


    朱棣略有意外,然而接過來便一飲而盡,隨即一陣大笑,稱讚不已。


    而其他舞者都像權妃那般在樂聲中,以頂上之陶罐為在座諸位斟滿桌上的杯盞,眾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陶罐中盛的是酒。


    這樣的開場,這樣的巧思,任誰再不服氣,再忌妒,也終是要忍下。


    因為這樣的安排,已經讓天子龍顏大展,笑意連連,這就足夠了。


    朱棣笑過之後,不由讚賞道:“福姬真是巧思,想不到今日瞻基的生辰,你能如此費心安排,朕定要好好獎賞才是!”權妃對上朱棣的眼眸,含笑而答:“臣妾不要陛下的賞!”“哦?”朱棣微微一頓之後,恍然明白了,“你是要瞻基來謝?”權妃笑而不語。


    若微衝朱瞻基招了招手,瞻基的臉往她身邊湊了湊,若微耳語一番,瞻基一臉狐疑,似信非信。


    權妃開口說道:“臣妾聽聞皇長孫一向博學聰穎,敏而好學,臣妾有意相考,不知陛下允是不允?”“哦?”朱棣心道,你哪裏是想考皇長孫,明明是想展示自己的才華,也罷,就如了你願,隨即說道,“以何為題?”權妃指著那些舞伎:“想請問皇長孫剛才這歌舞名為何?源於何?”“這倒有意思得很!”朱棣衝著東邊上首邊的坐席招了招手,“基兒,快來,你知道與否?快快答來!”朱瞻基起身出列,恭敬行禮,隨說道:“回皇爺爺,回賢妃娘娘,第一支舞名為長鼓舞,亦名杖鼓舞,是朝鮮國民間的農樂舞,每逢豐收,百姓們都齊聚在一起,載歌載舞,慶祝上天又賜給他們一個好年景。


    ”“原來如此!”眾妃開始小聲議論。


    “原來是她們國家田間地頭的節目,居然還給搬到咱們大明宮中來了。


    ”“就是!”權妃臉色微微有變,而朱瞻基仿佛充耳不聞,繼續說道:“這第二支舞名為‘頂水舞’,頂水舞是因舞者頭頂水罐起舞而得名。


    此舞源於……”朱瞻基微微一頓後,方才說道:“朝鮮族婦女習慣用頭部頂著器物行走,在插秧、鋤草季節,婦女們常頭頂水罐將飲水或米酒等,送至田間地頭。


    後來才廣泛流傳開來!”“啊,原來她們朝鮮女人都是頂著罐子走路呀!”“嗬嗬!”權妃臉上已然笑意全收,她眼波一掃,看著殿內雲雲眾人,又收回目光隻盯著朱瞻基:“皇長孫殿下果然出眾,連我朝鮮的民俗也如此熟悉,看來福姬真是班門弄斧了!”朱瞻基立即拱手說道:“賢妃娘娘一片苦心,瞻基已然悟出,兩支舞曲雖為朝鮮民間之樂,但是舞蹈優美、剛柔相兼,充分展現了朝鮮民族柔中帶剛,文而不弱,雅而不俗的民族性格。


    況且其一為慶豐收之舞,其二為張顯婦人之勤勞美德,賢妃娘娘是教導瞻基不忘記天下萬民之生計,以民為先,瞻基明白了,感激不盡!”朱棣看著朱瞻基,心中喜歡得不得了,當初自己在冊立太子時猶豫再三,一直覺得身形肥胖迂腐遲鈍的長子朱高熾不是太子的最佳人選,怎奈眾臣來勸,不看長子,還可以看長孫,是的,瞻基,果然是深得朕心呀!一番話,不僅回護了賢妃,更提點了在場眾人。


    妙哉。


    權妃果然臉上又有了笑意:“此情此景,隻想起一句詩‘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陛下,皇長孫果然了得!”朱棣撫須而笑,頻頻點頭:“來,眾卿同飲此杯!”於是眾人手執杯盞,同飲同賀。


    曲音繞梁。


    若微與朱瞻基相視一笑,朱瞻基小聲說著:“多謝了!”若微把頭扭向一邊,突然之間發現一道探究的目光正直對著自己射來,那是漢王朱高煦。


    她微微一愣,隨即一個公式化的笑容呈獻,誰知那漢王理也不理,竟自把頭又轉向別處。


    她好奇怪,心想,那你看我做什麽?今日的宴席也與往日不同,少了些傳統的徒有美名卻不滿口腹之欲的菜品,而是添了好幾樣具有朝鮮特色的菜肴。


    每上一道菜,宮女們就會一一報出菜名和做法。


    木桶飄香雞、錦繡鳳尾蝦、紅蛤燴、鰒魚炒和山藥鵪子等幾道輔菜上齊後,就是令人嗔目的“神仙爐”和“石鍋燉”。


    “神仙鍋?”朱棣聽到這道菜名的時候,表現得饒有興趣,權妃輕啟朱唇細細解釋:“就是用肉、魚、青菜、蘑菇和各式滋補藥材燉煮而成的火鍋,常常服用,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呢!”而眾人都被接下來呈上的這道菜的容器所吸引,因為這道菜的容器是韓國典型的石鍋,上桌之後熱氣騰騰、肉香撲鼻,可根據個人口味邊吃肉,邊加鹽、胡椒粉和辣醬等佐料。


    權妃舀了一小碗石鍋中的燉品,遞給朱棣:“陛下嚐嚐,這是我們朝鮮的傳統參雞湯,精選鬆林中的子雞,在湯中加入人參、黃芪、天弓、大蒜、銀杏、生薑、甘草等配料後長時間燉煮至熟。


    看看與平日所喝的雞湯有無不同?”朱棣笑著從之。


    而宴席中的妃嬪女眷們顯然對那些精致的各種紫菜包飯,五顏六色的可愛的糕餅更感興趣。


    太子這一桌的幾位嬪妾對這些糕點讚不絕口,若微拿眼偷偷望去,整個大殿上的人仿佛都沉浸在這美食的品嚐中,忘記了昔日的敵對與妒忌,而今日的宴席上分明少了一人,那就是王貴妃,若微不禁心道,多虧她沒來,要不然,親眼得見今日情形,再怎麽淡泊賢惠恐怕也會是如坐針氈。


    太子妃的次子二皇孫朱瞻墉和幼子朱瞻峻正緊緊盯著新呈上的花樣烤串,那神情極其專注,隨侍太監立即給他們遞到手中,這是用黃瓜、胡蘿卜、桔梗、蘑菇和雞蛋、肉塊等各色食品為材料烤成的燒烤串。


    若微隻顧看來看去,忽覺得瞻基輕輕碰了一下她,隨即伸手舉著一串花樣串遞給她,輕聲問著:“別人都在用心地吃,唯有你在用心地看,也不知在看些什麽?”若微壓低聲音說道:“我在想,不知道貴妃娘娘這會兒有沒有用膳?”朱瞻基聽了,心中也有些不是滋味,而不遠處的太子妃聞聽此言,不由得抬起頭衝著若微舉目望去,那眼神兒很是複雜,心中暗想,這若微究竟是有心還是無心呢?一時間有些恍惚,直到太子側妃郭氏與自己說話,這才收了心思,與她對答。


    主菜與配菜上完,最後呈上的是一種放置在白瓷容器裏的粉紅色的湯水。


    朱瞻基初品之下,隻覺得味道怪怪的,他微微側首,看著若微,隻見她慢慢品味,那神情好像在飲什麽人間極品美味似的,於是不免奇怪。


    自己又品了一口,還是覺得不好喝。


    而二皇孫朱瞻墉則幹脆一口吐在漱口盅裏,說道:“天呢,這是什麽?漱口水嗎?怎的如此怪味?”不僅是他,大家都是如此感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朝紀事(大明風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蓮靜竹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蓮靜竹衣並收藏六朝紀事(大明風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