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京口建義
江南地區經過軍閥混戰和孫恩大起義,經濟遭到破壞,土地荒蕪。人民疲憊不堪,渴望獲得太平和安寧,士庶百姓對於進入建康執政的桓玄表示歡迎,當桓玄不顧一切地顛覆晉朝,做上皇帝,引起社會動蕩不安的時候,再加上桓玄驕奢橫暴,放縱享樂,政令變化無常,人們改變對他的看法,對新楚政權充滿敵意。高門士族不滿意桓氏一家獨大,破壞王與馬共天下的格局,但他們已經無力反抗。庶族地主和荊州軍之外的各支軍隊中的中下級軍官們卻看到出人頭地的機會,他們共同把希望寄托到劉裕身上。
劉裕不跟隨劉牢之,棄官回家,沒過多久,就被桓玄重新起用,官職照舊,另外加了一項職務,給徐、兗二州刺史桓修做中兵參軍。孫恩的接班人、永嘉太守盧循不斷派兵攻掠鄰近的富裕地區,劉裕先後數次率軍打敗盧循的義軍,取得東陽、永嘉大捷,逼迫盧循實行戰略轉移,南下番禺(即今廣州市)新建根據地。
劉裕聲威大振,朝廷加封彭城內史,桓玄對他格外看重,甚是忌憚,篡位前夕,派桓謙試探劉裕的態度,桓謙屏退眾人,悄悄問道:“楚王勳德隆重,四海歸心。朝廷大多數人的意思,都認為應該舉行禪讓大典,擁立楚王做皇帝,你認為怎麽樣?”問這話的時候,劉裕已經在圖謀推翻桓玄的統治了,他率軍隊在永嘉打敗盧循之後,何無忌密勸劉裕於山陰起兵,征討桓玄。劉裕問計於山陰令孔靖,孔靖說:“山陰離京都道遠,舉事難成,況且桓玄還沒有篡奪帝位,我看不如等到他篡位之後,在京口起兵。”劉裕同意了。今兒一聽這話,真是一個大好的機會,人一生機遇難得,上天無論對誰都公平,關鍵你要能抓住機遇,以劉裕的心機怎麽可能讓機會白白溜掉,當即表態,慫恿桓玄稱帝:“楚王,宣武(指桓溫)之子,勳德蓋世。晉室微弱,民望久移,乘運禪代,有何不可!”桓謙聽後大喜過望,拉住劉裕的手說:“你說可以,那就是真的可以啦。”(卿謂可爾,便當是真可爾。)
桓玄和劉裕比起來,差在性子上,劉裕誌向遠大,和桓玄一樣,也想做皇帝。劉裕穩,直到自己快死了,才辦理稱帝事宜。桓玄急,天生急性子,他下令辦事情,你必須快辦!馬上辦!立刻辦!每次見到別人辦事不利落,就生氣說:“你要是得到哀家梨,該不會蒸了吃吧?”(哀家梨指漢代秣陵人哀仲所種的梨,果大味美。)他當皇帝以後,當值傳詔的官員沒人在宮門外下馬,個個跑馬入宮,把馬往各部委門口一係,禁內嘩雜,哪有朝廷的樣子。剛當上楚王不過一年,就想稱帝。他也知道,光有門第基礎不行,畢竟那是老一輩的威信,自己要有聲望,所以他剛一執政就上表北伐,請帥諸軍掃平關、洛,不過他沒那個本事,耍個滑頭,讓朝廷下詔不準,裝成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說:“詔命難違啊!”再一個,桓玄缺乏自信,每次出征打仗,必先命令製造輕舸(一種輕便的小船),裝滿服飾珍玩、名人字畫等物什。有人不解,問他說,你這是幹什麽呀?桓玄一本正經地回答:“兵凶戰危,萬一有個什麽意外,輕便好運!”大家都忍不住暗笑,打敗仗,生死未卜,你還惦記什麽字畫。
桓玄稱帝,劉裕隨桓修入朝覲見。桓玄第一次見到劉裕,對司徒王謐說:“昨見劉裕,風骨不俗,蓋人傑也。”每次遊玩集會,對劉裕態度優禮有加,趕上曹操對待關羽了,上馬金,下馬銀,贈賜甚厚。桓玄妻子劉氏有智鑒,善相人,對桓玄說:“我觀劉裕龍行虎步,視瞻不凡,恐不為人下,應該早點把他除掉。”桓玄不同意:“我正想平蕩中原,非劉裕莫可付以大事。關隴平定,然後另當別議。”也不能說人家桓玄算盤打得不精,自個打仗不行,總得有個名將輔佐吧,北伐不能總是扯口號,一次行,二次行,三次四次,老百姓不上當了,看不起你。桓玄對劉裕備加拉攏,下詔褒獎:“劉裕以寡製眾,屢摧妖鋒,泛海窮追,十殲其八。諸將力戰,多被重創。自元帥以下至於將士,並宜論賞,以敘勳烈”。連士兵們都跟著粘光,劉裕威名更盛。
劉裕可不是關雲長,他是曹操,董卓拉攏不住,你桓玄也休想拉攏住。劉裕積極密謀,加緊起兵的步伐。以舊傷複發為由,與何無忌同船回到京口,密謀興複晉室,北府兵已被桓玄解散,劉裕等人四處聯絡故舊。
魏晉以來,高門世族有世及之榮,弱冠即獲入仕,庶姓寒人,無寸進之路。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軍功再高,不能成為方麵大員,文才斐然,最多隻能做郡府佐吏,想做高官,門都沒有。左思《詠史》詩中以“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的詩句強烈對比出寒門與士族的矛盾、有才之士橫造壓抑的情形。東晉孝武帝為加強皇權,司馬道子父子為對抗士族軍閥,陸續起用一些下等士族、庶姓寒人。桓玄建立楚國,把這些人好不容易看到的一點點希望的火焰徹底熄滅。所以說,劉裕發動“倒桓”的武裝政變,是一場下等士族和庶族地主對門閥士族的奪權運動。他振臂一呼,號召恢複東晉王朝的統治,許多對現狀不滿的寒士、軍官們不約而同地聚集在他的旗幟之下。
京口建義是改變中國曆史進程一件大事,它推翻高門士族的腐朽統治,為大漢民族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才取得了北伐中原的輝煌勝利。以桓溫的英武謀略為什麽在北方陷入混戰的時刻發動北伐,卻屢次遭遇挫折呢?他無法激起國人的昂揚鬥誌,浴血奮戰、賣力打仗換不來前程,換不來財富,誰還肯衝鋒陷陣呢?王猛滿腹經綸,一介平民被桓溫任命為高官督護,給得官不可謂不大,結果,被拒絕,王猛在東晉朝廷中看不到出路,看不到前程,看不到用武之地。京口建義標致著高門士族統治從此開始崩潰,大漢民族的優秀人才得以掌握國家大權。淝水戰爭的勝利源於北方各民族的矛盾和苻堅的不知兵,得來僥幸,謝安激動得折斷木屐,說明他很不自信。僥幸能有多少回呢?若非劉裕點燃中下層士庶的鬥誌,取得自東而西千裏遠征的勝利,南朝憑什麽能夠抵擋得住雄猜神勇的太武帝拓跋燾和他那幾十萬的鐵甲騎兵的南下?憑什麽讓孝文大帝進行漢化呢?漢族這個名詞能否延續至今?如果真的那樣,我們現在就不可能叫“漢”族,而是別的什麽民族,就象侵入羅馬帝國的日爾曼人中的法蘭西、德意誌或英格蘭一樣。
劉裕承認自己起自草莽,曾對被桓玄棄用的寒士青州主薄孟昶說:“草澤間當有英雄起,你聽說過嗎?”孟昶答道:“今日英雄有誰,就是你啊!”劉裕起事,最先想到的,除了孟昶,還有一個人就是劉毅,劉毅字希樂,彭城沛人(江蘇沛縣),祖上做官,是名下等士族。劉毅少有大誌,不修產業,官拜青州刺史桓弘的中兵參軍,素與劉裕、何無忌相熟,就住在京口,劉裕讓何無忌去試探他的口風。
我們知道何無忌是劉牢之的外甥,物與類聚,人與群分,何無忌與劉裕、劉毅一樣,有大誌,忠亮任氣,遇到不稱其心的事,決不偽裝,形於言色。曾任司馬元顯世子東海王司馬彥章的國中尉,桓玄殺害司馬彥章的時候,何元忌曾進入法場痛哭。在劉牢之帳下時,他和劉裕交上朋友,屢次鼓動劉裕舉兵造反,成為武裝政變的主要骨幹力量。他們仨人家都在京口,互相很熟,知根知底,何無忌問劉毅:“桓氏現在非常強盛,不好圖謀吧?”劉毅不以為然:“天下自有強弱,如果失道,強大也會變得弱小,缺得隻是明主。”何無忌緩緩反問道:“天下草澤之中難道沒有英雄嗎?”劉毅回答:“我所見的,唯有劉下邳(劉裕)。”
何無忌笑而不答,回告劉裕,三人定謀,與孟昶、劉裕的弟弟劉道規、魏詠之、檀憑之、諸葛長民、王元德、辛扈興、童厚之等二十七人共同謀劃起兵。經過周密的研究,決定在京口、廣陵、曆陽三處重鎮同時發難。劉裕、何無忌殺桓修在京口起兵;劉毅去江北,與時任桓弘中兵參軍的劉道規和主簿孟昶一同殺桓弘於廣陵起兵;豫州刺史刁逵左軍府參軍諸葛長民殺刁逵占據曆陽起兵;王元德、辛扈興和童厚之則在京都建康做內應。
計議妥當,眾人分頭行動。發動軍事政變,所冒風險不言而喻,把自已和全家的性命都壓上,沒有必死的精神和道義的支撐做不來。孟昶的妻子周氏家很富有,孟昶欲盡散家財以供軍糧,對妻子周氏說:“桓公看不起我,使我一生潦倒,我決當作賊。你和我離婚吧,假若事成,得富貴,相迎不晚。”周氏當下拒絕,“父母在堂,你欲建大事,我一個女人怎麽勸得了你,事若不成,我在家中孝敬父母、撫養兒子,決不回娘家!”孟昶悵然良久,不說話。周氏聰穎,當下明白了,“看你這樣子,不是來和我商量的,不就是想要家中的財物嗎?好辦!”周氏指著懷中剛出生的女兒說:“此兒可賣,亦當不惜,何況錢財。”把家裏所有的財物全部取出來交給孟昶,又到自己妹妹家去說,“我昨夜做了個夢,不吉利,你把絳色的布匹都給我,鎮一鎮它。”她妹妹相信了,全都給了她。周氏要絳布做什麽用?晉朝的軍服是絳色,她全部秘密縫成軍士袍,家人誰都不知道。
何無忌回到家中,連夜藏在屏風後頭起草檄文,他母親劉氏悄悄地踩著板凳罩著燈燭在屏風上頭偷窺。劉氏是劉牢之的姐姐,常思為劉牢之報仇,當她發現何無忌要起兵的事,淚流滿麵,撫摸著何無忌的頭說:“我肯定比不上東海呂母(西漢末年人,為給兒子報仇,曾率數萬人反對王莽的政權),你能報仇,我無恨事。”
公元404年(北魏天賜元年)二月,劉裕以遊獵為由,與何無忌等人相聚,集合了一百多人。第二天清晨,京口城開,何無忌身穿傳詔服,詐稱朝廷敕使,率眾湧入府衙,襲殺桓修。桓修司馬刁弘率大隊人馬前來救援,義軍隻有百餘人,眾寡相差懸殊,劉裕登上城樓唱了一出空城計,神色從容得對城下的大軍喊話:“郭江州已奉皇帝在尋陽重建大晉國,我等受密詔誅除逆黨,賊臣桓玄的人頭已經梟於大航。諸君難道不是大晉的臣子嗎?你們想幹什麽!”晉安帝退位後,居住在尋陽,所以劉裕說江州刺史郭昶之複興晉國,刁弘被劉裕唬住,信以為真,收兵退走。與此同時,劉毅與孟昶等人在廣陵攻殺桓弘,帶領部眾從江北趕到,劉裕急命他殺了刁弘,眾人共推劉裕為盟主,舉兵匡扶晉室。
劉裕猛得想起一個人來,當下問何無忌:“我們現在急需一個主薄(大體相當於現在的秘書長),得有個文官料理事務,到哪裏去找?”何無忌應聲就答:“誰也超不過劉道民啊!”劉裕心領神會得一笑,派人火速去找。
劉道民是劉穆之的小名,劉穆之是劉宋皇朝第一臣,沈約的《宋書》將他載入《列傳第二》,名列所有大臣的第一位。劉穆之字道和,東莞莒(即今山東莒縣)人,自稱漢齊悼惠王劉肥之後,世居京口。少好《書》、《傳》,博覽多通,曾經做過琅邪內史江敳府的主簿。他曾經對人說他做過一個夢,夢見和劉裕在大海中泛舟,忽遇大風,眼看大船就要傾覆,俯視船下,卻見左右有兩條白龍夾船而行。不久航行到一座山前,峰崿聳秀,林樹繁密,心情很舒暢。當然,他說這話和劉邦斬白蛇的典故一樣,誰也不能進入劉穆之的夢中去瞧瞧真實與否。但這可以說明他和劉裕很熟,互相不認識怎麽夢見,你說給誰聽,誰也不信。他隻比劉裕大三歲,同居京口,一塊長大,相識相知。
和劉裕相知的人,家庭狀況肯定一般,人必定有性格。劉穆之家境貧寒,不過他天生有福,娶個妻子特別好,濟陽江氏江嗣的女兒。濟陽江氏是高門士族,作《徙戎論》的江統出自江氏,用過劉穆之的瑯琊內史江敳是江統的孫子。劉穆之妻子江氏必然出自旁枝,要不怎麽會嫁給劉穆之這種寒士。劉穆之有個缺點,喜歡吃喝,“嗜酒食,不修拘檢。”臉皮特別厚,常到嶽父家混吃喝,親戚不希見的人物,經常蒙受羞辱,劉穆之不以為恥。江氏聰明有識見,不讓丈夫去,劉穆之不聽。有一次,江家有聚會,說好不讓他去,人家有頭有臉的人物吃飯樂嗬,你一窮親戚多寒磣。劉穆之偏去,酒足飯飽,還要個檳榔拿家去吃,江氏兄弟譏笑他說:“檳榔是消食的,你經常挨餓,要它幹什麽?”這件事,劉穆之一直記著,江氏怕丈夫和娘家鬧得太僵,常常把自己頭發剪了換錢買酒食,假說是哥哥送來的,從此江氏不在劉穆之麵前梳洗頭發。
後來,劉穆之發跡了,做到丹陽尹,讓人把江家兄弟叫來吃飯,妻子江氏流著淚為他兄弟求情,劉穆之很奇怪,“我們之間沒有什麽怨恨,你憂慮什麽。”飯吃飽了,酒也喝大了,讓廚子用金盤子上了一斛檳榔,一斛十鬥,三四十斤,吃吧你!劉穆之心胸豁達,能屈能伸,性格豪邁奢放,好賓客,不喜歡一個人單獨進餐,吃飯一定要寬大的飯桌,早上吃飯都要準備十個人左右的飯食。他曾經對劉裕說:“穆之家本貧賤,維持生計都很艱難。自從跟了您以來,雖然心中常常想著節儉,但從早到晚所需要的花銷,仍然稍微顯得過於豐厚了一點,除此之外,沒有一點地方對不住您。”
劉穆之成為劉宋一代宗臣不是因為能吃,而是因為他才幹卓著,劉裕入主建康之後,把朝廷中所有的事務全部交給他處理,劉穆之內總朝政,外供軍旅,決斷如流,事無擁滯。各方賓客官員從四麵八方集中到他府裏,各種請求訴訟千頭萬緒,內內外外,谘詢稟報,一時間材料堆集如山。劉穆之竟然能夠眼睛看著文件,手寫答複信件,耳朵聽屬下的匯報,嘴裏當場答複,同時進行四種工作,互相之間決不混淆錯亂,一切應酬自如,處理得當,從早到晚,毫無倦意。偶有閑暇時間,他便親自抄書,參閱古籍,校訂錯誤。以至於劉裕對其大加讚賞,稱他: “深謀遠猷,肇基王跡,勳造大業,誠實匪躬”。
我們講的這一切是他出人頭地的時候,劉裕京口起兵時,劉穆之正呆在家裏讀書呢,那天早晨他剛起床,就聽到京口城裏人聲鼎沸,喊聲震天,跑到街頭去張望,正好與劉裕的信使不期而遇。信使說:“劉建武將軍召您去一起建義!”劉穆之直視不言者久之,看著使者半天沒說話。建義說得不中聽,那是造反,什麽結果,砍頭!劉穆之是書生,不同於劉裕那幫子天不怕地不怕的混混、賭徒,他是知識分子,考慮問題周全,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輕易走上這麽一條道路的。門閥製度的壓製讓老實人爆發血性,兩晉南北朝時代不同於現代社會,現代可以做生意,我辦企業,做到跨國公司,做成億萬富翁一樣出人頭地,那個時代市場經濟不發達,除了做官得不到社會認可。劉穆之有才學,有誌向,不甘心啊,豁出去了,下定決心,回到家裏,把布裳剪了,改成褲褶,當時士兵穿褲褶,士庶老百姓外麵套寬衫大袖,裏麵穿衣裙。劉穆之去見劉裕,你別看劉裕賭徒加勇士,乍一看,好象一大老粗,他說話向來不明說,包括上一次明明他想用劉穆之,偏要問何無忌,當何無忌指出來,他便回答一句,“我也認識他。”這一次也是一樣,人家劉穆之穿軍裝來了,不必拐彎抹角了吧,他不,問道:“我始舉大義,方造艱難,急須一個主管軍吏,你認為誰可以勝任?”劉穆之毅然道:“貴府初建,軍吏必須大才,倉卒之際,恐怕沒人能超過我吧!”劉裕笑了:“你肯屈尊,我大事濟矣!”
劉裕留孟昶鎮守京口,自率部眾1700餘人,進駐竹裏,傳檄京師,聲討桓玄:
“隆安以來,難結皇室。忠臣碎於虎口,貞良弊於豺狼。逆臣桓玄,陵虐人鬼,阻兵荊郢,肆暴都邑。天未亡難,凶力繁興,逾年之間,遂傾皇祚。主上播越,流幸非所;神器沉淪,七廟毀墜。有如漢之(王)莽、(董)卓,自桓玄篡逆,於今曆年,亢旱彌時,民無生氣。父子乖離,室家分散。仰觀天文,俯察人事,此而能久,孰有可亡!凡在有心,誰不扼腕。(劉)裕等叩心泣血,夕寐宵興。輔國將軍劉毅、廣武將軍何無忌、鎮北主簿孟昶、兗州主簿魏詠之、寧遠將軍劉道規、龍驤將軍劉藩、振威將軍檀憑之等,忠烈斷金,精貫白日,荷戈奮袂,誌在畢命。益州刺史毛璩,掃定荊楚。江州刺史郭昶之,奉迎主上,宮於尋陽。鎮北參軍王元德等,並率部曲,保據石頭。揚武將軍諸葛長民,收集義士,已據曆陽。今日之舉,良其會也。(劉)裕以虛薄,才非古人,接勢於已替之機,受任於既頹之運。丹誠未宣,感慨憤躍,望霄漢以永懷,眄山川以增厲。授檄之日,神馳賊廷。”
檄文鏗鏘有力,慷慨激昂,京口、廣陵、曆陽、石頭城、尋陽、益州同時起兵,似乎天下響應,大局已定。其實尋陽和益州毫不知情,石頭城的王元德、辛扈興、童厚之三人同時被害,曆陽的諸葛長民被抓,隻有廣陵的劉毅來到京口會師,義軍孤軍奮戰,形勢岌岌可危,能成功嗎?隻要有一個人在就能成功,劉裕,別說手裏有一千多名義士,一個人的時候不照舊驅趕數千敵軍嗎?
檄文傳至建康,楚國震動,自詡雄豪的桓玄如何應對梟雄劉裕的兵變呢?鹿死誰手,請看下集《崢嶸洲》。
江南地區經過軍閥混戰和孫恩大起義,經濟遭到破壞,土地荒蕪。人民疲憊不堪,渴望獲得太平和安寧,士庶百姓對於進入建康執政的桓玄表示歡迎,當桓玄不顧一切地顛覆晉朝,做上皇帝,引起社會動蕩不安的時候,再加上桓玄驕奢橫暴,放縱享樂,政令變化無常,人們改變對他的看法,對新楚政權充滿敵意。高門士族不滿意桓氏一家獨大,破壞王與馬共天下的格局,但他們已經無力反抗。庶族地主和荊州軍之外的各支軍隊中的中下級軍官們卻看到出人頭地的機會,他們共同把希望寄托到劉裕身上。
劉裕不跟隨劉牢之,棄官回家,沒過多久,就被桓玄重新起用,官職照舊,另外加了一項職務,給徐、兗二州刺史桓修做中兵參軍。孫恩的接班人、永嘉太守盧循不斷派兵攻掠鄰近的富裕地區,劉裕先後數次率軍打敗盧循的義軍,取得東陽、永嘉大捷,逼迫盧循實行戰略轉移,南下番禺(即今廣州市)新建根據地。
劉裕聲威大振,朝廷加封彭城內史,桓玄對他格外看重,甚是忌憚,篡位前夕,派桓謙試探劉裕的態度,桓謙屏退眾人,悄悄問道:“楚王勳德隆重,四海歸心。朝廷大多數人的意思,都認為應該舉行禪讓大典,擁立楚王做皇帝,你認為怎麽樣?”問這話的時候,劉裕已經在圖謀推翻桓玄的統治了,他率軍隊在永嘉打敗盧循之後,何無忌密勸劉裕於山陰起兵,征討桓玄。劉裕問計於山陰令孔靖,孔靖說:“山陰離京都道遠,舉事難成,況且桓玄還沒有篡奪帝位,我看不如等到他篡位之後,在京口起兵。”劉裕同意了。今兒一聽這話,真是一個大好的機會,人一生機遇難得,上天無論對誰都公平,關鍵你要能抓住機遇,以劉裕的心機怎麽可能讓機會白白溜掉,當即表態,慫恿桓玄稱帝:“楚王,宣武(指桓溫)之子,勳德蓋世。晉室微弱,民望久移,乘運禪代,有何不可!”桓謙聽後大喜過望,拉住劉裕的手說:“你說可以,那就是真的可以啦。”(卿謂可爾,便當是真可爾。)
桓玄和劉裕比起來,差在性子上,劉裕誌向遠大,和桓玄一樣,也想做皇帝。劉裕穩,直到自己快死了,才辦理稱帝事宜。桓玄急,天生急性子,他下令辦事情,你必須快辦!馬上辦!立刻辦!每次見到別人辦事不利落,就生氣說:“你要是得到哀家梨,該不會蒸了吃吧?”(哀家梨指漢代秣陵人哀仲所種的梨,果大味美。)他當皇帝以後,當值傳詔的官員沒人在宮門外下馬,個個跑馬入宮,把馬往各部委門口一係,禁內嘩雜,哪有朝廷的樣子。剛當上楚王不過一年,就想稱帝。他也知道,光有門第基礎不行,畢竟那是老一輩的威信,自己要有聲望,所以他剛一執政就上表北伐,請帥諸軍掃平關、洛,不過他沒那個本事,耍個滑頭,讓朝廷下詔不準,裝成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說:“詔命難違啊!”再一個,桓玄缺乏自信,每次出征打仗,必先命令製造輕舸(一種輕便的小船),裝滿服飾珍玩、名人字畫等物什。有人不解,問他說,你這是幹什麽呀?桓玄一本正經地回答:“兵凶戰危,萬一有個什麽意外,輕便好運!”大家都忍不住暗笑,打敗仗,生死未卜,你還惦記什麽字畫。
桓玄稱帝,劉裕隨桓修入朝覲見。桓玄第一次見到劉裕,對司徒王謐說:“昨見劉裕,風骨不俗,蓋人傑也。”每次遊玩集會,對劉裕態度優禮有加,趕上曹操對待關羽了,上馬金,下馬銀,贈賜甚厚。桓玄妻子劉氏有智鑒,善相人,對桓玄說:“我觀劉裕龍行虎步,視瞻不凡,恐不為人下,應該早點把他除掉。”桓玄不同意:“我正想平蕩中原,非劉裕莫可付以大事。關隴平定,然後另當別議。”也不能說人家桓玄算盤打得不精,自個打仗不行,總得有個名將輔佐吧,北伐不能總是扯口號,一次行,二次行,三次四次,老百姓不上當了,看不起你。桓玄對劉裕備加拉攏,下詔褒獎:“劉裕以寡製眾,屢摧妖鋒,泛海窮追,十殲其八。諸將力戰,多被重創。自元帥以下至於將士,並宜論賞,以敘勳烈”。連士兵們都跟著粘光,劉裕威名更盛。
劉裕可不是關雲長,他是曹操,董卓拉攏不住,你桓玄也休想拉攏住。劉裕積極密謀,加緊起兵的步伐。以舊傷複發為由,與何無忌同船回到京口,密謀興複晉室,北府兵已被桓玄解散,劉裕等人四處聯絡故舊。
魏晉以來,高門世族有世及之榮,弱冠即獲入仕,庶姓寒人,無寸進之路。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軍功再高,不能成為方麵大員,文才斐然,最多隻能做郡府佐吏,想做高官,門都沒有。左思《詠史》詩中以“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的詩句強烈對比出寒門與士族的矛盾、有才之士橫造壓抑的情形。東晉孝武帝為加強皇權,司馬道子父子為對抗士族軍閥,陸續起用一些下等士族、庶姓寒人。桓玄建立楚國,把這些人好不容易看到的一點點希望的火焰徹底熄滅。所以說,劉裕發動“倒桓”的武裝政變,是一場下等士族和庶族地主對門閥士族的奪權運動。他振臂一呼,號召恢複東晉王朝的統治,許多對現狀不滿的寒士、軍官們不約而同地聚集在他的旗幟之下。
京口建義是改變中國曆史進程一件大事,它推翻高門士族的腐朽統治,為大漢民族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才取得了北伐中原的輝煌勝利。以桓溫的英武謀略為什麽在北方陷入混戰的時刻發動北伐,卻屢次遭遇挫折呢?他無法激起國人的昂揚鬥誌,浴血奮戰、賣力打仗換不來前程,換不來財富,誰還肯衝鋒陷陣呢?王猛滿腹經綸,一介平民被桓溫任命為高官督護,給得官不可謂不大,結果,被拒絕,王猛在東晉朝廷中看不到出路,看不到前程,看不到用武之地。京口建義標致著高門士族統治從此開始崩潰,大漢民族的優秀人才得以掌握國家大權。淝水戰爭的勝利源於北方各民族的矛盾和苻堅的不知兵,得來僥幸,謝安激動得折斷木屐,說明他很不自信。僥幸能有多少回呢?若非劉裕點燃中下層士庶的鬥誌,取得自東而西千裏遠征的勝利,南朝憑什麽能夠抵擋得住雄猜神勇的太武帝拓跋燾和他那幾十萬的鐵甲騎兵的南下?憑什麽讓孝文大帝進行漢化呢?漢族這個名詞能否延續至今?如果真的那樣,我們現在就不可能叫“漢”族,而是別的什麽民族,就象侵入羅馬帝國的日爾曼人中的法蘭西、德意誌或英格蘭一樣。
劉裕承認自己起自草莽,曾對被桓玄棄用的寒士青州主薄孟昶說:“草澤間當有英雄起,你聽說過嗎?”孟昶答道:“今日英雄有誰,就是你啊!”劉裕起事,最先想到的,除了孟昶,還有一個人就是劉毅,劉毅字希樂,彭城沛人(江蘇沛縣),祖上做官,是名下等士族。劉毅少有大誌,不修產業,官拜青州刺史桓弘的中兵參軍,素與劉裕、何無忌相熟,就住在京口,劉裕讓何無忌去試探他的口風。
我們知道何無忌是劉牢之的外甥,物與類聚,人與群分,何無忌與劉裕、劉毅一樣,有大誌,忠亮任氣,遇到不稱其心的事,決不偽裝,形於言色。曾任司馬元顯世子東海王司馬彥章的國中尉,桓玄殺害司馬彥章的時候,何元忌曾進入法場痛哭。在劉牢之帳下時,他和劉裕交上朋友,屢次鼓動劉裕舉兵造反,成為武裝政變的主要骨幹力量。他們仨人家都在京口,互相很熟,知根知底,何無忌問劉毅:“桓氏現在非常強盛,不好圖謀吧?”劉毅不以為然:“天下自有強弱,如果失道,強大也會變得弱小,缺得隻是明主。”何無忌緩緩反問道:“天下草澤之中難道沒有英雄嗎?”劉毅回答:“我所見的,唯有劉下邳(劉裕)。”
何無忌笑而不答,回告劉裕,三人定謀,與孟昶、劉裕的弟弟劉道規、魏詠之、檀憑之、諸葛長民、王元德、辛扈興、童厚之等二十七人共同謀劃起兵。經過周密的研究,決定在京口、廣陵、曆陽三處重鎮同時發難。劉裕、何無忌殺桓修在京口起兵;劉毅去江北,與時任桓弘中兵參軍的劉道規和主簿孟昶一同殺桓弘於廣陵起兵;豫州刺史刁逵左軍府參軍諸葛長民殺刁逵占據曆陽起兵;王元德、辛扈興和童厚之則在京都建康做內應。
計議妥當,眾人分頭行動。發動軍事政變,所冒風險不言而喻,把自已和全家的性命都壓上,沒有必死的精神和道義的支撐做不來。孟昶的妻子周氏家很富有,孟昶欲盡散家財以供軍糧,對妻子周氏說:“桓公看不起我,使我一生潦倒,我決當作賊。你和我離婚吧,假若事成,得富貴,相迎不晚。”周氏當下拒絕,“父母在堂,你欲建大事,我一個女人怎麽勸得了你,事若不成,我在家中孝敬父母、撫養兒子,決不回娘家!”孟昶悵然良久,不說話。周氏聰穎,當下明白了,“看你這樣子,不是來和我商量的,不就是想要家中的財物嗎?好辦!”周氏指著懷中剛出生的女兒說:“此兒可賣,亦當不惜,何況錢財。”把家裏所有的財物全部取出來交給孟昶,又到自己妹妹家去說,“我昨夜做了個夢,不吉利,你把絳色的布匹都給我,鎮一鎮它。”她妹妹相信了,全都給了她。周氏要絳布做什麽用?晉朝的軍服是絳色,她全部秘密縫成軍士袍,家人誰都不知道。
何無忌回到家中,連夜藏在屏風後頭起草檄文,他母親劉氏悄悄地踩著板凳罩著燈燭在屏風上頭偷窺。劉氏是劉牢之的姐姐,常思為劉牢之報仇,當她發現何無忌要起兵的事,淚流滿麵,撫摸著何無忌的頭說:“我肯定比不上東海呂母(西漢末年人,為給兒子報仇,曾率數萬人反對王莽的政權),你能報仇,我無恨事。”
公元404年(北魏天賜元年)二月,劉裕以遊獵為由,與何無忌等人相聚,集合了一百多人。第二天清晨,京口城開,何無忌身穿傳詔服,詐稱朝廷敕使,率眾湧入府衙,襲殺桓修。桓修司馬刁弘率大隊人馬前來救援,義軍隻有百餘人,眾寡相差懸殊,劉裕登上城樓唱了一出空城計,神色從容得對城下的大軍喊話:“郭江州已奉皇帝在尋陽重建大晉國,我等受密詔誅除逆黨,賊臣桓玄的人頭已經梟於大航。諸君難道不是大晉的臣子嗎?你們想幹什麽!”晉安帝退位後,居住在尋陽,所以劉裕說江州刺史郭昶之複興晉國,刁弘被劉裕唬住,信以為真,收兵退走。與此同時,劉毅與孟昶等人在廣陵攻殺桓弘,帶領部眾從江北趕到,劉裕急命他殺了刁弘,眾人共推劉裕為盟主,舉兵匡扶晉室。
劉裕猛得想起一個人來,當下問何無忌:“我們現在急需一個主薄(大體相當於現在的秘書長),得有個文官料理事務,到哪裏去找?”何無忌應聲就答:“誰也超不過劉道民啊!”劉裕心領神會得一笑,派人火速去找。
劉道民是劉穆之的小名,劉穆之是劉宋皇朝第一臣,沈約的《宋書》將他載入《列傳第二》,名列所有大臣的第一位。劉穆之字道和,東莞莒(即今山東莒縣)人,自稱漢齊悼惠王劉肥之後,世居京口。少好《書》、《傳》,博覽多通,曾經做過琅邪內史江敳府的主簿。他曾經對人說他做過一個夢,夢見和劉裕在大海中泛舟,忽遇大風,眼看大船就要傾覆,俯視船下,卻見左右有兩條白龍夾船而行。不久航行到一座山前,峰崿聳秀,林樹繁密,心情很舒暢。當然,他說這話和劉邦斬白蛇的典故一樣,誰也不能進入劉穆之的夢中去瞧瞧真實與否。但這可以說明他和劉裕很熟,互相不認識怎麽夢見,你說給誰聽,誰也不信。他隻比劉裕大三歲,同居京口,一塊長大,相識相知。
和劉裕相知的人,家庭狀況肯定一般,人必定有性格。劉穆之家境貧寒,不過他天生有福,娶個妻子特別好,濟陽江氏江嗣的女兒。濟陽江氏是高門士族,作《徙戎論》的江統出自江氏,用過劉穆之的瑯琊內史江敳是江統的孫子。劉穆之妻子江氏必然出自旁枝,要不怎麽會嫁給劉穆之這種寒士。劉穆之有個缺點,喜歡吃喝,“嗜酒食,不修拘檢。”臉皮特別厚,常到嶽父家混吃喝,親戚不希見的人物,經常蒙受羞辱,劉穆之不以為恥。江氏聰明有識見,不讓丈夫去,劉穆之不聽。有一次,江家有聚會,說好不讓他去,人家有頭有臉的人物吃飯樂嗬,你一窮親戚多寒磣。劉穆之偏去,酒足飯飽,還要個檳榔拿家去吃,江氏兄弟譏笑他說:“檳榔是消食的,你經常挨餓,要它幹什麽?”這件事,劉穆之一直記著,江氏怕丈夫和娘家鬧得太僵,常常把自己頭發剪了換錢買酒食,假說是哥哥送來的,從此江氏不在劉穆之麵前梳洗頭發。
後來,劉穆之發跡了,做到丹陽尹,讓人把江家兄弟叫來吃飯,妻子江氏流著淚為他兄弟求情,劉穆之很奇怪,“我們之間沒有什麽怨恨,你憂慮什麽。”飯吃飽了,酒也喝大了,讓廚子用金盤子上了一斛檳榔,一斛十鬥,三四十斤,吃吧你!劉穆之心胸豁達,能屈能伸,性格豪邁奢放,好賓客,不喜歡一個人單獨進餐,吃飯一定要寬大的飯桌,早上吃飯都要準備十個人左右的飯食。他曾經對劉裕說:“穆之家本貧賤,維持生計都很艱難。自從跟了您以來,雖然心中常常想著節儉,但從早到晚所需要的花銷,仍然稍微顯得過於豐厚了一點,除此之外,沒有一點地方對不住您。”
劉穆之成為劉宋一代宗臣不是因為能吃,而是因為他才幹卓著,劉裕入主建康之後,把朝廷中所有的事務全部交給他處理,劉穆之內總朝政,外供軍旅,決斷如流,事無擁滯。各方賓客官員從四麵八方集中到他府裏,各種請求訴訟千頭萬緒,內內外外,谘詢稟報,一時間材料堆集如山。劉穆之竟然能夠眼睛看著文件,手寫答複信件,耳朵聽屬下的匯報,嘴裏當場答複,同時進行四種工作,互相之間決不混淆錯亂,一切應酬自如,處理得當,從早到晚,毫無倦意。偶有閑暇時間,他便親自抄書,參閱古籍,校訂錯誤。以至於劉裕對其大加讚賞,稱他: “深謀遠猷,肇基王跡,勳造大業,誠實匪躬”。
我們講的這一切是他出人頭地的時候,劉裕京口起兵時,劉穆之正呆在家裏讀書呢,那天早晨他剛起床,就聽到京口城裏人聲鼎沸,喊聲震天,跑到街頭去張望,正好與劉裕的信使不期而遇。信使說:“劉建武將軍召您去一起建義!”劉穆之直視不言者久之,看著使者半天沒說話。建義說得不中聽,那是造反,什麽結果,砍頭!劉穆之是書生,不同於劉裕那幫子天不怕地不怕的混混、賭徒,他是知識分子,考慮問題周全,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輕易走上這麽一條道路的。門閥製度的壓製讓老實人爆發血性,兩晉南北朝時代不同於現代社會,現代可以做生意,我辦企業,做到跨國公司,做成億萬富翁一樣出人頭地,那個時代市場經濟不發達,除了做官得不到社會認可。劉穆之有才學,有誌向,不甘心啊,豁出去了,下定決心,回到家裏,把布裳剪了,改成褲褶,當時士兵穿褲褶,士庶老百姓外麵套寬衫大袖,裏麵穿衣裙。劉穆之去見劉裕,你別看劉裕賭徒加勇士,乍一看,好象一大老粗,他說話向來不明說,包括上一次明明他想用劉穆之,偏要問何無忌,當何無忌指出來,他便回答一句,“我也認識他。”這一次也是一樣,人家劉穆之穿軍裝來了,不必拐彎抹角了吧,他不,問道:“我始舉大義,方造艱難,急須一個主管軍吏,你認為誰可以勝任?”劉穆之毅然道:“貴府初建,軍吏必須大才,倉卒之際,恐怕沒人能超過我吧!”劉裕笑了:“你肯屈尊,我大事濟矣!”
劉裕留孟昶鎮守京口,自率部眾1700餘人,進駐竹裏,傳檄京師,聲討桓玄:
“隆安以來,難結皇室。忠臣碎於虎口,貞良弊於豺狼。逆臣桓玄,陵虐人鬼,阻兵荊郢,肆暴都邑。天未亡難,凶力繁興,逾年之間,遂傾皇祚。主上播越,流幸非所;神器沉淪,七廟毀墜。有如漢之(王)莽、(董)卓,自桓玄篡逆,於今曆年,亢旱彌時,民無生氣。父子乖離,室家分散。仰觀天文,俯察人事,此而能久,孰有可亡!凡在有心,誰不扼腕。(劉)裕等叩心泣血,夕寐宵興。輔國將軍劉毅、廣武將軍何無忌、鎮北主簿孟昶、兗州主簿魏詠之、寧遠將軍劉道規、龍驤將軍劉藩、振威將軍檀憑之等,忠烈斷金,精貫白日,荷戈奮袂,誌在畢命。益州刺史毛璩,掃定荊楚。江州刺史郭昶之,奉迎主上,宮於尋陽。鎮北參軍王元德等,並率部曲,保據石頭。揚武將軍諸葛長民,收集義士,已據曆陽。今日之舉,良其會也。(劉)裕以虛薄,才非古人,接勢於已替之機,受任於既頹之運。丹誠未宣,感慨憤躍,望霄漢以永懷,眄山川以增厲。授檄之日,神馳賊廷。”
檄文鏗鏘有力,慷慨激昂,京口、廣陵、曆陽、石頭城、尋陽、益州同時起兵,似乎天下響應,大局已定。其實尋陽和益州毫不知情,石頭城的王元德、辛扈興、童厚之三人同時被害,曆陽的諸葛長民被抓,隻有廣陵的劉毅來到京口會師,義軍孤軍奮戰,形勢岌岌可危,能成功嗎?隻要有一個人在就能成功,劉裕,別說手裏有一千多名義士,一個人的時候不照舊驅趕數千敵軍嗎?
檄文傳至建康,楚國震動,自詡雄豪的桓玄如何應對梟雄劉裕的兵變呢?鹿死誰手,請看下集《崢嶸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