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伊放下流水,又拿起第二個冊子,上麵記錄了被處死的太平亂黨當時的官職。
吳千,時任中書舍人;李承霖,時任尚書右丞;梵丁,時任遊騎將軍;宣子旬,時任通議大夫;婁維春,時任戶部巡官;章澤靖,時任戶部巡官。
“戶部……”唐玄伊注意到人名中有兩個戶部巡官。
設想,如果靈鬼團正與朝廷某人進行大筆交易,與戶部一些人暗地勾結應該恰到好處。可……又會不會太直接了一點。
而且是……巡官。
戶部巡官,意味著是檢查每一筆戶部收支的官員,官職不大,權力也不大。隻是每一筆賬都會從他們眼皮底下走過。
這件事情,不僅是宗正寺,還牽扯到了戶部嗎?
唐玄伊覺得愈發想不透徹了,遂抬頭問向秦衛羽:“你去戶部的時候,竇尚書可在?”
“竇尚書今日有事外出,明日回來。”秦衛羽如是說道,窺看唐玄伊的臉色不是很好,於是追問道,“大理,這件事與戶部……”
第218章 風起
唐玄伊並沒回答,指尖點在案上,陷入了一陣沉思。
如果,如果這一切,或多或少與宗正寺有關,那大理寺查到目前為止,或許已經踩在了無名的旋渦之中。
半晌,指尖停下,他抬頭看向秦衛羽,一字一定道:“秦少卿,有兩件事需要你去辦。”
秦衛羽立刻站好,準備聽令。
唐玄伊繼續說道:“第一,帶話給王少卿,加緊追查之前與譚崇俊相關的那個婦人,因為隻有他一人見過,讓他務必盡快回憶起來。第二,秦少卿你要交代下去,全大理寺的人施行自查、內查、徹查……如若發現家裏什麽人有問題,不得隱瞞,立刻上報,此時興許還能從輕發落。而沒問題的人,要做好萬全的準備,所有人謹言慎行。”
秦衛羽驀地抬頭:“大理的意思是……”
“大理寺,可能要打一場艱難的仗了。”
秦衛羽表情也凝重下來,但似乎也早有預料,遂長揖,退出議事堂。
但開門之時,忽有一陣狂風從外麵刮了進來,秦衛羽立刻側過臉,幾乎都睜不開眼睛。待適應了好一會兒,秦衛羽才終於可以直麵強風。
“剛才還好好的,怎麽突然就這樣了……”喃喃道了一句,他頂風而出,並回身將議事堂的門關上。
唐玄伊彎身撿起剛才那一瞬被風吹掉的譚崇俊的畫像以及陸雲平的冊子,輕輕放回案上。
風,一向來得措手不及。
他有預感,現在的風隻是剛剛開始,一場足以毀滅一切的狂風,正在徐徐靠近。
……
同一時間,禦史台。
禦史中丞石溫正被叫到議事堂麵見禦史大夫。
“按上麵說的做。”左朗將一個冊子交給石溫正,然後溜達著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石溫正恭恭敬敬接過,翻開看了一眼,頓時身子一顫。
“這……左大夫……這……會不會……”
“有問題嗎?”左朗抿抿茶葉,問道。
禦史中丞低頭思忖,似是忽然想明白了左朗的意思,立刻長揖回答:“某這就去辦。”
禦史中丞低著頭退出議事堂。
左朗又喝了一口茶,似是覺得味道不好,眉心微蹙,晃了晃又飲。
這才覺得舒心,抿唇笑了一下,將茶杯放回案幾。
而他的眼神,自始至終,冰冷無溫。
……
次日一早,王君平從府裏一邊整理著袖口一邊往外走,忽然見到有什麽人正聚在門口與自家下仆說些什麽,王君平怕是出什麽事,於是前去查看,但沒想到自己才一露麵,那些來打聽的人就匆匆離開了。
“出什麽事兒了?那些人是誰啊?”王君平問下仆。
“回郎君的話,那些人說是想要買房宅的人,來打聽府宅的情況,還問了許多王公的事。”
“問了我父親的事?”王君平眉心緊蹙,現在他們住的是祖傳老宅,父親不可能會賣出,這消息是從哪裏傳來的?
他走了幾步張望方才那二人的背影,走路身形一點都不像普通小廝。
“難道是……”王君平想起昨夜臨時接到的秦衛羽的通知,“還真找到我頭上了。”他眼底微微生了怒意,迅速騎上門口的馬,說道,“今日關門,無論來任何人都不予接待,無論什麽人問什麽問題也都不要回答,通知我父親,今日暫時取消出門安排。”
說罷,用力夾馬,朝著義寧坊奔去。
王君平到達大理寺的時候,秦衛羽也剛剛到達,文立也在一旁。
“秦少卿,文寺丞。”王君下馬,將馬交給一旁衛士,“今……”
“進去再說。”秦衛羽掃了眼附近,一些看似在大理寺路過的人正若有似無回避著視線,多少有些不對勁。
伸手拍拍兩人手臂,兩人便明白了,都閉上了嘴一起進入大理寺。
門一關上,王君平的臉就狠狠地抽了一下,說道:“禦史台這是犯什麽病,按規定最多隻有一兩個禦史抽查官員行為,可現在……我感覺,今日見到的禦史比見到的大理寺人還多,這都不叫盯暗梢了,根本就是明著監視!”
“這一次真的不是王少卿的錯覺,今日一早,文某也感覺周圍一直有人跟著。”
“恐怕不止你們。”秦衛羽說道,“禦史台應該是盯上大理寺了,不查出點什麽誓不罷休。大理應該已經預見這種情形了,所以昨日才會臨時下達自查命令。”
“不知道大理有沒有事,禦史台應該最想針對的就是大理。對了,大理呢?”王君平問,“大理還沒來嗎?”
秦衛羽回道:“陛下召集了三品以上大公去宮裏商議災患的事,大理應該已經在皇宮了。”他說著,看向皇宮方向,“我們都是禦史台的想要牽製大理的籌碼,大理要如何應對呢?”
聞言,王君平與文立皆陷入一陣沉默。
……
朝議剛剛結束,宣政殿裏的大臣們紛紛朝外走去。
有關災患整治和調撥銀兩給災民的事,仍舊在大臣們的口中滔滔不絕地討論著。
今日陛下勒令群臣前往廊下共膳,所以大臣們在離開大殿後,統一前往廊廡。
廊廡附近的一塊空地,此時已經由宮人們安放好了用膳需要的案幾坐席。按照三省六部九寺的順序一一入座。
唐玄伊才剛坐下,一個人便順勢坐入了唐玄伊右側的席位。
唐玄伊稍稍看了一眼,果不其然,是宗正寺的三品大公,倪敬。
兩人先後頷首示意,並沒說太多話。
很快,宮人們便上好了熱湯餅及羊肉,周圍臣子們開始與左右相鄰小聊一二。
伴著一陣陣輕笑敬酒的聲音,倪敬夾了一口菜,說道:“這廊下餐總還是這麽一回事,不聊點什麽,總覺得無法回避這做得甚是一般的味道。不若,我們也聊聊,唐卿?”
唐玄伊不緊不慢拿起酒杯,飲了一口:“自是要聊的,不聊,陛下廊下餐的美意,恐怕是要浪費了。”
“是啊,陛下是希望群臣可以上下一心,正如大理寺與宗正寺一樣。”倪敬拿起酒杯對向唐玄伊。
“事情,總是要取個中,上下一心是好,可過了,就變成了結黨營私。”玄伊也執杯,卻並沒與倪敬手中的杯子相碰,僅是舉杯示意了一下。
第219章 折樹
倪敬眼睛若有似無地眯了一下,但臉上看不出任何的表情。他將杯子收回,也改為舉杯示意,與唐玄伊共同飲入。
而後唐玄伊接道:“那麽,倪宗正想要聊什麽?災患的事?”
倪敬連連擺手:“不了不了,在朝上已經討論得口幹舌燥,還是換一個議題。”他輕拭唇角,想了想,接道,“不若,我們來聊聊有關風的話題吧。昨夜,長安可是刮了不小的風,路邊的柳樹折斷不少,來的時候,倪某就在想,長安順風口房屋居多,逆風口隻寥寥幾戶,成排的柳樹逆風而種,乍一看,可以替那幾戶擋風遮土。可是,一遇強風,便也就折斷了。這時不僅有些感慨,若這樹當初能順風而種,避於房屋之後,怕是現在,還能看到它茂盛的景象。”
言罷,倪敬拎住袖口,夾了一口羊肉。
唐玄伊含著淺笑,也吃了一口,隨後說道:“倪宗正說得不無道理。這樹看起來實在是不自量力,明明力量不夠,還去頂撞強風,折斷也是無可避免的事。”
倪敬笑笑:“看來,英雄所見略同。”
“但,還有個例外。”唐玄伊又接道,“雖然大部分的樹都與倪宗正說的一樣,聯排折斷,不自量力。但從大理寺到皇宮的這條路上所種的樹,卻並沒有折斷。不僅沒折斷,而且聽說還替許多人家擋住了風,今日一早,便有人去為這些柳樹立木,使他們更加牢固。可見,並非所有的柳樹都不堪一擊,隻要自身正,便不懼強風,不懼強風,自會有人去支撐它,以此又會更加堅固。柳樹發揮了它原本該有的作用,但若真是順風而種,不僅不能幫長安百姓擋風,還有助紂為虐的可能,那,才是一場災難。”
倪敬不動聲色地說道:“即便如此,長安已經入秋,就算那些柳樹立的再強,也終歸要葉落歸根,變成無人記得的枯桑老樹。經過狂風一毀,很難過冬,反倒是順風處的樹,經過冬日一眠,春日又會複蘇,長長久久,平平安安。”
“但,若是樹死,開春之後,必會被人發現。繼而,又換上一棵新樹,隻要腳下踩著這大唐的土壤,隻要百姓安居,便會源源不斷的有新樹被種上。而且,人們也都會懷念老樹,說不定,還會有佳話流傳後世。反之,順風處的樹,死了便是死了,雖然逢春不死,但強風來時它躲於屋後,且偷偷將強風引向百姓,百姓現在雖不知,但紙包不住火,總有一日,百姓會將其連根拔起,砍成柴,化成灰,讓它煙消雲散。”
倪敬沉默了,然後緩緩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他沒有在笑,也沒有任何表情,亦沒看唐玄伊。
隻在微風輕起的時候,很輕很淡地說道:“唐玄伊,你當真不怕嗎?”
唐玄伊同樣沒看倪敬,隻是靜默地望著對麵吃吃喝喝的同僚們:“怕,當然怕。”
“那為何,還要執迷不悟呢?”倪敬再道。
“大概是因為,唐某更怕有一日,被人連根拔起,砍成柴,化成灰,煙消雲散吧。”唐玄伊也放下筷子,將杯中酒飲盡,“唐某已用畢,便回去了。今日多謝倪宗正,有機會,再向宗正討教。”已經準備起身。
倪敬沒有回答,但在唐玄伊起身從倪敬身邊走過時,忽然又開口加了一句:“倪某最後再送唐大理幾句話。一個人堅定信仰,有時候隻是因為坐在房中,沒有感受到暴風驟雨之可怕。但免不了,有一日會被人拉出安逸的房間。那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會發現……所謂信仰,所謂信念,都是不堪一擊的空話罷了。”
“那麽,就試試看好了。”唐玄伊勾了下唇角,揚袍離開。
衣袂帶起的一陣淺風,揚動了倪敬的發絲。
這時左朗走來,拿著酒來到倪敬身邊,他看向唐玄伊離開的背影,又看向倪敬微沉的神情,便知道大概發生了什麽事。
“唐大理還真是滴水不漏,從臉上一點都看不出他現在到底掌握了幾分證據。現在雖然已經派人去查大理寺了,但是唐玄伊很狡猾,竟然趕在了禦史台前麵先下手。都是有所準備和提防的,要想查出東西,需要不少時日。如果這段時間真的讓他查到……”
“大理寺被禦史台盯上的事,已經文武皆知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大理寺可以潔身自好,別人卻不一定能。唐玄伊想查,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倪敬拿起杯子將酒一飲而盡,“這世上的人呐,有幾個是全然幹淨的?”
他緩緩眯住眼,眸底透著淡漠的冷光。
……
唐玄伊從皇宮回來後,並沒有直接回大理寺,而是順道前往在宮中駐紮的戶部。這是在上朝時,唐玄伊便與尚書竇文昌商量好的,此刻,是赴約。
竇文昌為了躲避已經放涼的廊餐,早早就返回了戶部又搓了一頓。正和侍郎許之閑聊,聽到唐玄伊來了,他們也是十分熱情地歡迎唐玄伊,立刻也給唐玄伊準備了茶水。
但是當唐玄伊問到了一下關於開元三年期間戶部大筆支出的事時,竇尚書與許侍郎的表情都有了些微妙的變化。
“這個七年前啊……”竇尚書抓了抓有些花白的頭發,“七年前並沒什麽異樣,一切如常,大筆的銀兩時長有調撥。大理您看,災患需要調撥……”
“唐某隻想知道,關於恢複國教時的銀兩情況。”
“哎呦……這可難為我們了,唐大理。”許侍郎也說道,“戶部並沒將賬目記得那麽詳細,這天天都有流水支出,若是要事無巨細的都記下了,我們也就都成仙兒了。但事情既然關乎宗正寺,大理何不去宗正寺問問,倪宗正應該可以知道具體有沒有情形發生。”
吳千,時任中書舍人;李承霖,時任尚書右丞;梵丁,時任遊騎將軍;宣子旬,時任通議大夫;婁維春,時任戶部巡官;章澤靖,時任戶部巡官。
“戶部……”唐玄伊注意到人名中有兩個戶部巡官。
設想,如果靈鬼團正與朝廷某人進行大筆交易,與戶部一些人暗地勾結應該恰到好處。可……又會不會太直接了一點。
而且是……巡官。
戶部巡官,意味著是檢查每一筆戶部收支的官員,官職不大,權力也不大。隻是每一筆賬都會從他們眼皮底下走過。
這件事情,不僅是宗正寺,還牽扯到了戶部嗎?
唐玄伊覺得愈發想不透徹了,遂抬頭問向秦衛羽:“你去戶部的時候,竇尚書可在?”
“竇尚書今日有事外出,明日回來。”秦衛羽如是說道,窺看唐玄伊的臉色不是很好,於是追問道,“大理,這件事與戶部……”
第218章 風起
唐玄伊並沒回答,指尖點在案上,陷入了一陣沉思。
如果,如果這一切,或多或少與宗正寺有關,那大理寺查到目前為止,或許已經踩在了無名的旋渦之中。
半晌,指尖停下,他抬頭看向秦衛羽,一字一定道:“秦少卿,有兩件事需要你去辦。”
秦衛羽立刻站好,準備聽令。
唐玄伊繼續說道:“第一,帶話給王少卿,加緊追查之前與譚崇俊相關的那個婦人,因為隻有他一人見過,讓他務必盡快回憶起來。第二,秦少卿你要交代下去,全大理寺的人施行自查、內查、徹查……如若發現家裏什麽人有問題,不得隱瞞,立刻上報,此時興許還能從輕發落。而沒問題的人,要做好萬全的準備,所有人謹言慎行。”
秦衛羽驀地抬頭:“大理的意思是……”
“大理寺,可能要打一場艱難的仗了。”
秦衛羽表情也凝重下來,但似乎也早有預料,遂長揖,退出議事堂。
但開門之時,忽有一陣狂風從外麵刮了進來,秦衛羽立刻側過臉,幾乎都睜不開眼睛。待適應了好一會兒,秦衛羽才終於可以直麵強風。
“剛才還好好的,怎麽突然就這樣了……”喃喃道了一句,他頂風而出,並回身將議事堂的門關上。
唐玄伊彎身撿起剛才那一瞬被風吹掉的譚崇俊的畫像以及陸雲平的冊子,輕輕放回案上。
風,一向來得措手不及。
他有預感,現在的風隻是剛剛開始,一場足以毀滅一切的狂風,正在徐徐靠近。
……
同一時間,禦史台。
禦史中丞石溫正被叫到議事堂麵見禦史大夫。
“按上麵說的做。”左朗將一個冊子交給石溫正,然後溜達著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石溫正恭恭敬敬接過,翻開看了一眼,頓時身子一顫。
“這……左大夫……這……會不會……”
“有問題嗎?”左朗抿抿茶葉,問道。
禦史中丞低頭思忖,似是忽然想明白了左朗的意思,立刻長揖回答:“某這就去辦。”
禦史中丞低著頭退出議事堂。
左朗又喝了一口茶,似是覺得味道不好,眉心微蹙,晃了晃又飲。
這才覺得舒心,抿唇笑了一下,將茶杯放回案幾。
而他的眼神,自始至終,冰冷無溫。
……
次日一早,王君平從府裏一邊整理著袖口一邊往外走,忽然見到有什麽人正聚在門口與自家下仆說些什麽,王君平怕是出什麽事,於是前去查看,但沒想到自己才一露麵,那些來打聽的人就匆匆離開了。
“出什麽事兒了?那些人是誰啊?”王君平問下仆。
“回郎君的話,那些人說是想要買房宅的人,來打聽府宅的情況,還問了許多王公的事。”
“問了我父親的事?”王君平眉心緊蹙,現在他們住的是祖傳老宅,父親不可能會賣出,這消息是從哪裏傳來的?
他走了幾步張望方才那二人的背影,走路身形一點都不像普通小廝。
“難道是……”王君平想起昨夜臨時接到的秦衛羽的通知,“還真找到我頭上了。”他眼底微微生了怒意,迅速騎上門口的馬,說道,“今日關門,無論來任何人都不予接待,無論什麽人問什麽問題也都不要回答,通知我父親,今日暫時取消出門安排。”
說罷,用力夾馬,朝著義寧坊奔去。
王君平到達大理寺的時候,秦衛羽也剛剛到達,文立也在一旁。
“秦少卿,文寺丞。”王君下馬,將馬交給一旁衛士,“今……”
“進去再說。”秦衛羽掃了眼附近,一些看似在大理寺路過的人正若有似無回避著視線,多少有些不對勁。
伸手拍拍兩人手臂,兩人便明白了,都閉上了嘴一起進入大理寺。
門一關上,王君平的臉就狠狠地抽了一下,說道:“禦史台這是犯什麽病,按規定最多隻有一兩個禦史抽查官員行為,可現在……我感覺,今日見到的禦史比見到的大理寺人還多,這都不叫盯暗梢了,根本就是明著監視!”
“這一次真的不是王少卿的錯覺,今日一早,文某也感覺周圍一直有人跟著。”
“恐怕不止你們。”秦衛羽說道,“禦史台應該是盯上大理寺了,不查出點什麽誓不罷休。大理應該已經預見這種情形了,所以昨日才會臨時下達自查命令。”
“不知道大理有沒有事,禦史台應該最想針對的就是大理。對了,大理呢?”王君平問,“大理還沒來嗎?”
秦衛羽回道:“陛下召集了三品以上大公去宮裏商議災患的事,大理應該已經在皇宮了。”他說著,看向皇宮方向,“我們都是禦史台的想要牽製大理的籌碼,大理要如何應對呢?”
聞言,王君平與文立皆陷入一陣沉默。
……
朝議剛剛結束,宣政殿裏的大臣們紛紛朝外走去。
有關災患整治和調撥銀兩給災民的事,仍舊在大臣們的口中滔滔不絕地討論著。
今日陛下勒令群臣前往廊下共膳,所以大臣們在離開大殿後,統一前往廊廡。
廊廡附近的一塊空地,此時已經由宮人們安放好了用膳需要的案幾坐席。按照三省六部九寺的順序一一入座。
唐玄伊才剛坐下,一個人便順勢坐入了唐玄伊右側的席位。
唐玄伊稍稍看了一眼,果不其然,是宗正寺的三品大公,倪敬。
兩人先後頷首示意,並沒說太多話。
很快,宮人們便上好了熱湯餅及羊肉,周圍臣子們開始與左右相鄰小聊一二。
伴著一陣陣輕笑敬酒的聲音,倪敬夾了一口菜,說道:“這廊下餐總還是這麽一回事,不聊點什麽,總覺得無法回避這做得甚是一般的味道。不若,我們也聊聊,唐卿?”
唐玄伊不緊不慢拿起酒杯,飲了一口:“自是要聊的,不聊,陛下廊下餐的美意,恐怕是要浪費了。”
“是啊,陛下是希望群臣可以上下一心,正如大理寺與宗正寺一樣。”倪敬拿起酒杯對向唐玄伊。
“事情,總是要取個中,上下一心是好,可過了,就變成了結黨營私。”玄伊也執杯,卻並沒與倪敬手中的杯子相碰,僅是舉杯示意了一下。
第219章 折樹
倪敬眼睛若有似無地眯了一下,但臉上看不出任何的表情。他將杯子收回,也改為舉杯示意,與唐玄伊共同飲入。
而後唐玄伊接道:“那麽,倪宗正想要聊什麽?災患的事?”
倪敬連連擺手:“不了不了,在朝上已經討論得口幹舌燥,還是換一個議題。”他輕拭唇角,想了想,接道,“不若,我們來聊聊有關風的話題吧。昨夜,長安可是刮了不小的風,路邊的柳樹折斷不少,來的時候,倪某就在想,長安順風口房屋居多,逆風口隻寥寥幾戶,成排的柳樹逆風而種,乍一看,可以替那幾戶擋風遮土。可是,一遇強風,便也就折斷了。這時不僅有些感慨,若這樹當初能順風而種,避於房屋之後,怕是現在,還能看到它茂盛的景象。”
言罷,倪敬拎住袖口,夾了一口羊肉。
唐玄伊含著淺笑,也吃了一口,隨後說道:“倪宗正說得不無道理。這樹看起來實在是不自量力,明明力量不夠,還去頂撞強風,折斷也是無可避免的事。”
倪敬笑笑:“看來,英雄所見略同。”
“但,還有個例外。”唐玄伊又接道,“雖然大部分的樹都與倪宗正說的一樣,聯排折斷,不自量力。但從大理寺到皇宮的這條路上所種的樹,卻並沒有折斷。不僅沒折斷,而且聽說還替許多人家擋住了風,今日一早,便有人去為這些柳樹立木,使他們更加牢固。可見,並非所有的柳樹都不堪一擊,隻要自身正,便不懼強風,不懼強風,自會有人去支撐它,以此又會更加堅固。柳樹發揮了它原本該有的作用,但若真是順風而種,不僅不能幫長安百姓擋風,還有助紂為虐的可能,那,才是一場災難。”
倪敬不動聲色地說道:“即便如此,長安已經入秋,就算那些柳樹立的再強,也終歸要葉落歸根,變成無人記得的枯桑老樹。經過狂風一毀,很難過冬,反倒是順風處的樹,經過冬日一眠,春日又會複蘇,長長久久,平平安安。”
“但,若是樹死,開春之後,必會被人發現。繼而,又換上一棵新樹,隻要腳下踩著這大唐的土壤,隻要百姓安居,便會源源不斷的有新樹被種上。而且,人們也都會懷念老樹,說不定,還會有佳話流傳後世。反之,順風處的樹,死了便是死了,雖然逢春不死,但強風來時它躲於屋後,且偷偷將強風引向百姓,百姓現在雖不知,但紙包不住火,總有一日,百姓會將其連根拔起,砍成柴,化成灰,讓它煙消雲散。”
倪敬沉默了,然後緩緩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他沒有在笑,也沒有任何表情,亦沒看唐玄伊。
隻在微風輕起的時候,很輕很淡地說道:“唐玄伊,你當真不怕嗎?”
唐玄伊同樣沒看倪敬,隻是靜默地望著對麵吃吃喝喝的同僚們:“怕,當然怕。”
“那為何,還要執迷不悟呢?”倪敬再道。
“大概是因為,唐某更怕有一日,被人連根拔起,砍成柴,化成灰,煙消雲散吧。”唐玄伊也放下筷子,將杯中酒飲盡,“唐某已用畢,便回去了。今日多謝倪宗正,有機會,再向宗正討教。”已經準備起身。
倪敬沒有回答,但在唐玄伊起身從倪敬身邊走過時,忽然又開口加了一句:“倪某最後再送唐大理幾句話。一個人堅定信仰,有時候隻是因為坐在房中,沒有感受到暴風驟雨之可怕。但免不了,有一日會被人拉出安逸的房間。那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會發現……所謂信仰,所謂信念,都是不堪一擊的空話罷了。”
“那麽,就試試看好了。”唐玄伊勾了下唇角,揚袍離開。
衣袂帶起的一陣淺風,揚動了倪敬的發絲。
這時左朗走來,拿著酒來到倪敬身邊,他看向唐玄伊離開的背影,又看向倪敬微沉的神情,便知道大概發生了什麽事。
“唐大理還真是滴水不漏,從臉上一點都看不出他現在到底掌握了幾分證據。現在雖然已經派人去查大理寺了,但是唐玄伊很狡猾,竟然趕在了禦史台前麵先下手。都是有所準備和提防的,要想查出東西,需要不少時日。如果這段時間真的讓他查到……”
“大理寺被禦史台盯上的事,已經文武皆知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大理寺可以潔身自好,別人卻不一定能。唐玄伊想查,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倪敬拿起杯子將酒一飲而盡,“這世上的人呐,有幾個是全然幹淨的?”
他緩緩眯住眼,眸底透著淡漠的冷光。
……
唐玄伊從皇宮回來後,並沒有直接回大理寺,而是順道前往在宮中駐紮的戶部。這是在上朝時,唐玄伊便與尚書竇文昌商量好的,此刻,是赴約。
竇文昌為了躲避已經放涼的廊餐,早早就返回了戶部又搓了一頓。正和侍郎許之閑聊,聽到唐玄伊來了,他們也是十分熱情地歡迎唐玄伊,立刻也給唐玄伊準備了茶水。
但是當唐玄伊問到了一下關於開元三年期間戶部大筆支出的事時,竇尚書與許侍郎的表情都有了些微妙的變化。
“這個七年前啊……”竇尚書抓了抓有些花白的頭發,“七年前並沒什麽異樣,一切如常,大筆的銀兩時長有調撥。大理您看,災患需要調撥……”
“唐某隻想知道,關於恢複國教時的銀兩情況。”
“哎呦……這可難為我們了,唐大理。”許侍郎也說道,“戶部並沒將賬目記得那麽詳細,這天天都有流水支出,若是要事無巨細的都記下了,我們也就都成仙兒了。但事情既然關乎宗正寺,大理何不去宗正寺問問,倪宗正應該可以知道具體有沒有情形發生。”