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江邊的小漁村傅善祥家傅善祥在菜園子裏割韭黃,她總有些心神不定的樣
子,不時地抬起頭來看看江邊小路,那是通往太平軍兵營的路。
曾憲出現了。他光著腳,踩著鬆軟的沙灘飛快地跑來,站在籬笆外,衝傅善祥
笑了笑,說:“我回來了。”
傅善祥站了起來,問:“憲兒,天京城有什麽消息嗎?”
曾憲走進院子,在井台上打了一木桶水,趴在桶沿咕嘟嘟地喝了幾口,抹抹嘴,
問:“姑姑想聽什麽消息呀?好的,壞的?”
傅善祥說:“當然是想聽好消息了。”
“那有,天字第一號的大好消息。”曾憲說,“東王府被踏平了,幾千口子人
殺了個精光!”他臉上是解氣、解恨之狀。
恐怖的陰雲刮到了傅善祥的臉上,她驚懼地問:“是真是假?”
“我聽譚叔叔親口說的,”曾憲喜形於色地說,“兵營裏都傳開了。姑姑,這
回你再也不用東躲躲、西躲躲的了。”
“那東王他……”傅善祥小心地問。
“他呀!還能跑得了他那老賊,”曾憲用手掌在自己脖子上砍了一下,說,
“早見閻王去了,腦袋掛在門前旗杆上示眾呢!”
傅善祥一下子坐到了地上,她隻覺得一陣陣眩暈,眼前的大江像倒懸過來,正
把瀑布一樣的水傾瀉下來。
曾憲的感受是截然相反的,他從黃瓜架上摘下一根黃瓜,咬了一口,說:“隻
可惜楊秀清的狗頭不是我砍下來的。我向爹發過誓,一定要殺了他,用楊秀清的腦
袋祭我爹的。”
他說話的聲音對傅善祥來說,顯得很遙遠、很朦朧。她站起來說:“鍋裏有飯,
你自己吃吧。”
曾憲向屋子裏走去,他對傅善祥的感情變化幾乎沒有理會,他問:“姑姑你不
吃嗎?”
“我吃過了。”她攏了攏頭發,說,“你好好呆在家裏,姑姑出去一會兒,也
可能今天回不來,你別著急……”
曾憲早從鍋裏拿出溫著的菜飯大口地吃了起來。
2.天京街頭又是一個恐怖的夜晚降臨在天京,幾乎所有的人家都早早地關門閉
戶了,街巷深處狗吠不止,馬蹄聲時而在東城、時而在西城響起,砸門聲、吆喝聲
此起彼伏,北王府的牌刀手仍在抓人。
一條黑影敏捷地從華藏庵後牆下溜過來,前麵來了一隊騎兵,人影躲進了胡同,
待騎兵一過,他又悄然貼牆根往東王府方向走。他原來是曾憲,天黑前進了城。
曾憲終於摸到了正門的望樓下,這裏已麵目全非,望樓已經拆得七零八落了,
東王府門前停著一大排屍體,恐怖極了。
他仰起頭來向旗杆頂上看,他看到了在晚風中微微擺動的木匣,木匣中盛著楊
秀清的人頭。
有幾個遊動哨在東王府門前走來走去,曾憲必須調開他們。他拾起一塊石頭,
向大門口扔去,石頭打在破了皮的大鼓上,發出咚的一聲響,幾個哨兵都跑過去察
看究竟。
趁此機會,曾憲赤著腳,借用雙手力量,一攀一攀的,如猴兒一樣爬上了搖搖
晃晃的旗杆頂上。他也有幾分膽怯,猶豫了一下,還是伸手摘下了楊秀清的人頭,
掛在腰間,抱住旗杆向下一滑,滑到了地上,三腳兩步,消失在黑暗中。
3.傅善祥家舊居門前傅善祥出現了。她的頭上披了一條黑紗披肩,幾乎把臉都
罩住,隻露兩隻眼睛。她曲曲折折地穿越小巷,來到了自家門口,卻見大門虛掩著,
她輕輕推開門,木門發出刺耳的吱扭聲。
院子裏橫七豎八地扔著各種家具,門窗全都砸爛了,屋子裏也是洗劫過的樣子,
空無一人。
她意識到了慘劇已經發生,她呆了半天,不知如何是好。也許她後悔沒有讓父
親與自己一同出城吧?
東麵牆頭露出一顆人頭來,是鄰居,一個賣香燭紙箔的女人,她問:“什麽人?”
傅善祥撩開黑紗一角,讓她看清了自己的臉,她並不知道傅善祥早已避居城外,
這時可是大吃一驚:“你還活著?真是大命之人,你不借兩條腿快溜,你等死呀?”
傅善祥問:“我父親他……被抓走了嗎?”
“你父親叫他們殺了,連你家管家的先生、仆人全一條鏈子鎖走了,聽說關在
錦繡館裏,你不知道嗎?”那女人反倒感覺奇怪了。
傅善祥不再問什麽了,像個黑色的幽靈,又走出了院子。
4.東王府五層望樓下當傅善祥悄悄來到旗杆下時,正碰上巡邏的士兵議論:
“唉,楊秀清的腦袋怎麽不見了呢?”
“方才還在呀?”。
“風刮掉了吧?”
幾個人拿燈籠四下照照,說:“沒有。”
一個人說:“叫什麽人偷去了吧?”
另一個人嘲笑地說:“除非是瘋子!又不是狗頭金,扔在道上沒有人撿。”
幾個人打著哈欠走遠了。
傅善祥仰望著已經沒有了人頭的旗杆,心裏不知是什麽滋味。突然,她想到了
什麽,眼睛亮了一下,會不會是曾憲偷走了人頭呢?他可是失蹤一天了。
傅善祥待一隊騎兵從門前馳過,她一閃身,隱到了侯家橋後麵的胡同裏。
5.北王府內書房韋昌輝的眼睛裏充滿了血絲,通紅。他已經兩夜沒睡了,現在
仍無困意,他一個人慢慢地品著酒,眼睛直勾勾地總是盯著一處,不知在想什麽。
韋源玠進來了,一言不發地坐在韋昌輝對麵,看著他喝酒,問:“你喝酒?”
韋昌輝看到了父親,他給父親倒了一杯酒,送過去:“喝一杯吧。”
韋源玠用手一擋,杯子打翻,酒灑了一地,他說:“我死的心都有了,還有心
思喝酒?”
韋昌輝說:“你們純粹是庸人自擾。為了這一天,我忍辱負重等了多少年了!
我總算盼到揚眉吐氣的一天了,你們卻愁眉苦臉的,好像天要塌下來似的。”
“咱韋家的天可是快要塌下來了。”韋源玠說,“聽說你又抓了不少人?”
韋昌輝說:“是不少,差不多兩萬。可惜,像楊輔清、楊宜清這些人是賺不回
來了。”
“這兩萬人你打算怎麽辦呢?”父親盯著他這個幾乎不認識了的兒子問。
韋昌輝喝下一杯酒,打了一聲口哨,說:“殺無赦!”
“你瘋了!你真是瘋了!”父親吼起來。
“我一點都不瘋。”韋昌輝又為自己斟滿,“我不殺絕了他們,他們一旦得手,
就會殺我,這是有你沒我的事,手軟是不行的。”
“你比楊秀清還狠。”韋源玠說。
“應該比他狠。”韋昌輝說。
韋源玠說:“當初楊秀清殺人,還有個程序,審問定案,還得請天王旨意定奪
呢。你現在這麽大開殺戒,天王越是不讓你殺,你越殺起來沒完,你這不是無法無
天了嗎?”
韋昌輝把一粒茵香豆扔到口中咯嘣嘣地嚼著,說:“楊秀清枉自張狂一世,他
吃虧就吃在手軟!如果他早早下手,把我、石達開、秦日綱、陳承瑢一網打盡,他
怎麽會有今日下場!我既然知道了楊秀清為什麽失敗,我再走他的老路,豈不是自
取滅亡嗎?”
“全是歪理!”韋源玠怒不可遏地說,“你這樣做,怎能取得天王信賴,如天
王不信任你,你又怎能持久?”
韋昌輝笑了:“這也是楊秀清的悲劇,他又專權,又想讓天王信賴,他叫天王
封他萬歲,卻又想讓天王高興,這不是與虎謀皮嗎?我若是楊秀清,我才不逼封萬
歲呢,叫他封什麽?殺了他,奪了權柄,萬歲自然是我的。楊秀清這人狂而又蠢啊!”
聽了他的自白,韋源玠震驚、惶惑而又恐懼,他戰戰兢兢地說:“你、你、你
這不忠不孝的東西,你是遲早要招來滅門之禍呀!韋家列祖列宗在上,我韋家世代
從善如流,怎麽會出一個你這樣的忤逆子呀!”
看見韋源玠痛心疾首的樣子,韋昌輝反倒覺得好笑起來,他說:“你不用擔心,
我正是為了不讓滅門之禍降臨到北王府,我才不得不使用鐵腕!我為什麽要聽天王
的?現在既然我韋昌輝背上了殺人如麻的罪名,我也不會讓他去充活佛,那我可就
真的死無葬身之地了。”
說到此處,反心畢露,韋源玠無論說什麽也不會起作用了,他顫巍巍地站起來,
說:“我要走了,我和你娘、你妹妹,我們回廣西老家去,餓死也不沾你的光,不
沾風光門楣的光,也不沾辱設祖宗的光。”
等他出去,韋昌輝叫來了韋以邦、韋玉方,說:“對老爺子嚴加防範,婦人心
腸!從現在起,沒我手令,韋家的男女老幼,不準一個人出去,不能讓他們壞了大
事。”
韋以邦說:“老爺子真鬧起來,我可擋不住。”
韋昌輝把牆上的北王雷劍摘下來,拍在桌子上,說:“這就是尚方寶劍,無論
是誰,有不遵令者,格殺勿論。”
韋以邦嚇了一跳,他接了雷劍,卻不敢以正眼看韋昌輝。
6.安慶石達開下榻處石達開正與黃玉昆、張遂謀、曾錦謙幾個人議論天京的事。
黃玉昆說:“我原以為翼王不到,北王會手軟的。”
石達開說:“他巴不得獨占全功呢。這回他可是風頭出盡了。”
張遂謀說:“日後,秦日綱、陳承瑢和北王的關係也不好處。分贓不均就會反
目。”
曾錦謙說:“眼下,韋秦陳聯盟還不至於瓦解,那兩個人也不敢與北王反目。”
黃玉昆說:“我們不回天京參與討逆,成全了韋昌輝。”他的一話裏不無遺憾。
石達開說:“這個功是血腥味太濃的功勞,我不沾,心裏幹淨。”
黃玉昆說:“但是,今後若是他又像楊秀清一樣專權呢?”
張遂謀說:“翼王殿下不回天京,最大的損失就在這裏,造成了北王專權的機
會。”
這時江海洋進來說:“翼長金公主回來了。”話音剛落,石益陽已進來,她說
:“不好了,天京城血流成河了,殺了幾萬人了。”
“壞了,”石達開頓足道,“果不出我所料,我們不是叫清妖打敗,會讓自己
打敗。”
黃玉昆問:“天王沒有製止?”
石益陽說:“天王下了幾次令,不讓北王濫殺無辜,可不管用,北王不聽。”
張遂謀建議說:“是不是連夜把翼殿家眷全撤到城外來?”
“那更是亂上加亂了。”石達開說,“眼下,他韋昌輝還不至於向我下毒手吧?”
黃玉昆說:“也不得不防,你接了密詔滯留在外,不與他攜手誅楊,他能不恨
你嗎?”
石達開似乎心動了,可他隨即說:“我的家眷不能撤那會在天京掀起一次大搬
遷之潮,連我都懼了,別人又怎麽樣。何況,我那不是欲蓋彌彰,告訴韋昌輝我心
裏有鬼了嗎?至少是我怕他了。”
張遂謀說:“殿下真君子也。”
石達開說:“現在是時候了,我馬上動身回天京。”
眾人皆大為不解。黃玉昆問:“這我就不懂了,怎麽叫現在是時候了,你回天
京去幹什麽?”
石達開說:“必須製止北王殺戮下去,這樣下去,太平天國就從內部爛了,還
用清妖來攻嗎?”
望著石達開痛心疾首的樣子,張遂謀說:“在下看,現在殿下回去,最不是時
候。”
“為什麽?”石達開問。
張遂謀道:“北王會以為你去奪功,與他爭權。接了密詔讓你出力的時候你稱
病不來,人家殺了楊秀清,正要大權獨攬的時候,殿下跑了回去,不是叫人起疑心
嗎?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耶?”
黃玉昆說:“此言有理。”
石益陽說:“走得正,行得正,又怕什麽?如果現在不回去幫天王一把,天京
一亂,全國都會不穩了。”
石達開滿意地看了女兒一眼,在關鍵時刻,她總是站在別人沒有的高度上想對
策。石達開說:“益陽說得對,我石達開回京,是從太平天國大局出發,並不計較
個人得失,哪怕韋昌輝給我冷臉對我出言不遜,我也要苦口婆心勸他,我可以先聲
明,我對權力毫無覬覦之心,這總行吧?”
黃玉昆說:“該回去的時候,那麽勸你,你不回,株守安慶;現在不該你回去
的時候,你執意要去冒險,你真是叫人難以琢磨呀!”
7.雨花台山下曾憲來到父親曾水源的墳前,在石供桌上擺上了楊秀清的人頭。
他跪在墳前,說:“爹、你可以瞑目了,孩兒許過願、發過誓,現在我把楊秀清的
頭拿來祭你了,雖不是孩兒親手殺死的,可這仇總算報了。”
遠遠的,傅善祥出現了,她站在鬆樹林後,一直看著曾憲在默悼。
後來曾憲提起了盛人頭的木匣,說:“爹,我要把仇人的頭扔到長江裏去喂老
鱉了,省得放在你這讓你惡心。”
他剛走了幾步,沒想到迎麵碰上了從樹林裏走出來的傅善祥,他愣了一下,立
刻又轉為高興地說:“姑姑,我沒白盟誓,我把楊秀清的頭偷出來祭了爹爹的靈。”
“你真是個少有的孝子,”傅善祥幽幽地說,“你父親在天之靈也得到慰藉了。”
曾憲問:“姑姑上這幹什麽來了?”
“找你。”傅善祥說,“我也進天京城了。”
“找我有事嗎?”曾憲問。
傅善祥問:“這個人頭你用完了,打算送回天京去嗎?”
“我哪有那閑工夫!”他說,“扔大江裏去喂老鱉!”
“把它交給我吧。”傅善祥說。
曾憲訝然問道:“姑姑要個死人頭幹什麽?你不怕?”
傅善祥目光遲滯地說:“我把他的頭帶進城去,雇人縫到屍身上去,楊秀清為
太平天國操勞了這麽多年,死後連個全屍也沒有,不叫人心寒嗎?”
曾憲看到了她眼中的淚花,他對傅善祥的這種感情是無法理解的,他說:“楊
秀清死了臭塊地,你管他分屍還是全屍呢!”
傅善祥長長地歎了一聲,說:“你小,你隻知道有仇報仇,有冤申冤,你不知
道世上還有不是簡單用冤和仇來衡量的感情啊。”
“那你拿去吧。”曾憲說,“可是,你進城去,他們抓住你,你怎麽辦?犯不
上再搭上一條命吧?”
“不會的,我有辦法,你回家去吧。”傅善祥用一塊黑紗包了人頭匣子,又向
天京城走去。
8.武昌太平軍大營韋俊正在沿江炮位和堡壘視察,一騎馬追風般馳來,向他報
告:“北王府快信,呈韋丞相。”
韋俊拆信看過,臉上是很複雜的表情。韋以德問:“叔叔,是北王叔叔寫來的
嗎?”
韋俊點點頭,把信遞給了韋以德。
韋以德看過,麵露喜色,說:“讓我們注意他?他肯定恨我們,不如晚上就動
手吧,不能讓楊輔清漏了網。”
韋俊看了他一眼,欲言又止。韋以德說:“好啊,北王殿下真是威風震懾呀!
這下子咱韋家可是大權在握,再也不受楊秀清的氣了。”
韋俊說:“殺人越多,樹敵越多。你沒有注意到嗎?這幾天,好多將領見了咱
們都躲著走,敬而遠之了。”
“那是怕我們。”韋以德說,“叫他們怕,可不是壞事。”
“你到底是年輕閱曆少啊。”韋俊說。
韋以德又說:“我看,楊輔清、楊宜清留不得,他們手下有一萬多人馬呢,終
是禍害。他哥哥被殺了,他們能跟咱們一條心?”
韋俊說:“北王兄讓監視他們,並沒有讓我們動手,你知道為什麽嗎?”
韋以德問:“怕他手上有兵?”
“那倒不是主要的。”韋俊說,“這裏不是天京,天京可以關上城門殺,殺他
個雞飛狗跳也沒關係。這裏是戰場,無故殺一個大將,會引起將士反感,甚至鬧成
兵變。那就不可收拾了,一定不能胡來,反而應當安撫。”
韋以德說:“我們反倒在他麵前低三下四了?”
“那倒不是。”韋俊說,“先穩住他,將來再慢慢除掉他,也是容易的事。沒
有了楊秀清,楊輔清就是無根的浮萍了,他並不足畏。”
9.曾國藩大營曾國藩正在悠閑地寫字,是“寧靜致遠”四個字。
“出手不凡!”忽然左宗棠來了,對他的字讚不絕口,“真是一手好字,難怪
聖上把你的字拿到養心殿去補壁。”
“那都是宗室肅順搞的鬼。”曾國藩放下筆,請左宗棠坐下,說,“肅順有心
要抬舉我,他要了我的字,哪知道他是送給了皇上啊!幸好皇上還沒有貶斥,若是
不喜歡,豈不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了嗎?”
左宗棠撚著胡須說:“寧靜致遠,這四個字應借我一用。你現在手上握著六萬
精兵,卻侈談寧靜,豈不是風馬牛不相及?”
曾國藩說:“寧靜是心,刀兵四舉,也並不妨礙心之寧靜。”
“書生掌兵到底是不同。”左宗棠說。
曾國藩問:“先生必有教於我?”
“何以見得?”左宗棠反問。
“你每次來都是來助我一臂之力的,隻是方法各別,”曾國藩說,“你常常讓
我下不來台,可你的心是好的。”
“你這麽誇我,我隻好再獻一策了。”左宗棠說著,從靴裏拿出一封打了火漆
封口的信件,火漆口已經開過了,顯然左宗棠拆閱過。
曾國藩看了落款是“真天命太平天國雷軍師北王韋”,就說:“這是韋逆給他
弟弟韋俊的信?”
“正是。”左宗棠說,“金陵發匪內訌,殺得屍滿街頭,血能漂木,這個韋昌
輝可是個殺人不眨眼的角色呀。”
曾國藩看罷信後,笑問道:“先生莫不是教我用離間計吧?”
左宗棠撫掌而笑:“英雄所見略同。”
“這封信是哪天截獲的?”曾國藩問。
“昨天夜裏。”左宗棠說,“從這封信看,韋昌輝頭一天還給韋俊發過一信。
你看,信上提到關於監視楊輔清之事,囑其弟勿使之激化生變。”
曾國藩說:“這個韋昌輝不光是殺人手黑,他的心還是很細的,他千叮嚀萬囑
咐,不要使楊輔清生疑,以防激變。”
左宗棠說:“我們仿他的字造封假信,激起長毛內部之變,豈不是火中取栗的
便宜事嗎?”
曾國藩說:“妙計。一封八行書可抵十萬兵馬、隻是,韋昌輝這字夠怪的了,
自成一體,不好仿呢。”
左宗棠說:“這個不需發愁,左某人別的功夫沒有,仿仿古畫、造個贗品什麽
的,再沒有露餡的。”
“那就請足下快快仿來。”曾國藩說。
“寫什麽?”左宗棠問。
曾國藩說:“當然是以韋昌輝的口氣,嚴令韋俊、韋以德捕殺楊輔清、楊宜清
兄弟了。”
左宗棠說:“然後故意讓楊輔清誤捕送信人截獲此信,楊輔清肯定大動肝火,
輕則引兵出走,重則在武昌城下火並,這個計策是必定奏效的。”
曾國藩說:“好極了。”
左宗棠瞄幾眼韋昌輝的原件,隨即瀟瀟灑灑寫了幾行,歪頭自己看看,又問肩
後的曾國藩:“可有幾分像?”
曾國藩拍手道:“怪不得左大人不肯食朝廷俸祿呢,就憑這一手仿的功夫,就
衣食不愁了,可到北京琉璃廠去混飯吃。”
左宗棠笑了起來,他一邊寫一邊問:“滌生兄,你看這太平天國還能支持多久?”
曾國藩說:“他們進南京才三年多,就釀成自相殘殺的大禍,又如此之烈,我
看氣數已盡。”
“倒不至於馬上樹倒猢猻散。”左宗棠說,“如果他們的上層集團終能像起事
之初那樣風雨同舟,真能襄成大事。”
曾國藩道:“不管怎樣,楊秀清一死,我們去了一個勁敵,此人是個厲害的角
色。勇謀兼備。”
左宗棠脫口說道:“此人的跋扈、強梁已注定其滅亡,我早已料到他不會有善
終。”
曾國藩笑眯眯地說:“你總是對太平天國了若指掌,莫非你真見過這些人?”
左宗棠斷然不會想到曾國藩的箱子裏藏著他與太平軍往來的證據,他照例一笑
帶過:“秀才不出門,遍知天下聞,何況我是舉人呢。”
10
天王府真神殿秦日綱、陳承瑢應詔來見洪秀全,跪在丹陛下三呼萬歲畢,
起身立於一旁,洪秀全居然沒有賜坐。他是故意的,特定的時候他必須顯示天王的
絕對權威。
洪秀全問:“外麵還在抓人?抓了多少了?”
秦日綱說:“斬草須除根,北王想把東殿餘黨全部肅清,務使今後太平天國純
而又純。”
“純而又純?”洪秀全冷笑一聲,“你秦日綱純嗎?楊秀清的一個未出五眼的
侄女,不是嫁給了你的外甥了嗎?這叫純嗎?這是不是也應該把你也抓起來斬草除
根呢?”
秦日綱一見天王麵有怒色,立刻有些慌了。他對洪秀全還是有些畏懼的。
洪秀全又說:“韋昌輝他自己純嗎?他是楊秀清弟弟的大舅哥呀,朕是不是也
該把他抓起來呀?”
秦日綱和陳承瑢都垂下了頭。陳承瑢趕緊澄清自己:“我們勸過北王,說天王
有詔旨,不許濫殺,可北王他……自然了,他也是一片好心,為國除奸……”
“到底是為誰,姑且不論。”洪秀全說,“你們自己去看看,好端端的天京城
成了什麽樣子了?路斷人稀,血腥四溢,人人自危!”
二人忙點頭唯唯。
洪秀全故意把話說得非常重:“不要利令智昏,朕既然下密詔請你們討逆誅楊,
也還可以再下密詔讓別人來討伐你們。”
嚇得兩個人撲通一聲跪下了,秦日綱說:“臣不敢。”陳承瑢說:“我們有負
天王……”
洪秀全歎了一口氣:“幹嗎非要遇朕出此下策呢?辦事要適可而止,知道一個
度。韋昌輝現在就不聽朕的了,將來會怎麽樣?他殺楊秀清不是宣稱楊秀清有謀篡
之罪嗎?那朕希望韋昌輝自己以楊秀清為戒。”說的是韋昌輝,自然是對他們二人
敲山震虎了。
秦日綱和陳承瑢都沒想到洪秀全會把話說得如此直白,這當然是個下馬威,出
於明哲保身,兩個人都極力澄清自己,秦日綱說:“臣唯天王之命是從。”
陳承瑢說:“臣不敢有半點違旨處。”
洪秀全說:“你們不是看韋昌輝手上有生殺予奪之權了嗎?你們投靠得太早點
了吧?等他把朕廢了、殺了,再去攀扶也不遲呀!”
秦日綱惶驚流汗,連連叩頭認罪。
威脅、恐嚇起了作用,洪秀全歎了一聲,開始以“恩”代“威”:“如果不是
朕攔著,你們的頭已被人取去了。”
這更使二人大為驚懼。
洪秀全說:“已有七十八名領兵將領聯名上奏,要朕除你等三人。他們也派了
刺客到了天京,可朕說服了他們,朕告訴他們,這三人皆是遵朕之命行事的,殺多
了一些人,是下麵失控所為,與韋、秦、陳無關。你們如一意孤行,到時候朕可再
也保不了你們了。”
秦日綱說:“天王放心,不管北王如何,臣再不參與抓人、殺人之事。”
陳承瑢說得更露骨:“臣將隨時將北殿動向報知天王裁處。”
洪秀全說:“韋昌輝也是好兄弟,對東王專權的仇恨之心,無可厚非,凡事不
可過。朕已說過了,不會再說,勿謂言之不預。”
二人叩頭謝恩而去。
秦日綱、陳承瑢一走,洪宣嬌從屏風後轉出來說:“看來天王還是謀勝一籌,
幾句話把他二人嚇得屁滾尿流。”
“他們不知虛實,”洪秀全說,“他們隻要不再與韋昌輝結成死黨就好辦了,
分而治之,各個擊破,韋昌輝就不足畏了。”
“他們會不會口是心非?”洪宣嬌說,“萬一出了天王府,就去北王府告密呢?
那不是更糟了嗎?”
“朕已經派人跟著他們‘。”洪秀全說,“他們也料定自己的一舉手、一投足
必在朕的監視之下,他們何苦把自己綁在一條快要沉的破船上呢?”
“這倒是,”洪宣嬌說,“他們從天王的口氣中也一定聽得出,對韋昌輝是大
有戒心的。”
洪秀全說:“讓他們感到朕仍然信任他們,不把他們與韋昌輝等同看待,這他
們就感恩戴德了,必不敢死心塌地為韋昌輝賣命。”
洪宣嬌說:“韋昌輝完全繼承了楊秀清的衣缽,北王府已經代替東王府發號施
令了,他也像楊秀清一樣,想把你架空起來。”
洪秀全說:“先讓他過幾天權力之癮,朕還是後發製人。”
洪宣嬌說:“萬一他又是一個楊秀清,那麽用誰製伏他?隻有一個石達開了!”
洪秀全說:“石達開此人有本事,卻不肯認真為朕出力,上次他接密詔後如及
時來京,就會對韋昌輝有所約束,不至於出現今天的局麵。”
洪宣嬌問:“天王兄有意除掉韋昌輝嗎?”
“再看一看,”洪秀全說,“他比楊秀清更陰毒,如果此人得手,就不會像楊
秀清那麽蠢,幹逼封萬歲的勾當。”
洪宣嬌說:“他會明目張膽地奪王位?”
洪秀全輕蔑地一笑:“朕會讓他有這一天嗎?”
直到此時,洪宣嬌才真的在內心佩服他的王兄,而且佩服得五體投地。她想,
難怪他能坐穩天王的龍椅。這一來她對韋昌輝的憂慮全都冰消瓦解了。
11
武昌外楊輔清大營楊宜清在他的帽子上綴了兩根白色飄帶來見他的哥哥。
楊輔清一驚,說:“你這是幹什麽?”
楊宜清說:“大哥被他們冤殺,難道我戴孝都不行嗎?我已叫人去準備了,明
日出戰時,全軍戴孝!”
楊輔清說:“你這不是惹事嗎?現在是我們楊家的人倒運的時候,一家幾百口
都被殺了,隻剩了我們弟兄二人,你還想叫人宰割嗎?”
楊宜清說:“這麽窩窩囊囊地活著,不如拚死算了。”說著他掉下淚來。
楊輔清說:“天王會做主的。”
“天王?”楊宜清說,“這次血洗東王府,不就是天王下的密詔嗎。”
“那隻是傳聞。”楊輔清不敢給弟弟激火,隻能撤火。“韋昌輝不打著天王旗
號,他能眼眾嗎?”
“你總是勸我逆來順受,”楊宜清說,“你是怕韋昌輝殺你老婆孩子吧?他是
你大舅哥,你當然是不怕了。”
楊輔清說:“你這樣說,我就無地自容了。我現在抓住韋昌輝,我能生吃他的
肉!他是個禽獸不如的人,為救出你嫂子,韋昌輝的爹娘都給他下跪了,他不但不
準,還把老人鎖了起來,你說他還有一點人味嗎?”
楊宜清坐在那裏不語。
楊輔清說:“眼下天王不是沒有罷咱們的官職嗎,我們更應該小心從事,稍有
不慎,就會叫人抓住把柄,那就有了殺我們的口實,留得青山在,還怕沒柴燒嗎?”
說到這裏,他也哭了。
楊宜清正想認幾句錯勸勸哥哥,忽然外麵有吵嚷聲,楊宜清出去,不一會帶進
一個穿太平軍服裝的人。一個檢點說:“丞相,他是北王府派出來的信使,他身上
準有信。”
楊輔清息事寧人地說:“既是北王府的人,你們弄來幹什麽?放他走。”
楊宜清卻說:“且慢。”他圍著這個穿號衣戴涼帽的士兵,問:“你是不是給
韋丞相送信的呀?”
“沒有信。”信使的樣子像很害怕。
楊宜清問:“你不送信,派你來幹什麽?”
信使結結巴巴竟答不出來。
楊宜清下令:“搜。”
楊輔清剛要製止,牌刀手已從信使的口袋裏搜出一封信來,交到楊宜清手上。
楊宜清不管三七二十一,桃開了火漆封口。
楊輔清說:“三弟,你這是幹什麽?”
楊宜清說:“若是沒有陰謀詭計,我上韋丞相那兒去負荊請罪,若是他們還不
肯放過我們,我可也就不客氣了。”
他抽出信紙,還沒有讀完,臉色已大變,罵了一句:“韋昌輝老賊,我恨不得
食你肉、寢你皮!”
楊輔清接信在手,看了一遍,也變了臉,一時拿不定主意了。他讓檢點把信使、
牌刀手們都帶了出去。
楊宜清這回抓住了理,說:“怎麽樣?你倒是一片婆婆心腸!這回好,你的大
舅哥讓他弟弟把你秘密殺死呢。”
“真是萬萬沒有想到。”楊輔清說,“幸虧這封信落到了我們手裏,不然,腦
袋掉了都不知道怎麽掉的。”
楊宜清說:“躲過初一,你還能躲過十五嗎?這封密函接不到,韋昌輝會接二
連三地下誡諭,我們不可能每封信都能截下來呀!”
楊輔清在屋子裏來回踱著步,說:“這真叫趕盡殺絕呀,我們怎麽辦?”
“咱們先下手!”楊宜清說,“夜裏帶親兵殺到洪山大營去,把韋俊、韋以德
全都剁成肉泥!”
楊輔清說:“痛快倒痛快,不容易成功,沒事帶兵去就要引起他們疑心。況且
自相火並,曾妖頭不是要乘虛而人了嗎?”
楊宜清說:“那我們哥倆逃走,遠避他鄉,隱姓埋名。”
楊輔清說:“那不是白幹了這麽多年了嗎?也對不起太平天國呀!太平天國並
沒有對不起我們呀!”
楊宜清說:“那就隻有一條路可走了,惹不起躲得起。把咱們的部下拉走,到
哪裏不是為太平天國打江山呢?”
楊輔清沉思了一會,說:“這第三個辦法可行。你去布置吧,把輜重、大炮都
留下,守陣地、營寨的兵也留下,別因為咱們走了把營寨、炮台丟了。”
楊宜清點點頭,問:“那,什麽時候走,往什麽地方走?”
“明晚上走。”楊輔清說,“投奔安慶,到翼王那裏去,隻有他能對咱們寬容。”
楊宜清又點了點頭。
楊輔清說:“記住,直到出發前,不能讓任何人知道出去的事,船隻備齊後,
上船就走,人不知鬼不覺的。”
子,不時地抬起頭來看看江邊小路,那是通往太平軍兵營的路。
曾憲出現了。他光著腳,踩著鬆軟的沙灘飛快地跑來,站在籬笆外,衝傅善祥
笑了笑,說:“我回來了。”
傅善祥站了起來,問:“憲兒,天京城有什麽消息嗎?”
曾憲走進院子,在井台上打了一木桶水,趴在桶沿咕嘟嘟地喝了幾口,抹抹嘴,
問:“姑姑想聽什麽消息呀?好的,壞的?”
傅善祥說:“當然是想聽好消息了。”
“那有,天字第一號的大好消息。”曾憲說,“東王府被踏平了,幾千口子人
殺了個精光!”他臉上是解氣、解恨之狀。
恐怖的陰雲刮到了傅善祥的臉上,她驚懼地問:“是真是假?”
“我聽譚叔叔親口說的,”曾憲喜形於色地說,“兵營裏都傳開了。姑姑,這
回你再也不用東躲躲、西躲躲的了。”
“那東王他……”傅善祥小心地問。
“他呀!還能跑得了他那老賊,”曾憲用手掌在自己脖子上砍了一下,說,
“早見閻王去了,腦袋掛在門前旗杆上示眾呢!”
傅善祥一下子坐到了地上,她隻覺得一陣陣眩暈,眼前的大江像倒懸過來,正
把瀑布一樣的水傾瀉下來。
曾憲的感受是截然相反的,他從黃瓜架上摘下一根黃瓜,咬了一口,說:“隻
可惜楊秀清的狗頭不是我砍下來的。我向爹發過誓,一定要殺了他,用楊秀清的腦
袋祭我爹的。”
他說話的聲音對傅善祥來說,顯得很遙遠、很朦朧。她站起來說:“鍋裏有飯,
你自己吃吧。”
曾憲向屋子裏走去,他對傅善祥的感情變化幾乎沒有理會,他問:“姑姑你不
吃嗎?”
“我吃過了。”她攏了攏頭發,說,“你好好呆在家裏,姑姑出去一會兒,也
可能今天回不來,你別著急……”
曾憲早從鍋裏拿出溫著的菜飯大口地吃了起來。
2.天京街頭又是一個恐怖的夜晚降臨在天京,幾乎所有的人家都早早地關門閉
戶了,街巷深處狗吠不止,馬蹄聲時而在東城、時而在西城響起,砸門聲、吆喝聲
此起彼伏,北王府的牌刀手仍在抓人。
一條黑影敏捷地從華藏庵後牆下溜過來,前麵來了一隊騎兵,人影躲進了胡同,
待騎兵一過,他又悄然貼牆根往東王府方向走。他原來是曾憲,天黑前進了城。
曾憲終於摸到了正門的望樓下,這裏已麵目全非,望樓已經拆得七零八落了,
東王府門前停著一大排屍體,恐怖極了。
他仰起頭來向旗杆頂上看,他看到了在晚風中微微擺動的木匣,木匣中盛著楊
秀清的人頭。
有幾個遊動哨在東王府門前走來走去,曾憲必須調開他們。他拾起一塊石頭,
向大門口扔去,石頭打在破了皮的大鼓上,發出咚的一聲響,幾個哨兵都跑過去察
看究竟。
趁此機會,曾憲赤著腳,借用雙手力量,一攀一攀的,如猴兒一樣爬上了搖搖
晃晃的旗杆頂上。他也有幾分膽怯,猶豫了一下,還是伸手摘下了楊秀清的人頭,
掛在腰間,抱住旗杆向下一滑,滑到了地上,三腳兩步,消失在黑暗中。
3.傅善祥家舊居門前傅善祥出現了。她的頭上披了一條黑紗披肩,幾乎把臉都
罩住,隻露兩隻眼睛。她曲曲折折地穿越小巷,來到了自家門口,卻見大門虛掩著,
她輕輕推開門,木門發出刺耳的吱扭聲。
院子裏橫七豎八地扔著各種家具,門窗全都砸爛了,屋子裏也是洗劫過的樣子,
空無一人。
她意識到了慘劇已經發生,她呆了半天,不知如何是好。也許她後悔沒有讓父
親與自己一同出城吧?
東麵牆頭露出一顆人頭來,是鄰居,一個賣香燭紙箔的女人,她問:“什麽人?”
傅善祥撩開黑紗一角,讓她看清了自己的臉,她並不知道傅善祥早已避居城外,
這時可是大吃一驚:“你還活著?真是大命之人,你不借兩條腿快溜,你等死呀?”
傅善祥問:“我父親他……被抓走了嗎?”
“你父親叫他們殺了,連你家管家的先生、仆人全一條鏈子鎖走了,聽說關在
錦繡館裏,你不知道嗎?”那女人反倒感覺奇怪了。
傅善祥不再問什麽了,像個黑色的幽靈,又走出了院子。
4.東王府五層望樓下當傅善祥悄悄來到旗杆下時,正碰上巡邏的士兵議論:
“唉,楊秀清的腦袋怎麽不見了呢?”
“方才還在呀?”。
“風刮掉了吧?”
幾個人拿燈籠四下照照,說:“沒有。”
一個人說:“叫什麽人偷去了吧?”
另一個人嘲笑地說:“除非是瘋子!又不是狗頭金,扔在道上沒有人撿。”
幾個人打著哈欠走遠了。
傅善祥仰望著已經沒有了人頭的旗杆,心裏不知是什麽滋味。突然,她想到了
什麽,眼睛亮了一下,會不會是曾憲偷走了人頭呢?他可是失蹤一天了。
傅善祥待一隊騎兵從門前馳過,她一閃身,隱到了侯家橋後麵的胡同裏。
5.北王府內書房韋昌輝的眼睛裏充滿了血絲,通紅。他已經兩夜沒睡了,現在
仍無困意,他一個人慢慢地品著酒,眼睛直勾勾地總是盯著一處,不知在想什麽。
韋源玠進來了,一言不發地坐在韋昌輝對麵,看著他喝酒,問:“你喝酒?”
韋昌輝看到了父親,他給父親倒了一杯酒,送過去:“喝一杯吧。”
韋源玠用手一擋,杯子打翻,酒灑了一地,他說:“我死的心都有了,還有心
思喝酒?”
韋昌輝說:“你們純粹是庸人自擾。為了這一天,我忍辱負重等了多少年了!
我總算盼到揚眉吐氣的一天了,你們卻愁眉苦臉的,好像天要塌下來似的。”
“咱韋家的天可是快要塌下來了。”韋源玠說,“聽說你又抓了不少人?”
韋昌輝說:“是不少,差不多兩萬。可惜,像楊輔清、楊宜清這些人是賺不回
來了。”
“這兩萬人你打算怎麽辦呢?”父親盯著他這個幾乎不認識了的兒子問。
韋昌輝喝下一杯酒,打了一聲口哨,說:“殺無赦!”
“你瘋了!你真是瘋了!”父親吼起來。
“我一點都不瘋。”韋昌輝又為自己斟滿,“我不殺絕了他們,他們一旦得手,
就會殺我,這是有你沒我的事,手軟是不行的。”
“你比楊秀清還狠。”韋源玠說。
“應該比他狠。”韋昌輝說。
韋源玠說:“當初楊秀清殺人,還有個程序,審問定案,還得請天王旨意定奪
呢。你現在這麽大開殺戒,天王越是不讓你殺,你越殺起來沒完,你這不是無法無
天了嗎?”
韋昌輝把一粒茵香豆扔到口中咯嘣嘣地嚼著,說:“楊秀清枉自張狂一世,他
吃虧就吃在手軟!如果他早早下手,把我、石達開、秦日綱、陳承瑢一網打盡,他
怎麽會有今日下場!我既然知道了楊秀清為什麽失敗,我再走他的老路,豈不是自
取滅亡嗎?”
“全是歪理!”韋源玠怒不可遏地說,“你這樣做,怎能取得天王信賴,如天
王不信任你,你又怎能持久?”
韋昌輝笑了:“這也是楊秀清的悲劇,他又專權,又想讓天王信賴,他叫天王
封他萬歲,卻又想讓天王高興,這不是與虎謀皮嗎?我若是楊秀清,我才不逼封萬
歲呢,叫他封什麽?殺了他,奪了權柄,萬歲自然是我的。楊秀清這人狂而又蠢啊!”
聽了他的自白,韋源玠震驚、惶惑而又恐懼,他戰戰兢兢地說:“你、你、你
這不忠不孝的東西,你是遲早要招來滅門之禍呀!韋家列祖列宗在上,我韋家世代
從善如流,怎麽會出一個你這樣的忤逆子呀!”
看見韋源玠痛心疾首的樣子,韋昌輝反倒覺得好笑起來,他說:“你不用擔心,
我正是為了不讓滅門之禍降臨到北王府,我才不得不使用鐵腕!我為什麽要聽天王
的?現在既然我韋昌輝背上了殺人如麻的罪名,我也不會讓他去充活佛,那我可就
真的死無葬身之地了。”
說到此處,反心畢露,韋源玠無論說什麽也不會起作用了,他顫巍巍地站起來,
說:“我要走了,我和你娘、你妹妹,我們回廣西老家去,餓死也不沾你的光,不
沾風光門楣的光,也不沾辱設祖宗的光。”
等他出去,韋昌輝叫來了韋以邦、韋玉方,說:“對老爺子嚴加防範,婦人心
腸!從現在起,沒我手令,韋家的男女老幼,不準一個人出去,不能讓他們壞了大
事。”
韋以邦說:“老爺子真鬧起來,我可擋不住。”
韋昌輝把牆上的北王雷劍摘下來,拍在桌子上,說:“這就是尚方寶劍,無論
是誰,有不遵令者,格殺勿論。”
韋以邦嚇了一跳,他接了雷劍,卻不敢以正眼看韋昌輝。
6.安慶石達開下榻處石達開正與黃玉昆、張遂謀、曾錦謙幾個人議論天京的事。
黃玉昆說:“我原以為翼王不到,北王會手軟的。”
石達開說:“他巴不得獨占全功呢。這回他可是風頭出盡了。”
張遂謀說:“日後,秦日綱、陳承瑢和北王的關係也不好處。分贓不均就會反
目。”
曾錦謙說:“眼下,韋秦陳聯盟還不至於瓦解,那兩個人也不敢與北王反目。”
黃玉昆說:“我們不回天京參與討逆,成全了韋昌輝。”他的一話裏不無遺憾。
石達開說:“這個功是血腥味太濃的功勞,我不沾,心裏幹淨。”
黃玉昆說:“但是,今後若是他又像楊秀清一樣專權呢?”
張遂謀說:“翼王殿下不回天京,最大的損失就在這裏,造成了北王專權的機
會。”
這時江海洋進來說:“翼長金公主回來了。”話音剛落,石益陽已進來,她說
:“不好了,天京城血流成河了,殺了幾萬人了。”
“壞了,”石達開頓足道,“果不出我所料,我們不是叫清妖打敗,會讓自己
打敗。”
黃玉昆問:“天王沒有製止?”
石益陽說:“天王下了幾次令,不讓北王濫殺無辜,可不管用,北王不聽。”
張遂謀建議說:“是不是連夜把翼殿家眷全撤到城外來?”
“那更是亂上加亂了。”石達開說,“眼下,他韋昌輝還不至於向我下毒手吧?”
黃玉昆說:“也不得不防,你接了密詔滯留在外,不與他攜手誅楊,他能不恨
你嗎?”
石達開似乎心動了,可他隨即說:“我的家眷不能撤那會在天京掀起一次大搬
遷之潮,連我都懼了,別人又怎麽樣。何況,我那不是欲蓋彌彰,告訴韋昌輝我心
裏有鬼了嗎?至少是我怕他了。”
張遂謀說:“殿下真君子也。”
石達開說:“現在是時候了,我馬上動身回天京。”
眾人皆大為不解。黃玉昆問:“這我就不懂了,怎麽叫現在是時候了,你回天
京去幹什麽?”
石達開說:“必須製止北王殺戮下去,這樣下去,太平天國就從內部爛了,還
用清妖來攻嗎?”
望著石達開痛心疾首的樣子,張遂謀說:“在下看,現在殿下回去,最不是時
候。”
“為什麽?”石達開問。
張遂謀道:“北王會以為你去奪功,與他爭權。接了密詔讓你出力的時候你稱
病不來,人家殺了楊秀清,正要大權獨攬的時候,殿下跑了回去,不是叫人起疑心
嗎?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耶?”
黃玉昆說:“此言有理。”
石益陽說:“走得正,行得正,又怕什麽?如果現在不回去幫天王一把,天京
一亂,全國都會不穩了。”
石達開滿意地看了女兒一眼,在關鍵時刻,她總是站在別人沒有的高度上想對
策。石達開說:“益陽說得對,我石達開回京,是從太平天國大局出發,並不計較
個人得失,哪怕韋昌輝給我冷臉對我出言不遜,我也要苦口婆心勸他,我可以先聲
明,我對權力毫無覬覦之心,這總行吧?”
黃玉昆說:“該回去的時候,那麽勸你,你不回,株守安慶;現在不該你回去
的時候,你執意要去冒險,你真是叫人難以琢磨呀!”
7.雨花台山下曾憲來到父親曾水源的墳前,在石供桌上擺上了楊秀清的人頭。
他跪在墳前,說:“爹、你可以瞑目了,孩兒許過願、發過誓,現在我把楊秀清的
頭拿來祭你了,雖不是孩兒親手殺死的,可這仇總算報了。”
遠遠的,傅善祥出現了,她站在鬆樹林後,一直看著曾憲在默悼。
後來曾憲提起了盛人頭的木匣,說:“爹,我要把仇人的頭扔到長江裏去喂老
鱉了,省得放在你這讓你惡心。”
他剛走了幾步,沒想到迎麵碰上了從樹林裏走出來的傅善祥,他愣了一下,立
刻又轉為高興地說:“姑姑,我沒白盟誓,我把楊秀清的頭偷出來祭了爹爹的靈。”
“你真是個少有的孝子,”傅善祥幽幽地說,“你父親在天之靈也得到慰藉了。”
曾憲問:“姑姑上這幹什麽來了?”
“找你。”傅善祥說,“我也進天京城了。”
“找我有事嗎?”曾憲問。
傅善祥問:“這個人頭你用完了,打算送回天京去嗎?”
“我哪有那閑工夫!”他說,“扔大江裏去喂老鱉!”
“把它交給我吧。”傅善祥說。
曾憲訝然問道:“姑姑要個死人頭幹什麽?你不怕?”
傅善祥目光遲滯地說:“我把他的頭帶進城去,雇人縫到屍身上去,楊秀清為
太平天國操勞了這麽多年,死後連個全屍也沒有,不叫人心寒嗎?”
曾憲看到了她眼中的淚花,他對傅善祥的這種感情是無法理解的,他說:“楊
秀清死了臭塊地,你管他分屍還是全屍呢!”
傅善祥長長地歎了一聲,說:“你小,你隻知道有仇報仇,有冤申冤,你不知
道世上還有不是簡單用冤和仇來衡量的感情啊。”
“那你拿去吧。”曾憲說,“可是,你進城去,他們抓住你,你怎麽辦?犯不
上再搭上一條命吧?”
“不會的,我有辦法,你回家去吧。”傅善祥用一塊黑紗包了人頭匣子,又向
天京城走去。
8.武昌太平軍大營韋俊正在沿江炮位和堡壘視察,一騎馬追風般馳來,向他報
告:“北王府快信,呈韋丞相。”
韋俊拆信看過,臉上是很複雜的表情。韋以德問:“叔叔,是北王叔叔寫來的
嗎?”
韋俊點點頭,把信遞給了韋以德。
韋以德看過,麵露喜色,說:“讓我們注意他?他肯定恨我們,不如晚上就動
手吧,不能讓楊輔清漏了網。”
韋俊看了他一眼,欲言又止。韋以德說:“好啊,北王殿下真是威風震懾呀!
這下子咱韋家可是大權在握,再也不受楊秀清的氣了。”
韋俊說:“殺人越多,樹敵越多。你沒有注意到嗎?這幾天,好多將領見了咱
們都躲著走,敬而遠之了。”
“那是怕我們。”韋以德說,“叫他們怕,可不是壞事。”
“你到底是年輕閱曆少啊。”韋俊說。
韋以德又說:“我看,楊輔清、楊宜清留不得,他們手下有一萬多人馬呢,終
是禍害。他哥哥被殺了,他們能跟咱們一條心?”
韋俊說:“北王兄讓監視他們,並沒有讓我們動手,你知道為什麽嗎?”
韋以德問:“怕他手上有兵?”
“那倒不是主要的。”韋俊說,“這裏不是天京,天京可以關上城門殺,殺他
個雞飛狗跳也沒關係。這裏是戰場,無故殺一個大將,會引起將士反感,甚至鬧成
兵變。那就不可收拾了,一定不能胡來,反而應當安撫。”
韋以德說:“我們反倒在他麵前低三下四了?”
“那倒不是。”韋俊說,“先穩住他,將來再慢慢除掉他,也是容易的事。沒
有了楊秀清,楊輔清就是無根的浮萍了,他並不足畏。”
9.曾國藩大營曾國藩正在悠閑地寫字,是“寧靜致遠”四個字。
“出手不凡!”忽然左宗棠來了,對他的字讚不絕口,“真是一手好字,難怪
聖上把你的字拿到養心殿去補壁。”
“那都是宗室肅順搞的鬼。”曾國藩放下筆,請左宗棠坐下,說,“肅順有心
要抬舉我,他要了我的字,哪知道他是送給了皇上啊!幸好皇上還沒有貶斥,若是
不喜歡,豈不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了嗎?”
左宗棠撚著胡須說:“寧靜致遠,這四個字應借我一用。你現在手上握著六萬
精兵,卻侈談寧靜,豈不是風馬牛不相及?”
曾國藩說:“寧靜是心,刀兵四舉,也並不妨礙心之寧靜。”
“書生掌兵到底是不同。”左宗棠說。
曾國藩問:“先生必有教於我?”
“何以見得?”左宗棠反問。
“你每次來都是來助我一臂之力的,隻是方法各別,”曾國藩說,“你常常讓
我下不來台,可你的心是好的。”
“你這麽誇我,我隻好再獻一策了。”左宗棠說著,從靴裏拿出一封打了火漆
封口的信件,火漆口已經開過了,顯然左宗棠拆閱過。
曾國藩看了落款是“真天命太平天國雷軍師北王韋”,就說:“這是韋逆給他
弟弟韋俊的信?”
“正是。”左宗棠說,“金陵發匪內訌,殺得屍滿街頭,血能漂木,這個韋昌
輝可是個殺人不眨眼的角色呀。”
曾國藩看罷信後,笑問道:“先生莫不是教我用離間計吧?”
左宗棠撫掌而笑:“英雄所見略同。”
“這封信是哪天截獲的?”曾國藩問。
“昨天夜裏。”左宗棠說,“從這封信看,韋昌輝頭一天還給韋俊發過一信。
你看,信上提到關於監視楊輔清之事,囑其弟勿使之激化生變。”
曾國藩說:“這個韋昌輝不光是殺人手黑,他的心還是很細的,他千叮嚀萬囑
咐,不要使楊輔清生疑,以防激變。”
左宗棠說:“我們仿他的字造封假信,激起長毛內部之變,豈不是火中取栗的
便宜事嗎?”
曾國藩說:“妙計。一封八行書可抵十萬兵馬、隻是,韋昌輝這字夠怪的了,
自成一體,不好仿呢。”
左宗棠說:“這個不需發愁,左某人別的功夫沒有,仿仿古畫、造個贗品什麽
的,再沒有露餡的。”
“那就請足下快快仿來。”曾國藩說。
“寫什麽?”左宗棠問。
曾國藩說:“當然是以韋昌輝的口氣,嚴令韋俊、韋以德捕殺楊輔清、楊宜清
兄弟了。”
左宗棠說:“然後故意讓楊輔清誤捕送信人截獲此信,楊輔清肯定大動肝火,
輕則引兵出走,重則在武昌城下火並,這個計策是必定奏效的。”
曾國藩說:“好極了。”
左宗棠瞄幾眼韋昌輝的原件,隨即瀟瀟灑灑寫了幾行,歪頭自己看看,又問肩
後的曾國藩:“可有幾分像?”
曾國藩拍手道:“怪不得左大人不肯食朝廷俸祿呢,就憑這一手仿的功夫,就
衣食不愁了,可到北京琉璃廠去混飯吃。”
左宗棠笑了起來,他一邊寫一邊問:“滌生兄,你看這太平天國還能支持多久?”
曾國藩說:“他們進南京才三年多,就釀成自相殘殺的大禍,又如此之烈,我
看氣數已盡。”
“倒不至於馬上樹倒猢猻散。”左宗棠說,“如果他們的上層集團終能像起事
之初那樣風雨同舟,真能襄成大事。”
曾國藩道:“不管怎樣,楊秀清一死,我們去了一個勁敵,此人是個厲害的角
色。勇謀兼備。”
左宗棠脫口說道:“此人的跋扈、強梁已注定其滅亡,我早已料到他不會有善
終。”
曾國藩笑眯眯地說:“你總是對太平天國了若指掌,莫非你真見過這些人?”
左宗棠斷然不會想到曾國藩的箱子裏藏著他與太平軍往來的證據,他照例一笑
帶過:“秀才不出門,遍知天下聞,何況我是舉人呢。”
10
天王府真神殿秦日綱、陳承瑢應詔來見洪秀全,跪在丹陛下三呼萬歲畢,
起身立於一旁,洪秀全居然沒有賜坐。他是故意的,特定的時候他必須顯示天王的
絕對權威。
洪秀全問:“外麵還在抓人?抓了多少了?”
秦日綱說:“斬草須除根,北王想把東殿餘黨全部肅清,務使今後太平天國純
而又純。”
“純而又純?”洪秀全冷笑一聲,“你秦日綱純嗎?楊秀清的一個未出五眼的
侄女,不是嫁給了你的外甥了嗎?這叫純嗎?這是不是也應該把你也抓起來斬草除
根呢?”
秦日綱一見天王麵有怒色,立刻有些慌了。他對洪秀全還是有些畏懼的。
洪秀全又說:“韋昌輝他自己純嗎?他是楊秀清弟弟的大舅哥呀,朕是不是也
該把他抓起來呀?”
秦日綱和陳承瑢都垂下了頭。陳承瑢趕緊澄清自己:“我們勸過北王,說天王
有詔旨,不許濫殺,可北王他……自然了,他也是一片好心,為國除奸……”
“到底是為誰,姑且不論。”洪秀全說,“你們自己去看看,好端端的天京城
成了什麽樣子了?路斷人稀,血腥四溢,人人自危!”
二人忙點頭唯唯。
洪秀全故意把話說得非常重:“不要利令智昏,朕既然下密詔請你們討逆誅楊,
也還可以再下密詔讓別人來討伐你們。”
嚇得兩個人撲通一聲跪下了,秦日綱說:“臣不敢。”陳承瑢說:“我們有負
天王……”
洪秀全歎了一口氣:“幹嗎非要遇朕出此下策呢?辦事要適可而止,知道一個
度。韋昌輝現在就不聽朕的了,將來會怎麽樣?他殺楊秀清不是宣稱楊秀清有謀篡
之罪嗎?那朕希望韋昌輝自己以楊秀清為戒。”說的是韋昌輝,自然是對他們二人
敲山震虎了。
秦日綱和陳承瑢都沒想到洪秀全會把話說得如此直白,這當然是個下馬威,出
於明哲保身,兩個人都極力澄清自己,秦日綱說:“臣唯天王之命是從。”
陳承瑢說:“臣不敢有半點違旨處。”
洪秀全說:“你們不是看韋昌輝手上有生殺予奪之權了嗎?你們投靠得太早點
了吧?等他把朕廢了、殺了,再去攀扶也不遲呀!”
秦日綱惶驚流汗,連連叩頭認罪。
威脅、恐嚇起了作用,洪秀全歎了一聲,開始以“恩”代“威”:“如果不是
朕攔著,你們的頭已被人取去了。”
這更使二人大為驚懼。
洪秀全說:“已有七十八名領兵將領聯名上奏,要朕除你等三人。他們也派了
刺客到了天京,可朕說服了他們,朕告訴他們,這三人皆是遵朕之命行事的,殺多
了一些人,是下麵失控所為,與韋、秦、陳無關。你們如一意孤行,到時候朕可再
也保不了你們了。”
秦日綱說:“天王放心,不管北王如何,臣再不參與抓人、殺人之事。”
陳承瑢說得更露骨:“臣將隨時將北殿動向報知天王裁處。”
洪秀全說:“韋昌輝也是好兄弟,對東王專權的仇恨之心,無可厚非,凡事不
可過。朕已說過了,不會再說,勿謂言之不預。”
二人叩頭謝恩而去。
秦日綱、陳承瑢一走,洪宣嬌從屏風後轉出來說:“看來天王還是謀勝一籌,
幾句話把他二人嚇得屁滾尿流。”
“他們不知虛實,”洪秀全說,“他們隻要不再與韋昌輝結成死黨就好辦了,
分而治之,各個擊破,韋昌輝就不足畏了。”
“他們會不會口是心非?”洪宣嬌說,“萬一出了天王府,就去北王府告密呢?
那不是更糟了嗎?”
“朕已經派人跟著他們‘。”洪秀全說,“他們也料定自己的一舉手、一投足
必在朕的監視之下,他們何苦把自己綁在一條快要沉的破船上呢?”
“這倒是,”洪宣嬌說,“他們從天王的口氣中也一定聽得出,對韋昌輝是大
有戒心的。”
洪秀全說:“讓他們感到朕仍然信任他們,不把他們與韋昌輝等同看待,這他
們就感恩戴德了,必不敢死心塌地為韋昌輝賣命。”
洪宣嬌說:“韋昌輝完全繼承了楊秀清的衣缽,北王府已經代替東王府發號施
令了,他也像楊秀清一樣,想把你架空起來。”
洪秀全說:“先讓他過幾天權力之癮,朕還是後發製人。”
洪宣嬌說:“萬一他又是一個楊秀清,那麽用誰製伏他?隻有一個石達開了!”
洪秀全說:“石達開此人有本事,卻不肯認真為朕出力,上次他接密詔後如及
時來京,就會對韋昌輝有所約束,不至於出現今天的局麵。”
洪宣嬌問:“天王兄有意除掉韋昌輝嗎?”
“再看一看,”洪秀全說,“他比楊秀清更陰毒,如果此人得手,就不會像楊
秀清那麽蠢,幹逼封萬歲的勾當。”
洪宣嬌說:“他會明目張膽地奪王位?”
洪秀全輕蔑地一笑:“朕會讓他有這一天嗎?”
直到此時,洪宣嬌才真的在內心佩服他的王兄,而且佩服得五體投地。她想,
難怪他能坐穩天王的龍椅。這一來她對韋昌輝的憂慮全都冰消瓦解了。
11
武昌外楊輔清大營楊宜清在他的帽子上綴了兩根白色飄帶來見他的哥哥。
楊輔清一驚,說:“你這是幹什麽?”
楊宜清說:“大哥被他們冤殺,難道我戴孝都不行嗎?我已叫人去準備了,明
日出戰時,全軍戴孝!”
楊輔清說:“你這不是惹事嗎?現在是我們楊家的人倒運的時候,一家幾百口
都被殺了,隻剩了我們弟兄二人,你還想叫人宰割嗎?”
楊宜清說:“這麽窩窩囊囊地活著,不如拚死算了。”說著他掉下淚來。
楊輔清說:“天王會做主的。”
“天王?”楊宜清說,“這次血洗東王府,不就是天王下的密詔嗎。”
“那隻是傳聞。”楊輔清不敢給弟弟激火,隻能撤火。“韋昌輝不打著天王旗
號,他能眼眾嗎?”
“你總是勸我逆來順受,”楊宜清說,“你是怕韋昌輝殺你老婆孩子吧?他是
你大舅哥,你當然是不怕了。”
楊輔清說:“你這樣說,我就無地自容了。我現在抓住韋昌輝,我能生吃他的
肉!他是個禽獸不如的人,為救出你嫂子,韋昌輝的爹娘都給他下跪了,他不但不
準,還把老人鎖了起來,你說他還有一點人味嗎?”
楊宜清坐在那裏不語。
楊輔清說:“眼下天王不是沒有罷咱們的官職嗎,我們更應該小心從事,稍有
不慎,就會叫人抓住把柄,那就有了殺我們的口實,留得青山在,還怕沒柴燒嗎?”
說到這裏,他也哭了。
楊宜清正想認幾句錯勸勸哥哥,忽然外麵有吵嚷聲,楊宜清出去,不一會帶進
一個穿太平軍服裝的人。一個檢點說:“丞相,他是北王府派出來的信使,他身上
準有信。”
楊輔清息事寧人地說:“既是北王府的人,你們弄來幹什麽?放他走。”
楊宜清卻說:“且慢。”他圍著這個穿號衣戴涼帽的士兵,問:“你是不是給
韋丞相送信的呀?”
“沒有信。”信使的樣子像很害怕。
楊宜清問:“你不送信,派你來幹什麽?”
信使結結巴巴竟答不出來。
楊宜清下令:“搜。”
楊輔清剛要製止,牌刀手已從信使的口袋裏搜出一封信來,交到楊宜清手上。
楊宜清不管三七二十一,桃開了火漆封口。
楊輔清說:“三弟,你這是幹什麽?”
楊宜清說:“若是沒有陰謀詭計,我上韋丞相那兒去負荊請罪,若是他們還不
肯放過我們,我可也就不客氣了。”
他抽出信紙,還沒有讀完,臉色已大變,罵了一句:“韋昌輝老賊,我恨不得
食你肉、寢你皮!”
楊輔清接信在手,看了一遍,也變了臉,一時拿不定主意了。他讓檢點把信使、
牌刀手們都帶了出去。
楊宜清這回抓住了理,說:“怎麽樣?你倒是一片婆婆心腸!這回好,你的大
舅哥讓他弟弟把你秘密殺死呢。”
“真是萬萬沒有想到。”楊輔清說,“幸虧這封信落到了我們手裏,不然,腦
袋掉了都不知道怎麽掉的。”
楊宜清說:“躲過初一,你還能躲過十五嗎?這封密函接不到,韋昌輝會接二
連三地下誡諭,我們不可能每封信都能截下來呀!”
楊輔清在屋子裏來回踱著步,說:“這真叫趕盡殺絕呀,我們怎麽辦?”
“咱們先下手!”楊宜清說,“夜裏帶親兵殺到洪山大營去,把韋俊、韋以德
全都剁成肉泥!”
楊輔清說:“痛快倒痛快,不容易成功,沒事帶兵去就要引起他們疑心。況且
自相火並,曾妖頭不是要乘虛而人了嗎?”
楊宜清說:“那我們哥倆逃走,遠避他鄉,隱姓埋名。”
楊輔清說:“那不是白幹了這麽多年了嗎?也對不起太平天國呀!太平天國並
沒有對不起我們呀!”
楊宜清說:“那就隻有一條路可走了,惹不起躲得起。把咱們的部下拉走,到
哪裏不是為太平天國打江山呢?”
楊輔清沉思了一會,說:“這第三個辦法可行。你去布置吧,把輜重、大炮都
留下,守陣地、營寨的兵也留下,別因為咱們走了把營寨、炮台丟了。”
楊宜清點點頭,問:“那,什麽時候走,往什麽地方走?”
“明晚上走。”楊輔清說,“投奔安慶,到翼王那裏去,隻有他能對咱們寬容。”
楊宜清又點了點頭。
楊輔清說:“記住,直到出發前,不能讓任何人知道出去的事,船隻備齊後,
上船就走,人不知鬼不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